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官方指南 【在 IG 銷售商品】
■ 展示商品的九個技巧
1. 固定時間貼文
2. 產品幕後故事
3. 以不同方式展現所有商品
4. 依品項分類精選動態
5. 以產品特性作為貼文背景創意
6. 平鋪擺拍商品
7. UGC
8. 使用商品的教學影片
9. 製造購買的安心感
■ 四個銷售技巧
1. 在限動指引消費者至主頁購買
2. 產品標註多重使用
3. 在不同素材使用產品標註
4. 產品標註的正確性
■ 產品發布的五個方法製造話題
1. 展示一小角商品提供搶先看
2. 限動倒數貼紙
3. 發表日確認商品可提供購買
4. 直播接受消費者疑問
5. 自訂專屬標籤
■ 五個方法讓粉絲購物
1. 熱門商品多發貼文
2. 文案有購物指引
3. 提供專屬優惠
4. 重複發布產品訊息加深印象
5. KOL 合作標註
#看東西要快
#一眼辨別你要的資訊在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4的網紅醬料心聲MedSou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做這集的原因是我聽一個podcast聽到很生氣(他聽眾還不少喔),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在推廣做什麼事情(他是說冰人呼吸)會讓你的身體變鹼,扭轉你身體的酸性,擺脫發炎。人不是燒杯,人體每個部位的酸鹼性不同,但就以流竄在全身上下的血液來說,大概是pH7.35-7.45之間,如果你因為這個所謂的...
一眼辨別你要的資訊在哪 在 醬料心聲MedSoun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做這集的原因是我聽一個podcast聽到很生氣(他聽眾還不少喔),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在推廣做什麼事情(他是說冰人呼吸)會讓你的身體變鹼,扭轉你身體的酸性,擺脫發炎。人不是燒杯,人體每個部位的酸鹼性不同,但就以流竄在全身上下的血液來說,大概是pH7.35-7.45之間,如果你因為這個所謂的冰人呼吸把你的身體變鹼先不管他說的是哪裡變鹼,以血液來說,只要超過7.45就是鹼中毒,低於7.35就是酸中毒,是要去看醫生的!!!然後他的podcast再跟你推廣說他創辦的這個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反轉自體免疫疾病等等。
像酸鹼學說這種東西,真的不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偽科學,當然他的podcast也提到說類似像攝取微量營養素等等營養學的觀點,但這種人通常就是七分真話三分假話,披著科學的大旗,然後再跟你講有些東西科學沒有證實不代表它不存在.....這種人就會用「自身的經驗」告訴你他這樣做有效,所以你也來做等等。
總之,這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安慰劑效應、以及酸鹼學說提倡者的下場,順便講一點點媒體識讀。想要辨別假資訊的話,我在IG限動有推薦一本書叫做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沒有要付購書連結免得說我業配,大家去圖書館借也可以,以上癈話有點多,希望大家聽完這集可以有收穫!
時間表:
1.這個podcaster犯的三個錯誤 03:21
2.安慰劑效應是什麼 10:28
3.不可重現的個人經驗沒有實質效力 14:55
4.該Podcaster對於質疑的回覆 17:20
5.酸鹼學說提倡者被求償30億台幣 25:30
6.冰人呼吸法的科學證據 27:35
7.如果都要花錢了拜託請用健保看醫生(很便宜)31:15
8.我對替代療法的看法 32:00
如何收聽:⠀⠀⠀⠀⠀⠀⠀⠀⠀⠀⠀
1. iTunes, Spotify, Anchor, SoundOn,YouTube搜尋醬料心聲
2.點選醬料心聲IG首頁的連結選擇平台收聽
你對酸鹼學說的看法是什麼呢?還有什麼你也看不慣的偽科學嗎?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歡迎留言或是用以下方式讓我知道喔~
我的信箱: medsoundtw@gmail.com
我的IG:medsoundtw
參考資料:
衛福部:檸檬水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25&pid=11098
林慶順教授:呼吸養生
https://professorlin.com/2019/02/06/%e5%91%bc%e5%90%b8%e9%a4%8a%e7%94%9f/
BBC: The dying officer treated for cancer with baking soda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8650739
論文:
Do elite breath-hold divers suffer from mild short-term memory impairmen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53942
The associ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with repetitive breath-hold diving activities of female divers from Korea, Haenyeo.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228118
Blood biomarkers indicate mild neuroaxonal injury and increased amyloid β production after transient hypoxia during breath-hold diving.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389622
Preval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breath-hold diver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08840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the brain damage marker S100B after apnea in trained breath-hold divers: a study including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observation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74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