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桃園城市美感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桃園榮獲8項大獎!
桃園會越來越美,每一個工程、每一項設計,市府都秉持美學、創新、可及性納入規劃設計,也保留地方文化,城市建設使人驚艷也傳遞人味,打造桃園新亮點。
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桃園市以公園、道路、建築等多項城市建設,抱回卓越、特別、金質、優質等共計8項大獎,涵蓋公共建設規劃設計、施工品質、維護管理,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桃園的城市新面貌。
👑「桃園市立美術館」、「桃園會展中心統包工程」皆上榜
「最佳規劃設計」類別奪下「卓越奬」
桃園市立美術館以「山丘」概念出發,將建物外觀及空間設計與公園地景融合,包含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文化、觀光等六大功能,希望將桃園打造成為文化綠洲;而桃園會展中心是由經濟部出資,由市府規劃設置國際會議中心、國際展覽館及相關附屬服務設施,以活絡桃園產業活動,展現台灣經濟能力跟韌性。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暨地下停車場」
榮獲「最佳規劃設計類」的「特別獎」肯定
乙未公園為了紀念1895年甲午戰爭後,台灣人民組成義勇軍保衛家園的乙未戰爭,選定在客家文化為主的平鎮市區,整合既有的復興親子公園、第八公墓、義民公園等公共空間,以跨越育達路二段的天空步道「乙未之環」,代表客家團結族群融合,預計年底開放。
👑小朋友的最愛!全台首座梯田公園
「大有梯田生態公園」獲「最佳施工品質類特別獎」
廣受大小朋友喜愛的大有梯田公園,是全台首座以低環境衝擊工法打造的農村生活體驗公園,也是第一座公辦梯田生態公園,園內更規劃設置了全齡式森林挑戰特色遊戲場,吸引不少親子極限體能王前來挑戰。
此外,龜山中正公園、八德傑克冒險公園、蘆竹中興路(桃49-1)道路品質改善工程等,也分別榮獲本屆國家卓越建設獎金質獎、優質獎的肯定!也與大家分享,桃園的「共同管道管理維護」以「雲端資訊系統」提高公共設施維護管理成效,首度榮獲「最佳維護管理類」,象徵桃園公共建設已逐步朝智慧化管理目標邁進。
桃園不一樣了,市府團隊會繼續努力,打造理想的宜居城市!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hijak0526/ 📌阿傑FB➤https://www.facebook.com/Huang0526/ 📌阿傑YT➤https://www.youtube.com/user/shijak0526/ 這裡有各種跟生態相關的影片 歡...
中興 森林 系 系 辦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romo
【#科學腦洞時間】這邊一個洞、那邊一個洞,早上從市場買的小白菜上,布滿蟲啃的洞洞,是要怎麼吃啦!還有,光是想到一堆蚜蟲爬在葉子上的畫面,我的密集恐懼症就警鈴大作,全身直打哆嗦......
這些討厭的小東西,如果從整個地球上消失了,不知道該有多好?
_
🌿要說到害蟲不見的好處,就要從害蟲帶來多大的影響說起。
近年最鼎鼎大名的害蟲可能是荔枝椿象與秋行軍蟲,除了影響收成,牠們還會讓作物長不出來,擴大農損程度。惡名昭彰的秋行軍蟲不光是造成作物明顯的蟲蛀,更驚人的是,每年對臺灣造成的損失,估計可高達35億元!
遇到這樣的蟲害,慣行農法時常會噴灑化學農藥,避免作物受到嚴重的損害。否則,被摧殘過的農產品滿目瘡痍,不但沒有賣相,更是連重量都不知道損了幾斤幾兩。
_
🌿那麼,漂漂亮亮的蔬果就一定用了很多農藥嗎?其實不然!蔬果的外觀與噴灑農藥量的多寡,並沒有一定的關係。
真要說起來,最重要的因素,應該是農民栽種時,所投注的時間、心力與栽培技術。所以,即便是有機農業的栽種方式,一樣能夠生產出水噹噹、又大又多汁的各式農產品!
根據有機農業促進法的定義,有機農業是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
因此,有機農產品、有機農法的重點會聚焦在友善生態、減低環境污染量。除了一般大家認知中,無使用化學農藥的印象之外,達到環境永續經營,才是有機農業追求的願景跟目標!
_
🌿說了這麼多,沒有蟲害的世界,聽起來真的是超棒 der
如果所有作物都沒有蟲害,農藥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農產量也會大大提高,實在是一舉兩得。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假設農田中所有吃植物的昆蟲都消失了,那麼生態系當中的高級消費者,也會因為糧食短缺而消失;一旦食物網斷裂、失去平衡,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生態系塌陷所造成的負面衝擊,絕不亞於氣候變遷的影響!
_
🌿那麼有沒有辦法在保護生態系的前提下,既不使用化學農藥,又能讓農作物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長大呢?
有的,有機農業中的「生物防治」正是一種常見的法寶!
舉凡寄生荔枝椿象的平腹小蜂、吃蟎又吃蚜蟲的草蛉,都可以有效利用生物的食性,控制田間的蟲蟲危機,達到友善環境又收成農作,兩全其美的結果。
_
🌿雖然病蟲害與農民間的爭鬥是沒有止盡的,但下次看到漂漂亮亮的有機蔬果時,都別忘記,這可是有機農民用無數的汗水跟心血耕耘來的呢!
_
本內容由國立中興大學 有機農業推動中心委託,泛科學企畫執行。
_
參考資料:
有機及友善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act=download&ids=101466
生物農藥在有機農業上的應用方法
https://reurl.cc/noAr8l
有機五大迷思 你中了幾個?
https://www.foodnext.net/issue/paper/4593773776
台灣有機農業的內涵與發展願景
https://reurl.cc/vqAMny
平面文宣(秋行軍蟲專區)
https://faw.baphiq.gov.tw/ws.php?id=18971
_
延伸閱讀:
2021有機農業促進論壇「就是韌性-有機農業對水逆境的調適力」
https://lihi1.cc/mEgDT
今年最火紅的昆蟲議題:台灣準備好阻止秋行軍蟲的奇幻旅程了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6990
過了這次乾旱還有下次!臺灣不容樂觀的水資源困境──專訪許晃雄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5424
中興 森林 系 系 辦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棲蘭山之歌 ◎吳俊賢
我的愛人 終將離去
以國家的名分
離開森林的長城
我的愛人 終將下山
以皇家的輝煌
離開山林的故鄉
我再也無法擁抱的愛人
只能遠遠遙望你的高貴
我再也無法親吻的愛人
只能深深回味您的芬芳
讓棲蘭的愁苦雲雨
沖洗雪白美麗身軀
讓棲蘭迷茫晨霧
半掩秀麗清純面容
讓多情山歌迴旋
成山谷飄泊微風
讓多情思念凝聚
成山中不朽故事
--
◎作者簡介
吳俊賢,1954年生於花蓮,畢業於臺大森林系暨研究所、美國奧本大學林學博士。曾任文化大學兼任副教授,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主任秘書,專長於森林資源經營經濟學。1981年在臺中中興嶺服役,參加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的「青年文藝創作班」,結識前輩詩人桓夫,開始詩創作。後由桓夫推薦,加入《笠》詩社。
1985年出版處女詩集《森林頌歌》,2002年出版詩集《森林之歌》,詩作並非量產,然而皆與森林有密切相關。
--
◎小編 #皮皮 賞析
本篇詩名為〈棲蘭山之歌〉,棲蘭山位於宜蘭,地處太平山與梨山必經的台7甲線公路旁,闊葉林與神木聳立,林相豐富;由此可知,棲蘭山是一個風景明媚之所在。
在這裡,詩作中反覆出現「愛人」此一詞彙穿插於文中,彷彿是為一種真誠的呼告,表達了詩人對森林最炙熱的情感。首段即點明為何如此──「我的愛人 終將離去」、「以國家的名分/離開森林的長城」詩人因即將與森林分離而不捨,而森林離開的原因,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國家的徵招。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卻不以為國家帶來的只是破壞自然,他反而抱持不同的想法,從下段亦可知:「以皇家的輝煌/離開山林的故鄉」。名分和輝煌,皆是正面意涵,這也宣示著詩人的立場──他曾經是林業所的主任,而林業所是政府單位,這便是吳俊賢與其他作者相異的地方。從他的視角看待此事,他並無與政府站在對立面。
只是詩人還是會想念森林的美好,他筆下的棲蘭山,高貴且芬芳;山頭時常圍繞的煙嵐雲雨、夕風朝露,對他來說,都更增添了棲蘭山的美麗。於是在最後,詩人云:「讓多情山歌迴旋/成山谷飄泊微風/讓多情思念凝聚/成山中不朽故事」就任憑歌曲和微風迴盪在山間吧,思念是不會消散的,詩人對於棲蘭山的情感與念想,將會成為一段永傳的佳話。
--
美編:泱泱
--
#生態詩 #吳俊賢 #棲蘭山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10.html
中興 森林 系 系 辦 在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阿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hijak0526/
📌阿傑FB➤https://www.facebook.com/Huang0526/
📌阿傑YT➤https://www.youtube.com/user/shijak0526/
這裡有各種跟生態相關的影片
歡迎大家一起來上超狂生態課
@熱血阿傑黃仕傑Gallant Man
熱血阿傑的演講與邀約
現在是三立都會台
外景實境節目『上山下海過一夜』主持人之一
@上
演講對象: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教師研習,親職教育,社區再造,林務單位、國家公園教育解說訓練(在職與志工)。
➡️演講主題⬅️
特定生物專題:
昆蟲世界大驚奇
國內外鍬形蟲
國內外螳螂
神奇的角蟬
吃蟲行不行(昆蟲上菜)
昆蟲超能力
盔甲武士-甲蟲
不可思議偽裝生物
台灣原生蘭
世界各地生態旅遊:
跟著熱血阿傑找動物
秘魯
馬達加斯加
澳洲
東南亞各國
專論心得:
親職教育課程
生命態度教育
人生翻轉勵志
雨林探險
地區:台灣本島、外島皆可(交通費另計)
海外地區由「自然野趣」統籌辦理。
自然創作專題:私訊細節
親子共學班可組團報名:每堂課兩小時(看課程內容排定,室內課程與戶外觀察皆可),親子上限8對(小朋友上限10人),學員年齡限制三歲以上,最好的配置就是三到五歲 or 四到六歲、六至九歲、九至十二歲這樣,雖然混齡也可以,但平均年齡較能均衡學習。室內需自行準備場地(需有投影機或播放設備,黑板或白板)。
(目前開放新竹以北,或搭配我的其它行程)
時間細節請私訊聯絡也可Email:shijak0526@gmail.com
2019個人介紹
姓名:黃仕傑 人稱:熱血阿傑
入圍第53屆金鐘獎最佳兒少節目主持人
1973年生於台北,從小不愛念書成績總是吊車尾,只喜歡觀察自然、飼養動物,僅完成國民義務教育,即投入就業市場。金門退伍當年因工作傷害,右手4隻手指遭截肢,反成為人生轉戾點!再度回到心中嚮往的生態世界,努力自學台灣原生動、植物知識。十多年來造訪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澳洲各國,深入杳無人煙的熱帶雨林,紀錄森林現況,並拍攝植物、動物原棲地照片、影片於網路各社群平台推廣生物之美。曾任科學委員會生態影片昆蟲行為顧問、台灣大學國科會計畫助理、嘉義大學昆蟲館計畫助理、生態節目台灣全記錄生態講師,生態節目「好好玩自然」生態講師兼任主持;帶領親子走入自然觀察並專心於自然生態攝影、寫作,並隨時於各社群發表自然觀察經驗。
專欄:
國語日報科學版
經典雜誌
遠流科學人
中研院數位島嶼網站
各林區管理處、國家公園解說志工訓練講師
國家地理雜誌生態營隊 講師
孤獨星球自然觀察營隊 講師
自然野趣教育機構昆蟲 講師
野性中國 野生動物攝影訓練營 導師
著作:
2008『長戟大兜蟲』(親親文化出版)、
2012『昆蟲臉書』(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2『霸王甲蟲小百科』(人類智庫出版)、
2013『帶著孩子玩自然』(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3『蕙蓀林場100種常見的昆蟲』攝影作品(國立中興大學林管處出版)、
2014『超震撼甲蟲王』(人類智庫出版)、
2015『螳螂的私密生活』(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6『鍬形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2017『好家在森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8『甲蟲日記簿』(紅樹林出版)、
2018『昆蟲上菜』(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2019『鍬形蟲日記簿新版』(紅樹林出版)、
2019『不可思議!讓你猜不透的生物偽裝術』(幼福文化出版)、
2020『甲蟲日記簿二』(紅樹林出版)
康軒文教-國小六年級下學期第五課課文「馬達加斯加 出發!」作者
阿傑的手怎麼了?
⬇️點入連結就知道⬇️
https://youtu.be/gV2GUQoVjug
蘋果日報:
專家學者鑑定後,認為協助田野調查工作的黃仕傑從發現到採集研究貢獻極大,因此以其名命名。『仕傑擬迴木蟲』
新發現! 墾丁現3擬步行蟲 | 即時新聞 | 20150121 | 蘋果日報
黃仕傑flickr:shijak0526
黃仕傑頻道:熱血阿傑
黃仕傑微信:shijak0526
黃仕傑微博:黃仕傑TAIWAN
習慣使用攝影裝備:
佳能5D3
佳能100mm f2.8L 微距鏡
佳能17-40mm f4L 廣角鏡
佳能MP-E65 f2.8 五倍超微距鏡
圖立10-17mm 魚眼鏡
適馬150-600 f5.6 長焦鏡
佳能600EXII 閃燈
佳能430EXIII閃燈
佳能MT-24 微距雙閃燈
DCR-250 微距鏡片
習慣拍攝影片剪輯裝備:
iphone 8+
iphone X
iphone XS
MAC PRO
#甲蟲日記簿
#鍬形蟲日記簿
#好家在森林
#昆蟲上菜
#螳螂的私密生活
#帶著孩子玩自然
#不可思議讓你猜不透的生物偽裝術
#甲蟲軍團
#霸王甲蟲小百科
#昆蟲臉書
#iphoneXS拍攝
#自然野趣
#shotoniphone
#insec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SDycoqxhZ0/hqdefault.jpg)
中興 森林 系 系 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1Q84》深度解析系列編號1、2、3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2wfFnGQcM/hqdefault.jpg)
中興 森林 系 系 辦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小說 #推薦書
─────
小說的深層結構是什麼?為何駱以軍總喜歡把幾個不相干的故事「擠」在一起寫?
上一集我們討論了駱以軍的〈降生十二星座〉,敘事者「我」進入酒吧「滿妹的店」,破解了一款老遊戲「道路十六」裡奇怪的程式設計錯誤。
他進入一格空白迷宮當中,卻也意外闖入幕後一段糾纏私密的情事。那是兩位先後自殺的遊戲程式設計師(木漉、渡邊)和一個女人(直子)之間的三角戀情。
這格空白被取了一個叫做「直子之心」的暱稱,而空格內部卻沒有任何迷宮和道路,只留下兩行字。小說這樣寫:
直子:這一切只是玩笑罷了。木漉。
直子:我不是一個開玩笑的人。我愛你。渡邊。
「直子的心」。艱難地千方百計的進入,各種路線和策略。結果只是兩句話。
沒有缺口。無法進入──人終究是孤獨的。
透過單薄的兩行字以及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的視覺意象,駱以軍的書寫如此淒涼蕭索。
那「希望得知謎底」的巨大盼望,以及盼望的落空(對,你終究不會明白那熾熱又寂寞的,愛的真相是什麼),較諸其間愛情之熾熱,幾乎更令人震懾。
而同樣在此篇〈降生十二星座〉裡的其他故事,
包括「滿妹的店」、「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小學同學鄭憶英事件」以及「十二星座」的設計,都有著類似的道理。
舉例,「滿妹的店」的故事也是如此──經營酒吧的女老闆為何有著「滿妹」這個綽號?因為她「命裡帶滿」。
什麼叫做「命裡帶滿」呢?因為她原來是個空姐,每次一上機值勤,只要是她值勤的班機,班班客滿。
客滿時的服務是最累人的了;可憐的滿妹因此遭到排擠,因為沒人想跟她一起飛,所有的其他空姐同事,都想盡辦法調班,不要跟她一起值勤。
命裡帶滿的滿妹束手無策,只好辭職不幹了,轉行開了間酒吧──
這倒是棒極了,因為自從酒吧開張,生意好得不得了,「天天客滿」。
這聽來只是個好玩的小細節,但事實上卻與小說主題直接相關──
厲害的小說家總能在看似不相干的細節中隱喻著對生命最深沉的扣問──是啊,滿妹「命裡帶滿」,但為什麼她命裡帶滿呢?為什麼就是她呢?
你能知道最後的道理嗎?在這些故事中,駱以軍往往拋出待解的謎題與懸念,卻又遲遲無法給出解答。
你知道那最後的核心就被放在「直子的心」裡面,但卻無法明白那就竟是什麼。
何以滿妹「命裡帶滿」?原因不明。
星體們何以遵循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何以這世界上有「萬有引力」這種東西?原因不明。
曾於泳池中偽裝死亡、狎玩死亡於掌中,對死亡如此輕蔑的的小學同學鄭憶英,何以終究在多年後竟自殺而死?原因不明。
雙魚座很浪漫嗎?對的。那為什麼雙魚座就很浪漫呢?不知道。
處女座很龜毛嗎?對的。那為什麼處女座就很龜毛呢?不知道。
彷彿一切世事皆不可解,而生命最後的真相只能指向類似小說結尾這樣的蒼涼:
突然想起這許多進進出出我底星座圖的人們。我記得他們所屬的星座並且嫻熟於那些星座的節奏和好惡,但我完全無法理解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JTHAeY20u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