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ing old shops in Hong Kong is just like going back in time and it brings back childhood memories. It can also be a time for you to tell your children what a piggy bank is and why you immediately ran away when you saw a feather duster 雞毛掃 😏
Next time when you plan to get new items to decorate you home, or simply a new broom or bamboo chair, why not have a look at these small shops. Check out the 60 year-old Hong Kong-style furniture shop - Chu Wing Kee 朱榮記in Sheung Wan. It is not easy for old shops to survive in this fast-changing Hong Kong. But when they are gone, part of Hong Kong will be lost forever.
If you are lucky, you can see red piggy banks lining up outside the shop.
朱榮記雜貨店 Chu Wing Kee
Address: 24-26 Possession Street, Sheung Wan
上環水坑口街 24 - 26 號
Opening hours: opens daily from 10am to 7:30pm, closes on Sunday
#explorehongkong_oldshop
#explorehongkong_SheungWan
#hk #hongkong #🇭🇰 #香港 #hktravel #hktraveller #hktravelbloggers #hongkongtravel #hktrip #香港旅遊 #香港旅行 #explorehongkong #discoverhongkong #hkstyle #travelgram #香港好去處 #travelasia #furniture #香港小店 #vintage @ 朱榮記
上環水坑口街26號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38年香港,〔紀錄 上環摩囉上街,荷里活道,水坑口街大笪地,香港平民衆生相〕
片段見到上環水坑口街《大笪地》噴泉原貌 !
街頭賣藝,型男犀利哥,老外在古董店傾價錢,姊姊幫妺妹捉頭蝨,小妺背着弟弟,熙來攘往各式行人,印度警察,香港人出嫁抬嫁妝場,老外街邊阿嫂看完相後,坐橋離開,昔日老香港紀錄
wai tse 【歷史時空】
★ 歷史 香港開埠初期,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前稱波些臣街,又名佔領街(其英文名称中Possession即為佔領之意,因英國海軍官爱德華·卑路乍于1841年1月26日登陆佔領香港而得名)。當1841年1月25日,英國的義律與清朝的琦善訂定《穿鼻草約》,海軍軍官卑路乍率領英軍乘軍艦登陸香港,英國海軍測量人員早已測定香港西面有一片突出的高地,既平坦又臨海,可用作軍旅紮營,於是命令工兵開闢從海旁到這片高地的道路,叫作水坑口(Possession Point,即“佔領角”或“佔領點”),也就是今日的水坑口街。而這片高地就是今日位於水坑口街西荷李活道公園一帶的大笪地。
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JG Bremer)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來港,沿著小路登上香港島西區的一座小山崗,並且正式舉行升旗儀式,並在海面鳴炮,表示正式佔領香港。這條小路成為今天的水坑口街。
水坑口街本來設有妓院,至彌敦任港督期間,把妓院西移至石塘咀,然後改建民居。另外,為減少華人對占領街這個名稱的反感,於是根據街旁的大水坑,以及平民在此打水的特色,將波些臣街的中文名稱改成水坑口街,英文名稱則仍然保留 (資料維基)
上環水坑口街26號 在 梁栢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環水坑口街
今天是香港開埠175周年紀念日。圖為當年英國海軍一名軍醫繪製油畫,紀錄了英佔初期港島北的面貌,可見海港停滿戰艦,陸地搭建大量臨時軍營。
1841年1月26日,英國政府代表查理.義律派遣英軍登陸香港島水坑口,正式佔領香港建立殖民地,標誌香港正式開埠,百多年的崢嶸歲月由此掀起序幕。
1841年初鴉片戰爭首階段戰事進入尾聲,1月7日英軍向虎門炮台第一重防線大角、沙角炮台同時發起進攻,以艦炮猛轟,清軍節節敗退,英國艦隊兵臨珠江口;形勢脅迫下,淸廷欽差大臣琦善與義律在1月20日擬定《穿鼻草約》,當中清廷除了賠償英國政府600萬銀元外,更要割讓香港島。
琦善原則上同意《草約》,只是對割地卻甚有保留,表示要先上請皇帝批示。但在1月21日,雙方在仍未正式簽約的情況下,義律卻單方面公佈了《穿鼻草約》,並在26日派遣英國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J. G. Bremer)乘高爾合號(HMS Calliope)軍艦,登陸港島水坑口,正式佔領香港。
清廷對香港割讓及被佔領一事一直懵然不知,直到2月10日才由廣東巡撫怡良向京師揭發,琦善遂立即被罷官。
鴉片戰爭未在此劃上句號,戰事延續至1842年8月29日清廷與英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據此協約,清政府確定將香港島割讓讓予英國。而條約正本目前在中華民國政府手上,藏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