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13
長久以來,因為工作屬性的關係,關於電吉他相關的所有週邊器材、對比正常的電吉他愛好者而言,我可能更著重在『數位模擬』的發展面向上,而不是非常熱衷於類比器材的追求;當然!我認為真空管音箱組加上優秀的效果器,絕對是非常迷人的音色首選方案,但如果我們的工作場域就是無法提供『讓真空管器材好好工作』的外在環境條件的話,『數位模擬器材』用於『解決客觀環境的障礙』來說,應該已經是近年來所有樂器製造商所不能忽略的主流思考了。
每一年對於各個樂器製造廠牌來說,最重要的技術發表與競技場合 --- NAMM Show,在今年年初可以觀察到的主要發展趨勢,是『IR』技術加載到所有你看得到的產品類型上,從包括『Suhr』所發表的 PT15 I.R. 音箱頭:https://www.suhr.com/electronics/amplifiers/pt15-ir/ ,到『Audient』所發表的 SONO 錄音介面:https://audient.com/products/audio-interfaces/sono/overview/ ,對於電吉他愛樂者、工作使用者來說,這種『類比混搭數位』的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只會越來越多,也因此,瞭解並熟悉『IR』的使用,應該會是新世代樂手無可避免的全新課題。
在『全數位模擬』的器材方面,『Kemper』與『FRACTAL』應該已經底定了高單價市場上的兩大技術門檻而分庭抗禮、各擅勝場;但在中、低價位的市場爭奪戰,我們不得不特別觀察到中國的幾家新興廠牌,已經將工業產品的完成度,提升到令人詫異的水平,而將原本的日系產品,驅趕到更低階、更入門的位置 (可以觀察一下 Zoom 所推出的最新產品 G1 Four:https://www.zoom-na.com/products/guitar-bass-effects/guitar/zoom-g1-four-g1x-four-guitar-multi-effects-processors )。而今年的 NAMM Show 中,最讓消費者期待的中價位器材,可能就是『Mooer』的 GE300:https://www.gearnews.com/namm-2019-mooer-presents-powerful-ge300-prototype/ 與『Hotone』的 AMPERO: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了 (雖然另外一家『JOYO』也公佈了產品 Gembox 3:https://www.facebook.com/JoyoGembox3Effects/ ,但網路討論聲量好像沒有那麼集中)!從這兩家中國廠牌一釋出產品訊息開始,我就一直在注意這兩個產品的技術規格與完成進度;而 Hotone 更早就開放了網路預購,似乎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將產品面市。果然,在春節之後,透過北京朋友的大力協助,我拿到了第一波預購的實際成品。經過幾天的實地操作之後,有一些粗淺的使用心得可以來分享一下。
[三. 電吉他相關器材測試]_測試藍皮書_01 Hotone AMPERO
為什麼我覺得在中價位器材領域,『中國製造』已經將『日本製造』驅趕到邊疆去了呢?其實,從 AMPERO 的外包裝一直到產品本身的質感,我認為所有的工業設計與製作完成度,不用說臺灣了,連日本可能都無法以相近的成本去執行到這麼高的水準!可能要等到你親手、親眼拿到、看到 AMPERO 實體,你才能瞭解我的讚嘆 … 且不說它外表的黑色髮絲紋路烤漆的細緻,與幾乎與 iPhone 一樣大的觸控式螢幕的亮度、彩度了,我幾乎不敢相信按照 Hotone 的技術規格書 (http://www.hotoneaudio.com/downloads/manual/Ampero/MP-100%28Ampero%29_Online%20Manual_CN_V01_190119.pdf ) 所提到的所有硬體、軟體,可以建制在這麼短小輕薄的體積裡 (請參考它與前文所提到過的 TECH 21 RK5 的大小對比照片)!但他們真的做到了 ……
在這種『又眼紅、又忌妒、又讚嘆』的複雜心情下,我的測試筆記是:
1. 在電源方面,AMPERO 原廠所提供的 18V 500mA 數位交換式變壓器,很意外地讓本體在工作時會發出一種高頻的數位雜訊 --- 以 Zoom 的相關產品來說,如果你不是用原廠提供的變壓器、而是使用其他廠牌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也會發出這樣的雜訊,不過,只要是使用原廠所配置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但 AMPERO 剛好相反 --- 我必須更換成類似在光華商場購買的數位交換式變壓器,才能將這個數位雜訊消除,這其實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惑。
2. 如果多年前 Zoom 的產品就能做到『自定義的效果器序列』,那麼 AMPERO 在這個版本中的『固定式效果器鏈接』就顯得有點兒侷限了。雖然,原廠所設定的鏈接已經非常接近大多數吉他手在效果器盤的擺放順序與思考邏輯,也應該可以應付大多數的音色設計使用需求,但這種『想要多一點彈性』的奢望,我還是希望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可以被達成 --- 如果它不是來自於硬體限制的話。
3. AMPERO 是各國同類型產品中,少見的無法在『Preset』模式與『Stomp』模式之間切換的特例 --- 也就是說,你無法進入到那種『可以切換任一效果器 on/off』的 Live 使用慣性。但它提供了一個『CTRL』的切換鈕,依照使用手冊的說明,你可以從 AMPERO 的編輯頁面中去指定你希望切換的效果器族 --- 這樣的功能有點兒像是你用『Loop Switch』去『指定開關』一個或多個效果器,如果設定得宜,它可以讓你在同一個『Preset』裡呈現兩種不同的音色變化,搭配同一個頁面『Bank』的三組 Preset,可以很簡單地切換六種音色設定,就現場演出的需求來說,也還算應付得過去。
4. 在開始編輯 AMPERO 的音色之前,我建議應該要先讀過它的使用說明書。其實,從它附錄的中、英文使用說明書的敘述方式與遣詞用句來看,你可以很清楚理解到現今的『中國製造』與十年前的狀況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進步了。我也必須說,AMPERO 的音色編輯能力與內容,已經不是單用直覺的方式就可以全部發揮的,許多個人化的設定,只要能對說明書按圖索驥,應該都可以達成希望的樣貌。官網同時可以下載電腦用的編輯軟體,而且都有中文說明;雖然是使用簡體字,但的確很能讓人一目了然。
5. 最重要的音色部份,我認為 AMPERO 所製作的 Drive Pedal 類效果器,效能都有非常好的水準 --- 這應該與前幾年 Hotone 所發展的『XTOMP』系列產品 (http://www.xtomp.com/xtomp/description ) 所建立的音色技術與資料庫有直接的關聯。同樣的原因,AMPERO 所提供多達 64 個音箱頭模擬、60 個箱體模擬與 10 種收音麥克風模擬的相互搭配、組合之下,我覺得 Mid Gain 以上的音箱頭音色,都有超出這個產品價位的表現。不過,在『數位模擬』技術上最難突破、最難讓消費者心悅臣服的 Clean Tone、Break 與 Low Gain 的這些音色表現上,如果單純要用單一的音箱頭音色來論,我覺得 AMPERO 就只能是『還過得去』的感覺 --- 主要是因為在最基礎、最重要的 Clean Tone 音箱頭模擬音色方面,你很難調整出讓你真的可以感覺得到『細膩動態』的音色平台 (奇怪的是,Hotone 在早年所研製的迷你音箱頭系列,特別是仿 Vox 的那個型號,其實動態表現是非常優異的 --- 也許,實體與模擬,終究還是有物理上的絕對限制吧?);不過,如果先調出一個堪用的 Clean Tone 平台,然後搭配 Drive Pedal 去做認真的音色調配,我覺得還是可以整合出分數還不錯的 Break 與 Low Gain 的音色組合。
另外,我在調整 AMPERO 音箱頭的各種參數時,覺得這些的聲音基礎,在『觸感』上會很類似『Kemper』那種『音色快照』的特徵,就是那種雖然參數都可以調整,但調整超過一個範圍之後,聲音就會『迷失』、『模糊』了原有形體的感覺,反而會覺得沒有調整之前還比較好聽的奇特感。
在其他調變類、時間系與空間系的效果器表現上,我覺得 AMPERO 提供了一些還算有趣、但應該不算是『究極華麗』的元素;如果你對於這些類型的效果器有一定的要求,我想,你很可能只能把 AMPERO 當成單純的『前端型』音色組 (動態類效果器+破音類效果器+音箱頭+音箱箱體收音),而另外尋求其他高階效果器的支援了。
但我很想特別強調其中一個技術環節:AMPERO 的『麥克風收音位置』,是用了 X、Y、Z 三軸的概念來體現收音時,麥克風與喇叭單體的相對 3D 立體空間位置,而這三軸的變量,應該是我在這類型中階價位產品中覺得效能最好的技術表現,你的確可以非常清楚地聽到參數改變時所帶來的頻率具體變化,搭配那 10 種製作水平也頗能表現各自特色的麥克風,以及適度調整 EQ 這個效果器,對於調整出自己希望的音色,它完全是游刃有餘地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不過,雖然官方號稱可以同時啓用九種效果器組合的鏈接,但還是很容易發生『System Overload』的狀況,因此在音色的編輯上,要稍微去安排資源佔用的先後順位。
6. 就輸入、輸出端來說,AMPERO 提供了 EG、AG 與 Bass 的三種輸入選擇,也能夠搭載第三方 IR 檔案,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應付這三種樂器的需求;而同時有 Stereo 平衡 (XLR) 與 非平衡 (1/4 inch) 兩種輸出端,對於『直送外場 PA』來說,已經做到足夠的硬體配置條件了。但我個人還是會希望未來在韌體的更新上,可以提供『XLR 輸出帶箱體/收音模擬、1/4 inch 輸出可自定義是否有箱體/收音模擬』的這種彈性選項,以滿足我在送完整訊號給外場的同時,我還是可以在內場用我希望的發聲方式來聆聽到我的聲音。
7. 就整體而言, AMPERO 是一臺需要你花一些時間去編寫音色的器材;對宅錄來說,這不是什麼特別的問題,但應用在 Live 演出來說,它比較需要針對每一首不同的音樂曲目去做出完善的『Program』--- 雖然這看起來比較花費時間,但應該很可以提高整個音樂演出的完成度。
8. 綜上所述,我覺得 AMPERO 做為職業樂手的『預備方案』器材來說,絕對是一個優選方案 --- 輕便到你可以任意塞在任何位置帶出門、上飛機,安全的國際電源,當你的第一方案不論是效果器盤或音箱掛掉的時候,它可以迅速直送外場,而且可以同時提供 EG/AG 都非常到位的音色;染色類的效果器族雖然不能說是上乘,但絕對足以解決所有臨時發生的狀況,而不會讓音色顯得呆板無趣 --- 而且在這個價位 (請參考掏寶上的標準店家報價: https://s.taobao.com/search?q=hotone+ampero&type=p&tmhkh5=&spm=a21wu.241046-tw.a2227oh.d100&from=sea_1_suggest&catId=100 )、這個體積與重量,我看不出有誰可以做為它的對手。
而對於電吉他玩家來說,這個 All in one 的設備,應該已經提供了所有在練習與現場彈奏,甚至到宅錄的一切需求,對於精進自己的琴藝來說,它絕對算得上是物超所值的理想選擇。
以上。
就我所知,這個器材應該在三月份會在市場上普及,臺灣也有代理商會進貨,我想,屆時在 Youtube 上會有更多的高手做出更完整的影音測試與評論。我只是很想表述:當今的中國樂器製造商,看的已經是世界的市場,製作的已經是國際化的工業水準了。之於『韓流』音樂席捲歐美市場,這些中國製造的器材,應該也會在國際間被各類型樂手更廣泛地接受與應用以及討論;反觀我們臺灣 ……
所以心情有點兒複雜 ……
中一英文聆聽練習pdf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托福和雅思講話速度是高分關鍵嗎?
實際上,言語表達的速度是托福評分委員第一個會去注意的重點。
同學們可以運用老師的示範例題來精進自己答題的速度和流暢性:
TOEFL Sample Answers with Script: https://goo.gl/FRqqUs
留意示範的速度,但是自己在唸的時候不用一開始就刻意讓自己講得很快。記得你現在是在學習的階段,在過程中讓自己的速度接近最佳速率即可! 連結中的講稿也會協助各位同學習得一些有用的詞彙跟片語,這樣往後在應答的時候就可以減少自己思索詞彙的時間 ,這才是達到高分的關鍵!
詳細說明:
☆☆☆☆☆☆☆☆☆☆☆☆☆☆☆☆
在托福考試中口說的部分,各位考生會被以3項評核標準來給予評分:
(1.) Delivery 表達
(2.) Language Use 語言使用
(3.) Topic Development 話題發展
今天,就要帶著大家一起來鑽研托福口說「Delivery 表達」,而這個環節又牽涉到流暢性 (fluency)、發音 (pronunciation)、聲調 (intonation) 、和可理解度 (intelligibility) 。這些評分標準在雅思公開評分表也有出現!
☆☆☆☆ Fluency ☆☆☆☆
流暢性(fluency)常會同時主觀地和規則化地依照考生當下論述的速度來做評估,而在考 試過程中,考生比較常犯的錯會是: 中間有太多不必要的停頓 (unnecessary pauses)、 錯誤的開場白 (e.g. She...er, "he" was late)、錯誤地把某些音節的念法加長 (lengthened syllables)、不斷重覆之前提過的語句和反覆使用相同的單字片語 (retraces and repetition)。
托福考官究竟是如何去判定一位考生口語流暢度的好壞呢? 根據托福考試的相關研究顯示 ,考官最常以同學們說話的速度 (speech rate)、猶豫的頻率(hesitations)、是否不斷一 直重複語句以及反覆修補答題內容 (repetition and repair) 這幾個項目給予評分。根據ETS的統計,應答速率最好每秒鐘大約涵蓋4個音節(例如:在一秒內說完I’m speaking fast這個句子),而一般母語人士的平均速度大約是每秒鐘涵蓋5個音節左右(例如:在一秒 內說完I'm speaking quickly這個句子),所以若以此來做區分,一般程度較高的考生, 他們的平均速度大概會落在每秒鐘說4.4個音節,而中等程度的其他考生會是每秒鐘說3.3 個音節左右的速度。
Sources:
https://www.ets.org/Media/Research/pdf/RR-13-13.pdf#page=19
☆☆☆☆☆☆☆☆☆☆☆☆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是只要口語表達的速度越快,就絕對會幫你取得高分嗎? 當然不是,不要忘記前面所提到的 (2.) 語言應用能力和 (3.)主題內容延伸這兩個項目耶是會被列入口語測驗的整體表現評核喔!然而,同學們還是要瞭解,運用適中的速度作答其實對各位在 Delivery 這個向度取得高分是絕對必要的。
同學們常常會誤以為托福的口說測驗,只要放慢速度作答就OK,而放慢速度乍看之下是直覺上可行的一個做法,因為如果將回答的速度放慢,相對地也會給考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並減少語法上可能犯的錯誤,但是在這邊必須告訴各位同學,這樣是沒辦法幫各位取得高分的。
因為一旦放慢了講話的速度,其實第一時間就影響了你應答的流暢性了。所以,同學們在平常準備時是否就應該講得快一些呢? 在這邊要提醒,同學們要懂得去區分語言學習以及考試評分之間的差別,初學者理當在剛開始沒辦法講得太快,因為他們還需要時間去回想可以用的一些詞彙和該詞彙的正確發音,但是在實際參加考試的時候,言語表達的速度絕對是評分的其中一個指標,評分者不會去特別顧慮你是不是初學者,這一點同學們一定要知道,而實際上,言語表達的速度也是評分委員第一個會去注意的重點。
再者,大部分的同學所面臨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作答的時候講得太快,從而需要放慢速度來減少語法上的錯誤。考生們實際缺乏的是足夠的字彙量和正確的語法知識背景,因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因為這樣就迫使考生們在答題過程中必須停下來去思索一些自己平常不太會用的詞彙或片語。不幸的是,由於本身對於一些基本詞彙和表達方式的不熟悉, 就會導致在應答的時候犯了很多詞彙跟語法應用上的錯誤,在這過程中,也會伴隨著前述 的: 不間斷地停頓、錯誤的開場白、一直猶豫不決、錯誤地把某些音節的念法加長、不斷 重覆之前提過的語句、反覆使用相同的單字片語,而這些缺失狀況都是拉低各位同學的分數的關鍵。
☆☆☆☆☆☆☆☆☆☆☆☆
同學們可以運用老師的示範例題來精進自己答題的速度和流暢性:
TOEFL Speaking Answers with Script: https://goo.gl/FRqqUs
留意示範的速度,但是自己在唸的時候不用一開始就刻意讓自己講得很快。記得你現在是在學習的階段,在過程中讓自己的速度接近最佳速率即可! 連結中的講稿也會協助各位同學習得一些有用的詞彙跟片語,這樣往後在應答的時候就可以減少自己思索關鍵字的時間 ,這才是達到高分的關鍵!
Current Events: https://goo.gl/nxWPk4
這個連結會協助各位針對時事的相關詞彙和背景知識,這當然也能幫助大家減少一些作答時的停頓。
☆☆☆☆ Pronunciation ☆☆☆☆
正確地發音是托福考試評核考生們言語表達成熟度的第二項指標,而這個標準指的是每一個音是如何被發出和聽者所感知到的每個音的發音情況,雖然托福考試並沒有預期同學們在應答時要聽起來像是母語人士,但是同學們的發音和咬字還是必須要讓母語人士能夠輕鬆地聽懂,這樣才能夠取得高分。
https://www.ets.org/Media/Research/pdf/RR-13-13.pdf#page=20
同學們可以利用以下資源來精進自己的英文發音:
English Pronunciation 英文發音
4 part Series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IJs8ES9xU8
L and R sounds Part 1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VSlTyulmqY
L and R sounds Part 2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DqVSK0LE
TH sound (Unvoiced)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TPfN_Q1G-I
TH sound (Voiced)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pE6fW4jgo
-ed sound for regular past tense verbs explanation -
http://www.englishclub.com/pronunciation/-ed.htm video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7hi-ipU2n0
Echoing 臺大史嘉琳老師--每天請聽「回音」十分鐘(上)(pp. 8-10) http://homepage.ntu.edu.tw/~karchung/pubs/69_hello_et.pdf
臺大史嘉琳老師--每天請聽「回音」十分鐘(下)(pp. 12-14) http://homepage.ntu.edu.tw/~karchung/pubs/70_hello_et.pdf
☆☆☆☆ Intonation ☆☆☆☆
精準的聲調應用是托福考試評核同學們言語表達成熟度的第三項指標,而這部分的評核又 超越音段的層級,這是甚麼意思呢?其實一般母語人士時常會就句子中某些帶有新訊息之 詞彙 (content words) 的重音節加重音調,而實際上,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的第二語言學 習者也被發現到一件事,就是他們在英文發音上的音域和延展性其實又更窄而且受到更多 限制 (narrower or more compressed pitch range),當然,這邊又要再提一次,托福考試並沒有預期同學們在應答時要聽起來像是母語人士,但是他們還是會去注意你有沒有正確地加重音調。
https://www.ets.org/Media/Research/pdf/RR-13-13.pdf#page=21
同學們可以觀看一下這段影片來精進自己在英文口說方面的聲調應用
English Intonation:
Part 1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2bHdXcszJ4
Part 2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6kUsJcu3k (practice)
Part 3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80wiT0t2rc (questions)
Part 4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GJb63mkyA
☆☆☆☆ Intelligibility ☆☆☆☆
表達(Delivery)的最後一項評核標準就是你所應答的內容,其本身易於被聽眾所理解的程度 (intelligibility)。廣義來說就是任何一位聆聽者為了充分了解你所論述的資訊跟重 點,他所需付出的“努力程度” (degree of listener effort that was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speaker)。今天如果你言辭表達的可理解性越高,聆聽者當然就越能夠 輕鬆領會你的意思。那要如何檢測自己言辭表達理解性的高低呢?同學們只要找一位具合 格、稱職的老師,幫你就一位母語人士的觀點來了解聽者需要花多少時間或心力來徹底理 解你實際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Delivery 評核的相關討論到此為止,以上所分享的所有資訊並非是要分散同學們自然地學習或練習英文的注意力,而主要是想藉機跟同學們分享評分委員在 口語測驗中針對每一位 考生言語表達成熟度進行評分的思維和重點是什麼而已,其他像是 Language Use (語言使用) 和 Topic Development (話題發展) 延伸等層面,將來也會進行類似的討論分享給大 家。希望各位同學還是要持續努力準備考試,也祝福各位考生如願達成高分!
評分委員評斷Delivery的流程圖: http://i.imgur.com/eSiCgm1.jpg
Sources:
https://www.ets.org/s/toefl/pdf/toefl_speaking_rubrics.pdf https://www.ets.org/Media/Research/pdf/RR-13-13.pdf
http://arts.kmutt.ac.th/dral/PDF%20proceedings%20on%20Web/37-44_Synergy_of_Mixed_Method_Approach_to_Development_of_ESL.pdf 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42.9153&rep=rep1&type=pdf
雅思公開評分標準: https://www.ielts.org/PDF/UOBDs_SpeakingFin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