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25)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寫了許多個人成長、親屬關係,特別是與中國、與左傾思想有關的事,也許該講講香港了。
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過重要角色: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起源,革命的醞釀,對中國歷次革命和抗日戰爭的支援,中國革命者、抗戰和戰後文化人,選擇作為避風港……。香港對中國的影響和作用很大。但是,作為香港普通市民,無論是土生土長,還是大陸移民,都並不關心中國的事。關心中國的,主要是部分知識人:從大陸來的學者,從事新聞出版業的人。一般市民會關心自己在大陸的親屬,但不會關心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狀況。
1945年香港只有50萬人口,那時對大陸來港的移民沒有任何限制,內戰激烈的1948、49年,來港移民激增,1950年香港人口達220萬。那時,香港人把所有不講粵語的外省人,通稱為「上海佬」。上海佬把外省經營工商業的資金、管理、文化,帶來了香港,香港經濟開始了躍動。
1948年我來香港時,住九龍城,許多電影界人士都住那裡。從我家騎樓望出去,常見有人在劈木柴,那時香港還是燒柴時代。與我之前生活的上海比較,香港的硬件落後於上海。我記得1957年,香港萬宜大廈裝自動電樓梯,許多市民還好奇跑去看,但上海戰前的百貨公司就有電樓梯了。
來港的合法非法移民,在1950年後持續增加,大約每十年香港人口增加100萬人。大陸來港的人口,成為香港居民的主流。來港的移民與香港原居民一起,在政治平靜和法治穩定之下,過着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安居樂業日子。港英提供的法律,使這裏的中國人能在基本上機會平等之下,得以各顯神通,從而創造出香港的經濟奇蹟。大陸的政治運動與社會主義均貧化對香港人沒有實在的衝擊,但領教過中共的統治強權,又看到英國對香港的統治沒有長遠計劃,因此使香港人在心理上一直存有過客心態,認為我們在香港的福氣,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的非永久的福氣。香港是一個跳板,許多人總想着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自古以來,中國人面對天災,就是逃荒;面對暴政和橫逆,就是逃亡。逃,是中國人主要的求生手段。忍無可忍的時候,中國人也極少會反抗,反抗者也極少有機會獲眾人響應,因為多數人從來就是「走為上著」。
那時的香港人享受著英國法律的保護,千方百計謀生和發展事業,但就遠離政治,既遠離中國的政治,也遠離香港的政治。港英時代市政局民選,但投票率極低。許多人都認為政治由英國人管就好,幾個華人領袖也只是做做樣子,大眾市民無謂枉自操心。五六十年代,香港警察不但貪污嚴重,分贓規則的嚴密程度有過於警察明訂的管理規則,市民也無怨言。英國統治者大概也覺得貪污是中國人的文化,就像採取「大清律例」容許納妾一樣,都聽之由之。在英國洋大人面前,香港華人是否低一等呢?也許是的,比如在公務員升遷上不如洋人。但有什麼關係?比諸在中國人當統治者的地方,許多人還是選擇逃來香港。
報紙是香港民情最真實的反映。在五六十年代,香港中文報紙數量之多,蔚為大觀。五十年代報紙售價一毫,絕大部分報紙的報頭,都以「中華民國」記年,若看到以公元紀年的,就是左報了。暢銷報紙的頭版都是港聞,極少用中國、台灣、國際新聞作頭版。那時有報壇中人概括報紙暢銷三條件:港聞不厭其詳,狗馬「生性」(狗經馬經的貼士準),副刊「滋陰補腎」(各連載小說要有點鹽花,但又不過分)。
港聞最吸引市民眼球,那時沒有電視,一場醫生強姦女病人的官司,各報港聞全版詳細報導,讀者看得津津有味。頭版定大標題的編輯是搶手的人才。最經典的是報壇名人韓中旋,在1961年雅麗珊郡主訪港時為《明報》起的大題:「打炮廿一響,送御妹過海」,帶廣東俗語的「淫詞」,把老板金庸嚇到去華民政務司署請罪,並即時辭退老韓。各報副刊多刊登一個個方塊的連載小說,寫手都是有才識、文筆生動、頭腦靈活又生活多姿多彩的作家,其中高雄、馮鳳三、王季友等都日寫萬字以上。他們寫稿純然為了賺稿費,不留底,不剪報,交稿就算。但實際上大都寫得很好,應有留存價值,真是可惜了。
香港報紙的面貌,正是反映了那個時代香港人的普遍心態,就是在英國法律的保護下謀生,香港話就是「搵食」。但能夠在法律保障下、無需擔憂政治災禍地「搵食」,就是百姓所求的安居樂業。不過香港人和港英政府的這種但求無災無難的心態,在1967年左派暴動後就改變了。(54)
圖1,1948年剛到香港時,與父親和姐姐。
圖2,1959年與麗儀。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萬宜大廈醫生 在 食玩買兵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食攻略]
👎🏼👎🏼👎🏼近年最最最伏味最濃的食店!!!😣😖😫😩😤😪
近日中環開了一間很有氣派的食店🍜, 主打食龍蝦相關菜色及精緻點心.
中式裝潢配上金龍舞獅頭🦁, 再有開放式kitchen, mix & match, 很 attractive 啦~~
👩👩🏻👩🏼跟同事一行3人, 開開心心地去 try 一 try ~~ 點知....100% 地中伏了!!! 😣😖😫😩😤😪
服務差, 沒有禮貌!! 服務生還有點悔氣.....😱
食物價格幾高...但質素....差!!! 又超級多味精及色素.....😱
衛生情況....一個字 -- 劣😱!!! 我們3人午餐後都肚痛肚瀉及嘔吐😡😡😡....不適程度要去看醫生!!! 醫生看過食物之相片, 跟我們解釋, 應是太多色素而導致大家這樣不適.....😕😕
~~~~~~~~~~~~~~~~~~~~~~~~~~~~~~~~~~~~~~~~~~~
Menu 真的很精美, 部份📷照片更是3D的呢~~ 確是很 attractive~~但再精美, 食物質素及衛生..都是...BAD!!!👎🏼👎🏼
他們的wet tissue 很有心思, 是一個疑似 condom 的設計, special 喎!
~~~~~~~~~~~~~~~~~~~~~~~~~~~~~~~~~~~~~~~~~~~
☕茶的種類特別, 我們要了紅棗玫瑰茶, 但就相當淡味....不好飲!!👎🏼
~~~~~~~~~~~~~~~~~~~~~~~~~~~~~~~~~~~~~~~~~~~
主打菜色 -- 龍蝦蘿蔔酥, 最少要 order 兩件. 龍蝦殼感覺不是太乾淨🤔...而且龍蝦蘿蔔酥是沒有龍蝦的!!! 竟然是蝦🦐......過份😡!!!
已忘記了粉紅色的餃的名字了....不過個表皮超級厚....口感很差😡!!! 好似食膠一樣😡....而且色素多到呢....🤔
😕😕又一伏味超級濃的就是糖包臘腸卷🍞....食到一口都是油...為什麼?? 就是因為條絕頂超級肥的臘腸...令到口感完全地差😡!!! 糖包亦很厚粉....
🤔如果喜歡味精的話, 一定要order龍蝦餃湯麪啦...哈哈😝!! 食一啖已經超級口渴.....天呀!!! 另外...龍蝦的新鮮程序值得留意🤔....感覺不大新鮮呀!!
龍蝦荷葉蒸飯🍚, 這個算是OK的~~起碼飯軟熟, 龍蝦都有幾件, 亦算入味 ~~ 不過就不夠荷葉香....
~~~~~~~~~~~~~~~~~~~~~~~~~~~~~~~~~~~~~~~~~~~
"飲茶" 跟 "龍麵館" 是同一個飲食集團....真的令人不敢相信😳😳....因為前者質素相當之好, 每次去都幾滿意!
~~~~~~~~~~~~~~~~~~~~~~~~~~~~~~~~~~~~~~~~~~~
真心地說, 各方面都差....無下次了!!! 👎🏼👎🏼👎🏼
龍麵館
中環德輔道中68號萬宜大廈萬宜廊地下G04號舖
是次午餐人均約 HKD260
萬宜大廈醫生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年何東「三不賣」之一,如今已變了做THE ONE商場。
何東子孫不肖,竟把此大樓賣掉,--摘自西環的黃金歲月網頁的介紹-------1960年代尖沙咀的東英大厦. 東英大廈(Tung Ying Building)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彌敦道、加連威老道及加拿分道之間,建於1965年,樓高17層,是當時九龍半島最大的辦公大樓。東英大廈的三層商場以舊店鋪及餐廳為主,亦有很多醫生及牙醫診所。東英大廈由何東家族興建,並以何東及其元配麥秀英命名。東英大廈是1960年代的簡約主義典型建築,這類建築還包括已拆卸重建的香港凱悅酒店。東英大廈由彌敦道沿加連威老道到加拿分道,建築面積超過11,000平方米,由阮達祖設計興建,仿照萬宜大廈的設計,在底層安排三層購物廊,內有拆卸前香港最古老的電動扶梯。商場的地下大堂內放有何東銅像,而大廈入口的招牌則是由國民黨元老張群題字。購物廊上為12層的辦公室,在頂層海景住宅單位。由於大廈與國民黨關係密切,因此於香港主權移交前,每逢元旦及中華民國國慶,外牆都會掛上中華民國國旗。雖然何東的遺囑表明不能出售這座物業,但其後人最後於2003年樓市低潮時以11億港元將其出售給華人置業。華人置業擬斥資10億港元於2006年拆卸重建成一座29層銀座式商場,命名為The ONE, 落成後為全港最高純零售商場。商場於2010年7月對外開放
萬宜大廈醫生 在 Man Yee Building 萬宜大廈(舊) 你去過未|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萬宜大廈 (Man Yee Building)是香港中環核心商業區的一座甲級商廈及商場,由萬興行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大廈位於香港島中環德輔 ... 睇醫生. 多謝分享,影像回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