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看法不同,不代表誰不好
在家庭裡面,分享彼此的想法,常常變成「爭論」,而非「討論」。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很明顯的慣性思維,是「你表達跟我不一樣的想法,就是在否定我」。
「如果我們無法與自己連結,無法理解自己,無法覺察苦、恐懼和憤怒背後的成因,就無法與自身連結。如果我們無法和自己交流,又如何與他人交流?回到內在,連結自己的身體、感受、認知,以及苦。培養傾聽自己的能力,於是能夠傾聽他人。」
~一行禪師《怎麼連結》
事實上,我們自己對同一件事情,內在也會同時浮現好幾種想法。譬如,早上鬧鐘響了,我們可能會有「我還是好累,睡不飽,不想起床」、「可是等一下要上課,現在不起來,等一下會來不及吃早餐」、「可不可以請假?」……
但我們養成傾聽自己的習慣之後,這些微小的聲音,可以變得更清晰。去意識它們,然後有意識地選擇一個想法,幫助我們過好今天的生活。這便是跟自己的交流,覺知、連結、行動……
重點在,讓每個想法都有好好被聽見的機會。我們對自己的內在,保持開放與接納,也有關懷。
這種交流,如果有傾聽、有表達、有善意,就可以是一種溝通。可能是對自己的善意溝通,也可能是對他人的愛意溝通。
我們常常是先跟自己溝通,再跟他人溝通。所以表達的時候,如果要充分覺知,可以以「我」為主詞。
譬如說,「『我』想到上次醫生說你要少吃甜食」,這是一個「事實」層次的表達。如果代名詞使用「你」,可能會變成「『你』不要再吃甜食了!」
在我們的文化中,一開頭就使用「你」,常常後面會接著批評、評論、命令……。然而,我們腦中的想法,並非唯一的真理,更不見得是對方認知的「事實」,可是當我們把我們腦中的想法,強加到對方身上,這容易進入控制式的互動,而非連結式的互動。
被控制的一方,容易感覺被壓迫,容易感覺憤怒與委屈。很可惜的是,傳統上使用語言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鞏固權威者的權威。當長幼尊卑變得僵化,以傷害對方做為控制手段,就變成常見的選項。
傳統教養中,大人說話,孩子就是要聽從。但現代人更懂得尊重,知道想法不一樣,不代表誰不好。每個人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某種想法,跟最後採取什麼做法,也非必然,中間還有討論的空間。
自在分享彼此的看法,而不會隨意被批評、否定,這樣才好增進雙方的理解。可是,這種輕鬆又貼近的交流,並不是理所當然能在家庭中出現。
但好處是,現代的資訊流通廣泛,多的是教材讓我們可以刻意練習。譬如說,我今天跟一些朋友討論,跟我們親愛的家人交流想法的時候,可以在分享自己的看法之後,說「………,這是我的看法,我可不可以聽聽看你的看法是什麼?」
家人不一定能對我們保持開放的態度,也可能繼續批評、否定我們,這是對方的事。但如果我們有心要營造一個善意的環境,我們可以堅定我們的態度,並且持續傳達「我想傾聽你」、「我願意理解你」的意願。
我們願意傾聽,就是留一個空間,邀請對方進入關係。不管我們想傾聽誰,能傾聽自己是一個開始。
這星期五晚上9點半會進行贈書直播,預計探討一行禪師的《怎麼連結》這本書,很歡迎大家參與。
一行禪師 自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超然體驗(transcendence),不等於迷信與狂想,值得一談:
-
當人類意識到自己無法理解某種恢弘浩大之物時,將產生敬畏之情。
-
浩瀚的星空,
絕美的樂音,
宗教儀式,
極度的慷慨大方,
醫院的產房,
藝術。
-
敬畏感使人進入超然的狀態,自我意識跟著所有微不足道的俗世擔憂和渴望一起消失。現在,你感到自己與世界、與他人產生深刻的共鳴。
-
在超然的領域中,平靜、自在,人生暫時看起來有了意義,或是根本不需要考慮意義,依然富足。
-
超驗主義的愛默生,在1836年的隨筆《nature》談到:
「在林裡,我感到此生不會有禍事降臨。沒有恥辱,沒有災難,沒有甚麼是大自然無法修復的。直立於袒裸的大地上,思緒升向無垠的天空,一切庸俗的私心消失無蹤。」
-
「我變成一顆透明的眼球,我不存在,但我將一切盡收眼底。我成了神的一部分,或神的微粒。」
-
在超然體驗中,自我消失的感覺有時稱為“ego death”,自我意識的消亡。體驗過ego death的人,在往後的人生中,較能更坦然地面對災厄與死亡。
-
能意識到自己是某個更大之物的一部分,令人心安。
-
佛教一行禪師寫到:
「雲遲早成為雨和雪。當你深入觀察雨,會看見雲。雲從未消失,它化成雨,雨化成草,草化成牛,牛又化成牛奶,然後成了你嘴裡的冰淇淋。」
-
雖然超然體驗在生活中是如此稀有、乍現,且終究會消逝,但這樣的體驗會在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
一顆由超然體驗引領的心靈,暫時放棄了將自己置於世界核心的自負,跨出自我,與他人相連、關注他人。他將與勞碌庸常、承受自我慾求之苦的人,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
朋友,我們出去走走,把自己放置在任何恢弘浩大之前,使超然體驗,使體驗超然。
-
一行禪師 自在 在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父親節快樂
#用正念詩意看世界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疫情持續兩年未退,生活難免浮現負面的念頭,讓生存不易。生活與生存,兩面一體;最好與最壞,亦如是。
過去兩年,詩生活推出「大人的勇氣卡」、「靈魂療癒卡」,今天終於來到「卡片三部曲」的最後一章。魚店長與來自香港的好朋友Nanna,合作推出一套關於正念思想的「生活淡定卡」,希望通過輕聲細語的簡潔文字,幫助大家平靜紛亂生活中的各種心煩氣躁,以詩意的文字,重新觀照靈魂與身體,聆聽自己內心的所有想法與念頭,然後好好擁抱它。
今次的「生活淡定卡」主要是Nanne的細心構想,她跟魚店長一樣是香港人,最近定居台灣,享受自由國度之餘,亦創辦一個正念(Mindfulness)學習平台 Mind your Mind 深心念 期盼能與香港人台灣人一起學習生活,察覺每一個心念,尋找心中的錨,使生活更能安住自在。
還有,如果大家看到這幾天詩生活的限時動態,就會發現「生活淡定卡」的主視覺是愈來愈多人喜歡的 #Inksundae 作品,這張圖畫是日本東京的「清澄庭園」,Inksundae把它畫得優雅恬靜,兩個人坐著嚐茶看風景,散發大自然與靈魂默默交談的詩意。
另外,詩生活的一位客人「安」,她做護理師很久了,最近開始研究精油芳香調理,她送了幾瓶給我試用,我用了已經一星期了,效果很不錯,可能是精油有加入白水晶的關係吧,我噴完身體周遭後,有感覺到內在的安定感,而且味道非常療癒。這瓶 #能量平衡淨化噴霧 有一點點酒精成分,所以能當乾洗手,但我覺得噴手有點浪費,我都噴身體,還有臨睡前噴睡房,讓自己比較好入眠。
好吧,大家都知道詩生活的資源有限,商品雖少量製作,但成品都超美的,今天的「淡定生活卡」限量出售,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淡定卡」跟「勇氣卡」、「療癒卡」一樣可以當牌卡使用,每天早上/晚上抽一張,給自己滿滿的詩意、正念與勇氣。
#優惠方案1
紛亂中的正念:生活淡定卡
內容:一套24張
印刷規格:彩色雙面、平面燙金、310一級日本卡
售價:$500 / $120港幣 (台灣地區含運)
#優惠方案2
紛亂中的正念:生活淡定卡 x1
弗蕾亞Freyja 能量平衡淨化噴霧 x1
一行禪師《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x1
(或魚店長推薦詩集x1)
售價:$990 / $270 港幣 (台灣地區含運)
限量:15套
#購買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