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的母校世新大學公廣系演講,分享求學時如何摸索自己適合的職業,以及如何從零開始累積財經素養和投資實戰經驗,當一個財經媒體人。
演講完後,有一組在「校園公關提案競賽」得到第一名的學生,上台分享得獎經過。
這個競賽是財政部、教育部等官方單位,和財團法人公關基金會一起辦的,全台修過公關課程的大學生都可以來報名參加。知道第一名落在自己的母校和母系,當然是非常高興!
上台介紹的這對男女學生,口條非常流暢,字正腔圓,也帶著幽默感,聽了幾秒鐘,我發現這兩位都是陸生。是因為這一組裡剛好有陸生嗎?我猜測著。
等到整個活動結束,我詢問安琪系主任,她說得獎的這一組,是整組都是陸生。「現在世新1萬多個學生裡,有2千多個陸生。」高達近5分之1的比例?我感到吃驚。系主任說,一方面這是學校因應少子化的政策,另方面陸生想來台唸書的人數,確實非常踴躍。
我問,「可是,台灣學生開始流行要去大陸念北大、清華,陸生為何會想來台灣念私立學校?」
系主任說,拿大陸學歷回台求職,台灣很少有企業願意承認,但是在台灣唸書的學歷,大陸多數企業是承認的,甚至更容易錄取。
所以家境較好的大陸家長,若子女沒辦法考取本地一、二線的大學,就會乾脆選擇來台灣唸書,對未來發展是加分的。
「啊,聽起來,台灣有點封閉呀。」我想,這次第一名是被陸生拿下,對於本地的學弟妹來說,應該也有些壓力和挫折吧……
系主任點點頭,說優點是可以讓學生發現,競爭來自全世界,產生進步的動力,但也突顯現在台灣年輕人的壓力。求職環境高度競爭之外,低薪成常態,又遇上望塵莫及的高房價。
一位看起來很文靜的學妹,在旁邊等我好久,說要問我問題。我一看,就是得獎上台做簡報的陸生女孩。她想爭取這次到電視台實習的機會,問我的意見,並且表明對投資股市很有興趣。
「妳們陸股現在有落底跡象,進場時機還不錯啊,台、美、日股我都覺得貴了。」我輕鬆說道。不料她張大眼睛:「學姐!我之前跳下去買陸股,剛好遇到下跌段,賠了好多呢!我媽媽在金融界,也一起買,我們一起賠啊!」
我又吃驚了。先不論是賺是賠,但這個女孩的積極,不論是對職場或是投資方面,都展現無疑。
我們這些歷經經濟往上走、合理房價的「既得利益者」,該留給台灣年輕人、下一代什麼樣的環境呢?這個議題對年紀漸長的我來說,無力感越來越重,但也越來越有一股責任感。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