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便利貼
#便利你和我
雖然才站兩個禮拜的路口,但已經目擊了兩次車禍啦~~~所以一直很想來說說車禍發生,嚇到吃手手該怎麼辦??
※車禍發生當下該怎麼辦?
【你應該做!】
1.報警!記得將車上隨時都有準備的三角號誌放在30公尺外,提醒其他車輛有事故發生。
2.警察到現場後會開始填寫道路事故調查表,就事故內容簡單整理,最後由現場當事人簽名。這就是初判表的依據哦!
3.注意,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在事故現場可以申請提供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哦。
4.請警方協助取證,包含雙方行車記錄器檔案、道路監視器檔案、目擊證人等等。
5.事故7天後得申請閱覽或提供現場圖、現場照片;事故30天後得申請提供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就是俗稱的「初判表」),上面會簡單記載車禍責任歸屬。記得!如果不服初判表的內容,可以另外向各地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申請鑑定哦!
【你不該做!】
1.不論認為自己有無過失都不可以離開現場,否則將涉及肇事逃逸罪!
2.原則上都不可以移動現場車輛及任何跡證。但是,如果並沒有人員傷亡而且有可能阻塞交通的時候,可以在畫記現場車輛及跡證的位置後,再做移動。
※如何向對方提出告訴呢?
【可能涉犯的罪名?】
1.車禍案件中最常見的罪名是過失傷害罪(告訴乃論)、過失致死罪(非告訴乃論)。
2.為什麼是過失?因為刑法上的故意必須行為人有認知或不違反他的本意而仍執意為之,而一般車禍事多屬意外,因此只討論過失。
3.又如果事故中並未有人死亡,那麼只有可能涉及過失傷害,這是告訴乃論之罪,需要自行向檢察機關提出告訴。
【如何提告?】
依刑事訴訟法第237條第1項規定,應自得為告訴之人知悉犯人之時起,於六個月內為之。因此,請在「車禍當日」起算6個月內,向檢警機關(即派出所或各地檢察署)表明提出告訴的意思!
※如何申請保險理賠呢?
【保險理賠應該準備什麼文件?】
1.請準備好下列這些文件:
A.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B.行照、C.駕照。
2.保險公司應該會幫你申請:
A.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B.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不過如果保險公司沒申請,自己就必須去申請哦!(然後記得換一間保險公司XD)
【要怎麼申請那些文件呢?】
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3條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ex:你的保險公司),得於下列期間向警察機關申請閱覽或提供相關資料:
1. 於事故現場得申請提供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有這個才能請保險公司出險喔)。
2. 於事故7天後得申請閱覽或提供現場圖、現場照片。
3. 於事故30天後得申請提供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
※那麼要如何請求對方賠償損害呢?
【我有什麼權利可以主張?】
1.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主張的權利有民法第184條1項前段及第191條之2的權利可以主張,這兩者的差別在於,如果主張前者,那麼行為人的故意或是過失要自己去舉證證明;但如果主張後者,那部分要件就不用自己去舉證。也因此,主張後者的權利會比較有利哦!
2.必須注意的是,這部分的權利有時效限制,依民法第197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因此,在知道自己受有損害而且也知道應賠償的義務人是誰之後,就要盡快提出請求哦!
【我還能向誰請求賠償?】
1.如果對方是未成年人,那麼依民法第187條的規定,可以同時向他的法定代理人請求賠償。
2.如果對方明顯是在執行業務中,比方說是在送貨、載客,那麼依民法第188條的規定,也可以向他的雇主請求賠償!
【如果行為人於車禍死亡,那麼該向誰請求賠償?】
如果行為人死亡,那麼應該向他的全體繼承人主張權利,要注意的是,我國民法是採限定繼承制,所以只能在行為人的遺產限度內獲償哦。
【哪些損害可以請求賠償呢?】
1.財產上損害:財物部份,我國民法是以回復原狀為原則,可以請求對方將財產上的損害回復至事故前的應有狀態。又或是與對方協議後估定價額,直接賠償相對應的金額。人身受傷部分,因車禍減損的勞動能力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例如醫療費用支出、看護費用等,也都可以請求。必須注意的是,相關的的單據要準備好作為證明!
2.非財產上損害: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可以向行為人請求慰撫金,而法院則會在斟酌雙方的身分、地位、資力、加害的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後,核定相當的慰撫金額哦。
【如果要提起民事訴訟要怎麼做?】
可以直接請律師幫忙,或是至新竹時代力量黨部來找我做進一步的詢問吧。
#竹北女漢子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車禍
不行使而消滅 意思 在 林智群律師(kla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離婚配偶得請求退休金?》
收到一封私訊,內容如下:
金城武律師您好
冒昧打擾,如果你有空的話,能否請您評論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82條離婚配偶得請求退求金的規定
我的問題是
1.民法的配偶賸財分配,是財產少到向多的請求,但這條文是不是財產多的也可以向少的請求呢?這有符合修法要的公平正義嗎?
2.跟民法的會不會有競合問題呢?
不好意思,法律概念不是很完整,謝謝你的回覆
都叫我金城武,不回覆說不過去,
我的想法如下:
1.對公務員而言,
這個規定,比年金改革更狠,
年金改革還有樓地板,這個是對半砍,
不過跟政府抗議,大家衝第一,
跟太太抗議?誰想哷虎鬚?
太太猛於虎就是這個道理~
2.實務上對於剩餘財產分配請求的處理,
都是採「資產負債表」概念,
也就是,夫妻離婚的那個時間點,
先生有多少錢?太太有多少錢?
算一算,多的要給少的,數額是雙方差額的一半。
為什麼不採「損益表」概念?
因為太難算了,
夫妻都有賺錢沒錯,但婚姻期間也會花錢,
不可能算清楚的。
3.可是有一個東西叫退休金,
是「往後」持續發生的收入,
退休金之所以可以請領,
是因為它是婚姻期間工作的成果,
也算是先生婚後收入的一部分,
只是「遄起來」,等退休後再領而言。
太太離婚時
有時候也會要求把退休金納入婚後財產計算,
可是因為它是後面才會發生的收入,
法院審理後,往往是這麼判的,
「至原告將來退休後可向其工作單位請求給付退休金,僅係原告將來之期待,至於其是否會實現,尚有諸多變數之可能性,故非屬原告離婚時現實存在之財產,被告此部分之主張,顯無理由,應不可採」
白話文就是,
退休金是先生「未來的期待」,
還不算「現實財產」,
所以不能納入計算。
其實真正理由,還是計算困難!
因為你沒辦法知道先生幾歲退休?
退休前六個月平均薪資多少?
不知道「基數」,不知道「平均薪資」,
怎麼算?
4.這個修法,就是為了解決上面的問題,
除了先生「現實資產」納入剩餘財產分配外,
就先生的「未來收入」(退休金)也希望平分,
什麼時候平分?
不是離婚的時候,而是先生領退休金的時候。
可是這個規定有一個5年限制,
如果先生退休時,雙方已經離婚滿5年,
那太太也是沒辦法請求的。
那離婚比較早的太太就沒辦法請求,
好像也不是很公平。
回覆問題如下:
1.剩餘財產分配,是資產少的跟資產多的要錢,
這個規定是不管資產,
用損益表概念去看退休金,
不管太太是否有錢,
她在婚姻期間有幫忙,先生才能安心上班,
那先生這段期間累積的退休金年資,
新法認為太太有權利分一半,不管她有沒有錢。
2.基本上這個法律不是離婚時用的,
而是領退休金的時候用的,
所以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不會用到這個法條,
也不會有競合問題。
不過有這個規定,
在離婚階段,
太太就多一個籌碼,可以多要一點,
先生也會多給一點,
換取太太放棄請求先生退休金權利。
如果離婚時沒處理,
太太如果沒退休金,
是一定可以向先生請求分退休金,
如果太太本身也有退休金,
那就是雙方以後各自向對方請求退休金一半,
有問題雙方再來協調。
可是這裡有一個問題,
就是勞工退休條例目前沒類似規定,
如果太太自己有退休金,
太太要請求時,先生就可以拿第2項擋,
除非勞工也一併修法,
不然第2項會卡住很多人請求的權利。
結語:
為了一句「金城武」,我就要寫一堆(擦汗),
虛榮心真的是要不得啊!
相關法條: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82條:
公務人員之離婚配偶與該公務人員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滿二年者,於法定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關係因離婚而消滅時,得依下列規定,請求分配該公務人員依本法規定支領之退休金:
一、以其與該公務人員法定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關係在該公務人員審定退休年資期間所占比率二分之一為分配比率,計算得請求分配之退休金。
二、前款所定得請求分配之退休金數額,按其審定退休年資計算之應領一次退休金為準。
三、所定法定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關係期間之計算以月計之,未滿一個月者,以一個月計。
四、本項第一款所定二分之一分配顯失公平者,當事人一方得聲請法院調整或免除其分配額。
前項所定離婚配偶於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依其他法律得享有退休金者,其分配請求權之行使,以該公務人員得依該其他法律享有同等離婚配偶退休金分配請求權者為限。
第一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
公務人員之離婚配偶自知悉有第一項請求權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自法定財產制或共同財產制關係消滅時起,逾五年者,亦同。
公務人員係命令退休或本法公布施行前退休者,其依本法支領之退休金,不適用本條規定。
本法公布施行前已離婚者,不適用本條規定。
不行使而消滅 意思 在 哲夫公法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政法申論題】....這題有夠難的!!!
◎甲公務員與其身心障礙妻,因不諳法令,民國94年至96年間分別以公務員身分及身心障礙人士身分申領子女教育補助費(相關法令均有不得重複申請之明文規定),97 年遭其服務機關政風處查獲,以「經本處調查,臺端於94年至96年間申請子女教育補助費,經查其中95年至96年間有溢領情形,請繳回溢領補助費新臺幣2萬元整」之函文內容,通知甲繳回溢領補助費,甲立即如數繳回。詎料,101年又接獲通知,以「97 年函請繳回溢領子女教育補助費,惟漏未計算94年溢領之教育補助費」為由,再次要求甲繳回94年溢領之補助費新臺幣1萬元。試問:甲拒絕繳回94年溢領之教育補助費,有無理由?(25分)
【103身特三等第二題****】
【參考實務見解】
◎102年度高等行政法院法律座談會提案五(行程法§127公法上不當得利之請求權消滅時效何時起算?)
【法律問題】
甲機關於民國90年間違法溢發徵收補償費予乙,嗣甲機關於101年5月間發覺上情,乃於101年10月1日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規定作成撤銷該溢發補償費之處分,該撤銷處分於101年10月5日送達乙,乙未對該撤銷處分不服而告確定。甲機關遂於101年12月10日依公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乙返還溢領之補償費,問該公法上請求權5年之消滅時效應自何時起算?
【討論意見】
甲說:應自甲機關撤銷該違法溢發補償費之處分送達乙時起算。多數見解
按「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其內容係提供1次或連續之金錢或可分物之給付者,經撤銷、廢止或條件成就而有溯及既往失效之情形時,受益人應返還因該處分所受領之給付。其行政處分經確認無效者,亦同。前項返還範圍準用民法有關不當得利之規定。」、「公法上之請求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因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公法上請求權,因時效完成而當然消滅。」為行政程序法第127條及第131條所明定。本件乙溢領補償費係屬金錢,該部分既經撤銷,其受領即有不當得利之情形,而甲機關於101年10月1日撤銷違法溢發補償費之處分後,該違法溢發補償費之行政處分,依行政程序法第118條規定雖溯及失效,然乙受領當時係因甲機關之核發處分而受領,並非受領之初即不當得利,故甲機關需待其將該違法溢發補償費處分撤銷並送達乙後,始取得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亦即該請求權係自101年10月5日始得行使,其於101年12月10日提起本件訴訟時,未逾行政程序法第131條規定之5年時效。
乙說:應自甲機關發給系爭補償費之時起算。
㈠按時效制度之目的,乃為了維持法律之安定性、尊重權利之既存現狀,避免因時間經過而發生舉證困難,致使法律關係長期處於不安定;權利人若任由權利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空有權利而不欲行使或任其無期限的行使權利,均非安定法社會秩序所望。因此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326號判決意旨以「民法第128條規定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該所謂『可行使時』,係指請求權人行使其請求權,客觀上無法律上之障礙而言,要與請求權人主觀上何時知悉其可行使無關。」核與消滅時效立法意旨相符,自得參酌適用。查本件甲機關雖於100年5月間始發覺90年間違法溢發補償費給乙,並經甲機關撤銷該授益處分。惟甲機關對溢發補償費之違法行政處分事實發生後,即得撤銷原違法溢發補償費之處分並請求乙返還系爭補償費,客觀上並無法律規定不得請求返還之障礙,故本件消滅時效應自甲機關發給系爭補償費之時起算,不因甲機關知悉撤銷原因在後,而影響本件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之認定,否則將與消滅時效之法制目的有違。
又行政程序法第121條第1項規定:「第117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2年內為之。」係對行政機關行使撤銷權(形成權)期間之限制,其目的在於使法律關係早日確定,此係除斥期間之規定,與消滅時效起算點之規定為不同之事項,是此規定並不影響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之認定。
丙說:應自可合理期待權利人為請求時起算。
按行政法與私法在基本結構上,本存有相當多的差異,行政法之立法目的主要係規範國家與人民間權利義務關係,針對行政主體與人民間所生行政法上法律關係加以規範,行政之目的及內容,係由憲法與法律予以劃定並確認,故行政之權限與權能僅能在法秩序所建構之基礎上獲得,因此,行政法上多屬強行規定。而民法是規範私人間社會生活的法律,以私法自治為基本原則,特徵在於個人得依其意思形成私法上權利義務關係。是在討論行政法上請求權時效時,應一併思考民法與公法請求權之不同點。基此,行政法上請求權可行使時之認定,應解為係可合理期待權利人為請求時,自此起算消滅時效方屬合理,至可合理期待權利人為請求之判斷,則應就具體個案認定,於本件情形應自甲機關於101年5月間知悉該事實時起算。
【初步研討結果】
多數採丙說。
【大會研討結果】
實到人數:57人,採甲說29票,採乙說0票,採丙說4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