《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丹麥平均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選手介紹修正:IM70.3 St. George】
今早在騎車時,把幾個選手在IM703SG的影片好好看一遍,才發現我前天在分享那則最後5km路跑段影片時,我將兩個選手名字打錯了!
可先看我分享的第一張圖,最右邊是Lionel Sanders,右二黃衣服的是Daniel Baekkegard,也就是前天那影片裡,倒數5-3km,跟著Lionel一起跑的人。
Daniel Baekkegard,同樣是丹麥人,25歲,190cm,騎Canyon配DT SWISS輪組(請見我分享的第二張圖片)。
右三穿白衣的才是Magnus Ditlev,騎的車是Felt但非贊助,也可看到他將Aerobar改裝成那很誇張的模樣(請見第三張照片),在那5km路跑影片裡,沒有他的畫面XD。
左一穿粉紅色衣服的就是Sam Long無誤。
故我前天是將緊咬著Lionel的人錯認成Magnus Ditlev了,實在是兩人都是超過190cm的長人,身材又很像,我認錯了!
那問題來了?穿黃衣的Daniel Baekkegard最後是跑那去了?他明明離Lionel或Sam Long不遠,最後卻不是第三名,甚至完全沒他成績? 第三名是被Magnus Ditlev拿走了!
看了Daniel的部落格後(https://reurl.cc/NX7W9n) ,原來他在騎車時被抓跟車罰時,但他自稱進了T2的罰時帳時,裁判說沒有他的名字,故他就繼續跑了,一直跑到最後2km才知道自己是該被罰而未進罰時帳,結果是DQ (取消資格)! 本日最嘔之人,非他莫屬!
#這事教會我們_被判罰時_一定要確認清楚不要心存僥倖_賽前也務必確認好罰時帳在那_有的會在賽道中_有的會在T2
以下,就是重新將前天關於Magnus Ditlev的介紹重新修正後貼於此,這樣配起來才是正確的。
Magnus Ditlev,丹麥人,在出T2時還領先全場,因為他也是全場單車最快的人,比Lionel Sanders還快,這人我在去年Challenge Daytona(我的部落格去年底有介紹這賽事),我就有留意到這人,當時他也是全場單車最快的人。
Magnus Ditlev有驚人的195cm身高,加上才24歲,剛轉職業組也不久,但很快就被注意到他的單車實力,包括去年在IRONMAN 70.3 Gydia拿了首次IM70.3冠軍,還贏了Patrick Lange,尤其光單車就足足贏了Patrick 9分多鐘(雖然Patrick本來就是不靠單車的就是),只不過他的跑步還沒練到完成體,應該還有再成長的空間。
而在搜尋他的背景時,還意外發現,他目前還沒有單車贊助商(來源:https://reurl.cc/pmknpe) ,這文章還順便幫他找贊助商。還有他的單車Aerobar被他改造成很有趣的模樣,是個很愛在單車上改來改去的人,相信這名字與Sam Long一樣,未來幾年還會不斷出現!
以上修正,雖然他們可能本人看不懂,可能這邊也沒幾人發現我打錯名字就是,但認錯人名本身就是很沒禮貌的行為,故特此修正,以後有機會,我會當面跟他們道歉XD
補充:Lionel Sanders 33歲,178cm;後面那3個平均25歲,190-195cm不等....好險不是打籃球.....
丹麥平均身高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的離岸風電供應鏈本土化進程持續在推進中,藉由技轉引進歐美最先進的設計、製造軟硬體技術,以及管理know how,也同時為落實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增添一份動力。
【風電新廊道1】結盟全球風機二哥!天力爭取認證走向規模生產 躋身首家本土葉片製造商(04/28/2021 財訊雜誌)
作者: 劉志明
距離地球700公里高的衛星,如果對著台中港拍照,可能會赫然發現,港區近期竟出現長達380公尺的巨型物體。不明就裡的人可能會認為,難道台灣在台中港打造新的航空母艦?這個外太空也能看到的台中港巨型長形建築物,主人是天力離岸風電公司,這正是其投資20億元打造台灣第一、亞洲唯二的離岸風電葉片的嶄新工廠。
優勢1 次世代風機葉片 天力也能做
雖然工廠外土木工程仍積極趕工,工地圍籬還沒拆除,路面多還是泥土,但從側門走進天力這座超長的工廠中,卻別有洞天。乾淨恆溫,終年18度到20度,映入眼簾的是兩套長達上百公尺的風力發電葉片製作的巨型模具,早就直列其中,讓人彷彿進入格列佛的童話世界裡。
高達30公尺的天車,可以舉起35噸重,上百公尺的龐然大物,而來自丹麥的設備工程師,3、5人不時圍著討論設備的安裝進度,儘管這些西方臉孔許多身高達190公分,站在這些龐然巨物的機具旁,也顯得好像是小人國中的一員。
今年6月,台灣第一套離岸風電的葉片,將在這個祕密工廠中產出。一片離岸風電的葉片,長達85公尺,比巨型客機空中巴士A380飛機雙翼展開73公尺還長。未來下一世代的風機葉片可能將超過100公尺,天力也可以製造。
台灣過去沒有人會製造巨大的離岸風電葉片,天力何以橫空出世?而且在公司尚未有具體產品與營收的當下,去年10月底以51元掛牌興櫃,今年股價一路攀升,已經衝高一倍以上,最高挑戰160元,市值突破60億元。董事長吳坤達與總經理蕭維成首度聯袂接受《財訊》獨家專訪,細說天力的未來價值。
吳坤達強調,「我們是全世界最靠近港口的離岸風電葉片工廠。」天力的廠區距離台中港離岸風電專用碼頭,不到兩公里路程,巨型葉片運出工廠,有寬達六線的馬路運輸,轉兩個彎就可以從台中港的碼頭運出,送往台灣海峽安裝,或未來送去日本、韓國、越南、印度,海上運輸都很便利。
優勢2 全球風機二哥 輸出歐洲技術
天力的關係企業是台商在中國設立的紅葉風電控股集團,該公司在中國江蘇、上海浦東、遼寧營口都有葉片的製造廠,過去只有製造陸上葉片的經驗。雖然外界質疑天力離岸風電葉片的製造能力,但吳坤達強調,天力是台商中,唯一有製作過風機葉片經驗的廠商,雖然離岸風電的葉片製作技術更高,但天力找到全球第二大的風機製造商三菱重工維特斯離岸風電集團(MHI Vestas Offshore Wind, MVOW)合作,成為夥伴,是該公司在亞洲地區唯一的代工廠。
台灣三菱重工維特斯離岸風電公司專案總監Bjarne Jorgensen去年在離岸風電研討會上表示,MHI Vestas為落實風機本土化,將引進葉片製造相關機具和部件運輸至台灣,包括碳處理機械、模具外殼模組,還有完整的塗裝設備和吊掛設備,把歐洲最先進技術帶進台灣。
MHI Vestas與天力攜手打造亞太唯一的葉片製造廠,對於廠房也有嚴苛的要求。天力的主要製造廠區約有26000平方公尺(約7800坪),內部都設有空調,嚴格控管溫度、溼度,存放區有54000坪(比國父紀念館大1.5倍),可放100支以上的葉片,幾乎是歐洲丹麥工廠的翻版。在天力的生產線也搭配7架起重機做吊掛工作,包括葉片的根部和外殼模具到台灣,所有的部件都會受到國際認證。
蕭維成也表示,軟硬體設備已經陸續運到台灣就定位,去年天力已經派出50人次的工程師到丹麥學習,預計今年5月廠房完工,6月天力的工程師與丹麥來的20位工程師,將協同作業,完成預生產前所有模擬;今年年中,第1支本土製造的離岸風電葉片將在天力的工廠誕生。
在天力尚未有營收、就大膽投資6%的大股東雲豹能源執行長譚宇軒強調,天力是全球第2大風機廠商MHI Vestas在台灣的亞洲葉片生產基地,目前台灣每年平均約1GW風電新增裝機量,市場規模估計達100套,未來加上日本、韓國、越南及印度等各國都在發展離岸風電,市場潛力更大。
優勢3 爭取大廠認證 力拚明年轉盈
外界最關心天力未來營收與獲利的狀況,吳坤達強調,因為產品還沒做出來,實在不敢透露,但台灣在地生產優勢很多,廠商在歐洲生產同樣的葉片,光人事費用每年至少可省下4億元以上;此外,要從歐洲運輸如此龐大葉片,風險高,運費也驚人,運輸船期更長達兩個月,這些都是在台生產的優勢。未來會隨著產量穩定後,營收成長力道就會表現出來。
葉片占風機成本20%以上,天力是離岸風機葉片國產化的唯一代表,吳坤達強調,當模範生其實壓力真的很大,「我都跟同仁開玩笑說,台中港沒蓋子,今年第3季,如果葉片做不出來,那真得跳海謝罪了。」
熟悉內情的法人指出,天力成敗的關鍵,在於第3季葉片產品能否通過MHI Vestas認證,一旦通過後,預估天力今年將製作6套葉片,明年36套,後年可全產能製作60套,今年營收預計1.5億元,明年挑戰9億元,後年營收將達15億元。至於獲利,今年仍會虧損,明年可望轉盈,EPS挑戰3元,估計後年獲利就有機會挑戰一個股本以上。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31320
♡
丹麥平均身高 在 跟隨Shelly 漫步英倫- 【北歐男孩和丹麥大叔的故事分享】 今年 ...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丹麥女生身高平均都有170公分左右的模特兒身材但都處於微胖狀態妝很淡穿著也是走一種極簡風路線乍看之下會覺得這些女生好中性 ... <看更多>
丹麥平均身高 在 Re: [問題] 各隊的平均身高- 看板WorldCup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umorist (幽默家)》之銘言:
: 請位哪裡可以找到這個資料
: 感覺主播一直提南韓身材劣勢
: 亞洲的身材是最差的嗎?
: 不是非洲球隊嗎?
參考網址:https://itw01.com/297DFEY.html
球隊平均身高: 球隊平均體重:
( 1)塞爾維亞 :186.3 ( 1)丹麥 :82.6
( 2)德國 :185.9 ( 2)冰島 :80.7
( 2)瑞典 :185.9 ( 3)塞爾維亞 :80.5
( 4)丹麥 :185.7 ( 4)巴拿馬 :80.0
( 5)比利時 :185.6 ( 4)德國 :80.0
( 6)克羅埃西亞 :185.1 ( 6)瑞士 :79.9
( 7)冰島 :184.9 ( 7)比利時 :79.6
( 8)塞內加爾 :184.3 ( 8)克羅埃西亞 :79.1
( 9)俄羅斯 :184.1 ( 9)瑞典 :78.8
(10)伊朗 :183.9 ( 9)英格蘭 :78.8
(11)突尼西亞 :183.6 (11)奈及利亞 :78.5
(12)波蘭 :183.3 (12)埃及 :78.4
(12)奈及利亞 :183.3 (13)伊朗 :78.1
(12)英格蘭 :183.3 (14)澳大利亞 :77.7
(15)瑞士 :183.2 (15)俄羅斯 :77.6
(16)法國 :182.5 (16)塞內加爾 :76.8
(16)摩洛哥 :182.5 (17)巴西 :76.6
(18)巴拿馬 :182.2 (18)波蘭 :76.5
(19)韓國 :182.0 (19)法國 :76.4
(20)澳大利亞 :181.7 (20)哥倫比亞 :76.2
(21)烏拉圭 :181.4 (21)秘魯 :75.9
(22)埃及 :180.7 (22)阿根廷 :75.6
(23)哥倫比亞 :180.6 (23)突尼西亞 :75.4
(23)哥斯大黎加 :180.6 (24)墨西哥 :74.9
(25)巴西 :180.2 (25)摩洛哥 :74.7
(26)西班牙 :180.0 (25)西班牙 :74.7
(27)墨西哥 :179.3 (27)烏拉圭 :74.6
(28)阿根廷 :179.1 (28)韓國 :74.4
(29)葡萄牙 :179.0 (29)哥斯大黎加 :74.1
(30)日本 :178.8 (30)葡萄牙 :73.6
(31)秘魯 :178.4 (31)沙烏地阿拉伯:73.0
(32)沙烏地阿拉伯:177.4 (32)日本 :71.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5.8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rldCup/M.1530807702.A.CD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