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一支職業棒球隊一樣 /
.
前幾個月,朋友問我說「經營企業要跟經營職業棒球隊一樣」究竟是什麼意思?
.
很難說,就要看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的經營理念。例如郭泰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手痛一半是心理作用,你想贏就會繼續投;不想贏就會說手痛,多投幾球就不會痛了。...」
.
這就跟老闆在 review 產品或業務一樣。老闆如果說:「... 如果你是人才就會想辦法賣,而不是想辦法找藉口一樣 ...。」也曾經有某個年代,認為球員就是動不動要完全燃燒、一生懸命 ... 。
.
現在的球隊在解決「個人問題」之前,都會更客觀的去思考有沒有「系統性」的解決問題。以棒球比賽來說,一個夠完善的育成制度,好應付每個球季的162場比賽是非常重要的。
.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才,你怎麼期待比賽的強度跟精準度越來越好?例如說薪水差這麼多,你一定要拿中職跟大聯盟比表現,你不會覺得有點心虛嗎?
.
#重賞之下 不一定有強者,但可能有勇夫。薪水越高,越容許精細的分功、也越有機會把完整的制度建起來。那才是現代職業運動發展的重要關鍵
.
若你看懂最近棒球的進步。像是非常專業的投手分工、數據野球 & 球探、完整的育才機制 (菜鳥、低一A、高一A、2A、3A,大聯盟)、時時檢討的福利及薪水制度,球員工會 ...
.
我那個不怎麼看朋友的朋友說:「哇塞,美職的育成系統分這麼細?」我回:「對,而且他們現在還向海外找人才。」
.
他回說:「... 所以用職業球隊的精神來經營企業是這個意思啊,真的很了不起耶。」「我還以為只是『有表現就上一軍、沒表現就下放二軍,不行我就開除你。』這種唯績效表現論」勒。
.
我:「... 嗯 .... 我也不排除有這個可能啦 (尷尬)。就看你的經營標竿是什麼時代、哪個國家的職業球隊嘛!」
.
#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366/3535631
.
#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366/3536613…
中職二軍薪水 在 林言熹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二軍人數不足,以自主培訓球員替代,其實是因為選秀改在年中,所以等選秀再挑人繼續比賽,不願意正式聘僱選手,進而節省半年的薪水,所以中職又再一次走回頭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