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家屬解釋病情。
病人是腦幹中風,中的當下就昏迷指數只有3分,四肢逆冷,加護病房時就開始針灸介入,中間一段時間因為心臟節律不ok所以還暫停了幾天沒針灸,然後病人奇蹟似地仍撐到了轉普通病房,現在四肢溫暖且會流汗但仍然不會動,意識也沒有恢復,僅眼睛偶爾可以眨眼回應,氣切抽痰鼻胃管尿管,此外沒有更多的儀器輔助。
將近80歲的老先生,今天我跟他太太解釋病情,(應該也有七十多),How and by what?
以前年輕的我,會傾向避重就輕,含糊帶過。
可是現在的我,會清楚解釋來龍去脈(用家屬的年紀可以理解的語言),幾乎可說是殘酷地說明,但是,重點是,我用非常,極度柔軟 soft, tender, 的語氣去跟老太太說,用她習慣的台語,講解她能夠理解的,也讓她知道什麼時候她該「抉擇」.......
說到這段時她還是免不了老淚縱橫了。
現在的我完全不怕家屬在面前哭哭,哭哭是一種宣洩,要哭哭不出來才是煎熬。
#我們都是哭著來到這世界不是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毛亮傑A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媽媽2014年8月11日上午在延平南路丹堤咖啡昏倒,爸爸發揮醫師專業,立刻判定是中風,10分鐘內送進和平醫院急救。因腦栓塞,左腦受損情形比預期嚴重,媽媽目前右半身癱瘓,不能言語,需靠鼻胃管進食。在加護病房觀察了14天,8/25轉普通病房,開始復健療程,9/17住進了護理之家。 大家認為我是一個很熱...
中風 轉 普通病房 在 中醫師劉佳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醫can help!
最近接了一個right thalamic hemorrhage 的病人,二月初在花蓮旅遊發生中風,左側肢體偏癱,肌力3分,出院後回到台北在亞東持續復健,三月份來我這裡接受中醫的針灸與結構治療,每週兩次,一週五天的復健治療,結合針灸治療兩個月下來現在已經進步到能夠在跑步機速度在八的情況下運動了,而且血塊也已經吸收掉了,真心爲病人感到高興,也希望能夠分享這個案的努力讓其他的病友們知道患者持之以恆的毅力是進步最大的動力!
以下是病患太太細心的病程記錄:
2/5出血,送玉里榮總照CT,出血3公分,打降血壓&止血針後,轉花蓮慈濟急診,入住加護病房
2/7照腦血管,無惡化且其他部位沒有出血情況,轉普通病房觀察
2/9出院回台北
因接近過年,所以先在家休息
2/17看亞東神經外科、復健科
2/19開始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每週4天
3/1開始復健增加到每週5⃣️天
3/2開始到昌盛堂找劉院長治療,每週二、六
3/24再照CT&心電圖&抽血,3/31看片醫生已確定血塊已消失,但膽固醇高再掛
心臟血管科,開始吃降血脂藥
4/1開始上跑步機,走15分跑15分
4/28照心臟超音波,心臟沒問題
目前用藥:
(1)降血壓:脈優&concor各半顆
(2)降血脂:Crester 一顆
以下是個人治療的一點感想,從結構治療的模式介入時其實真的覺得只是在恢復病人自我修復的能力,用針刺處理病人在四肢伸肌以及軀幹背部(前後軸)的張力讓患者在復健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順暢的完成復健老師指導的動作,從核心的肌群到周邊四肢手指腳趾的終端張力去處理可以讓患者原本感受的遲鈍的反應,患者自訴就像一層薄霧裡面的感覺還有四肢末端不紮實的感覺可以藉此消除,所以猜想治療的效果應該是從提升大腦對四肢周邊的覺知進而協助了運動功能的恢復,希望可以繼續順利幫助其他病人
#昌盛堂中醫診所
#yourhealthourpromise
中風 轉 普通病房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朋友請託去探視一位她的老師,住院一個多月,加護病房住一段時間,如今好不容易穩定。
她說:初期知道老師生病住院很想來看,礙於在加護病房限制訪客,所以作罷;最近轉到普通病房,醫院還是有限制每日探視時段,來了看了卻不知道怎麼表達關懷,往日心中的強者如今虛弱成反比的樣子,實在難過到很想哭,知道老師未來還有很長的復健要面對,想透過我的專長領域給老師與師母一點建議。
我不是這位老師的學生,所以心裡沒有負擔,就像是面對一位新案的訪視一樣,很自然。我稱呼對方「老師」與「師母」,簡單介紹自己,儘管後續出院也不是在我的路段(管區)裡,仍然希望能給最多的「衛教」。從評估意識狀況開始E4V5M6,因為中風影響說話,雖很努力的要口語表達但不是很清楚,一半用猜測,需要隨時一句一句確認,我看老師與師母焦急,建議是否用 #白板與白板筆 簡單書寫,白板筆比較粗,對於精細動作尚無法精準掌握的情況下,會比原子筆來得好些。吞嚥功能因疾病受影響,偶爾會被自己的口水嗆到,住院期間也曾因此發生過吸入性肺炎,仍然建議從 #潔牙工作 開始,不是靠照顧者而是先靠自己,患側乏力但健側功能還可以,維持或強化原有的功能,不足處再從旁協助,不完全取代或剝奪,瞭解「用進廢退」的道理。再來是 #加強發音與臉部頸部肌肉練習,臉部表情訓練圖,鼓起臉頰、左右轉換、舌頭運動、唇齒活動、壓額前傾、冰棒刺激…等(這些內容復健老師已經有教了),我則是再提供pa—ta—ka—ra的發音與唇舌協調運動的練習,臉部唾液腺按摩,提升咀嚼肌功能訓練(這領域又另是一門學問)。再來討論到漸漸穩定總要有出院的準備,如何規劃與銜接後續照顧與持續復健需求?那當然又是 #長照專線1966,居家復健、居家營養、居家語言治療、居家藥師、居家服務員、居家無障礙改建、就醫交通……全都可以與照專討論。過程中我看師母很努力認真做筆記,深怕遺漏了什麼,實在很感動。
最後我給了老師一個擁抱,我說:老師辛苦了,我們一起往前!老師哭了……
師母說:生病至今老師第一次流眼淚,應該是他知道妳懂他。然後,師母也哭了…。
我很少說「加油」,因為加油太沉重,每個人看到病人都只講「加油」,其實病人何嘗不想,只是困境中加不了油啊!病人需要的是一個陪伴的力量, #你辛苦了但是我們一起~這樣好像比較有力量繼續面對,有後盾有支持。最後,不免俗送上媽祖婆的祝福,要人也要神,那是另一種層次的力量💪💪。
結論1:
上天沒有不公平,財富、健康、幸福、歡樂、淚水…每個人都分配得差不多,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面對吧!其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報以微笑收場。
結論2:
媽祖沒有不公平,你沒去進香…組頭也會分享給大家祝福,是看自己如何轉換心情去接受吧!其實交付給所有個案平安符當下我也想哭,但是儘量報以微笑收場。(差不多發完了!YA!)
中風 轉 普通病房 在 毛亮傑A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媽媽2014年8月11日上午在延平南路丹堤咖啡昏倒,爸爸發揮醫師專業,立刻判定是中風,10分鐘內送進和平醫院急救。因腦栓塞,左腦受損情形比預期嚴重,媽媽目前右半身癱瘓,不能言語,需靠鼻胃管進食。在加護病房觀察了14天,8/25轉普通病房,開始復健療程,9/17住進了護理之家。
大家認為我是一個很熱情、很會說話的人,其實平常在家裡,我對爸媽很酷,嘴巴也不甜,從來沒說過「我愛你」這樣的話。這些日子,在媽媽病床邊,我哄她、安撫她、鼓勵她、握她的手、唱歌給她聽、親她、天天跟她說「我愛你」,用正面的情緒,給她力量。感謝這些日子幫助過我們的醫護人員、親朋好友,復健是一條漫長的路,請大家集氣,祝福媽媽吧!
歡迎加入facebook:毛亮傑的空中隨想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989ALAN
IG:989alan☕️🌹
https://www.instagram.com/989al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NJ_8a7zYp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