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看文字可以直接看影片~影片連結在留言處
在線上課程或是Youtube當中,大家留言詢問算是多,也讓我很受寵若驚的就是
~~「我的鼻音很重,該怎麼辦?」
為什麼說很受寵若驚?因為我自己也曾經因為鼻音很苦惱過
大概就是一直覺得自己胖,然後被問怎麼減肥那樣的榮幸
我跟鼻音的淵源是這樣的
很多年前有場工作要去國外待個三五天
於是和一群人就從陌生開始小小熟了起來
某天飯後閒聊時,真的是年紀小、有的是傻氣
竟然在人群中問起了
「你們覺得我主持有什麼可以調整的地方嗎」
這問題沒有不好,
是個願意讓自己更好的專業、敬業人士會三不五時問別人、問自己的問題,我到現在也常問別人、問自己
但就不該在
!!!人多的地方
!!!對象非專業口語人士
!!!自己心理還不夠強大
時來發問
第二點其實不一定啦,觀眾有時可以給出很好的反饋,但就怕是,對方看你誠心誠意地詢問,也覺得該真心真意地『找』出一些什麼來回答
於是就成了「挑毛病而不是找問題」
當時大家先安靜了幾秒,然後一位朋友先說「妳的節奏啊、氣氛都帶的很好,但好像鼻音重了點」
第二位馬上接口「對耶,這樣一講,姮均好像講話很多鼻音」
第三、四、五位,接著七嘴八舌地說「鼻音真的太重」、「身為主持人應該要能夠控制自己的聲音吧」種種種種........
一瞬間,鼻音似乎成了十惡不赦的大缺點(好啦!很可能是我當下的情緒錯覺啦)
於是那陣子只要人家問我是不是感冒了,都會超敏感的覺得對方是在「嫌」我的鼻音。
幾個月後,有場賽事會有電視台轉播,在會前我們先和棚內負責轉播的主播開了個會
開完會的閒聊中,女主播看著我說「誒,妳講話鼻音也很重耶」
當時心裡的OS整個在大叫「天啊!有事嗎?!怎麼又是鼻音啦!」
但女主播接下來開心地指著她自己說「我也是誒,我也是很多鼻音,我們台內很多都是鼻音組的」
然後那一刻,就像是醜小鴨發覺自己其實是天鵝一樣
妳不醜,妳只是沒問到一群和妳審美觀一樣的我輩中人
鼻音可以是陰沈、心機重、聽起來身體似乎不舒服的
但也可以是溫暖、有磁性、包圍力強的
事情都是一樣的,差別在你怎麼去看待(請畫底線加強,這句話每天都可以拿出來提醒自己十次)
但如果在不該發鼻音的時候,過度使用了鼻腔共鳴,該如何調整呢?
首先我們先來檢查一下,有哪些本該使用鼻音的
像是注音中有「ㄇ、ㄋ、ㄢ、ㄣ 、ㄤ 、ㄥ 」的字,都有運用到鼻腔共鳴
所以你在講「媽媽」時,捏起鼻子會有 #鼻耳脹脹 的感覺是正常的
但在講「爸爸」時,因為不需使用鼻音,所以捏或不捏,唸起來應該要是一樣的
可是,如果你捏起鼻子講「爸爸」,卻覺得鼻耳脹脹的,就是鼻音使用過多
這時試試用頭部、喉部、胸腔的共鳴,來轉移使用鼻音的狀況
當你叫爸爸能夠捏或不捏都清晰不脹時,才是正確的發音
所以用 #捏鼻法 來看看自己是否在不該用鼻音時把它召喚出來了
鼻耳在不該脹漲的時候,就要安分一下
熟悉鼻音該與不該的使用音、字後,如果希望鼻音再更少一點
就是在發該有鼻音的音、字時,多轉移一些到頭部、喉部、胸腔共鳴,讓捏鼻的悶脹感少一些,別人聽時,就不會覺得鼻音太重了
然後發音是習慣,不是練五分鐘的就可以了事的
日積月累,才能調整你多年的發音方式
除了捏鼻子判斷鼻音是否使用過度外
我也很喜歡用一個方式來調整自己發音
那就是 #即時監聽
因為錄廣播的關係,開始戴上監聽耳機
除了平衡自己的聲音與音樂之外
也發現即時監聽的即刻反饋,可以幫助自己修正許多吃字、咬字不完全的問題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耳朵是聽不出來這些差異的
由於「自己的聲音」是由說出來傳到耳朵+顱內傳遞,所組成的
因此你以為的,真的和別人聽到的,不太一樣
用監聽的功能,讓自己可以更精準的進行修正
不用到錄音間,很多APP都有這種功能,我是用「iRig Recorder」
戴上有麥克風的耳機,邊錄、邊講,就能邊聽、邊修正了
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的聲音不一樣了,越趨近於「你希望&以為」的樣子
密集錄廣播的那陣子,也是我覺得對自己的聲音掌握度最好的時期
因為你抓到對的感覺後,就算不即時監聽,身體也大概記得是什麼模式
但老實講,久了沒用,就容易打回原形
用進廢退,什麼都一樣。
………………………………………………………………………………………….
好久沒錄影片了,這次是先腦子裡想一下,然後就直接錄
錄完再打這篇文字。
發覺如果是先用文字整理一下,再去錄,應該會更有邏輯更完整
更根本的是,太少錄了啦!!!
就算是在講「說話」的頻道
但是我自己在這個領域還是有很多要去調整改進的地方
能夠這樣坦誠的說出自己不足的地方,覺得挺好的:)
影片連結在留言處,希望你喜歡~還沒訂閱頻道的,也幫我訂一下喔!!!
#口語教學 #表達力訓練 #林姮均說說話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