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陸續有朋友傳來一則關於我的一樁醫療糾紛新聞。先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很好,心情完全不受影響。其實就像我鼓勵媽媽把流產、產後憂鬱等看似負面的事件書寫下來一樣,我也一直認為醫師紀錄醫療糾紛的過程,除了可以紓解情緒,還能幫助到其他受困於官司的同業們。既然有記者報導了,我想乾脆就來分享一下,不吐不快。
回想這個案例,在事前我就預感這一刀不好開,因為媽媽腹部脂肪較厚,所以分娩新生兒的過程中勢必會比較困難,開始剖腹時我便如臨大敵。動用更多人力協助,手術刀劃下去時,才發現不僅是脂肪,腹腔內也有輕微的沾黏,要把寶寶抱出來,著實得花上不小力氣。
記得結束後,我的手術服被汗水濕透,右手也因過度用力痛了整天。所幸寶寶出來的時間沒有因此被耽擱,胎頭一露出子宮就放聲大哭,算是有驚無險。產婦在手術台上也頻表示「對不起,我很難開吧!感謝大家。」而當天嬰兒室就告知對方,新生兒在生產過程中傷到手而骨折,我深感遺憾但也明白我已盡力,因為這真的就是生產難以避免的併發症,該注意的我也都有做到,就算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也無法做得更好。
沒想到事隔幾個月,所有的感謝和新生命的喜悅卻化為一封存證信函,指控我過失傷人,要求賠償。說不憤怒是騙人的,我覺得我好像辛苦救人的消防員,在大火中把人從倒塌的傢具中拉出,卻因救援過程不慎將民眾手拉傷而得吃上官司,讓我無奈地在內心怒吼「這還有天理嗎?」
等沈澱了幾天,心情漸漸平復,我開始不斷告訴自己遇到了就勇敢面對,畢竟人民有訴訟的權利,更何況再怎樣想,情理法上我都站得住腳,沒有任何疏失。
**有關醫師成了犯人的那些碎碎念
只是直到踏入法庭那一刻,雖從小看過不少司法戲劇,聽過不少「前輩」分享被問話的經驗,心中的緊張感還是很強。尤其法警不假辭色把你身分證收走那一刻,被告的感覺更加濃厚,再加上聽到檢察官大聲斥責上一場的詐欺犯,我忽然有種「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到底做了什麼?」的荒謬感。與其說對那位產婦生氣,倒不如說我對整個制度感到不滿,為何我要和殺人、性侵、強盜犯一樣,被國家機器起訴,醫療糾紛有沒有除罪化的可能性?
雖然知道疾言厲色、口氣很差是檢察官偵查的手法,我應該早有準備不會害怕,但對完身份,輪到我說明案情時,我還是可以清楚聽到自己加快的心跳聲,看到自己微微顫抖的雙手。
小心翼翼地講完手術經過後,我補了一句「哎!當初媽媽也很感謝,誰知道.....」「最後一句是廢話,每個告醫師的病人當初都很感謝你,這句話你要記住」檢察官不耐地這樣打斷我。雖然有點殘忍,但這句話我卻至今牢記在心中。
**開庭當成人生歷練 走過了似乎也就不那麼怕
在調解委員會上,對方也曾提出賠償金尋求和解。坦白說在過去,醫師面對醫療糾紛時確實常有花錢消災的心態,一來免去出庭的麻煩,二來避免上報曝光。再加上律師也提醒我,這類案件通常會延宕多時,賠償是不合理的權宜之計,我承認有那麼一瞬間我也覺得認賠作收給錢了事算了,不要管什麼公平正義了。但認真一想,若我鄉愿地這樣做,豈不就是助長這種濫訴的風氣,成了共犯結構的一份子。「沒關係,拖就拖,養案子當養孩子。我們就和他耗」下定決心後,我和律師這樣說。
後來事情也比我想得順利許多,開庭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的偵查庭,面對同一位檢察官,我似乎就不那麼害怕。不再。幫我出庭當證人的兩位學長也安慰我說,「沒被告過,產科學不算畢業啦!」當我為耽擱到他們工作而道歉時,他們還異口同聲表示:「也不是第一次上法院,當證人還好。」
回想事件發生到最後刑事不起訴、民事無罪,轉眼竟過了兩年。雖然漫長但因有著老闆的支持和律師的協助,讓我的生活完全不受影響,反倒意外地增加人生經驗值,心理素質在過程中也提升不少。
只不過這次新聞的曝光讓我蠻意外,很狐疑這有任何報導的價值?但也讓我再次應證在新聞標題中,醫師就是男醫師,女醫師很特殊,就得強調是「女」醫?趕快截圖保留下來,當作日後演講的素材。
先生也在一旁開玩笑:「你真的長得不夠美,所以沒叫你美女醫師,而且也沒放照片,妳該建議記者放書的封面幫你宣傳啊!」好啦!雖然你是我最大的心理支柱,但你講話真的讓人白眼翻不完。
最後我想和各位同行分享的是,雖然很不希望用到,但醫療糾紛險還是一定要保。另外和每個人該有家庭醫師一樣,平時最好要有自己的法律顧問,才不會在被告時慌了手腳。如果自己沒有疏失,大可不用怕「丟臉」就賠錢了事,我們又沒做錯事,據理力爭又有何不可呢!
「不如 這次 你說 對不起 我一定告訴你 沒關係」的推薦目錄:
不如 這次 你說 對不起 我一定告訴你 沒關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手足吵架雖是日常但還是要教
🔺本文重點:
1️⃣兄姐沒有一定要讓弟妹
2️⃣盡量少講「你就不要理他就好了」
3️⃣父母適時介入客觀調停很重要
4️⃣該嚴肅以對就要嚴肅以對(我不打孩子,但我會罵,只是不亂罵)
5️⃣最後這點最重要:
‼️ #雙子座小孩天生愛說反話(尤其是男孩)
‼️父母一定要了解這點(並協助兄姐了解)全家才不會氣急攻心+吐血
話說今早我弄完早餐,上桌沒多久⋯
姐:為什麼瓜只會對我一個人這麼壞?
我(忙著塗果醬給瓜):有嗎⋯他對把拔也很兇啊!(把拔真的很可憐)
姐:⋯可是⋯他真的對我很壞,講話都很難聽⋯⋯⋯⋯
然後姐姐就爆哭了!!!😧😧😧
兇手瓜坐在姐旁邊、看不到,我坐在對面看到姐姐豆大的淚珠撲簌撲簌的掉,呆了兩秒後:
我:剛剛有發生什麼事嗎?
姐:我說要幫他拿叉子,他說他要湯匙,我說湯匙你弄肉弄不起來,他沒說話。後來我去幫她拿了叉子過來,他就突然對我大吼大叫:
「姐你很煩欸!我不是說我要湯匙嗎?你幹嘛幫我拿叉子啊!你真的是一個很煩的人耶!大煩人~~~」
😭😭😭
我:⋯⋯⋯好了妳先不要這麼難過(邊說邊抽張面紙走到她身邊遞給她並抱她一下)
但其實我當下腦中快速思考著:
「這不是你們的日常嗎?」
「每天從早到晚不是都這樣嗎?」
「為什麼突然間妳就爆哭了呢?」
然後我對著瓜:
我:你剛有對姐姐這樣講話嗎?
瓜:那是因為她很煩啊!我就說我要湯匙了、她還硬要幫我拿叉子!
我:那你也不能對姐姐這樣講話啊⋯(雖然姐姐也整天罵你很煩:「真的是煩死了!」👈🏻這句我有忍住沒講)
姐:他昨天晚上吼我,我當時其實已經很難過了⋯
(這裡要前情提要一下)
昨天晚上我不是有Po一張兩個人抱抱看電影的照片嗎?看似姐弟情深的最後其實是暴烈收場😿⋯
電影已經看完、在跑字幕的時候,姐姐退出想看還有什麼其他電影好看,瓜瓜突然爆吼:
「你幹嘛切掉啦!我要聽這個歌!你很煩欸!!!」
當下因為我就在旁邊,換我暴怒:
我:你對姐姐這麼兇幹嘛?要聽歌不能好好講嗎?你跟姐姐用講的、姐姐就會讓你聽,有需要這麼大聲嗎?我跟你講了很多次:「不准對姐姐這麼兇!」你給我聽清楚了!我不是在跟你開玩笑:再說一次:
「不准對姐姐這麼兇!」
然後瓜就突然爆哭,姐姐則默默的把電影重跑一次到最後,讓瓜聽完那首歌。
後來我抱著瓜問他哭什麼?
「因為馬麻很大聲跟我說話⋯⋯」
——————
(回到今早餐桌)
這時我懂了:原來姐姐是昨晚就很難過,但因為當下媽媽比她早一步發作,所以她的情緒在當下就按耐住,今早又被瓜瓜說煩,就突然爆發。
這時老公突然打來,我說我在排解糾紛,爸爸說:「就跟姐姐說不要理他就好啦!」
(我翻了個白眼🙄️跟爸爸說你讓我先處理一下⋯這時候長子真的不要亂來!😩)
我對著兩姐弟說(以下是簡化版):

《for瓜瓜之幼兒版》
瓜瓜,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就算人家做得不夠好、或不如我們的預期,我們也不應該生氣。因為我們知道:「對方是出自好意。」

像是我在洗碗時你常常說要來幫忙,我說不用、你還是堅持要來幫忙,最後就算你洗得不乾淨、或弄得到處都是水,媽媽有大聲罵你:「你在幹嘛呀?就跟你說你不要來弄!愈幫愈忙!真是煩死了!」媽媽有這樣說過嗎?(瓜搖頭)
對,沒有。因為媽媽知道你是出自好意,所以就算你做得不好也沒有關係。媽媽還是很感謝你~
剛剛你要湯匙,姐姐跟你說湯匙怕你用不好、所以要幫你拿叉子。你當下沒有拒絕,等姐姐拿來之後你這樣對他生氣,她當然會很傷心。就像你來幫我洗餐具,如果最後我大罵你,你會不會很難過?(瓜點頭+眼眶泛紅 )
因為你會覺得你是好心來幫我,為什麼我要這麼生氣⋯對不對?所以你現在可以了解姐姐的心情嗎?
還有昨天晚上馬麻對你大聲,你也難過的哭了。雖然是因為你先吼姐姐,媽媽才生氣的,但你就知道昨晚不是只有你難過,姐姐也很難過。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你可以在姐姐說要幫你拿叉子時,當下就說:「不要,我就是要用湯匙!」那你就必須承擔最後你湯匙用的亂七八糟,肉掉到桌上地上被媽媽罵、我還會叫你自己去擦乾淨+把抹布洗好⋯這樣的後果。

或者是你可以練習好好說話。例如姐姐昨天退出電影時,你可以說:「姐姐,我很喜歡這首歌,我還想聽。」姐姐一定會讓你聽完的。我們來練習一下好不好?
「嗚嗚嗚~~~哇!我沒辦法練習!」
換瓜爆哭😩~
「因為我還不是大人~我只是小孩子~」
我又抽一張衛生紙⋯換走到瓜旁邊幫他擦眼淚抱著他😔
Ps. 在這段必須理解 #雙子兒很喜歡說反話 的特質:
🔜他們明明知道A才對,卻偏偏要跟你說B。你如果認真就輸了!這時最好的做法就是:順著他說「好啊那就A啊!」他反而會不知所措,自己想辦法找台階下⋯選回B。因為他們太聰明了!不會做對自己不利或錯的事~
——————
(接著我轉頭對著美寶)
《for美寶之青少女版》
那姐姐你呢?如果瓜瓜很明確的告訴你他不要,你就不用自作主張地去幫他拿叉子。因為妳已經很清楚告訴他湯匙不適合,他又也很明確的說不要,你就讓他自己去承擔後果(當然是在沒有安全顧慮的情況下)。
我們常常覺得 #我這是為你好,但不見得所有人都能接受並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尊重別人自己的意願。像是你有些做法就算我覺得不太好,我也只是會跟你分析利弊得失,#但我不會幫你做決定。
「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後果」,馬麻現在大多時間也是這樣對瓜瓜,讓他慢慢從日常生活中學習。
另一個我想跟你說的就是:
我們都是很善良、很愛家人、很為別人著想的人。但有時我們太替別人想、為別人做很多,最後反倒覺得委屈。
你一定要記得:#其實很多事都沒有人要求我們這麼做,是我們自己想做、或想這麼多。如果你沒有充分理解這點,當最後你沒有被感激、甚至被責怪時,你就會覺得委屈:
「我都為你做這麼多了,你為什麼還這樣對我?」
但我們這麼作,從來不是要別人感激我們,而是因為這麼作、我們會覺得開心。如果他人表現出感激,我們就會特別開心!就像我好好煮頓飯時妳總會說:「媽媽煮的最好吃了!」我就覺得那是我最快樂的一刻!但當別人沒有感激甚至有負面評價時,我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太難過:
「因為他沒有要求我這麼作,是我自己要做的。好吧,那下次我就少做些!😑」
美寶點點頭。
《後記》
兩個人都哭完後、情緒都獲得宣洩,姐姐也進書房做功課。我跟瓜瓜說:
「你好好的去跟姐姐道個歉好嗎?」
然後他就咚咚咚跑進書房:
「姐姐對不起⋯我以後會練習好好說話,不要那麼兇。」
「嗯,沒關係。」
Ps.其實我也有跟姐姐說不要動不動就大聲罵瓜瓜,可以先好好講。說真的,這些「煩死人了」之類的話,瓜都是跟妳學的⋯🙄
然後現在瓜瓜很認真的在幫忙洗碗跟刷流理台(當然⋯媽媽在旁邊擦他潑出來的水😂)
#彤雯媽咪教養語錄
🔜兩個年齡差距大的孩子,要教的內容真的差很多。會比較辛苦,但:
「你就不要理他啦!」
「你就讓他一下會怎麼樣!」
「兩個都給我去罰站!」
這種不公平的處理(或看似公平其實不公平的連坐法)還是盡量避免。
#愈早教會孩子思考父母會越輕鬆
也能讓他們未來在學校或社會上遇到人際問題時,擁有依循處理的能力。
#媽媽心很累 #彤雯主播育兒心法
不如 這次 你說 對不起 我一定告訴你 沒關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故事表達營隊:電話中示範神奇協商】
在工作坊裡,我經常會提到「協商」這兩個字。
所謂「協商」,意思是指:溝通的兩個人,彼此各有各的需求,為了達到自己的需求(目標),提出彼此各自可以給出的退讓條件,促成彼此的目標都能達成。
意思是,孩子若想吃冰,母親想要孩子寫功課,親子兩個人於是協商,只要先寫完功課,孩子便能得到他想吃的冰。母親提出的退讓是「答應孩子吃冰」,而孩子提出的退讓是「答應先寫功課」,兩個人有了協商之後,彼此就能抵達各自想要的目標。
協商最忌諱的是:公事公辦,不講情感。
協商需要的對話路徑是:先傾聽理解對方需求,再核對出可以遵循的方法,當孩子履行諾言後,父母再欣賞孩子的行動力。
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聽核心以及聽核心2.0。
這一陣子持續撥打電話與想來營隊的孩子通話,其中遇到兩個可愛的孩子,其中一個是小三的男孩。
這個三年級的男孩,跟我有過一面之緣,因為前一個月母親才帶著他和小六的姊姊到高雄我的講座上聽講,因此對我有了認識。
母親想讓孩子們參加營隊,小六的姊姊非常願意,表現出意願高昂的意志,說話時也顯得語態堅定,她告訴我,她有些膽怯,而她就要小學畢業了,她不想再這樣下去,所以她想要改變,而這個營隊是她想學習的營隊。
至於小三的弟弟呢?雖然年齡已經搆到了營隊招生的標準,但他告訴母親他並不想來,只是他認識我,所以他又很想跟我在電話裡聊天。
我與小六的姊姊通話結束後,便與母親通話詳細說明我從對話中對孩子的觀察,以及核對媽媽對孩子的認知。
此時,我聽見母親身旁有著男孩兒的聲音,接著是拉扯電話的雜音,爾後是媽媽訓斥孩子的聲音:不要拉啦,我還沒跟老師講完,你先去旁邊啦,我等一下再跟你說啦。
媽媽:老師對不起,你繼續說。(一旁的兒子仍繼續拉扯電話)
我:媽媽身旁的是誰?
媽媽:就是我在粉專訊息裡,有跟小編提到,是我兒子。我兒子沒有要參加營隊,可是他很想跟老師聊天。(一旁的兒子呵呵笑。)
我:孩子想跟我聊天呀?他認識我嗎?
媽媽:有,上次高雄講座的時候,我帶著姊姊和弟弟去,就是你有說她們都長得很高,讓你猜不出他們的年級。(孩子笑得更大聲。)
我:哦。這樣的話,那我先跟他聊聊好了,可以嗎?
媽媽:真的嗎?真不好意思耶,老師。
我:沒關係,我跟他聊聊,不然我們也沒辦法專注的談姊姊的事,與其這樣,不如讓我跟他先聊一會兒。
媽媽:好。(轉頭對兒子說)老師說她先跟你聊,給你。
男孩:喂,你好。
我:你好,你是弟弟?
男孩:對。
我:聽媽媽說,你想跟我聊天?
男孩:對,其實也不是,是想聽你們說什麼,所以想請媽媽開擴音。
我:哦,你想知道你媽媽跟我說什麼,是嗎?
男孩:對。
我:這樣我懂了。你想知道我跟媽媽聊什麼,這很容易辦到,但是我沒有辦法用擴音跟你媽媽聊天,因為擴音會讓我聽見太多聲音,我需要很專注的和你媽媽說話,但你希望聽聽我跟媽媽的對話,我有辦法讓你聽到,等等我跟你媽媽聊完後,我會回頭來跟你說我剛剛跟媽媽說了什麼,你覺得這會是你想要的嗎?
男孩:是。
我:好,我和媽媽聊完,一定回頭找你,好嗎?
男孩:好。
我:但我需要你先幫我一個忙,那就是我跟媽媽對話的時候,我需要非常專注,旁邊如果有聲音,我會分心,所以我需要你在旁邊等待時,要非常穩定且安靜的等等。你覺得你可以做到嗎?
男孩:簡單。
我:好,謝謝你。那麼,先把電話給媽媽,好嗎?
男孩:好。
於是,我和那位母親,得到一段非常安靜且專注的對話時光,讓我可以細細的告知她對於姊姊的觀察。
我:這是我對姊姊的觀察,你有什麼其他想問的嗎?
媽媽:有,老師,你剛剛跟弟弟說了什麼?
我:我只是協商,其他並沒有說太多,因為我答應他跟妳聊完之後,我會和他詳細說明我跟妳聊了什麼。
媽媽:弟弟看起來真的很穩定耶,也很安靜,好神奇。
我:孩子都是是善體人意的,只要好好的對話,孩子會幫忙大人的。若沒其他想問的,請把電話給弟弟,我答應他跟他說明的。
媽媽:好。
男孩:喂?
我:你在旁邊等很久了嗎?
男孩:還好。
我:謝謝你,你很遵守諾言,因為剛剛我和媽媽講話的過程,我完全沒聽到你的聲音,你很認真的達成與我的約定呢。
男孩:嘻嘻(笑)
我:所以我來履行我的諾言,要來告訴你我究竟跟媽媽說了些什麼,你想聽嗎?
男孩:想。
我:好,我說給你聽。我剛剛跟媽媽說姊姊是個非常優秀的人,雖然生性有些膽怯,但是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她說她想改變,因此想來參加營隊,這讓我非常佩服。我還跟媽媽說,不只姊姊很優秀,弟弟也非常優秀,因為跟我小小的聊過以後,就能履行跟我的約定,安靜的在一旁等待,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要足夠穩定的人才能做到,而你不僅做到了,還做得非常好。
男孩:嘻嘻。
我:這就是我跟媽媽說的全部內容。你還有其他想問或想聊的嗎?
男孩:還好。
我:如果沒有,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囉,謝謝你跟我聊這麼多。
男孩:掰~
男孩滿足而開心的離開了,媽媽接回電話後,非常吃驚。
媽媽:老師,太神奇了。
我:這就叫協商,孩子與我各自有想達到的目的,以聽核心做對話,孩子自然穩定。最後我和弟弟說的讚美,就是欣賞。當孩子達到我們要求的目標時,大人給予欣賞,能增加孩子的價值,孩子就會在這個地方增能,未來會一次比一次更好溝通。
故事表達營,帶來親子溝通,也帶來我向父母示範溝通時的「協商」方式,也讓父母知道,薩提爾教養不只是對於我自己的孩子有提拉作用,更是對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陪伴的,不管身份是父母,或是老師,或是一般人際溝通,都是可以使用的。在電話中做出協商的示範,是意外,卻也是這個營隊的特色之處,更是營隊的神奇之處吧。
感謝父母的信賴,第一梯次只剩下3個名額(寫文章時還有三個,但週日小編突然告知已經額滿了XD),第二梯次名額也快過半囉,期待與每個電話中的孩子相見之日的到來。
明天想寫親密關係的「讓問題跑一會兒」大家還記得這篇嗎?沒有的話~我就跳過去了(我好壞)。
♥文章看完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已看完,我會親自來看大家的留言喔
♥「故事表達營」提供粉專優惠,可私訊洽小編。
♥兒童暑期「故事表達營」課程資訊:https://reurl.cc/MZxQ5X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