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1421-Q21440)
Q21421:
龔sir上完你個堂,我分析左152呢間公司,因為阿Sir有推薦過548收息,而152又係548嘅母公司,我睇過佢係業務覺得佢嘅增長能力應該好過548,
所以想考慮用作收息及有所增長。現在有幾個問題唔清楚,想請阿sir解答:
1 佢2020年嘅流動負債得大增一倍幾是否係收購蘇寧易購引致呢,對佢本身有咩影響呢?
2 這股近幾年都派特別息,是否會對往後派息不穩定呢?
3 我搵左佢近5年平均市盈率係7.6-10.4,以佢最新一年嘅盈利1.1嚟剩返,得出嚟嘅估值大概係$8.4至$11.4,是否太低?阿Sir認為合理價係幾多?點計算呢?
唔好意思新手上路要勞煩阿Sir幫幫手
龔成老師︰
先講深圳國際(0152),此股係有質素,是不差的收息股。
佢主要從事收費公路的開發、營運及管理;物流中心及綜合物流港的建設、營運及管理;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物流資訊及金融服務、港口及相關服務、物流園轉型升級服務。
過往業務穩定,生意與盈利都不差,不過就不是高增長類。這股都有長線投資的價值。現價合理,投資收息可以。
1) 此變動與收購蘇寧無關,只要你留意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變動,主要係來自"貨款"部份。
當你再仔細睇附註25,你就會發現,其實係一些"中期票據和債券"到期日,由以往多於1年(計入非流動負債),變成1年之內(計入流動負債),因此流動負債才會大增。
以集團現時財務狀況,負債問題不算大。
2) 由於近年特別派息,主要來自土地轉讓的收入,這些收入都是一次性。因此,有機會往後特別派息會有波動。
3) 我地係計算合理市盈率時,會用過去10年數據,抽取中間4個市盈率7.6 - 9.6倍,作為參考。但在採用前,你先要分析,這個4個中位數,是否可以合理反映其價值。
我地睇翻過去10年的市盈率圖表,你會發現自2018年起,整體數字出現明顯回落。
因此,我地就要先去了解當中原因,點解有這樣的變化。只要你仔細留意過去幾年年報,你會發現集團近年特別派息原因,主要係來自轉讓公路資產。
集團本身收入,主要來自公路收費。而公路,自然係集團的重要資產。當這些重要資產減少,市場會預期佢賺錢能力弱左,故近年給予的市盈率估值,都會較再早幾年為弱。
因此,我地計算合理市盈率時,要作出相應調整,大約係6-8倍會較合理。再以過去5年,平均每股盈餘HKD1.846計算。
合理價值︰約為HKD11.0 - 14.7。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估值的角度,而投資者在進行估值時,會同時用多個估值方法去進行估值,得出更立體的結果。預佢現時估值合理中間至中下。
------------------------------------------------
Q21422:
Hello成哥,上完股票班真係學到好多嘢,令我更有信心選股同埋計算估值。我最記得一上堂時你叫我地分清楚urgent同埋important,我相信上堂學終身受用嘅知識一定係最important
龔成老師:
我地一定要分清「urgent」、「important」。
香港人太多趕急的事,以至一直都唔做重要的事,所以我先第一堂同大家講,課堂好重要,比你用一世的,我見個有部分同學好認真,佢地會為左唔遲到上堂,而要求公司早走。
我見過有同學為左做最後的大功課,請左公司半日假。
如果你之後的決定,都明白「urgent」、「important」,集中處理「important」,你往後會好成功。
------------------------------------------------
Q21423:
龔Sir 你好, 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隻股票, 股價年頭7元, 入左2000股, 年尾8元, 另每股派息0.472, 咁回報係咪21%? 見下計法:
原本: 7元 x 2000 = 14,000
一年後: (8元 x 2000) + (0.472 x 2000)
= 16000 + 944 = 16944元
回報: (16944 - 14000)/14000 = 21%
*以上所指係置富房託
如果回報有21%, 咁又唔錯喎
謝謝!
我指如果我無理解錯回報有21% , 收息股黎講好好, 對嗎? (雖然只有2手)
龔成老師:
對,你計算正確。
以房託及收息股來說,這個回報是高回報,其中一個原因是你買入時,當時房託受疫情因素影響而向下,所以能以一個不差的價位買入。
長遠來說,房託較難每年有這個回報,你預是收息及基本增長。這股可長線,你的投資不差。
------------------------------------------------
Q21424:
成哥,你好啊朋友最近誤入佐以下股票
8083中贊@3.9×8000
3833新彊鑫礦@2.13×20000
235 中策@0.2575x150000
3321 偉鴻@5.2×15000
1357 美圖@2.94×3000
[email protected]×200000
[email protected]×50000
請問應否繼續持有?如重新規劃組合現時有咩可以選擇,謝謝成哥無私既分享
235係0.2575至岩,希望成哥能卑d意思,幫幫我朋友可以重整組合,謝謝
龔成老師:
坦白講,持股大多無質素或只是熱炒類,部分就有少少質素。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買為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
買入價,你的賺蝕,只是一個心理因素,該企業長遠的發展,才是我地是否值得持有的重點。
如果企業有質素,但股價短期下跌,就不用擔心。
如果企業無質素,但你現時蝕錢中,繼續持有只會令你財富繼續貶值,因此要賣出。
如果企業質素轉差,就有可能要減持,因為這股佔你組合的比例,未必值得太多。
中國有贊(8083)不是劣質,但不建議持有太多。
新疆新鑫礦業(3833)屬風險類股,不能持有太多。
偉鴻(3321)無質素,宜賣出。
中策集團(0235)質素唔太好。
佢主要從事投資證券、金屬礦物及產品及電子組件貿易、放債及證券經紀業務。
睇翻過往的業務情況,非常波動,生意上落大,有時大賺有時大蝕,風險高。加上企業規模不大,投資價值不高。
這股股價有時會大升,但可能只是中短期業務與消息,長遠未必一定利好。
美圖公司(1357)正面,佢過左最差時期,現時正向好。
佢主要從事提供在線廣告及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以及開發、製造及銷售智能硬件產品。
見佢財務數據改善,這企業仍有發展力,有長線投資價值。不過業務變化始終大,不建議大注投資。
結好控股(0064)質素一般般,不宜持有太多。
英皇國際(0163)質素不太好,賣出較好。
建議之後,投資翻一些穩健類的股,如不懂選,就投資ETF。
------------------------------------------------
Q21425:
老師,你本《5年買樓》的書好正!對我這對買樓O認識的人來說,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對樓市有個整體概念和有信心可以去買樓!
可措現時樓市已回升不少,很多屋苑已破頂,現在只能繼續等待!
可否請間老師,現在手頭有大约五球,在等待樓市回調才買樓,現在應如何配置這五球呢?因為不知要等到幾時,又不想令這五球繼續遍值!謝謝!
龔成老師:
如果你本身無自住樓,而自己又有這需要,其實已經可以考慮,最重要是你資金足夠,在供款方面無問題,買樓後仍有現金剩,這樣已可買。
好多人會分析樓市走勢,但我相信這是好難的,反而考慮「自己的需要及配置」,才是你買樓更大的分析點。
香港樓市,中短期會有少少上落(但不會大跌),長遠會向上。
首先要睇經濟基本面,如果經濟持續地差,失業率上升,樓市終會向下,這會對樓市有中期性的影響,不過,就算跌,都不會大跌,最多只是小跌,如果經濟差的情況不是太大,甚至不跌,這是由於背後的需求大。
在長遠計,我仍相信樓市在長遠計,因供求關係,仍是向上多。因為現時香港買樓的需求仍大,而長期供應不足,加上政府往後施政只會更加困難,好多所謂的大計劃都未必能夠實行,又或最後規模細左。
另一方面,需求大,我見唔少適婚年齡的朋友,都正等機會買樓,但未買樓,這些是「潛在需求」,過往每年不斷累積,只要樓市跌少少,就會有需求走出來,這令樓市不能大跌。
另外,樓市另一作用是「投資」,現時的租金無大跌情況,以投資回報率的角度分析,樓價都不會大跌,因此樓市平穩。
長遠計,租金及樓價會平穩,有少少向上,但不是倍升,不會好似過往般倍升,而是平穩向上。
如果有自住需要,只要在供款方面無問題,買樓後仍有現金剩,都可以考慮下置業。
------------------------------------------------
Q21426:
老師請問成本上升算利好定不利消息? 我最近研究紙業,點解紙材成本上升,有d賣紙既公司會賺多左? 究竟成本上升係好事定壞事?
龔成老師:
其實這是複雜的問題,往往要睇行業情況,以及企業營運情況。
有些行業,當成本上升後,能將絕大部分轉嫁比客戶的,可能因為行業的競爭有限,又或全行的營運模式都相同,因此佢地會同步加價,而客戶無太大的選擇權。
當我地分析時,往往會睇翻企業有無「成本轉嫁」能力。
當你分析時,要同時睇企業的毛利率,如果成本上升但毛利率不跌,反映企業有成本轉嫁能力,即是成本對佢無影響,往往有一定的優質度。
------------------------------------------------
Q21427:
想問老師有冇一啲儲蓄型危疾保險推介
龔成老師:
無呀,因為我不從事這方面的銷售,你可以去銀行或保險公司問下。
最重要是,你按自己的「需要」去買,保險就是將你不想承受的風險,轉嫁比保險公司。這是防守的動作,不過,我地理財最重要是攻守兼備,因為不用太多,「足夠」就得。
------------------------------------------------
Q21428:
龔Sir你好!本人3x歲,想問一下長遠收息同增長,可以考慮以下股票持有或買或增持?或龔Sir 有甚麼推介?
1. 1310 ($11買)
2. 1830 ($4.4買)
3. 331 ($4.5 買)
4. 398 ($2.5 買)
5. 1373 ($2.5 買)
6. 1523 想買
7. 1883 想買
8. 3067 (月供1/2手)做增長股票
非常感謝!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你3X歲,我一般會建議你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的組合,先做好財富增值部份。
除非你個人極保守,或者本身有其他原因,需要有額外穏定現金流作支援。
否則,而一刻我唔建議你投資太多,中信國際電訊(1883)、香港寬頻(1310)這類收息股。
另外,東方表行集團(0398)質素較一般。這些股票,若持貨不多,可持有。但若太多,最好沽出部份換至其他股票。
珩灣科技(1523)主要以「Peplink」及「Pepwave」品牌從事SD-WAN路由器的設計、開發、推廣,以及提供相關軟件許可及保修與支援服務。
SD-WAN路由器可連接多個廣域網(WAN)連接、智能分配流量給多個廣域網、可集中管理,以及必須利用加密技術建立安全連接。
業務及盈利都有不差的增長,發展不差,不過公司規模始終較細,因此始終都有風險。
這股長遠不是無價值的,但都要明白發展緊的,都是有變數的行業,所以股價潛在波動可以較大。
現價都算是合理的,但不建議大注投資,長線投資都可考慮。
必瘦站(1830)長遠有發展,本身有一定的質素。
睇翻之前的疫情,佢身處的行業受影響,但佢的現金流及財務數據都唔算差,這點可以想象到,當正常的經營環境,佢的生意一定唔錯。
加上佢的野心愈來愈大,本身有一定的技術,同時不斷將香港的業務模式複製到其他海外地區,我見佢加強了發展其他地方,因此發展不差。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業績前計佢$4是合理區頂,業績後股價升左好多。現貨可持有,但暫不宜加注。
將來你可以投資以下股票,但若果你投資知識不高,可先較集中在平穩增長類股,至於潛力股,只宜小小注,最好是你提高投資知識,等你有一定知識,先慢慢增加翻潛力股比例。
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資金唔好盡用。最好留有部份,等大跌市出現時,可以用來掃貨。
------------------------------------------------
Q21429:
龔成老師,您好!我見有讀者問你移民後的投資策略,但佢地冇提到一點,就係英澳等國家抽取資產增值稅,
例如股票買賣利潤,政府會抽取約30-40%税。如果考慮埋這因素,我們需要調整投資策略嗎?
例如減少平穩收息股(因為抽税後利潤所餘無幾)集中喺增長股?謝謝
龔成老師︰
我自己無對海外稅務作深入研究,比唔到太多具體意見你。但當考慮到這些增值稅項時,的確會令原先回報被打上拆扣。
但除非你不作投資增值,或者移民到低稅率地區,否則這個問題,基本上係無可避免。
投資策略基本上唔會大變,但你計算長線回報率時,要因應相關稅項作扣減,以免令預測過於樂觀。
最後,我建議你去問翻當地稅務顧問,看看有沒有一些節稅方法,從而減少這方面的影響。
------------------------------------------------
Q21430:
老師你好!
今年28歲
月薪34k
要比10k 家用
有月供2k(2800)
保險每個月1.5k (每年一次過付款)
有50k Savings
有意今年同男朋友搬出黎
啱啱開始上你既堂
想用月供/ 分注投資方法放啲錢入水桶1同水桶2。
另外,今年個市似好熾熱,身邊所有人都喺度講緊股票,如果我用計公司價值判斷佢價格係貴或平,其實係咪都可以放心入股?
今年會唔會算係一個較危險嘅買入時機?
想請教老師意見同指導。感謝
龔成老師︰
現時大市在合理區,雖然部份新經濟股,有輕微過熱架情況。但整體大市水平,尚算合理。
我地唔會去估個市點走去定買賣策略,只會繼續用企業估值,去定平貴咁買貨。
但當成個大市去到一個狂熱的情況,我地就要保守少少,現時未算去到好狂熱。
以你現時28歲,投資在水桶1同水桶2,係正確做法。但你收入計,每月月供金額太少。
如果你唔係有太多必需開支,我建議你盡量將月供金額,提升到1萬以上。因為你年青,應把握時間,盡力去做好財富增值部份。
而一刻,你唔需要急住去配置,或者新加其他股票去月供。因為投資係一個長線計劃,你可以等上完堂,有一定知識和明確概念,才去調整會較好。
------------------------------------------------
Q21431:
hi 你好 龔sir,我是一位18歲學生,沒有part time 現在一邊學習緊投資知識,
1現時我有一萬元想all in 入股票,想搵一隻股票收息邊隻最好?
2我現時打算購買你的書學習投資知識,邊一本系適合我這個BB新手,多謝
龔成老師︰
1) 你這個年紀,就算資金不多,都應努力學好投資知識,甚至小注去吸收經驗,為將來準備。所以,你做法好正確。
由於你暫時經驗和資金都不多,建議你先從以下收息股入手。如果你不太認識這些股票,可以直接買3110派息基金,都可以。
但將來到你有穏定收入,又對投資有一定了解,就要加大投資力度,改為買一些較有增長力的優質股。盡力把握年青時間,去為自已財富增值。
目標是5%、6%的股息率的收息股,例如港燈(2638)、深高速(0548)、香港電訊(6823)、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或收息基金(3110)都可以。
2)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9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7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5版)
《50優質潛力股》(第4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3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2版)
你可首先睇:
《80後百萬富翁》
《股票勝經》
《財務自由行》
之後再睇其他。
------------------------------------------------
Q21432:
龔成老師,很喜歡睇你嘅影片,好多分析都講得好好,特別係價值投資法。
本人看好中國嘅保險業,隨住14億人口開始富起來,相信保險嘅需求會越黎越高。
想問問你對中國人壽2628同財險2328嘅睇法?同業中,長遠有高升值潛力嘅股票又可以推介一下嗎?期待你嘅回覆,多謝
龔成老師︰
我自己都係用「價值投資法」,巴菲特用左這方法賺大錢好多年,這是公開的。
但一般散戶就是貪賺快錢,而不用這方法,因此,令到一般散戶仍是輸多贏少,我們仍是賺大錢的一群。
中國隨著人口增加,城鎮化、人均收入增升等,都對保險這類產品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故長線中國保險叢係正面。
中國人壽(2628)不是無質素,但近年有質素下滑情況。現價合理,但投資價值只係中等。
中國財險(2328)主要於國內為各界客戶提供多種財險產品,包括機動車輛保險、企業財產保險和家庭財產保險。
過往的生意與盈利都不差,不過就無乜增長動力,質素算是中等。這股現價合理,可長線,但就主要預係收息,唔好對股價有太大期望。
如果你看好中國保險業和其增長潛力,平安(2318)會係較理想選擇。佢有規模,有品牌,近年的發展都不差,不過,股價有時會有少少波動,這主要受投資市場表現影響。
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是平穩增長型。現價算係合理區中上部,分注投資就可以。
------------------------------------------------
Q21433:
老師你好,我最近幾個月開始留意你page,我以往只有3次買賣股票經驗。
但有一次錯信股票group輸了幾萬蚊,加上13元買入石油股,依家跌到得番8蚊左右,真心輸到怕。
想請教依家石油股係咪唯有繼續持有?
求指教
龔成老師︰
近期好多網上騙案,就好似你所講股票group,要小心。
記住,我地買入一隻股票,一定要知道佢質素、行業前景、財務狀況等,才去投資。
如果你連間公司點賺錢、行內有乜優勢、點解未來有發展和增長潛力,都答唔倒自已,純粹係聽消息,甚至係某某群組意見。咁你就要停一停,唔好投資住。
石油股,好似中石油(0857)、中石化(0386)、中國海洋石油(0883)質素都算有,但不是最高質類別,佢對油價較為敏感,所以,如果長遠油價向上,佢都會增值的。
雖然佢都有一定的規模及質素,但卻不是最高質素的企業,這是由於佢地的產品自主力較弱。
石油是商品,當中沒有差異性,佢地要將石油賣出,只能跟國際油價,這令佢地處於被動狀態,沒有價格自主的能力,這令佢地的獨特性有限。這類商品企業,都可投資,但就要明白不是最高質的企業,不要大注。
如果佢佔你組合好多,你可以每有反彈,就慢慢沽出部份。
------------------------------------------------
Q21434:
成sir 您好!小弟年29。已經有想財務自由的目的。不想再浪費自己的人生了。
最近學習窮人與有錢人的態度及資產與負責的分別。
月入17000
扣除一切開支可以儲1萬元。
銀行有70萬。
有留意你大推盈富 港鐵 領展等等。
以最終目標財務自由及每月被動收入約20k.
小弟投資經驗0。有睇過下成sir 教導以月供模式較適合初學者。留部份現金流等大市跌時可以大手購入長線投資收息股?
小弟會睇書學習如何去計算公司的真正價值。多留意不同公司的年報表等。
有一個最不明白的是睇財經新聞。是否留意新聞介紹公司背景及行業發展?長遠是會否留意公司會否接觸新行業等?
另一個最大問題是如分配70萬去錢滾錢達到 金錢為你工作。
小弟已經開始睇投資書。增值自己才是最大的財富。長遠需要報讀會計課程?好人一生平安
龔成老師︰
如果你希望最終可以每月有2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400萬,這就是你初步目標。
你現時29歲,係財富增值黃金時期,除了增值外,也緊記要努力提升自己投資知識。
由於你未有投資經驗,好易會買貴貨,所以用月供或分注入貨模式,對你這類初學者,會較安全。
以你29歲,可以選擇一些「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作投資目標。
以現時大市合理區狀況,月供最好用一半每月儲蓄,另一半就先儲起架策略。
平穏增長股: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若你不懂選股,可以先用盈富(2800)作目標。其餘合適股票,到你對佢地有一定了解,才從中選股。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7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15-30萬,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由於你很年輕,相信要達成400萬目標不難。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0000 + 70萬本金,大約10年多後,就會增值至400萬。
至於投資知識方面,新聞主要係睇有無一些事情,對企業本身質素,或者長線發展有影響。例如早前內地監管政策收緊,就令阿里巴巴(9988)等企業的風險度增加左,這就是要留意地方。
我地要不斷吸收「資訊」,例如宏觀經濟情況,企業發展,各行業的情況。但我地睇新聞不是要知道所謂的「意見」。
除了看書、年報、新聞外,你可以報讀一些投資相關課程,去提升相關知識。
本人的【投資倍升股課程】適合初學者的,每一課後都會有指引比你,要你在一星期內找那些資料,溫那些內容,只要你跟著去完成。
到你讀完整個課程後,你已能自己選股、投資、評估平貴,在投資上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
------------------------------------------------
Q21435:
Hi 阿sir你好,想聽下你意見,本人38歲,女,月收入$53000,現時有兩個物業,供款分別15000及18000,租金收入為$15000。每月開支$15000左右。
另一單位明年亦打算出租,大概收$11000租金左右。
睇左你好多資訊,有做月供股票,每月$13000,分別銀娛$2000、比亞迪$2000、中銀香港$2000、小米$1000、阿里巴巴$2000、友邦保險$2000、港鐵$2000。
現時股票有11萬左右,現金$25萬,手上保險有50儲蓄。
想10年後,可以有500萬,想問下你意見?我現時股票組合投資是否正確?
希望得到阿sir回覆
龔成老師︰
以你38歲計,應先做好增值部份,你現時持股都係合適合。但留意,比亞迪(1211)現價偏貴,要回到$120左右水平,才建議再開始月供。
此期間,你可以用GX中國電車基金(2845)- 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或其他潛力股代替,如中生(1177)、福壽園(1448)、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騰訊(0700)。
現時大市只係合理水平,現金和股票最好各佔一半,你可以多5-10萬去分注入多少少貨。餘下資金,就等大跌市出現,才加大力度掃貨。
另外,"保險"主要係用來防守,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儲蓄成份架保險,我就唔建議太多,增值最好都係留比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去做。
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3000 + 本金36萬,1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340萬。如要達至500萬目標,你要將月供加大至$22000,才較大機會成功。
所以,我建議你利用明年新增租金收入,加大投資力度,以助你達成目標。
物業方面,你現時已經持有兩個物業,之後就暫時唔好增加固定資產類別,令財富組合更平衡。同時,如果可以的話,盡快將手上物業出租能有助你提高現金流。
------------------------------------------------
Q21436:
龔成老師,你好呀!現年40歲女,剛離婚無業,賣了樓有200萬現金。現在有以下股票,請問我有買啱嗎?
應該長期持有或是到一定嘅時候賣掉獲利? 909跌了一半,我應該怎樣呢?
#1 2500股 $53.5
#2 1000股 $71.5
#941 1500股 $42.5
#291 10000股 $67
#3690 500股 $278
#909 8000股 $53.5
我嘅目標係可以在短時間內買一個細單位300~500萬內自住,唔駛再租屋,請問我嘅投資方向啱嗎?
應該怎麼樣更好呢? 麻煩老師解答,萬分感謝!
龔成老師︰
我想先要你明白少少財富增值概念,我地做財富增值,最重要不是睇「賺蝕」,不是睇「買入價」,而是睇質素。質素不好,增長力弱,就有可能賣出,蝕都要賣。
你要分析「之後的組合情況」,不是過去,是將來。應該持有那些優質股,比例如何,能為你帶來怎樣的長期財富。
你要分析你的投資目標,你想潛力股的比例多少?平穩股的比例多少?組合風險程度如果?
即是你想設計一個怎樣的投資組合?長期、優質、平衡、適合你。
所以,只要係優質的股票,我地一定會長線持有,而唔會半路中途去沽貨。除非成個大市好狂熱(現在未算),或者個企業長線質素轉壞,我地先會賣出。
回到你本身情況,首先,你有一個明確目標,就係短時間內購買物業自住。同時間,你現時在待業狀態,故中短期內對現金需求不少。
以你40歲計,應以增值為主。你持有股票,大致上係可以。
明源雲(0909)有潛力。
佢主要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及房地產鏈參與者,提供企業級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
睇翻佢之前的資料,佢係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第一大軟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市佔率有約2成。係呢個市場裡面,按收入計,亦為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的最大提供商。
其實,佢的角色可以話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為房地產開發商及其他參與者,開發了一套行業垂直的ERP解決方案及SaaS產品,以助其管理廣泛的業務運營。
包括銷售及營銷、採購、成本管理、項目管理、預算以及房地產資產管理,佢的SaaS產品包括雲客、雲鏈、雲採購及雲空間。
業務雖然有增長力,但你買入價唔平。現時回落近半,但初步分析,依然都係屬於貴水平。始終市場現時對這類股有好大期望,此類股票,波動性較大。
此股可持有,但由於你持股比重有點高,我建議你每有反彈,沽出部份,去平衡風險。
另外,華潤啤酒(0291)都有質素,但佢佔你組合近半,太過高。緊記,個別股票比重不要超過組合15%,否則會出現過度集中性風險。所以可考慮賣出部分。
你可以用沽出部分以上2隻股票資金,再加上30-50萬,去分注慢慢買入以下優質股,並長線持有。
平穏增長股:金沙(1928)、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長建(1038)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
若你投資知識不高,可先集中在平穩增長類股,至於潛力股,只宜小小注。到你提高了投資知識,才慢慢增加翻潛力股比例。
餘下資金,主要係用作你置業基金。再加上,你還未有工作,最少都要留有半年基本生活開支的應急錢,作為後援。
若將來股市有明顯調整,你也可以考慮用部份資金來入市。這樣安排這200萬,相信會較有彈性之餘,當你都會較有保障。
至於置業方面,你係用來自住。緊記要堅守一個準則,就係「供得起」。
現時香港樓市算係合理區頂,你可以慢慢物悉目標,到有較理想價錢,又有信心可以供得到,就可以考慮出手。
------------------------------------------------
Q21437:
你好 龔sir。睇左你fb一段時間 先買入必瘦站 會繼續持有 多謝你既分享。
另外亦留意到你之前講既粵海投資 本身想入手 但最近參股嘉誠環保工程 但網上不多關於嘉誠環保工程資料。
消息公報後 股價有所下跌 請問你對於呢個公司行動有咩睇法?
會否影響你本身對呢個股票既評價呢? 謝謝
龔成老師︰
必瘦站(1830)長遠有發展,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但現價已經係偏貴,有貨可持有,就唔好加注住。
粵海(0270)宣布收購嘉誠環保工程註冊股本總額合共 53%的股權,在該收購完成後,嘉誠環保工程將成為其非全資附屬公司。
嘉誠環保工程是一家在中國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於 2005 年成立,主要從事環境工程工作,並為工程相關工程提供投資、設計、建造、運營、諮詢、設備研發和製造服務。
嘉誠環保於中國河北省及河南省的市政給排水工作,相信集團想進一步提升在華北地區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初步睇係正面。
至於中短期股價走勢,未必一定跟企業質素和發展潛力有關。我地分析時,一定要集中用長線質素去做判斷。
現價計,算是合理水平,可分注入貨。
------------------------------------------------
Q21438:
Hello 龔Sir, 最近1638佳兆業跌了很多,值得入嗎?
另外,1503招商局有成8厘息,係咪值得入當收息? thanks!
龔成老師︰
佳兆業集團(1638)主要從事物業發展、物業投資、物業管理、酒店及餐飲業務、戲院、百貨店及文化中心業務,以及水路客貨運業務等。
業務發展不差,不過盈利就較為波動。另外,由於負債較高,因此都有風險。現價合理的,但唔建議太大注。
招商局商業房託(1503)佢持有及投資中國相關的物業組合,物業組合有深圳市蛇口的多項物業,包括寫字樓綜合物業新時代廣場、數碼大廈、科技大廈及科技大廈二期,以及購物中心物業花園城。
物業有質素,不過較受經濟週期因素影響,租金會有少少波動,令到這股的股價較為波動。現價合理,有投資收息價值,不過唔建議太過集中在這房託。
------------------------------------------------
Q21439:
你好~~老師,我有少少問題希望你幫到我
1)想問一下康希諾6185 我400(200股)同260(200股)都有貨,呢兩日我見升返唔少,今日心大心細諗緊放唔放~~我唔係好識分析呢間公司前景好唔好?
2)我買咗中國電動車2845,138元400股~~有見過你講過買呢一個股票都不錯,我要唔要而家低價再入多少少
3)快手362 有200股,241元又入了200股
4)藥明康德189元 入了200股
我有啲股票分開兩次入,我應該取一個中間價,等升返上去放晒佢,定係低價入嗰啲,覺得升到一個價位可以先放咗佢,高價位嗰啲就照放喺度?
謝謝
龔成老師︰
你好著重個帳面數,其實你放貴個1手先,定平個1手先,係無實質分別。只係心理上,覺得放平個1手,你就賺左。貴個手就放係度,當無事,這種想法好錯。
你要明白一個概念,我地投資唔係賺差價。而係想將一些長遠只會貶值的現金,換成會增長的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並長線持有。
因此我地持有一隻股票與否,關鍵位是企業質素、前景,不要被買入價影響。因為我地買股票就是買企業。
買入價,你的賺蝕,只是一個心理因素,該企業長遠的發展,才是我地是否值得持有的重點。
如果企業有質素,但股價短期下跌,就不用擔心。
如果企業無質素,但你現時蝕錢中,繼續持有只會令你財富繼續貶值,因此要賣出。
如果企業質素轉差,就有可能要減持,因為這股佔你組合的比例,未必值得太多。
1) 康希諾生物(6185)主要於中國從事研發疫苗產品,疫苗產品線如下:3種臨近商業化在研疫苗:
包括腦膜炎球菌結合疫苗(MCV)組合(四價MCV及兩價MCVI,均為集團核心產品)及Ad5-EBOV(其由集團與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研發,為中國第一種獲批淮作應急使用及國家儲備的埃博拉病毒疫苗)。
另外,有6種處於臨床試驗或臨床試驗申請階段的在研疫苗;包括針對白喉、破傷風及百日咳的DTcp疫苗組
合(嬰幼兒用在研DTcp、在研DTcp加強疫苗、青少年及成人用在研Tdcp)、肺炎球菌疫苗等。
業務有潛力,但估值好難,市場對佢有好大期望,股價炒得幾勁,反而風險高。
這類股,是有潛力。但因為佢無盈利基礎,市場都只是「估估下」。
如果持有係可以,但一定只能小注。若2手佔組合比重都唔少,建議沽出1手,去平衡個風險。
2) 中國因為能源問題,長遠一定要發展電動車,這是大方向,故此股有一定投資價值。
現價依然係合理區頂區,你已有一定貨係手,唔建議你加注。除非你資金好充裕,就可以而一刻加小小注。
3) 快手(1024)係全球數一數二大的直播平台,絕對是一隻優質股,有獨特性,有客戶群,有潛力,長遠的發展力正面。這股有長線投資價值。
快手與業務夥伴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產品和服務,於滿足平台上自然產生的多種需求。快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娛樂、線上營銷服務、電商、網絡遊戲、在線知識共享等。
快手科技已建立了穩定的用戶,在全球已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企業有一定的優勢,以及獨特地位。加上用戶仍在快速增長,以及增長趨勢仍持續,預期有一定的發展。
雖然這刻盈利不多,甚至因加強發展業務而出現虧損,但這類股的分析特點是將來,等之後的收成期。
由於已擁有一定的優勢,以及仍增長中,企業要將用戶化成現金並不困難,只是時間問題,以及多少問題,預期2022年盈利模式已穩定,同時有一定的盈利。
簡單來說,企業有質素,有發展。現貨可持有,但你預短期股仍會十分波動。
4) 藥明康德(2359)都有d質素。
佢主要從事藥物研發平台業務。係藥物開發過程,主要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開發、臨床研究及商業化生產共四個階段。
睇翻佢的資料,佢的服務對應各個階段,可分為以下四個分部:(1)中國區實驗室服務(2)合約生產組織(3)美國區實驗室服務(4)臨床研究服務。
佢的客戶包括美國、中國、歐洲及全球其他地區的製藥公司及及生物技術公司。
業務其實不差的,過往的生意與盈利增長理想。
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市場估值,現時的市盈率過百倍,就算有增長力,都計都貴,股價上落一定會好大。市場現時對佢前景有好大期望,但如果增長力比市場略減,股價都會調整。
只可以話這企業有增長,同時有風險。現貨可持有,但唔好加注了。
------------------------------------------------
Q21440:
阿sir, 我尋日入3690美團,今日跌
0285 同 2382 應該幾時入呀
剛剛$31入咗3319,係咪都高呀?
龔成老師:
你唔需太著重短期股價走勢,最重要是長期的企業發展。
美團點評(3690)有潛力的,過往一直虧損,到近一年,開始有正現金流,這是一個實質的利好因素,因為之前一直在燒銀紙,現時初步見到成效,不過,估值的方法好虛無,因為現時的市盈率仍過百倍。
如果有利好消息,佢可以上好多,但如果估值修正,股價可太跌。
只可以話,潛力是有的,現價唔算平,之前明顯貴,之後回翻好少少,大約合理區頂至略貴,不過,一定不能大注。小小注,是較好的做法。
只要你持貨不過多,都可持有的。
至於比亞迪電子(0285)去翻$40會好少少。
舜宇光學科技(2382)有一定的質素,但現價合理區頂至略貴。
過往手機市場高增長,令佢鏡頭業務受惠不少,但近年手機增速開始減慢,你預佢增長力會變得較平穏。不過,手機市場又開始向好。
在長遠,無論是手機鏡頭,又或是各種鏡頭方面的應用,只會愈來愈廣泛,前景正面,不過,中短期可能會有少少波動。
這股可以長線投資,分注或月供較好。
雅生活服務(3319)合理價,有質素,可長線。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中信銀行組織圖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銀行如何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百人數據團隊靠AI打造中信腦
為了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中國信託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更為發展AI應用訂下3大KPI,來掌握研發資源的最適化;今年,中信更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
文/李靜宜 | 2021-06-10發表
「透過科技力,來創造競爭力。」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用一句話點出中國信託大力發展AI與大數據的戰略核心。
3年多前,中國信託定調以AI與大數據作為主要發展方向,並成立了數據研發中心,要用AI來加值業務場景的服務與產品。設立初期僅有一人,到現在已擴大為百人團隊,更在2020年初正式提升為數據暨科技研發處。王俊權正是該團隊的一號員工,更是中國信託內部大力推動AI與大數據的關鍵人物。
中國信託的經營策略是,顧及全產品、全客群、全通路、全覆蓋。而為了守住既有的優勢,中信採取的對策是走入AI與大數據,來作為轉型的利器。不只要轉型,王俊權表示,中信更希望透過AI與大數據,孵化出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模式。
「CTBC+AI」是中國信託發展AI的大方向,在各業務線上,都能將既有的經營方法加上AI,來提升效率與效能,更要以這樣的科技力創造競爭力。更以優化、平臺、全面、轉型、顛覆這5大階段任務,往下推動AI。
王俊權解釋,中信的策略是,從最小且最有把握的項目開始,所以,透過AI來優化既有的經營方式,是中信切入AI的第一項任務。運用AI優化的專案成功後,下一步,中信就能將AI技術進一步平臺化;有了平臺之後,就能將AI技術全面導入到銀行。
走過了優化階段、平臺階段到全面發展階段,AI已經落地到中信的金融場景,也陸續有了一些階段性成果。王俊權表示,中信現在聚焦「轉型」與「顛覆」,希望透過AI幫助組織轉型,最終期待是要用AI提出顛覆的想法,創造新的經營模式,他透露,目前已有幾個專案正在進行中。
依循著CTBC+AI這項大主軸,中國信託打造了「中信腦」,定調3條研發路線: 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NLP)、機器思考,也成立了3大實驗室,聚焦研發6大AI應用核心,包括了精準行銷、市場預測引擎、文字與文件辨識應用、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機器閱讀到機器對話。從應用場景來看,則鎖定營銷經營、流程優化、風險控管這3項。累計至今,中信在業務單位落地的AI專案超過了20個。
第一類應用場景的AI,中信稱為「營銷經營+AI」,囊括個人化推薦、需求預測,目的是協助增加收益,並提升客戶滿意度、客戶資產、新申購產品數等。王俊權提到,像是推薦引擎專案,中信金控整體客戶數有1,100多萬戶,產品與通路又多,需要透過AI推薦引擎來實現精準行銷,預測顧客未來的金融需求,才能進一步推薦。中信也將這類預測技術,應用到金融商品的預測,比如房價預測、股市預測、匯率預測等。
「流程優化+AI」則是中信第二大類應用場景,包含法金作業流程、客戶申請流程、線上作業流程,希望用來協助內部提升作業效率,來減少作業成本,最終目的也同樣要能夠提升客戶滿意度。 目前,中信內部有多項端對端的流程數位化專案,像是個金、法金、AML(反洗錢)、HR等業務,都有導入AI來優化既有流程。
最後一類場景的應用是「風險控管+AI」,則應用在AML作業、偽冒偵測、稽核,來改善內部作業效率,減少風險的損失。比如,王俊權提到,前年底,中信銀行上線了一套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負面新聞的平臺,這個AI反洗錢專案的成果,後來更從臺灣擴大應用到7個國家的海外分行。
王俊權表示,3大實驗室所負責的6大AI核心,就是沿著這3大類應用分頭進行,其中,因為銀行面對數位化的壓力較大,所以,又以銀行為應用主力,再逐漸將AI技術擴大到金控旗下子公司,如投信、台灣人壽、中國信託資融等。
自行培養AI研發能力,更訂定3大AI管理KPI
AI發展策略上,中國信託除了自主研發,也會與廠商協作。不過,這兩種策略該如何拿捏,中信內部也走過一段辯論的路。王俊權表示,最後的判斷依據是,「金融業需要的核心能力,中信會投入有限的研發資源。若不是中信認為的核心能力,則盡可能用市場上的解決方案,來加快回應市場的時間。」
舉例來說,銀行業使用分析模型並非新鮮事,AI技術與傳統統計回歸最大的不同是,能夠處理大量非結構數據,像是人臉、電文等資料,可是,這些數據機敏性較高,如果銀行不能自行掌握技術,而需委外,王俊權認為,第一個問題就是,銀行創新的保密性較弱,再者,廠商進入銀行接觸到如此多的機密性資料,有時也有法遵問題。
尤其,金融業對個資的管制嚴格,非結構化資料很難離開金融業,但是,在臺灣,許多AI技術原廠來自海外,對於銀行來說,整體應用或導入的彈性都相對較低,這些都是中國信託選擇培養自家AI研發能量的關鍵因素。
中信在AI應用發展策略,更訂出3大關鍵績效指摽(KPI),作為研發資源最適化的參考。王俊權表示:「對資源有限,需求無限的單位而言,研發的管理是一大關鍵。」首先,中信不會輕易增加AI生產線,因每開一條生產線就會涉及維運與資源分散的議題。所以,「AI生產線的管理」是第一項KPI。
「AI研發資源調度的管理」是第二項KPI。王俊權提到,資源有限狀況下,應該分配多少資源,投入短期的落地變現,還是長期的亮點顛覆,「是一種決策的藝術。」過去,中信希望AI可以迅速擴大到各單位,所以,王俊權採取80/20法則,將80%的資源用在短期落地變現,讓大家有感,保留20%在真正創新的研發。不過,他表示,這個比例每年或每季會進行調整,要讓研發資源投入到需要的地方。
第三項KPI則是「核心複用的比率」,也就是同一項核心技術盡可能重複利用的比率。王俊權要求研發團隊,每條AI生產線至少要有3個落地應用。目前,中國信託共有6條AI生產線,以及20幾個AI落地應用的專案,他提到:「平均每條AI生產線,有3~4個核心複用。」未來,更希望將每個AI核心,擴大到金控內各個應用,所以,要盡可能提升核心的複用,他對團隊的期待是,能提高到兩位數的複用率。
他進一步舉例,3年前,中信導入工研院智能文審技術,來辨識客戶申辦信用卡、貸款所需檢附的財力證明,像是存摺、扣繳憑單等金融常用的固定格式文件。去年,中信將文字辨識應用,複用到分行的場景,上線AI票券辨識服務,在審票機中加入AI、OCR技術來辨識支票,來減少櫃員人工審票與顧客等待的時間,及提升作業人員登打的產能。
目前,中信已做到一張支票上的7個要件,包括到期日、抬頭人、金額、禁止背書轉、發票章讓章或手寫、背書、帳號,都能夠用AI辨識。王俊權提到,中信將自行研發的印刷體的文字辨識核心、手寫英數的AI辨識核心、文印鑑辨識技術,通通導入支票辨識上,「這就是一種AI核心的複用」。此外,為了持續優化辨識正確率,中信更導入AI反饋機制,內部自己發展出標記功能,來改善標記效率,長期目標是達到9成的辨識正確率。今年,中信預計將該AI應用擴大到22家分行。
中信還有另一項AI核心應用是人臉與物件辨識應用,王俊權坦言:「人臉辨識技術,對於組織的轉型與顛覆是亮點有餘,可是力道不足。」不過,若能結合防偽能力及數位流程,可能會創造出藍海的新應用。中信正在思考,如何運用人臉辨識、活體辨識、微表情辨識、情緒辨識等AI核心,交錯組合來打造遠端核身相關應用。
金融業需緊跟科技的腳步,轉變為自身的競爭力,才能在指數型成長的趨勢下,站上領先地位。AI與大數據,正是下一波競爭力的最大利器。───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靠大數據建立5大行銷策略
「中信銀行每個月有1.5億筆的金融數據,1.9億筆的非金融數據。更可觀的是,疫情期間,顧客更加喜歡使用數位服務,每月高達2億筆的顧客數位數據。」王俊權首度揭露了中信內部統計的海量數據。不只如此,中信銀行1年與顧客會有20億次的行銷溝通,顧客造訪行動銀行、網路銀行或到行銷網頁觀望的次數,更是高達16億次。
「中國信託的數據含金量很高,因此,全都要採集起來,作為銀行KYC的關鍵第一步。」他提到,光在2017年到2018年這段期間,中信內部就採集了大量數據,來建立360度客戶全景標籤。即便,當時各個單位已有自己的全景標籤,中信仍認為要有一個可以全行共用的主數據庫。
有數據來了解顧客,銀行就能出手,中信的策略是以數據掌握顧客人生不同階段需求,提供超級個人化服務。王俊權表示,中信策略是運用AI與大數據,透過個人化溝通方式,來提升顧客的成交機會。中信更先將這種作法,落地到銀行的「艱困區」,若在艱困區測試後有成效,再轉移到「黃金區」主戰場。「一方面不會影響到既有的業務動能,另一方面團隊也會比較有信心。」
在推動超級個人化服務,中信採取了5大行銷策略,並各自搭配合適的AI技術。第一項策略是使用最適合的通路對不同顧客溝通;第二項是尋找顧客有興趣的話題來互動,王俊權透露,今年底將從人工轉為全自動化,用AI生成銀行與顧客行銷的文案。
選擇對的時間,則是第三項策略,比如,當外幣跌到一定數值時,跟該名顧客歷史申購外幣的成本有競爭性,就能在此時發送推薦資訊給顧客。
第四項策略則是打造貼合顧客需求的產品,他提到,中信已有不同產品的預測模型,能預測未來3個月或1周後,該名顧客可能需要的產品。可供業務單位、EDM數位行銷,來聚焦其中高成交率的顧客。最後一項策略是對的活動,即便是賣同一項產品,不同活動的優惠或行銷設計都要不一樣。
王俊權認為,不僅不要過度叨擾顧客,更希望提供一次就能擊中顧客的服務。甚至,目標是做到自動化行銷,他透露,目前正在建置平臺的階段,除了要能自動採集數據,更要自動反應顧客下一步的預測,讓銀行出手可以更快,或盡可能減少PM或行銷出手時會遇上的人工斷點,甚至,讓每次出手後的反饋可以更為即時,來推動多波段行銷。
成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優先梳理2類數據
「數據治理是比下水道還要更下水道的底層工程。」特別對於大型金融機構來說,海量的數據勢必要有與過往不同的梳理方式,王俊權如此說著。
因此,今年中信銀行成立了數據治理委員會,由總經理親自主持,各個業務單位主管都參與,「希望將數據治理走向更全行化的關鍵議題。」他坦言,今年是試行階段,但中信已經注意到這個趨勢,而且必須往這方向走。
中信在數據治理特別強調「以用為治」,去年,更研究了全世界數據治理做得較好的企業,比如,數據治理發展超過20年的華為。王俊權坦言:「對中信而言,數據治理既然是一場長期抗戰,就必須明確為何而戰。」
由於資源有限,中信在數據治理的戰略,優先從兩類業務來推動,第一類是不能犯的錯,這類資料的處理一旦犯錯,銀行容忍度很低,如監理報送這類數據就需要優先梳理。另外一類是業務效益較大者,王俊權表示,若沒有好的數據治理標準,業務效益很難有長期的呈現。這是中信今年訂下數據治理的方向,也希望從小開始,慢慢擴大到全行。
經理人小檔案
王俊權
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學歷: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商學碩士
經歷:早年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做美股分析,回臺後陸續待過4家銀行,主要負責風險管理;2005年加入中國信託銀行擔任全球個金風險管理處處長,2018年兼任數據研發中心最高主管;現為中信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兼任中信金控數據主管
附圖: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處長 王俊權 (攝影/洪政偉)
資料來源:https://www.ithome.com.tw/people/144842?fbclid=IwAR0XaBPczoiqTWTEQH8qHfNDbmyyTpA43Akd2gYWhsBbh0oIbWsBNWdF4Fk
中信銀行組織圖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AI巨頭齊聚日本,他們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
中國科技部指定的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台的五大運營企業(阿里雲、騰訊、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齊聚日本,中國企業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
文 日經中文
2020-07-22
瑞穗銀行法人推進部主任研究員 湯進:繼阿里巴巴之後進入日本數據管理市場的騰訊在今年5月12日宣佈,將雲計算業務擴展到日本汽車和電子設備領域,力爭使2020年的日本銷售收入提升至目前的3倍。這也意味著中國IT企業已經具備了挑戰常年佔據日本雲市場的亞馬遜雲計算和微軟Azure等美國2大IT巨頭的實力。
日本經濟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加之日本市場一直以來技術壁壘高並且對産品要求嚴苛,這也使一些關注當地市場的中國企業望而卻步。自從李克強總理於2018年5月訪日後促使中日關係回暖,中國企業進入日本的步伐也明顯加快。目前,中國主流IT企業和智慧手機廠商齊聚日本,專為日本市場打造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登陸東京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中國企業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中國品牌能否在日本開創嶄新的「藍海」市場?這也是經常被企業和學者探討的話題。
用IT、AI技術敲開日本市場的大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家電和電子行業企業陸續進入日本開展技術和資本合作。2010年以後,中國汽車行業企業也開始對日企併購(詳細參考5月28日刊登的《收購日企接「包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除了家電和電子行業以外,國航、中遠海運、中國銀行、太平洋保險、五礦集團、寶鋼等許多央企也在日本開展業務(本文在此不逐一闡述)。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企業一方面提高産品競爭力來應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IT和AI領域的中國企業憑藉在國內市場積累的經驗開始進入日本,試圖用新技術助力日本傳統行業企業提效升級。
目前,中國科技部指定的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臺的五大運營企業(阿里雲、騰訊、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齊聚日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軟體信息處理與數據管理的雲業務領域積極佈局,前者在2016年與日本軟銀合作向日本企業提供阿里雲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後者在2019年開始向日本主流遊戲企業提供雲服務,並計劃大力拓寬業務領域。
早在2006年進入日本的百度主要提供互聯網相關的産品及服務,並於2018年聯手日本軟銀旗下的SB Drive開展自動駕駛汽車試驗。2016年注資日本語音技術公司SINEWAVE的科大訊飛意在開拓智慧教育市場,目前為日本英語檢定協會的口語4級測試等提供AI自動打分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在日本茨城縣常總市打造了名為「AI•自動駕駛公園」的自動駕駛汽車專用測試基地,並與本田汽車開展合作共同發力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商湯科技不僅有國家級「智慧視覺」開放創新平臺,還建有全球頂級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並且研發了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無人駕駛和遙感等一系列AI技術。「用中國AI領域的先進技術賦能日本傳統産業,實現雙方共贏,這是我們的願景更是我們的使命」,從商湯科技日本公司CEO勞世竑充滿自信的抱負中,筆者也感到了全球AI行業領頭羊的底氣。
另外,中國企業的智慧手機、遊戲、APP等領域正逐步被日本年輕人接受。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中國四大智慧手機廠商,手機液晶顯示器龍頭企業的京東方以及專注手機軟體的海康威視等高科技企業也陸續進入日本。華為在2017年收購MG森精機千葉工廠用於研發,併為將來在日本生産手機配件提前佈局,這也可見華為在日本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網易憑藉爆款遊戲「荒野行動」打開了日本手機遊戲市場的大門,完美世界、IGG、雷霆等十多家中國手機遊戲公司也相續向日本市場推出了遊戲産品。2019年日本iOS & Google Play Store遊戲暢銷榜顯示,中國企業的手機遊戲取得了18%的市佔率(僅次於日本企業33%),雖說「遊戲無國界」但與中國企業的努力密不可分。
反觀中國汽車行業企業雖然已陸續進入日本,但是在日業務依然以研發和貿易為主。目前,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江淮汽車等老牌車企;恒大新能源、華人運通等新能源車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國內三大動力電池企業;濰柴動力、中信戴卡、萬豐奧特、宇通車燈、嘉利車燈、德賽西威等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汽車設計的阿爾特、汽車認證的央企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等。由於日本乘用車市場長期以來被豐田、日産、本田等7大日資車企壟斷,中國汽車品牌尚不具備進入日本私家車市場的條件。
不過比亞迪開創了中國品牌進入日本商用車市場的先河。早在2015年,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正式投入日本京都,目前在日本累計交付大約40輛。比亞迪計劃今年交付針對日本路況和老年乘客設計的J6電動巴士,售價為1950萬日元,與日本國産柴油巴士價格相當。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表示,比亞迪的目標是以電動大巴結合儲能的全新産業模式來完成日本社會的再生能源利用。筆者認為,向綜合能源企業轉型的比亞迪今後在日本的佈局以及互補共贏的理念,對於中國品牌打入日本市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期待深耕日本「在線新經濟」市場
日本經濟産業省於2019年對在日5701家外資企業實施的調查顯示:投資日本的魅力所在是「高端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對産品附加價值和流行趨勢非常敏感」;困擾外資企業的主要問題為「商務成本高、留住人才難、日本市場的封閉性和特殊性」等。
在日主要外資企業中,母公司為中國企業的中資企業約佔1成。中國企業在日本申請註冊商標數在2018年底首次破萬件(10820件),為2014年的7倍;專利申請也達到了5325件,為2014年的2倍(日本特許廳統計)。從以上數據中可見中國企業對日本市場的期待。
日本市場的特點是消費者鍾情於國貨並且對商品質量和服務要求苛刻,換而言之,中國企業通過試水日本市場後不僅可以了解到自身産品的不足,還可以提高自身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溢價力。
相對開拓日本市場而言,日本的研發能力和研發資源可能更具有吸引力。日本有豐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資源,新技術轉換為産品的能力以及製造能力全球一流。隨著中國國內研發成本的上升,日本工程師的薪酬水平也逐漸讓中國企業接受。
目前在日中國企業協會擁有中國企業會員近120家,基本涵蓋了國有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在日機構。日本中華總商會也有華人創業企業會員約200家,加上分佈在日本各地的華僑總會和華僑企業等,在日華人企業群體已初具規模。同時,人才資源的積累也為中國企業赴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對日投資商務中心為中國企業提供進入日本的一條龍服務,東京、橫濱等一些日本大城市也為引進中資企業積極提供各方面的配套服務。
2019年的訪日中國大陸遊客為959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訪日期間的消費也從幾年前的「商品爆買」開始向「事物體驗」轉變。在日本政府對無現金支付的推進下,提供無現金結算服務的日本商家逐漸增加,這為中國電商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日本金融科技市場創造了環境。隨著日本社會的高齡化和人口減少引發的地區過疏化,今後在出行、金融科技等領域將會出現新的需求,特別是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脫穎而出的在線新經濟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值得在日中國企業關注和研究。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219?fbclid=IwAR1TDjx5IFWq1CiCNsdWz5eyJ1zlRUAFLenkNmFNWKmRymTb6DSKbWABpas
中信銀行組織圖 在 商業銀行法金組織架構,以中國信託的區域中心制為例- 工作板 的推薦與評價
而市場上組織架構比較偏向區域中心制的銀行包含富邦、台新、中信等。這篇,我想就業務單位、區域中心的組織架構作- 法金,銀行,中國信託,ARM,工作. ... <看更多>
中信銀行組織圖 在 中信金控組織圖 :: 老闆我要印 的推薦與評價
集團簡介·組織架構·經營團隊.社會參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