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從台灣第一個飛行家謝文達返台飛行的那一天,就有其特別的意義」。莊永明說:1921年10月17日文協成立。蔣渭水著力很深….。蔣渭水和林獻堂等在靜修女中創立台灣文化協會,當時蔣渭水就寫了一個台灣文化協會會歌。整個文化協會進行轟轟烈烈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當初台灣人,開始嚴密組織架構已成立,等於是在跟日本人非武裝抗日的時候建立了它的灘頭堡一樣,撼動日本政權。
文史專家莊永明老師於去年8月溘然長逝,國立傳藝中心出版《立言傳曲-莊永明口述影音紀實暨文稿紀念專輯》,今年為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紀念專輯不僅彰顯莊永明老師作為台灣歷史文化見證人的重要性,也呼應了今年「臺灣文協百年」的紀念意義,更是文化部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的重要成果。紀念專輯除了留下莊永明老師一生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記錄及貢獻,也將成為「臺灣藝術史中重要的篇章」。期盼藉著這些珍貴的文史資料,以及今年「臺灣文協百年」的許多紀念活動,能夠讓下一代更加瞭解臺灣的歷史,並更關注臺灣文化的發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陳悅宜說明,此計畫緣起於2019年,原是重建臺灣音樂史系列的研究計畫之一,也為今年的臺灣文化協會成立一百周年預作準備…
※《維基百科》:台灣文化協會
1920年11月,台灣第一個飛行家謝文達返台進行訪鄉飛行,蔣渭水等人以歡迎會名義,成功匯集了全台各校學生於總督府台北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使各校學生產生思想交流與聯結。
1921年4月,畢業於醫學校的李應章、吳海水、何禮棟等人於台北籌組全台灣青年會,向林獻堂、林熊徵勸募資金時,認識了蔣渭水、蔡培火,蔣渭水認為「不作便罷,若要做,必須做一個範圍較大的團體才好」,於是決定組成台灣文化協會。1921年(大正十年)10月17日下午一點,於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 (今靜修高中) 舉行成立大會….
※文化活動創立《台灣民報》,在台北、新竹、台中、員林、台南等地設立十餘處讀報社。
文化部組織架構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體育發展如何推?組織再造與資源分配
#專法制度保障運動發展
#改造重點仍是組織架構和資源分配
今天有幸受Kevin Lin 林義傑創辦人邀請,出席2021國是體育論壇,面對面與各位體育界先進、產業界代表,及立法院好同事們,一同討論 #運動發展部與體育專法之設立。
🔎組織改造之路要如何鋪?
虹安在論壇中提到,無論運動發展部成立與否,提升對體育的重視和資源投入都是必然目標,而任何能夠朝這個方向前進的方法都值得討論,其中當然也包括將主管機關升格的模式。當初馬政府將體委會降級成體育署,是為了併入學校的體育業務,方便完善的體育的人才培訓、與制度,但顯然的,這樣的制度似乎不是最佳解,也因此才會有了運動發展部的討論,是否再度將體育從教育體系分離出來?就像是文化部一樣,學校仍然需要教導學生文化、藝術、表演等課程,但文化部卻不像體育署一樣隸屬於教育部,而是自成一部。
不過,就如同國科會、科技部、數位發展部,這些部會的設置和轉型,最終還是要看具體的組織架構和整體資源,成立運動發展部只是個開始。現場幾位深耕體壇的選手、教練,包括 #林義傑創辦人 、 #陳詩欣教練 也都表示,重點依然該放在有多少資源可以給選手使用?這些資源該如何分配?專業教練、後勤人員的培養、福利保障等問題,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
現場聽了各位先進們的分享,虹安深表認同,林義傑創辦人提到「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的觀念,並分析了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的體育制度。美國做法就是將運動這件事放在日常教育中,並將「運動事業」變成「產業」,打造出產業鏈,形成正向循環。韓國更是規定企業達到某種程度後,就要成立一支球隊,跟我國制度完全不一樣,這也帶出另外一個問題: #我國誘因不夠。
#崇越集團郭智輝董事長 長年支持一支棒球隊伍,他一年花在球隊的經費約3000萬台幣,但政府只補助約300萬,他希望體育振興條例能夠有新的抵稅制度,以10%為例,換算下來一年就有3000萬左右的抵稅,而財政部一年得稅約6、7000億,10%便是6、700億,這些錢如果挹注於運動產業,將會有大大的幫助。
其實虹安在上個會期也曾針對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 討論修法 ,爭取「企業於申報所得稅時,得在捐贈金額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額度內,按該金額之百分之二百五十,自其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也獲立法院朝野黨團共識,惟財政部以財政紀律為由,不同意該修法,下個會期虹安也將持續努力爭取。
另外, #勤美集團林廷芳董事長 也特別提到,「Sports」到底要翻成「體育」還是「運動」呢?其實這點也呼應到前面林義傑創辦人所提,體育是國家的、運動是社會的這個觀念。虹安認為,不論運動發展部最後成立與否、專法是否順利三讀通過、協會組織文化是否成功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將「運動日常化」,唯有當全民都將其視為習慣之後,以上種種問題才能逐漸得到重視、一一解決。
#2021國是體育論壇
#運動就是最好的疫苗
文化部組織架構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之前曾經引發許多博物館領域與文化界討論的故宮組織改組與隸屬問題,這週還新增了一個「行政法人化」的可能性。為什麼故宮的改組會引起那麼多正反兩面的意見?當時以權宜的方式,投入許多規模來營運與維持故宮,到了今天是否需要調整?調整過後,台灣唯一排在國際前十名的博物館會不會因為組織架構的變化而逐漸後退到前十名之外?這不是一個單純博物館領域或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牽涉到近十年社會大眾對於「公平」概念的變化。我們希望政府經費與資源以公眾性的角度去分配,還是希望將資源集中在某幾個少數的精英機構,讓他們得以維持國際競爭力?這兩者是否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兩個方向?
—————
故宮傳出將改隸文化部引起各界議論,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赴立院報告時表示,已啟動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立委黃國書提案,認為故宮應思考轉型為行政法人的可能性,對此吳密察指出,故宮目前正在進行「最適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已邀集專家學者,參考國際級博物館做法和院方所堅持的原則,再衡量台灣現行法規進行組織型態改變的評估報告,其中討論已久的「行政法人」亦在規畫方向中,預計今年底完成評估報告。
昨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們關心故宮改隸文化部問題。立委萬美玲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是否會緊縮編制或預算?吳密察強調,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在立院總質詢時明確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在人、錢上不會有所改變」,但萬美玲進一步質疑,若預算、員額都不會有所改變,那麼現行已運作得頗有成效的故宮,為何仍要規畫改隸文化部?
立委林奕華、李德維等都指出,若故宮改隸於文化部轄下,勢必編制不同,以國立台灣美術館(三級機關)為例,館長為簡任12至13職等,副館長為簡任11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而故宮院長為特任,副院長簡任14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
李德維更指出:「若故宮改隸文化部,意味將來將和升級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學館平起平坐?院內員工心聲如何?」吳密察強調,博物館實際因藏品和表現而有區別,但立委仍指出,「降為三級,可預期未來人力、物力都會遞減」畢竟應與其他三級機關平起平坐。
立委並進一步詢問吳密察說:「現在是部長級,改隸變為局長,會接受續任嗎?」吳密察則表示,自己下周就65歲了,續任與否仍會考慮自己的能力、健康等問題,雖無法用「保證」二字,但自己作為院長,認為組織若要變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專業,讓博物館量能發揮。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8vGz7q?fbclid=IwAR2fEBcsondzi0J1x8ScKMQy8k-zTg4QYre_4UArCqdo7_W4cnntNaaLEPQ
文化部組織架構 在 文化部人文司 - 最新工商業登記 的推薦與評價
最新工商業登記,文化部司長名單,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地址,文化部文化交流司司長,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文化部組織架構,文化部主任秘書,文化部影視司司長,文化部文化 ... ... <看更多>
文化部組織架構 在 遏止黃牛票買賣猖獗|立委呼籲修法保護文創 - 警政時報 的推薦與評價
據文化部統計黃牛票成交價高於原票價二至四倍,佔該場演唱會3%-5%之銷售量。 ... 政府應架構完善產業環境,提供產業發展空間,並呼籲政府加速「文化 ... ... <看更多>
文化部組織架構 在 造成當事人李永得部長與梁永斐館長的困擾,甚或對客家 ...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於原文中提到「客家精神」、「客家文化部」等形容,編輯部為避免讀者持續失焦理解對於目前文化部人事聘用與組織架構等針砭,經與作者討論後,均已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