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於20到50歲的女性的卵巢囊腫,多數卻都不會有明顯症狀】
卵巢囊腫,是指液體聚集在卵巢內而形成的囊腫,大部分卵巢囊腫為良性。卵巢囊腫好發於20到50歲的女性,尤其是有卵巢囊腫家族病史者。造成卵巢囊腫的主因,推測是體內荷爾蒙改變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所引起。
至於卵巢囊腫治療方式,多數患者不需治療,只需定期做超音波檢查追蹤囊腫的變化,囊腫通常會在三個月內消失。但囊腫持續長大至8公分以上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就可能需要動手術。
❙深入多元觀點,你值得更好的無廣告體驗:https://bit.ly/3fKivGr
#女性 #卵巢囊腫 #巧克力囊腫 茂盛醫院 Lee Women's Hospital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
不孕症症狀 在 生殖好孕博士 劉勇良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習慣性流產不要怕,找到適合的不孕症醫師幫你助好孕」
#流產 #意外流產 #自然流產 #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是指已懷孕二十週以內,連續三次以上的自然流產。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相當複雜,任何影響到胚胎生長和著床的因子,都是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因素。如若現已改為連續流產兩次時,建議夫妻雙方就要接受檢查。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有哪些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根據統計,大部分為原因不明,可推測是胚胎異常,而自然淘汰。其他常見的原因可能為夫妻染色體異常、免疫疾病或子宮異常等。如發生習慣性流產,建議夫妻一同接受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屬於免疫功能異常的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好發於育齡婦女,有人於早期即出現症狀,有的則是生過孩子後才被誘導發病。一般流產常見於懷孕10週前,對於10週後的流產或10週前出現3次以上的流產,或懷孕34週後因子癇前症而造成的早產,須懷疑是否有此症候群。臨床病人的表現為血栓,但有人未必有臨床症狀,而是抽血檢查得知,因此,必須以抽血兩次(間隔3個月)進行診斷。
以下針對習慣性流產列出幾項重點
1. 習慣性流產大部分都是「偶發性」,多數跟胚胎染色體異常相關。胚胎染色體異常則跟懷孕女性的年紀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2. 習慣性流產定義為:第一孕期或第二孕期早期,有兩次或兩次以上自然流產的情況,就是習慣性流產。
3. 超過一半的習慣性流產,檢查仍然找不到確切的原因。
(呼應第1點:習慣性流產大部分都是「偶發性」,多數跟胚胎染色體異常相關。)
4. 如確診為習慣性流產,應該及早安排相關檢查:
a. 夫妻皆需要接受染色體檢查
b. 妻:荷爾蒙及代謝檢查、抗體篩檢、子宮輸卵管攝影及 子宮腔鏡檢查。
5. 接受專業醫學及心理諮商。
#如何預防慣性流產呢
前面提及夫妻需共同接受的篩檢項目,針對檢查結果可採取相對應的解決方式。
✒︎ 夫妻染色體異常:試管嬰兒療程,加上PGT-A 植入前胚胎染色體檢查,找到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再進行植入
✒︎ 抗磷脂抗體症:低劑量阿斯匹林(Aspirin)、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LMWH),合併使用或是各自單獨使用。
✒︎ 糖尿病:接受糖尿病治療,建議使用胰島素(Insulin)
✒︎ 甲狀腺機能異常:接受內分泌醫師檢查,正確治療
✒︎ 泌乳激素異常:服用降泌乳激素藥物
✒︎ 子宮結構異常:子宮手術(子宮腔鏡子宮中膈、沾黏、息肉或肌瘤等切除手術)
若相關檢查都正常,建議可考慮透過胚胎切片,選擇正常的胚胎植入。根據統計,植入一顆正常囊胚的著床率高達50%,流產率可小於10%。
#現在的你可以怎麼做呢
治療不孕必須經過全方位的評估,在患者所能接受程度中,找出合適的方式。尤其醫病雙方是否能相互溝通很重要,特別是有不少的自費檢查,做或不做,就非常需要醫病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共識,針對適應症有需要才做。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如果有重複性流產經驗,應該接受專業婦產科或不孕症科諮詢,接受詳細的檢查。如已找出原因,建議及早處理,及早治療,降低再次發生流產的機會。由於人工生殖機構的經營型態不同,有的附屬於醫學中心,有的是獨立專科診所,各有優勢,患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機構與施術醫師。對於狀況複雜,需要更為精密檢查或手術治療、會診其他專科的患者而言,選擇醫學中心或許是更適切的選擇,一是療程中可省去往返不同醫療機構的麻煩,二是同院醫師在溝通上也相對方便。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中山大學附設醫院的生殖中心找我
我們有最專業且完善的醫療團隊,我會盡我的全力協助妳。
#妳的好朋友 #醫人 #醫病 #醫心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中心
#生殖好孕博士劉勇良
不孕症症狀 在 黃曉彤 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準備生寶寶👶?必吃這5大營養素!】
如果你與另一半已經開始規劃在未來的幾個月準備懷孕生小寶寶,那從現在開始讓自己的飲食回到健康軌道上是首要的條件~
在40週的懷孕過程中,媽媽的身體需儲存足夠的營養素才能提供胎兒正常發育所需。
然而,懷孕後才開始補充營養素就來不及了!
建議於受孕前3至6個月開始做準備,把身體調整成最佳狀態,以提供寶寶一個優質的生長環境。
📌孕前必吃營養素
1⃣️️葉酸
胎兒若缺乏葉酸容易導致神經管的缺損,除了會影響智力的發展,還會致使腦部和脊柱無法正常發育,出現先天性畸形現象。此外,體內葉酸含量不足也會為母體帶來負面影響,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容易出現疲倦、暈眩、呼吸急促等症狀,並增加貧血的發生率。
🍽飲食建議:
建議每日補充葉酸400微克,可從天然食物中獲取,如:肝臟、強化的早餐麥片、全穀類、豆類、深綠色蔬菜、柑橘類等。
2⃣️優質蛋白質
飲食中蛋白質對於女性生育力是非常重要的,身體若缺乏則會導致荷爾蒙失調、月經異常,不利於受孕。研究報告指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於提高不孕症夫妻的懷孕率,可見蛋白質在生育上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
🍽飲食建議:
豆漿、豆腐、鮭魚、鮪魚、鱈魚、瘦肉、蛋、牛奶、優格、優酪乳等都是優質蛋白質良好的食物來源,可提供完整的必需氨基酸,對人體有較高的吸收利用率。
若本身是素食者,擔心蛋白質攝取不足,建議可多選食豆類、穀類、堅果類、新鮮蔬菜等進行補充。食物來源有扁豆、黑豆、豆腐、豌豆、燕麥片、南瓜子、奇亞籽、毛豆、菠菜、青花菜、蘆筍、四季豆、杏仁、芝麻等。
3⃣Omega-3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有EPA及DHA)可幫助對抗懷孕前後的憂鬱情緒。透過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能有效緩解壓力。此外,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也是讓荷爾蒙更好運作的必需脂肪酸,使身體處於準備受孕的狀態。
🍽飲食建議:
根據美國懷孕協會建議,孕前及孕期的DHA每日建議攝取量為300毫克。可從鮭魚、沙丁魚、酪梨、核桃、亞麻籽、無花果、豆類等天然食物中獲取。
4⃣️鈣
母體在懷孕過程中鈣質會大量流失,孕前適度補充鈣質有助於預防妊娠高血壓、緩解孕期的抽筋不適、減少骨折發生率,還能促進胎兒骨骼正常發展等。
🍽飲食建議:
牛奶、乳製品、綠色蔬菜、小魚乾、蝦、牡蠣、大豆及其製品、芝麻、杏仁等都是鈣質良好的來源。若有乳糖不耐症者,可用優格或優酪乳替代牛奶,因牛奶經過乳酸菌發酵後已經不含乳糖,所以不會引起腹瀉、腹痛。
5⃣️鐵
為了應付懷孕後母體和胎兒生長發育的所需,應在準備懷孕時開始補充鐵質,以避免母體貧血、胎兒生長遲緩、早產等現象發生。
🍽飲食建議: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日鐵建議攝取量為15毫克,鐵質豐富的食物有肝臟、肉類、魚類、豆類、綠色蔬菜、乾果、全穀類、紫菜等,而動物性食物的鐵質有較高的吸收率。
不孕症症狀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但對牠實際上能做什麼相當陌生。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打針或接種疫苗的經驗吧?要確認這些醫藥用品安全無虞,其實都要靠鱟血的幫忙。
鱟流出來藍色的液體就是牠們的血液,因為裡面有銅離子所以呈現藍色,但鱟血的神奇之處並不在於顏色,而是牠們的血液裡有特殊的凝血劑,可以拿來揪出細菌,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具有這種功效的生物,牠們的血液就被科學家拿來製作成「鱟試劑」(LAL),現在醫藥界正在努力研發Covid-19疫苗,也是要靠鱟血從旁協助。
在鱟試劑發明前,科學家不知道該怎麼確定,新疫苗或藥物是否安全無菌,為了確定新產品沒有被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之類的汙染,過去科學家必須抓來一大堆兔子,把疫苗注射進牠們體內,看看兔子有沒有出現症狀,但自從鱟試劑1970年代誕生之後,完全改寫了製藥界歷史!檢測的時候,只要拿一點鱟試劑滴到疫苗或藥物上,如果疫苗裡有細菌,鱟試劑就會把細菌包起來,變成像果凍囊狀的樣子,鱟試劑雖然不能殺死細菌,但等於是一種「警報器」,挽救無數人和兔子的性命,所以鱟血也堪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液體之一,甚至被稱作「藍金」。
其實鱟試劑的製作真的不容易,捕撈外加放血作業,相當費時又燒錢,想做出1加侖(3.8公升)的鱟試劑,平均要耗費6萬美元,相當180萬台幣!業者每年都會捕撈50萬隻鱟,而每一隻鱟都會被抽出大約30%的血液,大家可能很難想像30%有多少,拿我們人類來舉例好了,體重6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大概會有4000ml,如果你跑去捐血,規定是最多一次捐500ml,換算下來也不過12.5%,結果你把人家放血30%,不出鱟命才怪!所以放血的過程中,大約會有30%的鱟撐不過去,要7天後才能回家,而撐過去的倖存鱟就會被放回海中,但其實沒有人知道牠們能不能恢復健康,好好活下去。
而製藥業者當然堅稱這些鱟都會順利恢復原先的生活,但動物學家追蹤鱟的餘生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有大約10%-25%的鱟在回家幾天後就會死亡。而且研究證明被放過血的鱟會身體虛弱、喪失方向感一段時間,母鱟可能還會有「不孕症」,出現產卵困難的現象,所以動物學家呼籲製藥業對牠們溫柔一點,好增加牠們的存活率,不然總有一天人類會無鱟可用。
拿美國來說,正常每年春天滿月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鱟,爬上美國大西洋沿岸產卵,但是由於棲息地流失,再加上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過去幾十年來鱟的數量急遽下滑。1990年生物學家原本預估,在美國「德拉瓦灣」的產卵點,有至少124萬隻鱟,但這個數據到2002年也就是短短12年後,暴跌到33萬多隻,等於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2016年的時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把美國鱟列為「易危」(Vulnerable),專家也預估,美國「鱟口」恐怕持續減少,預估未來40年內數量將暴跌30%。
而台灣的話,從前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如今只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大概20年前,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的潮間帶,就已經被劃為鱟保育區,明令禁止抓鱟,用漁具或徒手都不行,當地也有取締小組不定期巡邏,同時會進行各項宣導教育、野放鱟寶寶等保育行動。總之鱟的數量真的岌岌可危,牠們明明就是存活了4億多年的活化石,比恐龍還要古老,結果遇上人類就GG了。
鱟血的使用,在這次肺炎疫情中再度成為焦點,但卻引發動保人士的抨擊。其實近年專家已經研發出一種,與鱟血原理相近的合成替代品(rFC),目前被歐美一些公司所採用,但是今年6月,負責美國製藥安全標準的公司又出來說,他們無法證明這種替代品的效果良好,因此需要繼續使用鱟血這種傳統的檢測,看來短期內,鱟被插吸管放血的畫面還會繼續上演。你們覺得為了救人類,讓動物賠上性命,這樣是合理的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不孕症症狀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詩瑋
來賓:中山醫院婦產科暨安和婦產科 鄢源貴醫師
主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什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產生的原因為何?一直治不好的肥胖、青春痘、皮膚暗沉、頭皮油膩會不會就是症狀?治療一定要吃避孕藥嗎?努力減重會有幫助嗎?為何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容易造成日後不孕?最多年輕女性有的婦科問題,讓鄢源貴醫師告訴你!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0.01.15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線上收聽: https://goo.gl/8NA4vB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不孕症症狀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節目表 https://goo.gl/7fN6pB
線上直播請看 http://www.ntdtv.com.tw/live
或是加入我們的 談古論今話中醫FB粉絲團 https://goo.gl/H3jsDi 得到更多中醫調理的最新資訊。
----------------------
據報導有位39歲陳姓婦人經西醫婦產科診斷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不僅月經不規則,8年來無法受孕、體重狂增30多公斤,求醫無門後找中醫調理5個月,恢復正常,如今已懷孕8個月。甚麼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如何調理呢?今天很高興邀請到中醫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彭溫雅醫師來到現場解說這現代很常見的婦科疾病。
本集內容主題如下:
1. 何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2. 為什麼會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3.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臨床症狀:
(1) 不孕:不易排卵/無排卵
(2) 月經不規則:月經減少/無排卵/易經痛
(3) 流產:雄性荷爾蒙/LH荷爾蒙過多
(4) 肥胖:雄性荷爾蒙/LH荷爾蒙過多
(5) 皮膚症狀:青春痘旺盛 /多毛 /易掉髮
(6) 心理症狀:情緒低落 /壓力
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有哪些併發症?
5.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中醫觀點
6. 中醫如何治療
(1) 腎虛痰瘀型:
(2) 氣滯血瘀型:
(3) 脾虛濕阻型:
7.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穴道保健
8. 有益於卵巢症候的茶飲
9. 多囊性卵巢囊腫的飲食重點
10.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分享案例
不孕症症狀 在 想生生不出來?醫師揭開「不孕症」關鍵原因!健康2.0 的推薦與評價
在長期飽受壓力、作息不正常下,恐使:內分泌異常,經血變少、月經不規則等「卵巢早衰」 症狀 ,可能因此埋下 不孕 風險,出現尿頻血尿和性 … Show mo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