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Orange】我們從猿人時期就被大自然逼迫著流浪求生,直到「定居」生活出現
在這耗時十萬多年,跨越全球的人類遷徙歷史中,目前最早發現的地圖估計是西元前二三○○年的泥板地圖,地點在兩河流域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也是人類最早發展出農耕文明的地方。繪圖者在泥板上刻畫了居住地巴比倫城內外空間的地景與許多人造建築物,包括農田、渠道、農舍、神廟、原野、道路……範圍最大的「世界地圖」包括了中央的巴比倫城、屹立北方的高山與周邊的波斯灣海面,這些地圖所勾勒的是他們世代傳承的家園環境。
最初的地圖出現在最初的農耕文明並非偶然,人類在採集與狩獵的階段,尤其面對冰河時期變化無常的環境,處於不斷遷徙尋找食物的狀態,沒有地方等候他們回返,下一個落腳點總是令人不安的未知之境。對這些人類原始部落而言,移動身體的歇息之處除了資源依賴之外缺乏「地方認同」,透過繪製「地圖」紀錄與保存環境面貌,並不符合現實生存需求。
發明地圖的關鍵:人類從採集到農耕生活
農耕定居才是地圖在人類歷史中登場的契機 ,其中的關鍵就在人類透過「設計」對於「環境」意義的改造。人類扭轉宿命化被動為主動,控制(譬如學會用火)甚至創造了「人造」的環境條件,是人類演化到定居生活的前提。農耕代表著人類跟土地產生深度而且穩定的連結,它不僅是採集與狩獵之外的第三種生存形態,人類對動植物的「馴化」(domestication)過程,在自然界打造出一個服侍人類需求的「文化」環境。如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文化」(culture)一詞究其語源有「培育」(cultivate)的意思,在歐洲中世紀更直接有空間的指涉,意味「物種培育的土地」。
稻米、玉米、豬、羊、牛、狗等作物與家畜,實質上是人類透過反覆挑選與配種,經過許多世代的「純種化」終於穩定了人類對生物遺傳染色體DNA的資訊控制。小麥一旦成熟便快速落種,人類排除了小麥的自然競爭優勢,反而刻意栽培留在頂端方便摘取的「劣質」麥粒;不夠凶狠不夠獨立的野狼,笨拙地接近營地被人類輕易殺害,在人類的引誘慣養下開枝散葉,繁衍出極為親人的後代:犬類。
人擇的設計「反淘汰」取代了自然界的天擇,「馴化」本來就有帶到家裡來的意思,以農耕為基礎的定居生活創造了「家園」的文化環境。人類馴化動植物,發展出農耕定居文化經歷漫長的試誤摸索,但這個模式一旦穩定,隨著人口增長就開啟了之後財產、市場、城市、奴隸、軍隊、法典、城邦……乃至帝國一一誕生的人類文明擴張之路。冰河時期結束的一萬兩千年前是個關鍵,也是國際氣候會議界定我們目前所處「全新世」(Holocene)地球史的分隔線,全球氣候的回暖成為各地農作試驗成功的珍貴契機。
尼安德塔人與丹尼索瓦人為什麼在冰河結束前就滅絕?許多過去言之確鑿的理論已被推翻,不管就體型耐力、語言溝通能力、用火的能耐、集體狩獵戰略、石器工藝技術、壁畫儀式的表現,智人與他們都沒有明顯差異。因智人大屠殺而種族滅絕的想像固然非常戲劇性,但從沒發現古戰場作為廝殺證據。真正的原因極可能是智人在馴化定居的過程中所增強的競爭優勢,狗的祖先是最早被智人馴化的動物,為狩獵行動增加了人犬協同作戰的優勢,狗的嗅覺循跡與追逐速度也擴大了智人狩獵的作戰半徑,相對之下也就限縮、掠奪了其他人族的生存資源。隨著智人馴化植物家畜的摸索過程而逐漸增加的「基地」(homebase)切割了其他人族小部落接觸繁衍的基礎數量,讓他們在生態資源的物種競爭中逐漸失去人口再生產的內在動力。
地圖的出現,標誌人類的安定感
地圖是人類在空間中移動的資訊工具。人類從古猿人露西開始就一直被大自然逼迫著四處奔走苟活求生,這樣意義的「環境」變化無常、冷酷無情全然引不起人們動手「抽象製圖」的動機。我們追蹤了人類從東非出發到席捲全球的漫長移動歷史,定位了比預期較晚的「地圖」誕生座標,確認了一個道理: 地圖的繪製預設了觀看地圖、伺機準備移動的人類身體對於環境的本體安定感 (ontological security)。只有經歷世代的在地化帶來傳承定居的家園,人們才會對早就在那裡的環境萌生資訊理解的渴望:我們什麼時候來到這裡?我們身在何處?我還沒走到的世界還有多大?定居範圍之外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馴化野生動植物是人類倒轉與環境的主從關係的設計關鍵,人類從選種到配種、操縱動植物的DNA染色體,取代天擇創造了符合人類所需各種工具性品種,靠馴化動植物為己所用創造出定居其中日益豐富的文化,才開始有了地圖以圖像抽象掌握空間的意義。文化(別忘了它的一個語源是「因培育馴化而出現的土地」)於焉化身為地圖上的故事,在這過去、現在與未來重疊一起的空間舞台展開,標記描繪出關於「我們」的過往傳說、當下行動與未來野望。我們繞行許久的地圖之旅終於在人類移動的歷史中找到起源的「文化之地」,也揭開了理解地圖的最後一塊拼圖。
要使用地圖前,得先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讓我們從遠古回到未來,再思考一次我朋友「這年頭誰還在用地圖?」的發問,很多人都會同意她的看法,不是嗎?看著手機裡的谷歌地圖邊在大都會裡匆忙奔走的我們,請你回想看看,為什麼會模糊了自己正在使用地圖的身體感受?
試著喚醒你的身體經驗回答這個問題:「使用地圖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收到的回答幾乎千篇一律,讓我感到驚訝:「當然是先找到目的地!」是的沒錯,地圖是人們企畫各種活動不可缺的一環,東京都地鐵每天四千多萬次的搭乘就有四千多萬個移動目的,在大都會華麗多樣的人類文化大堡礁中遊走,我們需要先有個「目的地」才有移動路徑的盤算與規畫。「行走的人」始終以跨步前傾的姿態存在,總是懷著夢想在前往某個目的地的路上。但我認為正確使用地圖的方式是:「首先,找到自己在哪裡!」
不知身在何處,無法將身體與地圖上的某處疊合,目的地與規畫路徑都將失去參照。谷歌地圖的導航功能極為便利有效,在我們動心起念移動時,它快速提供了「客製」(tailor-made)路徑建議。攤開傳統全觀地圖閱讀的瞬間,難免有「嗯,我在哪裡?」的喃喃疑慮,也在谷歌地圖「放大」(zoom in)貼近你此刻週遭的貼心服務中消失了!如今反覆拿起、放下手機讓使用地圖的過程變得片段且零碎,但為何我們身體在地圖上移動的直覺依舊統合流暢?原因是,找到自己在哪裡照理更直覺原始的第一個動作被手機殷勤迅速的 GPS 定位服務給取代了。
但不要忘了,地圖仍舊與我們同在。回到地圖原點的歷史旅程提醒我們,人的移動無論穿越時空的距離、不論載具與動力有多大差異,速度與路徑如何轉轍變換,始終是帶著身體移動內在親密的經驗。從真實生存所在位置的熟悉確認出發,到邊界之外未知世界的試探好奇,固然「地圖為探索而生!」彰顯人類不懈地拓邊冒險的精神偉大,但不管是大航海時代的船隊艦長,都市叢林裡奔走不懈的企業戰士,翻山越嶺夢想攀高的登山客,或者電影《星際效應》中困在與時間競賽兩難的寂寞太空人,最終能夠回到原點的家才是沒有遺憾的完美旅程。
我在哪裡?我來自何方?我的目的地在哪裡?怎樣的人與物在路途上等著我?下個左/右轉的決斷時刻將出現在哪裡?蜿蜒曲折的長路末端之後,我將會成為怎樣的人?最後,無論到達目的地與否,我可以找到回首的歸鄉路嗎?在人類世成為眾多糾纏人類困境的爭議主題的當代,人類分辨得出家園的面貌嗎?人類找得到回家的路嗎?人類還有家可歸嗎?這些看似鄉愁的發問不再浪漫,已經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嚴峻課題,我在翻頁的下一章等你會合再出發。
#文化 #社會 #歷史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疑問] 什麼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美索不達米亞潛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美索不達米亞潛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二)
今天我們繼續乘坐熱氣球遨遊Cappadocia上空。
我們上回提到青銅器時代對錫的依賴。
由於錫是稀有金屬,礦藏分散,於是西台等文明古國要不就以戰爭的方式掠奪,要不就進行交易。
在很多人的想像裡,遠古時代似乎都是戰亂不斷,但其實西台、巴比倫、亞述等帝國選擇了貿易方式來分享錫礦資源。
透過貿易,他們形成了國際分工體系,與今日的全球化無啥區別。
我們來看人類歷史,中國一直是單一的集權體系;只要是群雄並立,一定是烽火連天。
而歐洲具備現代意義的國際化,也大概要等到西發利亞體系成立、民族國家形成之後。
(記得我們介紹捷克嗎?)
但是三千多年以前的近東地區,就已經有現代意義的國際化了。
這個國際化的程度如何呢?我們就再以錫礦作為例子。
公元前3000年左右(那時華夏文明還沒開始),Anatolia的錫礦就告罄,於是他們必須從遠方運送過來。最遠可以達到距離西台文明中心三千公里之外的阿富汗,經過亞述帝國,再送往西台。
大家可以想像,三千公里如果是直線距離的話,飛行就要六個小時,而當時物流依賴的是駱駝商旅。
整個貿易過程所需要的組織分工、社會體系,包含沿路的驛站、貿易單位的通信、貨品的分銷,是多麼地複雜。
但是這一切幾乎就像是《牡丹亭》所說:「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文明就在五十年之內消失呢?
原因不難,就是考古發掘在BCE1200到BCE1150年之間的斷層,整個近東地區,包含Anatolia、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迦南地區等,除了灰燼之外沒有任何遺物。而之後再也沒有這些文明的文物。
如此大面積而且快速的灰飛煙滅,只有從人為方面解釋。
目前比較肯定的說法是“海上民族(Sea Peoples)的劫掠。
但是這種說法也不是定論。
唯一確鑿的證據是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三世神廟的壁畫,如最後一張圖片。
這些海上民族希望過上陸地生活,於是開始進攻陸上霸權。
但是這種說法也是疑點重重。
首先,如果拉姆西斯的壁畫不假,海上民族哪來這麼多兵力?
其次,海上民族如何打敗數個、還不是一個先進文明?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些文明被海上民族劫掠之後就一蹶不振?
有個假設解釋這個問題,就是這些文明的政治體系都是中央集權。
中央政府不僅規定每個人的職業,甚至每個職業具體的工作種類與工作量。
例如,這些帝國會限定農民該種植什麼、種植多少、可以賣出多少。
一旦中央政府崩潰,文明也就沒有翻身機會了。
(記得我們說的西班牙人如何消滅阿茲特克嗎?)
不過這些海上民族對人類文明也不是沒有貢獻:
他們將原本是西台人的獨門製鐵技術向世界其他地區傳播,於是人類進入鐵器時代。
至於海上民族到底是誰?他們的後代是什麼民族?目前我們完全不知道。
要了解更多近東地區的文明與後青銅器時代崩潰,可以觀看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65f8AcNbw&t=2341s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家檔案:伊拉克】#國家檔案031
換日線阿拉伯 Crossing Arab World
本月 1 日伊拉克(Iraq)爆發全國性反政府示威,伊拉克政府在第一時間將傷亡民眾認定為「騷動煽動者」,讓安全部隊出動,以橡膠子彈、催淚瓦斯,甚至實彈壓制上街的人民,目前造成了 110 人喪生及 6,000 多人受傷。
而出乎政府意料,抗議的起源地是南部什葉派區域──當地不少青年在與 ISIS 的內戰中,都曾加入什葉派民兵「人民動員軍」,去年總統選舉也大力支持現今的什葉政府,因此在發生多起因警察開火造成的傷亡後,什葉派領導人穆克塔達·薩德爾(Muqtada al-Sadr)發表聲明呼籲政府辭職,並重新舉行大選。他的聯盟去年贏得了大選的最多席位,因此他表示會抵制政府的召開緊急會議,直到他們回應民眾。
(擊敗 ISIS 後的首場選舉──「伊拉克大選」能否突破眼前困境,朝成熟的民主國家邁進?→ http://bit.ly/2JkFyY6)
不同於多數以遜尼派為主的阿拉伯國家,什葉派在伊拉克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徒信奉的第一任伊瑪目阿里將首都從麥加遷到了庫法。之後儘管在阿拔斯王朝的統治下,定都巴格達,並以遜尼派為主要教派,什葉派在美索不達米亞區域的影響力一直都未消失。而到了 16 世紀,以什葉派為國教的薩維王朝向西擴張到庫法、巴格達等區,至 18 世紀晚期,此區多數的部落都皈依為什葉派教徒。
(《華郵》記者的家族回憶:我的遜尼派父親,與什葉派母親 → http://bit.ly/2ohtJuu)
然而,伊拉克區域內的宗教派系分化,在近代卻因為對政治權力分配的歧見激化,加上與鄰國伊朗的邊境紛爭,引發長達 8 年的兩伊戰爭。其後兩次的波斯灣戰爭,皆對伊拉克的社會和經濟造成不小的打擊,之後儘管海珊政權垮台、美國軍隊撤離,兩教派間的衝突卻未因此消失。在 2014 年初,伊斯蘭國(ISIS)開始擴張,最高峰時期曾佔領近三分之一的伊拉克領土,雖然 2017 年時政府宣告消滅 ISIS,但餘下的組織成員卻仍在伊拉克境內進行小規模的游擊戰。
(伊拉克戰爭的真相:那些九一一發生時「憤怒的美國人」,如今到哪裡去了? → http://bit.ly/2NebGO9)
以石油為經濟支柱的伊拉克,因為戰爭原因受到打擊,旅遊業也因為國家的紛亂而下滑,但擁有 4 處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遺址,11 處列於暫定名單上的古文明建築、城邦等,一直都是深受旅人歡迎的國家之一,2009 年到 2012 年間曾每年創造超過 10 億美元的觀光收入。
在戰後雖失業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去年的失業率仍是阿拉伯世界中第四高的國家,這次上街民眾的訴求中,就包括了要求政府改革經濟、懲治貪汙、給於廣大人民工作機會的聲音。
▍想更瞭解 #伊拉克,推薦你看:
擊敗 ISIS 後的首場選舉──「伊拉克大選」能否突破眼前困境,朝成熟的民主國家邁進? → http://bit.ly/2JkFyY6
儘管悲劇就在身邊,巴格達人仍然沒有放棄,我們也是 → http://bit.ly/2qD8aoX
✈ 如果你人在伊拉克且有話想說,歡迎來稿《換日線阿拉伯》讓我們知道!CrossingArabWorld@gmail.com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美索不達米亞潛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美索不達米亞 英文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廣宣] 12月咖啡分享,感恩季下單免運 · [新聞]巴西女排遭爆冷損失15分美國重回世界第一 · [新聞] 歐錦賽米洛什17分法布裡斯14分 · [ ... ... <看更多>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美索不達米亞潛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美索不達米亞 英文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 [廣宣] 12月咖啡分享,感恩季下單免運 · [新聞]巴西女排遭爆冷損失15分美國重回世界第一 · [新聞] 歐錦賽米洛什17分法布裡斯14分 · [ ... ... <看更多>
美索不達米亞消失的原因 在 [疑問] 什麼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般來說是指位在兩河流域上,希臘劃時代之前的文明?
可是對古代西亞史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似乎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
與之相較,東方的中國,雅利安人入主後的印度都是有個核心的歷史文化,並不斷的傳承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中華文化是自三代以來一脈相傳之外
印度縱使受到外族的入侵,但至少宗教文化至今仍舊傳承下來
並深刻的影響東南亞及東亞等地區
又譬如歐洲文明,也是傳承至希臘羅馬文明
從法律,宗教,文字,哲學等層面
古埃及文明也是保有自己的宗教文化及價值觀等直至托勒密王朝
但是反觀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卻是一直不斷的有著不同的國家,民族,宗教互相更替
雖然在更替的過程中有些東西會被傳承下來
但總體來說他們彼此已是不相同甚至不相關的個體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這片土地就不斷的易主
直到伊斯蘭文明興起之前
從沒有一個主導這片土地並不斷傳承的文化存在過
譬如巴比倫有過11個王朝
然而不同王朝彼此之間除了都統治巴比倫城以外,似乎其他關聯性很低
民族也大不同
如第一王朝是阿摩利人
第三王朝是加喜特人
第四王朝又稱伊辛第二王朝
第十一王朝是加勒底人
第二王朝甚至沒統治過巴比倫城
所以嚴格來說"巴比倫人"這種民族從未存在
只有不斷的有新的統治者統治這城市,並以此為國名罷了
所以由前所述,這片土地自古便不斷的易主
不斷的有新的文明主宰這片土地
又怎能是他們為同一個文明呢?
又具體的來說,兩河流域最先是蘇美人所主宰
但隨著閃人入侵,而衰弱,先是阿卡德人取而代之
之後歷經一系列爭霸後,換成阿摩利人的巴比倫王國
再後來亞述,米坦尼,加喜特人,以及位於周邊地區
如伊朗高原的埃蘭,米底亞,波斯
小亞細亞的西台,里底亞
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及以色列
等國家或民族也曾崛起爭霸(以上不含其他小國或小族群)
而蘇美文明到古希臘及以色列崛起時也早被遺忘
綜上所述西亞地區自古便如此複雜
各種不同文明,民族在此競爭及稱霸
是為各種不同的個體
而沒有一個一脈相傳的共同價值觀或文化等
只有相互傳播的技術
如此怎能將他們概括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呢?
如果只因曾統治這片土地城將他歸入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那按此標準後來的希臘化時代及伊斯蘭文明是否也該將他們視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80.2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05548744.A.FA1.html
而向越南自古屬漢字文化圈,但卻使用拉丁字母
宗教來說確實有被互相影響,像亞伯拉罕宗教便深受其影響
但另一方面這片土地上各種文明有著太多影響著後世的事物
但我們會說曾深受其影響的希臘及伊斯蘭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延續嗎?
※ 編輯: sdhws (36.233.80.239), 09/16/2017 16:40:59
再來還有儒家文化,道教等傳統文化及價值觀被傳承
印度也有類似,但卻複雜多了
※ 編輯: sdhws (36.233.80.239), 09/16/2017 16:56:18
表示西亞文明和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有著根本的不同
※ 編輯: sdhws (36.233.80.239), 09/16/2017 17:10:54
在宗教方面西亞地區本就會互相影響
包含希伯來人的一神宗教也不例外
但互相影響,不代表一樣,譬如蘇美人和亞述人的信仰嚴格來說並不相同
※ 編輯: sdhws (36.233.103.87), 09/16/2017 17:42:48
※ 編輯: sdhws (36.233.103.87), 09/16/2017 18:16:09
而是傳承並演變成今日中東的文明,包含今日的伊朗,以色列,亞述,阿拉伯?
※ 編輯: sdhws (36.233.103.87), 09/16/2017 19:14:22
因為自古以來這片土地就是一直不斷的易主
存在這片土地的文化,本來就不斷的競爭和更替
我只是比較疑惑在希臘化時代前的西亞那麼複雜
又怎能直接統稱為兩河文明
※ 編輯: sdhws (36.233.107.57), 09/16/2017 19:39:40
及阿拉伯主宰中東
兩者之間都是新的民族新的文明統治這片土地
為甚麼前者仍舊被視為兩河文明的一部分,後者則被視為與兩河文明無關?
文明的更替本來就會有些東西被繼承下來,而有些消失於歷史洪流
既然西亞古文明是多元文化並立,而非像古埃及長期以來是個相對穩定的文明
為何希臘羅馬入主前不論上面的局勢如何變化都被視為兩河文明的部分
但之後則不是?
是在希臘羅馬統治過程有些文化或傳統消失?
但之前就已經提過西亞自古以來就一直不斷的有新的文明在競爭和更替
在更替的過程中,舊有的東西會有部分消失是很正常的
正如蘇美人被取代後,至少在希伯來人崛起的時期已被世人所遺忘
而古阿卡德語就如同拉丁語一樣,被後續興起的方言所取代
但縱使出現這些變化,他們仍舊被視為兩河文明的一部分
可是希臘化時代乃至羅馬帝國時代之後入主中東的文明卻不被視為兩河文明的延續?
北朝,元,清是外來異族,但經過他們統治後我們仍視中華文明持續存在
印度同樣被無數外族統治過,並被輸入許多外來文化,但我們並不認為印度文明遭到滅絕
當然這裡指的印度雅利安人入主後的印度文明,不是指印度河文明
羅馬帝國消亡這麼久,歐洲各國仍認為他們繼承自希臘羅馬文明
但我們卻認為西亞古文明在希臘羅馬統治後消失?
波斯不是還在嗎?以色列不是復興了嗎?亞述人不是還生活在中東嗎?
時代更替和主宰的民族的變化,本來就會有些東西消失,有些卻長存世間
那又如何界定希臘化時代之後兩河文明滅絕?
還是說不存在一個叫做"兩河文明的文明"
只有無數存在或存在過這片土地的文明及民族?
※ 編輯: sdhws (118.170.43.110), 09/16/2017 23:26:33
但他們之間本質上仍視不同的
※ 編輯: sdhws (118.170.43.110), 09/16/2017 23:40:08
則是屬於亞非語系,而蘇美語之所以被破譯的關鍵在於
曾有段時間流行蘇美語和阿卡德語並行的時期,而非他們同語系
西台語和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和阿卡德,希伯來,阿拉伯等亞非語系又不同
※ 編輯: sdhws (114.38.128.224), 09/17/2017 00:33:20
如果是指中東這塊區域文明的統稱,那今日中東當地的文明也屬於這範疇?
※ 編輯: sdhws (114.38.128.224), 09/17/2017 09:18:24
答案可以是:1.是的,因為經過希臘羅馬統治之後,原本的許多古文明的文化已經消失
所以西亞古文明今日已斷絕且不存在了,薩珊波斯與伊斯蘭文明和西亞古文明已無關係
但這時會有個問題,既然西亞古文明屬於存在過這片土地的古文明的統稱
那在希臘化時代之前這片土地上本來就一直有不同的文明在更替
一直有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近來,憑甚麼希臘化時代之前這片土地的文明不論如何更替
都還算西亞古文明的範疇,但之後新進來的卻不算
譬如波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算西亞古文明的範疇,但薩珊王朝不算?
而猶太人和亞述人雖然滅國,但卻仍頑強的存在這個世界
阿拉伯文明興起時,難道全部都是貝都因文化,沒有融合和吸收其他西亞北非的文明成果?
既然所謂兩河文明是個統稱而非單一國族或單一文化,又如何界定他是否消失?
所以可能的答案還有:2.西亞古文明並沒有滅絕,他演變成今日的中東文明
雖然有些舊的東西被淘汰了,但他卻演變成今日中東各文明的型態展現在大家面前
正如中華文明或亞利安人的印度文明雖歷經許多波折和演變
但普遍上大家卻不認為中華文明或印度文明已消失在這個世界
又好比羅馬帝國雖已滅亡,但希臘羅馬所建立的西方文明
卻被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南方的拉丁語族傳承下來
但問題是今日大家主流上卻仍認為西亞古文明已消失
中世紀以後的中東與西亞古文明無關
※ 編輯: sdhws (192.192.47.249), 09/17/2017 11:29:40
那為何今日大家主流認為西亞古文明已完全滅絕,而非說他已另一種形式演變至今?
※ 編輯: sdhws (192.192.47.249), 09/17/2017 12:31:53
※ 編輯: sdhws (192.192.47.249), 09/17/2017 12:32:47
但我們不會認為他們不屬於西亞古文明
※ 編輯: sdhws (114.38.128.224), 09/17/2017 17:43:37
越南人也讀不懂漢字
※ 編輯: sdhws (163.17.133.17), 09/19/2017 09:27:02
畢竟與其他地區相較,西亞古代的歷史確實較為複雜
※ 編輯: sdhws (163.17.133.18), 09/25/2017 14:39:01
有興趣可以去察看維基裡的條目,還有些部分來自<<古代文明>>雜誌
以及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裡的<<東方的遺產>><<希臘的生活>>,幼獅出版
上述是文中陳述歷史的參考來源,剩下來的主要則是在讀史書後對歷史問題的疑惑
對於西亞歷史時代劃分方式的疑惑,而對於疑惑的提問便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 編輯: sdhws (118.170.60.217), 09/25/2017 22:00:0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