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gso no Tao》─── 陳建年的十七首音樂散文
#可以的話敬請協助低調轉發感謝你們大家
畫面影片是 2020年陳建年與製作團隊親赴蘭嶼親錄下人文與自然的聲音。
特別感謝原文會董事長 瑪拉歐斯為影片獻聲達悟語旁白祝福。
達悟語翻譯:祝福大家平安,我們的島嶼是多麼美麗多樣的地方。在我們部落後方,是我們廣大的耕作地。樹林裡有龍眼樹麵包樹,還有廣大芋頭田;在村莊的前方,是我們非常漂亮的珊瑚礁岩岸可以釣魚可以游泳。
飛魚季節是重要的節慶,我們會在海中捕撈飛魚餵養家族。在家中的男性會教導我們下一代釣魚捕魚吟唱歌謠;家中的女性,教導我們織布及農作。我們的島嶼何等美麗是上帝創造的,我們的島嶼叫 pongso no Tao。
/
從《海洋》、《大地》專輯到《黑熊森林》的電影原聲帶,陳建年一直是這片土地上少數保持人文初衷做音樂的人,以民謠、藍調、爵士來唱出台灣風景的呼吸節奏。
幫「蘭嶼」做一張專輯,一直是他在蘭嶼服役時最大的心願,也許是近島情怯,始終無法下筆。如今退役離開蘭嶼已近兩年,蘭嶼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點滴,依然在他的腦海裡餘波盪漾著。也許是因為距離,產生了創作的情愫。
在蘭嶼服役的十多年間輪調過島上所有派出所,所有人都知道這位警察歌手,然而他像是一位當地的普通居民,下班後會爬山、潛水、攝影、學習達悟文化、參加原住民儀式。與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貓狗還有飛魚和睦共生在這座「人之島」上。
這張專輯將是警察退役後的首張創作,睽違十九年,他將蘭嶼十多年的歲月為化為養分,島嶼上的音樂、人文、自然各式各樣的碎片,都在他的警察宿舍裡轉化為寶貴的文化紀錄。用音樂寫蘭嶼的太陽和月亮,以吉他演奏出對那片藍色海洋的喟嘆。他不打算成為萬眾矚目的歌手,這些單純的是他關照生命與大地的方式;回應島上朋友的友情與回憶,唱出他最初的樂天知命,展現了素人音樂家寬廣胸襟。
線上收聽|https://lnk.to/pongsonoTao
購買實體|
博客來 https://reurl.cc/gzmgKL
誠品書店 https://reurl.cc/73oZO5
佳佳唱片 https://reurl.cc/mv9We1
#小編
「不織布爵」的推薦目錄:
不織布爵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古餐具的故事-迷一般的「皇家」與消失的陶瓷小鎮|
每個人都有自己執著的事情,巴黎不打烊的老讀者都知道,我不太回覆隔夜文,因為對我來說人生已經翻頁。但是在研究幫朋友買的古餐具時,我會因為一個盤子上印有不明確的烙印而睡不著覺。當然朋友沒有要求我調查餐具的背景,這完全是我自己的興趣使然。
上一集在迪關餐盤的圖說中跟大家說到「結婚餐具」,因為之後這個名詞會常常出現,這裡就先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古餐具關鍵字。
開始說關鍵字「結婚餐具」前,我們先說說古時候法國女人的嫁妝。法國人從14世紀開始,只要家中生了女兒,就會從出生那天開始為她準備嫁妝。這些嫁妝是什麼呢?就是女人平常會用到的織品,像自己要穿的衣服,平常要用的床單、枕套、桌巾、餐巾⋯⋯,女孩兒們從小就要自己織布、刺繡,準備自己的嫁妝。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後產生了很多布爾喬亞階級,女兒們的嫁妝就越來越豐盛,在法東亞爾薩斯一帶,還會有父母在女兒一出生就預約麻田,以確保女兒之後有各種麻布做的嫁妝。
而新婚夫妻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雙方親友也會在婚禮前幾天就開始送禮,這種結婚送禮的習俗自中古世紀就有,親朋好友會先把禮物送到新人的父母家中,等結婚那天再送給新人。在法國的結婚禮物清單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餐桌上使用的器具,畢竟法國人吃一頓飯有不少的繁文縟節,相對應的餐具器皿也不少,送餐具給剛結婚的新人既實用,又具有象徵性的意義。而這個傳統延續至今,四分之三的法國人結婚時都會收到餐具,而各大百貨公司每年都有5到6%的結婚禮物業績,傳統的法國餐具品牌都有「結婚餐具」系列。
所以我們現在逛舊貨市集、跳蚤市場或二手店家時,許多的古餐盤就是「結婚餐具」。而這些古結婚餐具目前在法國舊貨市場上最多的,就是二戰後的結婚餐具。為什麼?因為法國二戰後本土就沒有戰爭了,加上技術進步大量生產,所以二戰後的餐具大多保存良好。此外二戰後結婚的老奶奶們,大概就是我婆婆這個年紀,她們都是在近幾年離世,而她們的孩子都不想要她們老摳摳的餐具,所以大量流到市面上。而這種結婚餐具最有名的,就是法國知名陶瓷重鎮利摩日的花鳥結婚餐具。
幫朋友買古餐具的時候,在一片花卉鳥獸的彩色結婚餐具中,下圖這個圖案簡單的白瓷金花餐盤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有別於戰後彩色小花的老奶奶風格,這個只有金色花卉的餐盤顯得更有現代感。翻過盤子,背後寫著這個盤子的身世。
C.G.是這個盤子的出產工廠,然後繞了第一圈寫著細緻黏土與皇家搪瓷,第二圈寫著貨真價實的瓷器與製作於維耶爾宗。
我們從這個餐盤的產地產區開始說起,維耶爾宗這個小鎮位於法國中部的羅亞爾大區的謝爾省(Cher),是一個有謝爾河流過的小鎮。而這是法國現代的行政劃分方式,古時候這一帶則稱為貝里(Berry),當我們在研究法國的瓷器史時,會以古時舊稱為主,也就是貝里一帶的瓷器發展。
貝里這一帶最早出現陶瓷工廠,是1788年李維斯侯爵(Lévis)在自己的領地上所創建,後來發現高嶺土之後,就延伸為19世紀的Couleuvre瓷器廠。到了1799年時,一位從巴黎南下的瑞士人Klein在靠近維耶爾宗的福埃西(Foëcy)城堡成立了瓷器廠。由於他後來出現了經濟危機,另一位來自巴黎的瑞士銀行家皮利維特(Pillivuyt)與銀行安德烈就在1822年接手福埃西瓷器廠。而在1816年時,另一個來自巴黎想改行的軍火商Delvincourt因為認識維耶爾宗鎮上的鍛鐵鋪,於是來此成立了第二家瓷器廠。1822年,Noirlac修道院瓷器廠成立。1833年,法國廢除奴隸制度的著名政治家Victor Schoelcher的父親Marc Schoelcher也在貝里一帶成立瓷器廠,還有從巴黎來的佩特里(Petry)買下Bel-Air城堡設廠和Ronsse設廠,到後來1850年Larchevêque在維耶爾宗小鎮設廠,從此貝里的陶瓷聚落產生。
工業革命讓歐洲人開始用煤炭燒窯,在運河運送高嶺土和煤炭,還有1845年維耶爾宗的鐵路通車,讓這個小鎮的瓷器與巴黎和利摩日接軌。到了19世紀下半葉,是貝里一帶瓷器大放光彩的時候,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維耶爾宗小鎮一共有14間瓷器廠,一千五百名員工。
但是在20世紀初期時,這一陶瓷聚落受到德國瓷器的嚴重競爭,因為德國瓷器商的團結、人工造價低廉和火車運輸系統成功,讓法國瓷器受到極大壓力。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德國的貿易限制讓這些瓷器廠得以喘口氣,高度在技術上發展。但到了三〇年代,德國與捷克的競爭再次來襲,此時運作了一百多年的老廠哈許(Hache,是佩特里的女婿也是接班人)與皮利維特紛紛歇業,而皮利維特的第四代在二戰後將工廠連同工人一起賣給他們巴黎的客戶,直到今日仍掛著皮利維特的老字號。最後到了1970年,維耶爾宗只剩下三間瓷器廠,分別是CNP、Larchevêque和我們看上的這個餐盤Cirot-Gadouin。而貝里一代的陶瓷產業至今除了改朝換代的皮利維特,還有成為陶瓷集團的德舒利埃,維耶爾宗則是在80年代起就不再生產陶瓷。以前我曾經提過法國的國立藝術學院多設立在工藝重鎮,在貝里這一帶,現在也有一所國立藝術學院,就在古行政區正中央的布爾日國立藝術學院。
最後我們回到這個上面寫有皇家的維耶爾宗餐盤,從歷史紀錄中,我們可以知道維耶爾宗並沒有皇家陶瓷廠。如果硬要說有幫皇家服務的,大概是佩特里的女婿哈許,他曾經接過拿破崙三世的訂單而在維耶爾宗聲名大噪。而這個20世紀工藝的餐盤上寫著皇家,法國在20世紀已經是共和國體制而沒有皇家了,因此這個印有皇家的餐盤,它很有可能是給其他的歐洲皇室,或它只是一個單純的「皇家系列」。在這種不得而知的情況下,我變身成古餐具柯南,特別去了一趟圖書館查書,又加入了法國的業餘古董鑑定社團,就為了知道餐盤上印的這個「皇家」是什麼意思?
果然,我的追蹤探索與推論是對的,古董鑑定社團裡的人跟我的看法一致,這是二戰後的餐盤,而皇家二字是陶瓷廠的餐具系列名稱。它流入市場上的數量不多,有可能是結婚餐具,也有可能是大飯店的訂製款。
不織布爵 在 CHOU Y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CHOU YI 周依 X 朋 丁 pon ding /
CHOU YI:「有時候去買個晚餐也能聯想到一連串的故事,或是看到隨意丟在路邊的紙箱、廟裡面的雕刻等等,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靈感,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玩。」
朋丁近期與藝術家周依 CHOU YI 展開創作合作計畫,將陸續推出掛布、原畫、貼紙、t-shirt,手繪衣服。我們也向CHOU YI提出了一直以來對她的創作歷程感到好奇的問題,將分集推出!!!
PART 1:
CHOU YI 周依 X 朋 丁 pon ding
B.G.M 掛布系列 -『AFTERRNOON 午後 I 庾澄慶』
B.G.M 是 CHOU YI 在2019年與日本藝廊 Le Monde 合作,以台灣90年代歌曲作為主題的主題展覽,這次與朋丁共同精選出幾張作品製作成掛布,希望能在這樣充滿不安、恐懼的時代,在生活上帶給大家一點美好與好心情,我們不能控制事件,但我們能控制我們的心情,掛在家裡Good Vibes!
Work by CHOU YI
photo by Yo yang 楊雅淳 Photograp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90 x 67cm
印刷:數位印刷
材質:100% Polyster 厚亮平織布
限量50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預購至6.15 為止,6.18開始出貨⚡
預購連結在第一則留言
*For international orders, please DM pon 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N DING:
音樂、電影和書籍在妳的創作裡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例如《B.G.M》這系列的創作、《倩女幽魂》、《紅樓夢》,可以跟我們聊聊對妳影響最深的音樂、電影或書嗎?
CHOU YI: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影響著自己的想法、創作,有時候去買個晚餐也能聯想到一連串的故事,或是看到隨意丟在路邊的紙箱、廟裡面的雕刻等等,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靈感,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玩。
我很喜歡各種音樂、漫畫、電影、電視劇、書籍,從小就被港片滋養著,前陣子重看了《倩女幽魂》,覺得實在是太喜歡,就隨意的畫了一張。我最早期的創作都含有一些港片的成份,甚至有胡瓜的土豆麵筋廣告,或是第四台最後面的那幾台大嬌小嬌(台語傳真),畫畫這件事很簡單,我只想畫自己開心的東西,並沒有想要傳達什麼很偉大高深的訊息。但要認真說起影響自己的書真的太多了,garo漫畫是最早期影響我最強烈的漫畫,他讓我知道漫畫原來可以這麼實驗這麼有藝術性,你無法去定義他到底是什麼,隨便擷取一格出來就是藝術啊,放三格進去又變成具有藝術性的漫畫,還有:柘殖義村、林靜ㄧ、安部慎一、手塚治蟲、萩尾望都等太多了,說到漫畫真的會讓我停不下來!
早期的flickr上許多國外藝術家那種自由不受限的表現也讓我學到,藝術、漫畫、繪畫不是被定義的東西,沒有界線,他們影響了我去思考畫畫是沒有框架這件事,讓我自由打開了許多,也因此我不太喜歡被標籤在某個框架裡面,至今也一直在這之中探索中。
《紅樓夢》是近幾年影響我最深的一套書籍,我是聽了蔣勳描述紅樓夢,才發現這故事這麼美這麼奇幻,石頭、神仙,一切都好美,我很喜歡這類故事,類似日本小說家梨木香步的作品,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那種奇幻的氛圍,一直都很吸引我。聽完了紅樓夢的故事,這些描述在我腦袋馬上就有一連串的幻想。
我很常聽到喜歡的歌曲而為它畫一張圖,我喜歡嘻哈、電子、爵士、古典樂、龐克樂等,不受類型限制,早期影響我的是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團員們不只是做電子樂,也做了pop music、鋼琴等不同的嘗試,都很好聽!他們都沒被框架了,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後期影響我的則是Sun ra、Pharoah Sanders,他們的音樂和態度影響我很深,那段期間我也嘗試了許多實驗性的作品,前陣子是DJ Borning,我很喜歡House音樂,那種又俗又正面又有活力的90年代感覺是我很愛的。
近期我開始喜歡聽古代感的古箏音樂,最近都在聽蘇思棣,一邊幻想自己在古代,我想我上輩子可能是唐朝、宋朝或是清朝人吧,古代總是吸引著我,不論是繪畫或是當時使用的器具與建築,或是古人的態度,都讓我覺得很美,野台戲也影響我很多,想不到吧~
會創作《B.G.M》是因為我有一天無意間聽到黃韻玲的《訂做一個他》這首歌,我嚇呆了,太好聽了吧,就開始挖了很多老歌來聽,1980-2000年的台灣超酷的,陳淑撶、藍心湄、庾澄慶、杜德偉、胡瓜、楊烈等等,小時候根本不想聽,長大後認真聽覺得也太酷了,就會覺得大家為什麼要一直過度地去推崇國外的音樂,很多台灣早期的東西現在聽還是很前衛。2019年我在日本原宿的Le monde的展覽特別選了我喜歡的台灣早期歌曲,並且為他們各自創作了版畫,有點故意地取台灣的題材到日本去做展覽,而那次的成效也很好!
近期正在看的書是蔡璧名寫的《醫道同源》,裡面都在談論莊子,看沒幾句莊子說的話就感動而哭了,真想跟莊子交往哈哈哈哈!
蔡志忠的漫畫心經也是近期我很喜歡的書,很推薦,目前正在讀的是《朝一座生命的山》,我覺得藝術家的精神消耗很大,最近對於自己的精神與內在會比較注重,因此這類的書籍也看得比較多,這些也反應在我近期的創作裡,試著讓自己沒有目的沒有目標,並且慢下來活在當下,單純地像小孩一樣享受著畫畫的樂趣。
- 待續
不織布爵 在 【閒聊】 好用的洗臉巾推薦- 沙龍板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1 F :推serene469: MIT不織布爵 101.137.88.111 01/07 12:43. 2 F :推hobuk: 我在寶雅隨便買的LUMINA 棉柔珍珠紋洗臉巾 1.170.222.192 01/07 13:53. ... <看更多>
不織布爵 在 【不織布】不織布手作基本縫法Felt Craft Basic Sewing Tutorial ... 的推薦與評價
這支影片是分享幾個 不織布 手作的基本縫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BGM:Smooth Lovin by Kevin MacLeodLink: ... ... <看更多>
不織布爵 在 [心得] 挑選適合寶寶的乾濕兩用巾,多款評比-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月中用BOSU,回家用不織布爵,都蠻好用的。 ... BOSU和不織布爵200片都100元內買得到。 03/03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