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臺灣社會
🇹🇼總統國慶演說:符合對等尊嚴 願促成兩岸有意義對話【全文】(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
團結台灣,自信前行
大會主席游錫堃院長、現場各位貴賓、電視機前和網路上的全體國人同胞: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防疫成果貢獻國際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年的國慶日,今年因為疫情,慶典的規模縮小了,但所有的國人同胞,無論身在何處,都發自內心慶賀中華民國台灣,度過了重重挑戰的一年。
2020這一年,在新型冠狀病毒威脅下,無論對台灣或全世界,都是驚濤駭浪的一年。但是,也因為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才讓國際社會看見台灣「堅韌之島」的特質和能耐。
我們沒有封城,沒有關閉學校,也是世界上少數還能夠在管制措施下,開打職棒、舉辦大型藝文活動的國家。我們更展現了傲人的國力,將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
從今年3月以來,有超過3300篇國際媒體報導,都在談論台灣的防疫表現。台灣在國際上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加亮眼。
這樣的成就,要歸功於全體台灣人民的團結、合作。除了最辛苦的醫護和檢疫人員,我們也要感謝製造業攜手投入防疫物資生產,科技業開發APP,藥師朋友、超商員工協助發放口罩,還有所有的民眾井然有序的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我們也看到,海外歸來的國人依規定居家隔離、檢疫。旅館業者提供防疫旅館, 租賃車業者提供防疫車隊,餐廳娛樂場所落實實名制規定。因為全國上下一心,我們守住了疫情的防線,讓台灣成為了世界的模範生。
當日本的森喜朗前首相、捷克的維特齊參議長、美國的艾薩部長和柯拉克國務次卿相繼來訪,表達他們對台灣的敬意時,相信許許多多的國人,都感到無比的振奮。
透過因應疫情的挑戰,我們證明了國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建立了國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我們團結了,因為我們深刻體會到守護家園的重要。所以這一年,的確是辛苦而險峻的一年,但也是豐收的一年。
今天的大會中,邀請到各行各業的防疫英雄,來為大家領唱國歌。當中有許多我們熟悉的故事,像是賴碧蓮護理師,臉上光榮的口罩壓痕,或是張莞爾護理師,瞞著家人出任務,陪伴血友病少年返台的感人事蹟。
還有更多無名英雄不曾被報導,因為這一場戰役,有太多人的投入,有說不完的故事。我要請現場的好朋友,用最熱烈的掌聲,再一次給防疫英雄滿滿的感謝,謝謝他們為台灣的付出。
二、新情勢下的經濟戰略
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可以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我們也為疫情後的經濟發展,超前部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正在積極規劃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已經分期編列特別預算,加速進行當中。最讓我們感到振奮的,是國人及企業,對台灣經濟發展的信心更強了。台灣資本長期外流的趨勢,已經翻轉過來。
我們迎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資金回流潮,台商返台投資,已超過新台幣一兆元,還有數以千億元計的海外資金,正在陸續匯回;許多外商及知名跨國企業,也在加碼投資台灣。這些,都是現在進行式。
在國際經貿合作的領域中,我們也有不少實質進展。台灣和美國將進行高層經濟對話,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科技合作、基礎建設等領域,尋求未來合作空間。
上週,台美雙方宣布,已完成簽署「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雙方將攜手投入美洲,及印太地區基礎建設計畫。台美經濟合作的深化,已經進入到行動階段,這也是我們在國際經貿合作上,尋求全面性突破的開始。
不過,我也要提醒國人。全球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帶給各國在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挑戰仍然很嚴峻。
展望未來,還有更艱鉅的挑戰等著我們去克服。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原,人類生活型態的轉變,全球及區域貿易情勢的劇烈變化,還有經濟秩序的重整,每一項都考驗我們經濟的續航力,以及整體的應變能力。
面對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外變局,台灣會持續展現韌性,政府更會掌好舵,朝三大策略方向前進,打造大家所期待的新台灣經濟。首先,要全力、全方位投入供應鏈的重組。現在,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解構及重組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各地台商也正在朝向區隔市場、轉移生產基地、回台投資等方向,加速調整。
我們已經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兆元投資計畫、「新南向政策」、台美經濟合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等,都和供應鏈重組息息相關。
我們會將這些相關的政策和計畫串聯起來,並整合政府和民間的資源,以及跨部會的能量,全力、全方位的投入,讓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第二,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未來供應鏈的重組,最關鍵的元素是資本、人才,以及邁向數位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
我們將會在吸引國際資本跟人才的環境及法制上持續深化改革、排除障礙。同時,也會透過國際交流、產學合作,以及雙語國家政策的努力,積極培育國內產業人才。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運用台灣在資通訊、半導體、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優勢,開發及掌握核心技術,加速推動產業及經濟的數位轉型。第三,要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疫情後的經濟、產業發展,可能會有失衡的風險,資金供給大幅的增加,也可能帶來後遺症。
所以,未來政府會更加重視資源的合理分配,照顧因經濟轉型而受衝擊的弱勢族群,加強促進青年就業,引導資金進行最有效的利用,讓台灣經濟再起的紅利,可以讓全體國人共享。
三、堅實國防維護國家安全
當然,台灣經濟的前景,也有賴於區域的和平穩定。我們很清楚,示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安全、維護區域和平。
精進國防實力,降低戰爭風險,這是當前國防政策的原則。這段時間,面對對岸機艦騷擾,台海情勢雖然比較緊張,但是我們的國軍,都能夠即時掌握和因應,達成防衛固守的任務。
這幾年來,只要有時間,我就會前往部隊,看看我們的國軍官兵。從高山上的空軍雷達站,到返航靠港的海軍艦隊;從在陣地操練火砲的陸軍部隊,到培養年輕軍士官的學校。
我的目的,不僅是要對這些日夜輪班、保家衛國的軍人說聲謝謝,更要讓國人知道,國軍是我們的家人,也是國家主權、自由民主最強的後盾。
在跟國軍官兵的互動中,許多故事堅定了我的信心。我還記得,當我到第一線的空軍部隊時,警戒室裡,隨時準備緊急出勤的飛官,充滿信心地告訴我「務必將空防交給空軍」。
我也記得,我在陸軍工訓中心,看到女性軍官,帶領著工兵同袍,展現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在海軍水下作業大隊,則有穿戴重裝備的弟兄姊妹,奮勇潛入海底,排除障礙。
這就是中華民國國軍。他們不分前線後勤,不分男女,都是我們的子弟,都有共同守護國家的信念。
這段時間以來,也有國軍弟兄姊妹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為國受傷,甚至殉職。我們感念他們的付出,並且以英勇盡責的國軍為榮。
身為三軍統帥,國軍的未來、未來的國軍,就是我最心心念念的事。
面對對岸的軍事擴張和挑釁,我們會持續強化防衛戰力的現代化,並加速提升不對稱戰力。在外購武器裝備的同時,我們仍然堅持加速推動國防自主,高教機國造、潛艦國造,已經有相當的成效。我們以雙軌並進的方式,來強化防衛實力。
不僅武器裝備性能正在提升,國軍更需要有素質優秀的戰士。除了提升志願從軍的官士兵的專業素養,更要建立有效的後備制度,來強化國軍的人力素質及戰力。
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很多被教育召集的後備軍人都覺得,教召變得更加精實。而在常後一體的原則下,接下來,後備動員制度的改革,也將會快速推動。面對區域的和平穩定受到威脅,我們會堅守「不畏戰,不求戰」的原則,避免擦槍走火。國防部也會適時發布共軍動態,和周邊國家交換資訊,強化安全夥伴角色;也讓國人明瞭台海動態,讓全民國防更加堅實。
四、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
這段時間,我們都密切注意著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
區域內的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和民主體制,不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展開各種形式的合縱連橫,已經導致這個區域,發生前所未有的情勢變化。
我們要把變局的試煉,轉化成歷史的機遇。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變。
情勢在改變,只有超前部署,才能掌握未來,才不會在變局中隨波逐流,甚至被別人決定了命運。
我們將積極參與未來的國際和區域新秩序的建立。我們會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及友我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
維持和平及促進繁榮發展,這就是中華民國台灣,在區域中最重要的價值。我們要做良善力量的倡議者,將進步及良善的價值,推廣到全世界。
我也注意到,對岸領導人最近在對聯合國的視訊演說中,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範圍。
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
尤其,在全球高度關注印太及兩岸局勢變化的重要時刻,北京如果能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
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就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
五、結語:團結合作共度挑戰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台灣人民在對外關係以及國家安全的議題上,彼此的距離正在拉近。台灣人民都希望區域的和平繁榮,能夠安定永續。
朝野政黨間也是如此。像是最近在立法院,在野黨提出促進台美關係的議案,獲得朝野黨團支持,無異議通過。還有,六都首長一致對外,共同抗議,成功更正了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這些都是跨黨派合作,團結表達立場的表現。
我想透過這些例子,呼籲並且邀請國內各個政黨,一起攜手努力。對內,互相競爭,立場針鋒相對,這是民主日常。不過,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為了自由民主的價值,對外,我們都應該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
就如同過去71年來,台灣經歷的一切,困境磨練出我們的堅韌,挑戰激發我們的志氣,一場疫情,可以凝聚出台灣人民團結的意識,給我們繼續前進的勇氣。
我們守住疫情防線、發展經濟戰略、穩定區域局勢、捍衛台灣安全,為的是什麼?就是要把一個壯大的國家,留給台灣的下一代。
今年的金曲獎,我們也看到了年輕世代蓬勃的創造力和生命力。他們用各種曲風,自信地唱著自己的母語,呈現對各種議題的價值觀。尤其是「kinakaian母親的舌頭」這張專輯,獲得了「年度專輯獎」的大獎。
這些年輕的創作者,雖然風格各自不同,但都能在舞台上發光發亮,也為台灣的多元文化,做出最好的詮釋。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就是我們民主、自由的環境。
我們現在打拚的一切,就是為了下一代、讓世世代代的台灣人,可以在創作上展現自信,也能對土地的文化和價值感到光榮,並勇敢的走向世界。
在中華民國國慶這一天,我們也一起許下願望,願20年後的台灣人,回想起2020年的時候,會想起正是這一年,因為我們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在變局中勇敢前進,克服了挑戰、擺脫了枷鎖,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
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團結彼此,一步一步,「有路,咱沿路唱歌;無路,咱蹽溪過嶺」,一起朝有光的地方前進。
中華民國生日快樂!謝謝大家。
世界母語日是西元幾年開始的 在 陳漢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參加青年節的頒獎典禮
認識了一位了不起的孩子-鄭翠玄
請您花一點時間好好閱讀一下這孩子的故事
並與漢鍾分享您的心得與感受
以下是鄭同學的故事(文長請耐心閲讀)
主題:越挫越勇,超越自我 文/鄭翠玄
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或絕境,都標誌著我重生階段的開始。
我是阮翠玄(歸化中華民國籍,現名字為鄭翠玄),今年18歲(西元2000年生),來自越南北部貧窮的鄉下,現住宜蘭縣蘇澳鎮,就讀國立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商業經營科二年級。
我生出時,爸爸得了肺癌,因家境貧窮,使我營養不良,體弱多病,媽媽每天都在早上4點起來,背著我去市場賣豬肉賺錢過日子。到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因病不治而離開了我,我阿嬤不知為何趕媽媽和我出家門,我們沒有錢租房子,只能暫居親友家,生活越來越困苦。我媽媽被迫千里漂洋,來台灣打工賺錢,媽媽拜託阿嬤養我一段時間,但是阿嬤卻把我送到孤兒院。媽媽知情,便把我接回,轉託付給妗婆和阿祖扶養。我被帶離開家鄉(北越廣寧)轉到新的城市(北越和平)。當時我還小不懂事,我只知道我是沒有爸爸、媽媽、兄弟姊妹,被棄養的小孩。當我看到別人的幸福家庭時,我常覺得孤獨和不幸。晚上,我都暗自躲在門後,偷偷地看著阿姨的家庭團圓吃飯,更自嘆自己瘦骨伶仃。雖然,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這個階段,讓我在幼時,就要學會獨立的活下去。
六歲時,期盼的媽媽終於回越南,回到我身邊,我興奮不已,但是陪同媽媽回來的,還有一位叔叔和尚在媽媽肚子裡的妹妹。媽媽跟我說這是我的新家庭,我們一起移居到外婆家生活。新「爸爸」每年都會到越南探望我們母女三人。他也很關心我,把我當成他的親生女兒一樣,因此我也很快的接受了新爸爸。媽媽那時借錢開了一個小雜貨店,常被鄰居賒帳甚至倒帳,除了在店裡賣東西,每當到了節日慶典,媽媽都會帶著我到有人表演的地方販賣貨品,有時候我們賣到凌晨1-2點才回家。我跟我同學不一樣,他們都有家人陪伴,可以在放假時出去玩、去看表演。我當時不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我都在外面路邊兜售東西,回家要照顧年幼的妹妹,幫媽媽料理家事,但只要有媽媽的陪伴,我感到很滿足和幸福,雖然有時候覺得身體很累,因為有客人來光顧,我就很開心,我知道賺錢不容易,並懂得要惜物節儉,我更體諒、懂得媽媽的辛勞。所以我除了要更勤勞,還要更努力的唸書,拿到好的成績讓媽媽心慰。我學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每年都拿到優秀學生獎狀,並參加縣級的城市寫作比賽,頻頻得獎,最佳的成績是第二名。每次我拿回獎狀和獎品,看到媽媽滿意的笑容,我都覺得特別開心。
十二歲時,新爸爸和媽媽在越南結婚,他們和妹妹三個人前往台灣定居,只留下我一個人在越南。從此,我人生中的第三階段,也叫做獨立階段。這幾年,我大部分都住在學校的宿舍。我經常想念家人,也感覺很孤單,那時我才明白親人對我的重要,只是我還是得再次一個人獨立生活。雖然所有事情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做主,經常感到徬徨無助,但是卻也察覺自己成長了不少,也懂事很多。我跟商家批發手機卡販賣,並在晚上幫三位國中學生補習英文和語言學,我賺到微薄的生活費,加上媽媽寄給我學費,讓我完成初中學業。之後,媽媽告訴我可以依親,到台灣生活,當時我非常想跟家人在一起,我希望到我夢想的美麗台灣。
我人生中的第四階段開始在新的國度。106年8月23日是意義特殊的一天我踏上台灣土地。因我沒法參加高中會考,無一高中可以就讀,半個月後,有幸國立蘇澳高級海事水產職業學校寬容我入學。來台不久,我媽媽身體不適去看醫生,發現罹患良性乳腺癌要開刀。我生平沒有這麼害怕過,我怕媽媽會離開我。媽媽開刀住院了八天。每天學校下課,我都急忙衝到醫院照顧媽媽,我兩姊妹在醫院照顧媽媽,我一邊學中文注音符號和拼音,一邊照顧媽媽,雖然身心感到疲憊,但我還是覺得很幸福,因為媽媽的身體漸漸的好。不過媽媽出院之後,體能衰退了很多,沒辦法去上班工作,又因繼父有嚴重糖尿病,也無法正常上班,妹妹還小,因此我們家再次陷入困境。所以我決定去打工,貼補家用。雖然已來台三個月,我對這裡的環境還沒適應,但是為了生活,我不能不去打工。我找到了一個餐廳,可以讓我周六、日工作,做的是端盤子的服務生工作。其實,工作並不難,但語文上對我來說,那是很大的壓力和考驗,因為我看不懂菜單,聽不懂顧客講的意思,而且在餐廳忙碌時,沒人有空可以關照我,有時候做錯事我會被罵,我只能默默的忍受。
在學校上課剛開始,我感覺自己連一個小學生都比不上,因我聽不懂老師講的話和同學講的話,課本裡面的中文,都沒有注音讓我沒辦法念,也不會寫。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無用的廢物一樣,工作不能做,上課也無法上。我知道同學都在私下嘲笑我,他們都認為我媽媽給我錢去讀書,是在浪費錢。我心想,我不能被人嘲笑,被人瞧不起,我想讓我家人為我驕傲,我知道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轉變現況,從此我用大部分的時間來學中文。在學校,只要沒有上課時,我都拿書本來念、練習寫字,主動和同學多交往和溝通,同學也都很樂意教我講國語,告訴我台灣次文化和習俗。初來台灣的那段時間是我最辛苦,最有壓力的時候,但是也讓我迅速成長了很多。107年4月21日,我參加會計三級檢定,拿到宜蘭縣第一名。當時,我更堅信只要努力不懈,就會拿到好的成績。
從小我失親自認是一個缺乏愛的小孩子,我總是覺得自己是被家人拋棄的小孩,只有媽媽愛我。我曾想念媽媽,但從來沒有恨過媽媽離開我那麼多次、那麼久,只留下我孤獨一個人,因為我知道媽媽為了我,而不知暗自流了多少眼淚。媽媽從小就教我做人一定要堅強,我人生中的目標不是尋找榮華富貴,而是尋找最好的自我。媽媽說做人要有自尊和自由,要有道德讓人家尊重,自己的生活要有能力自理。媽媽喜歡將喜悅和成果跟別人分享,因而她受到大家歡迎。她說人生中會有很多人幫助我們,而我們要把這個恩情,轉化成正向的能量,回饋他人,和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子我們的生活才會美好和有意義。沒有媽媽陪在我身邊時,媽媽總是相信我,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可以獨自勇敢去克服和面對挑戰。如今我從媽媽身上學會堅強和獨立。所以媽媽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要感謝的人。
我感謝繼父跟妹妹出現在我的人生中,給我一個完整的家庭。我也感謝妗婆和阿祖在我幼時的扶養,雖然他們對我很嚴格和苛薄,有時候我不聽話還打我,但是他們卻在我沒人養育時,伸出援手,牽著我的手,給我供給吃和住。我感謝我的家人、親人對我的養育之恩,而老師則是教我知識的人,所以我對老師有無限的感恩和敬意。
來到了台灣,我感受到社會上充滿溫情和愛。首先我要感謝學校的老師。她們都很關心我,為了我而刻意在課堂上講話速度放慢一點,每節課結束老師們都問我有沒有聽懂?如果還沒聽懂,老師還會再詳細解說給我聽。直到我完全理解。反觀在越南,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關心我的老師。我覺得只要我願意學習,老師都很熱心地教導我。我打從心底不想讓老師失望,所以要比別人更努力。我覺得台灣是充滿包容、多元和開放的國家,而在這裡我遇過的人,都帶給我純真、友善和友好,來自各方暖暖關懷的感覺,一年多來台所見到和遇到的人,無私熱忱的幫助我,讓我滿懷感恩的心。讓我愛上台灣,我認同台灣,也熱愛台灣,我不想離開台灣。
我以後想成為一位人權律師,以保護公道和真理。從小我親身經歷,也有看過很多不公平、不正義的事情,我想靠法律來保護人們應有的權利。我認為不管是哪裡來的人,都應有基本人權和平等權,而中華民國的台灣就是一個尊重平等權的國家,讓我嚮往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充滿人情味的國家。但是我在報紙、網路上,發現很多越南人在台灣錢被騙。其實因為文化的差異,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看不懂中文, 大部分是因為他們不懂台灣的現行法律。所以我希望可以用自己能學到的法律知識,來保護大多數不懂法律的越南人和台灣人,保障他們的權益,並可以讓台灣在外國人的心中留下好印象。另外,我從新聞得知,很多越南人來到台灣,當小偷或做了違法的事,被警察抓去,被法院判刑。對於這個現象,或許無知、或非故意,我想用自己的越南母語宣導和教導越南人,關於台灣的法律,讓他們了解台灣的生活規則,讓他們知法守法,更能從此可以加強兩國之間人民的良好關係。
我以前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困苦的小孩,但當內政部移民署轉介我到宜萱婦幼關懷協會,我加入了宜萱志願服務隊後,我接觸到和看到很多特教生、失親、殘疾、貧困人士和孤苦老人,讓我明瞭,其實我比很多人還要幸福,因為我有健全的手腳和體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勞力,去完成我的夢想,而有些人是沒辦法做的。所以現在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不幸的人,而以後的我可以有能力幫他們,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更希望能呼籲身心健全的年經人,不要受到短暫的挫折,就自暴自棄,應該要「越挫越勇,超越自我」,以追求人生美好的理想。
新聞傳送門~ https://m.ltn.com.tw/news/focus/paper/120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