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肌力體能訓練專家 】- 筆記心得與經歷分享
🔺今年2021 三月時候參加螺旋肌力體能的研習課程,上課前其實對這個系統了解不深,只是抱著想多聽看看不同觀點跟看法參加,經過兩個禮拜兩天的課程(時間不長,真心希望可以多幾天時間體會),但對我來說,確實是很不一樣的體驗與衝擊,很多訓練概念和動作的想法也因此慢慢建構。
記得當時講師 @rightweightleeding 希望我們自我介紹,以及聊一聊為什麼想來上這堂課,我還記得好像是說,想知道不同的系統對於我現在的認知,期望可以帶來一些訓練觀點上的衝擊,我曾經也不斷追求肌肥大、也不斷追求深蹲、硬舉、臥推的重量(最大肌力),在這個過程我體驗到力量帶來的幫助與成就感,只是也帶來許多的傷害和無法解開的問題,這幾年我上了許多物理治療跟人體訓練相關的課程,運動生物力學、基礎肌肉動力學、呼吸整合課程、無痛訓練、功能性矯正等等,也慢慢體會基礎功的重要,你越看得懂人體,才會明白,花招百出,不如慢慢看清楚真相,點出關鍵的問題。
#人體是複雜的張力結構體 ,從功能性矯正著手、運動生物力學著手或者用肌肉動力學來看,都能找到解釋的方法,個體的差異或者成功的運動員動作案例,也許也會影響我們對訓練的認知,多看、多聽、多嘗試,我相信會找到每個人最適合的方式。期許自己慢慢分享自己訓練跟帶學生的心得。
-
🔺提供一些觀點與想法:
✨✨✨
一、系統核心
▶最大肌力不等於更健康或者運動表現,它有非常多的好處,在此並非否定其重要,小編是從國體大畢業,在校期間也上過肌力體能訓的實作課程,也有相關訓練經驗在校加上工作大概6-7年,只是 #人體是複雜的整合結構體 ,往往同樣的結果(例如百米衝刺前5%成績的運動員),不一定都是相同的原因(不是每位都需要把最大肌力點滿) ,給各位自行思考。
▶身體是一個張力整合的結構體 :舉凡你的頭部、頸部,肩、肋骨、骨盆、髖關節,肘、膝、足跟都存在一個相應的位置,改變某一個部位,也會牽連其他部位。你可以想像一件事,你的頸部疼痛或者下背疼痛,可能來自於你的腳踝的問題,這也要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要看局部,也要能看得懂整體,不然就是拿著鐵鎚找釘子 ,看到哪裡有問題就往哪裡打。
💥#定勢思維 : 人們侷限既有的訊息或已習慣的現象。人在固定的環境或工作中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習慣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思維慣性的表徵:這次這樣解決的一個問題,下次遇見類似的問題或者表面看似一樣的問題,不由自主的會循著上次思考的方向或次序去解決。
▶身體的核心
A. #支撐核心 (#Bracing):脊柱剛性,中軸穩定、運用四肢來產生力量,適合用力移動超大重量的物體。
B. #螺旋核心 ( #Coiling Core ):發展身體彈性以及藉由脊椎側彎帶動旋轉來產生力量,移動自己或移動非超大重量的有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運動時,像是跑跳、衝刺、球類運動、投擲等,軀幹會不斷發生有彈性的側彎以及旋轉動作。
▶擺位( Bone Alignment):發展特殊角度的技術,像是脊椎平行脛骨、移動時頭部對準足部(Head over foot)、Weckmehod 45站姿和 Green Dots 、手的核心,拳核心CoreFIst ( Fascially Integrated Strength Training)
▶兩側對稱( Symmetry ):慣用邊與非慣用邊的協調,在白話一些就是左手與右手的協調能力,包含兩邊的力量大小、兩邊的肌肉量和其圍度、兩側的協調能力,協調使用非慣用邊的能力。
▶兩側平衡( Balance ):平衡則偏重加入身體重心的概念,中文在平衡與對稱也許比較難以區分,中文字面上左右對稱也可以說左右平衡,這部分我覺得實際去執行動作來感受是最直接的回饋。
✨✨✨
二、螺旋核心的解剖功能
▶闊背肌的應訓練以及應用,它連接在肋骨9-12 ,脊椎胸T7-12 ,腰椎 L1-L5,肩胛下角(最近看到的研究方向是沒有直接連結在下角 ),髂嵴和肱骨上,在肌動學上,主要功能是,肩關節伸直、身體側屈、同側旋轉、胸椎伸展。
▶我們利用肌肉的特性來產生 三大動作:甩 、 丟接 、移動。 (Swinging tools 、throwing and Catching、Locomotion)
-
✨✨✨
三、訓練上應用
大致上分成三類
1️⃣雙側扭力BTT ( Bilateral Torsion ):與傳統的的肌力訓練動作差異不大,雙腳或雙手同時對物體施予一個力,只是在在這個系統會有一些特殊的姿勢擺位來創造身體的張力,下肢發力更著重髖內收以及髖外展肌群。
2️⃣螺旋核心CCT ( Coiling Core ):先用簡單的思考模式來解釋,可以想成傳統肌力的單側訓練版本,只是我們除了在單腳的承重,身體的骨盆、胸肋、以及頭部也要做出相對應的擺位,來產生對應的張力,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訓練出更好的移動能力、以及更多身體的控制,包含關節的活動度以及穩定度。
3️⃣旋轉運動RMT ( Rotational movement ):在基礎的單邊與雙邊肌力訓練之後,開始正式加入移動的動作,舉凡各種產生位移的動作都會被歸類在RMT的訓練項目,像是藥球的拋或砸、棒鈴訓練、地雷管的爆發力訓練、繩流訓練、速度與敏捷訓練等等。
🔺引用課程中的論述 @weckmethod
創辦人 David Weck ,他是一名肌力體能教練,也是人體力學專家,Bosu Fitness發明者,從事產業超過20年,幫助各種不同的族群達成運動目標,而他也堅信,「誠實的體適能教育能讓世界變得更健康、更美好。」
1. The Truth is Truer than the Fact
2. Every Step Stronger
=============================
❇️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
➡️按愛心❤️給予鼓勵
➡️分享出去並標記我
@weckmethod
@thedavidweck
@savageprotocols
.
.
.
#研習筆記 #心得分享 #教練 #體育人 #訓練 #運動 #健身
#HomeCoach
#一對一線上課程上線囉
#有興趣歡迎私訊首頁填寫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Ashlee x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
「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Soccer Fun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Soccer Fun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討論] 短行程大重量反而不利於增肌-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地雷管(二)-分腿地雷管斜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抓舉動作示範教學! 爆發力訓練,利用下肢三關節伸展,再 ... 的評價
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Soccer Fun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溫故知新】點解飛撲要「打開」到「伸展」?
又到溫故之前嘅系列,希望幫到你知多啲。令你多少都有啲得著。
如果問大家龍門技術嘅印象,應該佔70%嘅朋友都會諗起飛撲。可能喺大家嘅角度,飛撲成為龍門嘅代名詞。如果用階段去分。飛撲算係進階或者中階嘅技術。但係飛撲係咪必要嘅比賽行為?站係我嘅立場黎講係一個「必學」嘅技術,但落到場就唔係下下都要撲。呢個撲唔撲可能留下次再分享。
但作為一個「必學」嘅技術,難度話難唔難,話易又唔算易。難嘅地方克服心理令到自己擺脫地心吸力嘅同時。亦同時「享受」緊落地嘅衝擊。所以點解話係比較進階嘅技術。
正如之前嘅問題,點解飛撲要「打開」同「伸展」,幾位師兄其實已經講左大部份嘅重點,不過都仲有啲要補充同解說嘅地方。
如果飛撲要分開兩part黎睇,可以分左「起飛」同「落地」兩個部份。起飛即係起跳啦,24尺闊嘅龍門,一定係Cover唔晒。所以透過起跳,增加覆蓋嘅角度同距離。所以要飛得遠。除左講求下膝嘅爆發力,其次就係離地之後嘅動作。
如果幾整各飛撲嘅動作拆開黎睇,大致上係由重心腳發力,再推起上半身。達至整個人騰空嘅動作。而一個理想嘅飛撲動作,就好似擲標槍一樣,有一個拋物線嘅嘅動量。當中包括反作用力(起跳),位移等物理「作用」。如果將身體伸展,拋物線嘅幅度會降低,而且表面面積細,即係空氣阻力細。令到「離地」嘅時間多左,當然距離都會有所增加。除左飛得遠左,伸展嘅面積大左,變相增加擋中嘅機會。即使飛過龍,下身都有阻擋嘅相會。配合埋向斜撲嘅方法,將射門角度再收窄一啲。即使個波射到好盡角度,都大大增加「觸球」嘅機會。
咁講到飛撲要喺空中伸展,腰間嘅核心肌群係會幫助你喺空中嘅伸展。令你係騰空冇任何支撐點嘅情況下保持身體嘅平衝度。而且當「起飛」嘅時候,身體呈屈曲嘅狀態儲能。到發力時腰腹打開嘅動作需要「拋腹」嘅動作幫助擺脫地心吸力。從而增距撲嘅距離同騰空時間。如果用一個例子去解釋,就好似跳高同跳遠嘅運動員,利用要腰腹及下肢去增加力量,當中涉及下肢及腰腹嘅協調。所以點解守門員嘅練習除左要係咁跳,當中包含核心肌群嘅訓練。
至於落地嘅部份,用一個簡單例子。著高踭鞋嘅時候,粗踭定幼踭會較受力。如果感受唔到可以問下身邊嘅女性朋友。落地嘅時候,唔少得嘅係身體受地心吸力影響嘅衝擊(Impact),而著地時嘅接觸面積係令身體所受衝擊有增加或減少。假如縮起成個人落地,就好似著斗零踭嘅高踭鞋咁,受力嘅地方只係集中細細嘅一點。再加上你嘅體重,咁嘅衝擊力除左令你覺得痛。仲會增加你受傷嘅風險。
相反大面積嘅時候著地,力量會分散到身體其它地方,雖然係痛,但一定冇縮埋咁爽。而喺落地嘅時候,身體嘅關節(例如手踭、膝頭)受直接撞擊,少則就瘀傷,大則就移位同甩骹。所以飛撲嘅時伸展身體,都會減低呢啲重要關節直接受撞擊嘅機會。所以你睇波見到啲龍門撲完之後,都會伸直去落地。另一個重點係當落地嘅時候。仲有餘勢嘅力量,伸展身體就更加幫助身體跣住落地,而唔係直接「硬著陸」。如果縮埋咁落地,身體就會拖停,所以身體所受嘅衝擊會較伸展為大。
如果要練飛撲,最大嘅難度係克服落地嘅衝擊。因為怕痛怕傷,所以起跳時唔敢跳盡,基於身體嘅保護機制。縮埋咁係正常嘅反應。但到飛撲嘅時候更容易受傷同痛。所以當學飛撲嘅時候首先去學落地,去建立落地嘅信心以及身體嘅反應。透過一啲落地嘅動作練習,令自己覺得係唔痛。而且喺地上建立伸展嘅動作,對於之後真係起飛嘅時候都會成為一系列嘅反射動作。效率就更加高。
所以當要學飛撲嘅時候,要透過正式嘅守門員訓練一步一步去學習。會提供指導,按步就班去建立動作同心理。不但令成功率更高,更重要減低受傷機會。
其實幾年前都寫過一啲文章去講飛撲,不過隨着經驗,有更多唔同嘅觀點。可能仲有啲不足之處需要靠大家指點同補充。希望大家睇完之後到龍門嘅技術有更多了解。如果有機會希望再同大家分享一下🙏🏻
#Goalkeeper #GKTraining #飛撲 #Divingsave
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Soccer Fun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溫故知新 - 技術篇】高波 (Crossing)
而家大家冇波踢,但當然睇下有關技術嘅片,分分鐘幫到你改善技術。版主會不定時分享下有關龍門嘅技術,幫大家溫故知新。
高波,係每個龍門必有嘅技術之一,但應都係易學難精技術之一。相信一啲未接受過守門技術嘅朋友較難掌握到。而高波嘅技術涉及幾點。
1.) 觀察 (距離感、空間感)
2.) 判斷 (幾時出,出定唔出,落點預判)
3.) 手法 (用咩手法接波、接完之後如何保護皮球)
4.) 協調 (跑動、步法協調,起跳動作協調)
5.) 力量 (起跳力量 - 大腿,核心肌群力量 - 空中平衡)
如果概括講Coaching Point,都會包含上述5個條件。
大家聽得最多嘅Coaching point一定係起跳時提膝及最高點接球。咁呢啲係後話,個波踢入黎之前仲有啲準備。可以略略分享下。
1.)身體方向
如果有留意平時接傳中波龍門嘅企位,佢地嘅身體多數偏向對住禁區,或者側側地向波。原因係因為當個波傳中嘅時候。你未必準確預判個波嘅落點,假如你身體完全面向足球,個波喺前柱落當然問題唔大,但假如落點喺你偏後嘅位置,你需要轉身搵波,同埋假如喺位置上就修正,就相對較難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所以會見到個波一飛去後柱,後上嘅球員多數都得手嘅原因。所以身體方向有別於一般面向個波嘅方法。補充多一點,雖然個身唔係直接對住個波,但你個頭頸係可以活動,對眼望住個波就容易判斷。
2.)準備動作
呢個準備動作關乎之後嘅起動及步法,所以下肢保持靈活,假如位置要修正或出迎,相對比「釘死」有更理想嘅移動速度及反應。
3.)判斷
要知道出定唔出,就要睇你嘅預判能力高唔高,以及你最高點嘅極限,加上個波嘅預判落點,不過要透過練習去搵到最理想嘅判斷。有最基本嘅擺波去感受一下,去到最後就可以做啲範圍大啲嘅練習。
4.)跑動及起跳協調
當你要知道要出迎,跑出黎就一定,如果跑動嘅步距過大,第一位影響起跳時嘅發力,變左跳遠,而唔係跳高。另外步距過大,當發現Over 左,就好難再修正,所以以步距較細嘅跑動,令自己容易掌握到幾跳點。另外起點嘅時候要涉及手、腳、膝,腹嘅協調。當幾個部位同時發力,起跳嘅高度會較高。令到你跳得高啲。
5.)騰空
當起跳嘅時後,跳起時盡量伸直身體,鎖緊腰復嘅核心肌群,不單止令你跳得更高,而且保持你喺空中嘅平衡度,當然係伸直你雙臂,而手掌形成平時嘅接W手。會令你去最高點更容易接實。
6.)落地
當你接到個波之後,喺空中轉用抱波嘅方法保護皮球。減低比對手抽水後甩手。另外落地嘅時候建議雙腳同時著地,減低單腳落地時踩用腳或窿位而受傷。而且雙腳落地時雙膝微曲,以減低膝頭所受嘅衝擊。
如果將高波練得好啲,都可以針對身體嘅訓練。
1.)核心肌群
最左最簡單嘅sit up, 另外平板臥撐都有助令你喺空中保持平行,令你腰腹鎖得更實。當然而可以用彈力帶去強化腰腹力量。
2.)大腿肌肉
最簡單可以以深蹲去強化你嘅肌肉,令到爆發力更強,另外波比跳更有效強化你嘅爆發力,而且將大部份起跳動作去練習。
3.)腳腕
腳腕係起跳同落地嘅第一點,如果腳腕唔夠力,會影響移步速度,以及落地時較容易扭傷。除左跳繩可以強化腳腕嘅力量,有時不妨試下多練習單腳平衡。因為當平衡嘅時候,腳腕附近嘅肌肉都會用力,令落地嘅時候冇咁容易傷。
以上係分享左有關高波嘅小小心得,藉著呢段時候去裝備下自己。希望大家睇完之後係有所得著。如果你有啲咩心得想同大家分享,都歡迎喺下面留言。鐘意呢段文章嘅朋友記得Like,將專頁專成「搶先看」同Share比你嘅朋友啦。
#高波 #crossing #Technique #Skill #Training #GK #Goalkeeper #Goalkeeping #守門員技術 #龍門手套 #Goalkeepergloves #溫故知新
————————————————————
【抗疫優惠】H3 Galaxy GK Gloves 8折優惠
性價比極高嘅龍門手套現貨8折優惠
詳情: https://bit.ly/3cAov0C
------------------
【技術解構】
Block Techniques 究竟同一般嘅封單刀技術有咩唔同🤔
詳情: https://bit.ly/2GDBuB1
------------------
睇盡全城最新足球消息及足球用品優惠
→ Soccer Fun HK IG:www.instagram.com/soccerfunhk/
→ Soccer Fun HK FB:www.facebook.com/soccerfunhongkong/
【記得將 Soccer Fun Hong Kong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
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Ashlee xi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
✨ 飲食菜單
👉🏻https://ashleexiu.com/diet/
✨ 打造易瘦體質-系統化菜單
👉🏻https://ashleexiu.com/training
✨ 翹臀心機-升級臀部訓練
👉🏻https://gluteband.ashlee.click
-------------------------------
🏆體態改造挑戰賽🏆
一起見證不一樣的自己💪
獎金
🥇冠軍:$1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亞軍:$5,000台幣+TAIGER丁字褲
🥉季軍:$3,000台幣+TAIGER翹臀圈
🎖榮譽獎:MYPROTEIN乳清一包+TAIGER翹臀圈
📌公告
報名日期:7/17前
參賽資格:『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用戶
挑戰期間:2019/7/17-2019/9/11
-------------------------------
圖片來源 http://bit.ly/32oWUuX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cJUSVh
-------------------------------
✨Instagram 👉🏻https://goo.gl/m5Ro8b
✨Weibo 👉🏻http://weibo.com/ashleexiu/
✨FB 👉🏻 https://www.facebook.com/ashlee.lin.0/
-------------------------------
我常用的營養品
✨【MYPROTEIN】http://bit.ly/Ashleexiu
✨【免運】台灣滿3200免運,各地區都有滿額免運費唷!
常用的拉力帶
✨【VERSA GRIPPS】https://www.versagripps.tw/
✨【折扣碼】👉🏻Ashlee
高蛋白健身魚
✨【POSEIDON】https://www.poseidonfh.com
✨【折扣碼】👉🏻Ashlee
-------------------------------
我們的健身服裝品牌
✨ TAIGER 官網 👉🏻https://goo.gl/IjRjwB
✨【折扣碼】👉🏻Ashlee
-------------------------------
更多#健身觀念 影片
✨月經來怎麼練?https://youtu.be/cG22aai3PVk
✨肌肉酸痛才有練到?https://youtu.be/pXJc9GWIvqY
✨瘦小腿妳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pb0fNccgC4E
✨小腿會練粗嗎? https://youtu.be/ggF5H9qxlr0
✨給新手的妳 https://youtu.be/rJltAwvLzGY
✨女生健身疑問 https://youtu.be/tQjvdMAsCcY
✨這樣讓腰變細 https://youtu.be/cafUCOojRPI
✨女孩重訓會變金剛芭比嗎? https://youtu.be/Fs9OAuI3Qcc
-------------------------------
✨ 我的二手出清👉🏻 https://shopee.tw/show_o_o
-------------------------------
原文字幕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嗨大家好 我是Ashlee
歡迎來到我的頻道
我們在訓練的時候
訓練頻率
以及訓練的時間
是很好被理解的
那訓練強度呢
為什麼要重視訓練強度呢
不同的訓練強度
可以帶來不同的訓練效果以外
了解並記錄你自己的強度
可以持續的突破自己
並讓你知道
什麼時候重量可以往上加了
我們來聊聊常見的強度計算方式
RM
最大重複次數
單一重量你可以重複的最高次數
舉例來說
你深蹲可以做50公斤10下
那你做到60公斤的時候
那只能做3下
那在66公斤的時候
你只能做1下
就不能再做了
那這就代表
66是你的1RM
你能做1下的最大重量
就是66公斤
那還有一種方式
是用1RM的百分比去做表示
以剛剛的例子為例
你的深蹲1RM是66公斤
那你的85 %的1RM
就會是66×85 %
等於56公斤
那RM這種方式
會常用在大重量的訓練上面
像是深蹲 硬舉
確保你在漸進式超負荷
但是人的身體狀態會波動
可能你昨晚睡不好
早餐吃不好
心情不好 等等
都會影響你的訓練
但我們又不可能
在每一次訓練以前
先去測一下
喔我今天的RM是多少
所以呢
以下我分享一個
我自己常用的相對強度的計算方式
RPE
運動自覺強度
RPE是透過你主觀的感受
去衡量你努力程度的一個標準
正確的使用RPE
可以對你長期進步有很大的幫助
RPE可以除了你訓練上的頻率
訓練上的重量
它更可以包含你的疲勞
身體狀況等等變因進去
RPE怎麼算呢
RPE的判斷範圍
是1到10
RPE代表你做這個重量
完成這個動作之後
你還可以再做9下
代表不太輕鬆
RPE10的話呢
代表
這個動作你做完之後
就不能再做了
代表你力竭
我舉個例來說好了
假如說你今天要完成一個
一組10下的啞鈴肩推好了
當你推完第10下之後
你覺得 咦
我好像還可以再做8下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2
這個重量對你來說
太輕鬆
沒有在那邊跟你辦家家酒
那如果呢
今天你是推完這10下
覺得 呃
我怎麼連1下
都不能再上去了
那就代表你的RPE是10
你已力竭
雖然說RPE是主觀的感受
但是我們還是希望
可以盡可能的客觀
如何客觀
想像一下
現在有一個人拿槍
指著你的頭
問你說
你還可以再做幾下
我們要盡可能地排除感性
盡可能地排除你覺得你自己好辛苦
要上班 要上課
還要訓練的那種情緒
誠實客觀地問你自己
記得槍口在旁邊
你還可以做幾下
每當我們誠實的紀錄下來
我們自己的RPE
就可以方便下次訓練的時候
增減重量
找到一個最適合你成長的重量
但有一點要注意
新手
因為缺乏經驗
所以他們常常比較難
去感受一下自己RPE的狀態
RPE呢
就像是你學習任何技能一樣
你需要時間去練習
但是不得不說
RPE是管理訓練
很有效的方法
像我的神力女超人裡面
就有建議的RPE數字
那我們來看一下
在神力女超人的
第一週第一天
的下肢訓練來說
槓鈴深蹲這邊寫70%的1RM
就是前面講到的RM計算方式
那槓鈴臀推呢
看到後面有寫一個8RPE
那就代表
你在做這個槓鈴臀推一組10下
做完10下之後
你感覺自己還可以再多做2下
這就會是你
神力女超人
第一週第一天
槓鈴臀推
最適合你的重量
在這裡我想要補充一下
我剛剛說的RPE
跟我們常常聽到的REP
REP
是不一樣的
REP是重複次數
你們應該都有聽過
REP1到6下的重複次數
主要會是訓練
你的力量
以及爆發力
6到12
或是6到15下
是肌肥大的範圍
12下或15下以上
是訓練你的耐力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
那我在這邊想要補充一下
大家說6到12
或是6到15下
這個肌肥大的範圍
它的原理是
在6到12
或6到15下的這個範圍
它可以最有效的
累積你的總訓練量
達到肌肥大的效果
並不是什麼魔幻數字
那今天介紹訓練強度的影片
就到這邊
如果你還有任何問題的話
歡迎你在下面留言
如果想要參加神力女超人計劃
我一樣會把網址放在下方
然後歡迎你留言
讓我知道你訓練的時候
會不會紀錄強度呢
謝謝你看到現在
我們下次見
Peace
#訓練強度#變身計畫#神力女超人計畫
下肢 爆發力 訓練 方法 在 [討論] 短行程大重量反而不利於增肌- 看板MuscleBeach 的推薦與評價
訓練的行程又稱為動作範圍(ROM, Range of Motion),主要定義是特定關節在動作過程中
發生的角度變化,而全行程(fROM)訓練代表的是在執行阻力訓練動作中,盡可能做到關節
動作完整的活動範圍,而部分行程(pROM)訓練代表的是刻意去限制關節的活動角度,不讓
動作做到完整的關節活動,而通常來說,透過部分行程(pROM)訓練能夠去避開動作過程中
的黏滯點(Sticking Point, 指的是動作行程中肌肉力量較弱的位置,例如:握推的底中
段或是深蹲的底部位置),從而能夠使用較重的重量去執行訓練動作。
在許多健美選手的訓練影片中,我們常會看到壯碩的選手們做握推、肩推等訓練動作會使
用非常重的重量,但只做非常短的行程,在非常小的活動範圍內訓練,常見的說法是這能
讓他們使用更重的重量,帶給肌肉更大的機械張力刺激,或是在肌肉長度較短的範圍內活
動能帶給他們更好的感受度,但實際上,阻力訓練使用更重的重量較小的活動度還是較輕
的重量但完整的活動度會帶給肌肉更好的生長效果呢?
近幾年來有許多新的研究 (Kassiano et al., 2022; Pallares et al., 2021;
Schoenfeld & Grgic ,2020; Wolf et al., 2023) 比較了不同的訓練動作做完整行程
(Full Range of Motion, fROM)的訓練及部分行程(Partial Range of Motion, pROM)的
訓練,比較訓練後的肌肥大或肌力成長效果或在功能性表現的差異,絕大部分的研究證據
都顯示了,使用完整行程(fROM)的阻力訓練相較不完整行程(pROM)的阻力訓練會帶來更好
的肌肥大成長效果以及功能性表現的進步,並且,這個結果同步顯示在上下肢的訓練,研
究人員發現即使全行程(fROM)訓練使用的絕對重量沒有半程訓練(pROM)使用的絕對重量來
的重,但以完整的行程進行訓練對於肌肉生長效果反而較佳。
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研究使用的半程訓練(pROM)使用的行程不是我們常見的肌肉長度較
短的訓練動作末端(例如:握推不碰胸從半空中手肘半彎曲的位置到手肘打直的行程範圍
),而是使用肌肉長度較長的起始範圍(例如:二頭彎舉從手肘伸直到手肘彎曲僅45度的
行程範圍),而在某些研究中,使用肌肉長度較長的部分活動度範圍(ROM)做半行程訓練
也會帶來跟全行程訓練相似的肌肉成長效果,但這似乎侷限於訓練動作為單關節動作(二
頭彎舉、膝關節伸展機, Leg Extension),以及目前僅有部分肌肉(例如:肱二頭肌、股
四頭肌)出現此現象,但這提供了部分的證據支持透過讓肌肉在較伸長的位置承受張力做
收縮是對於肌肉生長效果較佳的訓練,反而在肌肉長度較短但感受度較佳的行程內做訓練
對肌肉生長效果較差。
至於對於肌力發展,由於動態動作的專項性原則,不意外的,只做半程的訓練例如1/4蹲
、半蹲和全蹲相比,自然的,對於全蹲的肌力發展使用全蹲會比半蹲和1/4蹲來的好,但
相對的,做1/4蹲對1/4蹲的肌力發展更佳,因此,對於肌力及功能性表現來看,還是要端
看訓練的目的性去做調整,依照實際的運動中使用的動作模式和訓練目標去做調整,並不
必侷限特定的動作模式,但對大部分的研究結果來說似乎全行程訓練能帶來較好的效果。
研究總結:
-從所有結果來判斷(肌肥大、肌力、運動表現),全行程(fROM)訓練的結果都優於部分
行程(pROM)訓練,但差異程度大小在不同的行程範圍及不同肌肉和不同測量方式間有所不
同
-訓練專項性原則也適用於不同動作活動範圍(ROM),因此若是以運動表現為出發的訓練還
是可以在訓練中摻雜一些針對運動中不同動作的部分活動範圍訓練動作(例如:爆發力
1/4蹲跳等)
-對無特定訓練目的或肌肥大為目標者,全行程(fROM)訓練還是默認較佳的訓練方法
-個人喜好或有特殊目的要採用部分行程訓練的話,使用肌肉長度較長/動作初始的行程或
許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特定的情況下(傷/術後復建或組織有受傷),部分行程(pROM) 或許是較安全或可採用
的訓練方法,並且可以透過逐步增加動作行程取代增加訓練重量做為訓練強度漸進提升的
方案
References:
Kassiano, W., Costa, B., Nunes, J. P., Ribeiro, A. S., Schoenfeld, B. J., &
Cyrino, E. S. (2022). Which ROMs Lead to 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Range of Motion on Muscle Hypertrophy.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10-1519.
Pallar廥, J. G., Hern嫕dez‐Belmonte, A., Mart璯ez‐Cava, A., Vetrovsky,
T., Steffl, M., & Courel‐Ib摙ez, J. (2021). Effects of range of motion on
resistance training adapt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31(10), 1866-1881.
Schoenfeld, B. J., & Grgic, J. (2020). Effects of range of motion on muscle
development during resistance training interven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SAGE open medicine, 8, 2050312120901559.
Wolf, M., Androulakis-Korakakis, P., Fisher, J., Schoenfeld, B., & Steele, J.
(2023). Partial vs full range of motion resistance trai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3(1).
--
愛丁堡/台北 劉教練, Jeff Liu
https://www.instagram.com/jeff_liu_0801/
https://www.facebook.com/tpe.coachli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212.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79585430.A.18C.html
對肌力發展效果沒比較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