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的關節動作跟參與肌群可分為:
#上抬
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
#下壓
下斜方肌、闊背肌、胸小肌、鎖骨下肌
#前突
前鋸肌
#後縮
中斜方肌、菱形肌
#上轉
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鋸肌
(大圓肌、小圓肌)
#下轉
菱形肌、胸小肌、提肩胛肌
#健美圖畫得更好?
前陣子在PTT看到這篇文章,版友問說健美是不是可以把圖畫得更好?回想起當兵時有鋼杯,每個人會在鋼杯上寫名字,以免鋼杯拿錯或者被幹走。當時健身多年的我,在鋼杯上用麥克筆畫上強壯的胸肌、三角、腹肌、斜方、闊背,一個人體就差不多成型。當看到圖就會想到是我,當然那時候把各肌群畫好畫好,比賽應該可以拿個前三名的水準,看著自己也開心。
當教練後對解剖有濃厚的興趣,想了解各肌群、骨骼、關節之間對於動作的影響,精繪解剖課程在台灣辦,就報名參加Lv1-3,當初看課程名稱還以為會教大家怎麼畫,看著那精美的照片滿懷期待上課,到現場才知道不是畫圖的課程,有點小失落。但得到超乎想像的細緻&有根據的理論,對於疼痛、受限、受傷機制更清楚,再一次讚嘆人體的奧秘。
大家有興趣可以上
@immaculatedissection 的課程,超推薦!
英文能力、專有名詞的詞彙夠多比較聽得懂。
後來琢磨解剖、研究結構開始自己畫圖,在G動學課程裡開始把繪畫融入教學,讓同學們透過繪畫知道肌肉起止點,更了解肌肉、筋膜在做動作的關係,做出更好的動作品質。
對應到幾次 #G動學 帶同學們畫圖的心得:
健身,可以讓圖畫得更好
畫人,可以讓圖畫得更好
多練,可以讓圖畫得更好
大部分健身愛好者對於肌肉會有狂熱,至少會有這個階段,每天看著鐵克網的健美照(這樣年紀超好推?)、看FB貼文、滑IG各大神Pro級的身型,久而久之對於肌肉的比例應該不陌生,當然畫圖/人也畫得比其他人好。
上課時常開玩笑說:夥伴要慎選,有些同學比較例外,可能屬於畢卡索的超現實主義時期,比例特殊也是一種美!
以下開放大家貼自己的畫作上來交流欣賞。
好解剖、不學嗎?
Model: @briantsai_2000
#GYMEFIT #GMS #G動學 #解剖學 #畫畫
三角肌痛ptt 在 運動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Physiotherapist Victor Ts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洞大開的一週
從上週週四創業家之夜開始,一連上了四堂不同領域的課,每每上完課就收穫好多,需要回頭好好整理內容和統整思維。
TESA這次在每週四的課程,邀請了星和美醫美主講數位發展之路,IT的應用在醫療行銷和品牌建立上,給了許多衝擊和想法,應該要轉換醫療垂直思維的腦袋,網狀的連結才能創造團隊下一個十年的發展。
週二早上ifit大大邀請參加晨會,認識好多不同產業的朋友,從電商到平台到傳產到行銷,會中更邀請的podcaster Chelsea 來分享Podcast的產業分析,數據流量和知識變現是品牌未來應該要積極導入的一塊。
週六的內訓請來期待已久的PTT神人超核心威力大來講授「大腦、動作、筋膜」,幾天前的用腦過度搭上這天的身體應用,好像讓身心獲得了些平衡,但看似簡單的動作,本來教動作的物理治療師做起來,隔天也是全身痠痛,筋膜訓練讓動作有了更細微的校正
一直到今天早上王醫師的「神祕金三角—情緒、核心、泄殖腔」,才發現根本把大腦到身體,身體到內裡,硬體到軟體,都給探索了一遍,這次課程滿班的中醫師加上獸醫師,一起探索動作控制、肌力測試、還有情緒與泄殖腔的交互關係,上完課直接用完查克拉在家昏睡!
迎中秋,敬這美好的一週
丹尼爾醫師的神秘金三角-全人醫療、增生療法 王偉全醫師
Hypercore Fitness 超核心健身中心 桃園藝文店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