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室邀請 100 多名患有慢性背痛的人士到英國黑潭醫療中心,告訴這些受試者,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拿到安慰劑(米磨成粉做成的藥丸)、新型止痛藥,或者只接受背痛標準醫療照護(對照組)。然而實驗人員並沒有提到,其實所有提供給受試者的藥丸都是安慰劑。
事實證明,安慰劑效用不只會對意志薄弱或容易受騙的人才有用。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7/19/placebo-effect-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Hunter 物理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進手術房卻不真的開刀?假手術竟然也能改善膝蓋的問題?】 在研究上,有一種實驗方式是讓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另一組只是”假裝”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但實際上卻沒有提供任何治療。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會設計讓受試者不知道自己到底真的有接受到治療,還是接受到無效的治療。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這...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們邀請 100 多名患有慢性背痛的人士,告訴這些受試者,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拿到米磨成粉做成的藥丸、新型止痛藥,然而實驗人員並沒有提到,其實所有的藥丸都是安慰劑。
三週後,儘管這些藥都是假的,卻有近半數的受試者疼痛明顯減輕,最讓人訝異的是,當受試者知道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問他們是否想繼續服用相同藥物,大多數人都說好。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欸欸欸,我跟你講你不要跟別人講喔......」
「我不會跟別人說的!」
「你為什麼要把我的秘密洩漏出去!」
這類型的對話常常在日常生活中上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秘密,你是個守口如瓶的人嗎?你知道其實保密比你想像中的難喔,科科!
_
美國哥倫比亞商學院的研究團隊就曾經訪問 10,000 人,發現有 97% 的人正處於保守重大秘密的狀態。
不僅如此,平均每個受試者必須保守 13 個秘密,其中比較常見的秘密有:曾經說過的謊、對暗戀對象的浪漫幻想和自己的財務狀況等等。
秘密之所以讓人壓力大,不在於你要「瞞住」這個秘密,而在於你會時不時「想到」這個秘密,覺得自己是個不真誠的人,進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密的過程中會消耗許多認知資源,尤其是當談論到相關主題時,人們需要時刻保持謹慎才能保守秘密,研究顯示保密確實會破壞生活的幸福感,使人感到疲憊。
_
🤫 守住自己的秘密難,保守他人的秘密更難
當人們心理壓力過大時,就會控制不住想要泄露自己的私事,將自己的秘密說出來,無疑是為了能快速達到情感宣洩的目的,但結果可能會一團糟。
就更不用說我們偶爾會以適當的自我爆料來拉近與朋友間的距離,增加親和力。
當人們向我們傾訴秘密時,我們會將其視為一種親密行為,潛意識中也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值得讓人依靠,擁有優越感、責任感。
_
但為什麼我們會轉頭就將秘密洩漏出去呢?
因為人們常常認為將秘密告訴自己的另一半、好朋友,不僅可以減輕自己保守秘密的壓力,對方也一定不會洩漏出去。
在放鬆聊天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無意識地想提供更多對方不知道的資訊,而不小心將別人的秘密說出來,強調自己的重要性。秘密有時就成為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你自己不知道其實大家早就都知道的事了。
_
🤫 連孩童也會有一兩個小、秘、密
從五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培養保守秘密的能力。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保守秘密也許可以防止責罵,但更多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以「擁有秘密」的方式滿足自主感(autonomy),幫助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高自尊和積極的自我概念。
所以當你無意間發現孩子的小秘密時,先試著暗中觀察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給予信任感並尊重孩子擁有秘密,才是陪伴他們成長的訣竅哦。
_
科夥伴們也有說不出口,但很想大聲說出來的祕密嗎?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唷!
_
參考資料:
.Slepian, M. L. & Moulton-Tetlock, E. (2019). Confiding secrets and well-be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0, 472-484.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 THE PROBLEM WITH KEEPING A SECRET
.Scientific American - Why It’s So Hard to Keep a Secret
.親子天下 - 交到壞朋友?被欺負不說?發現孩子擁有秘密,請先別急著上演內心小劇場
_
延伸閱讀:
人何必說謊?用心理學實驗揭穿說謊的秘密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4722
什麼是「解盲」?一開始為什麼要「雙盲」?讓人頭昏腦熱的安慰劑效應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3518
_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Hunter 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進手術房卻不真的開刀?假手術竟然也能改善膝蓋的問題?】
在研究上,有一種實驗方式是讓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另一組只是”假裝”接受正規的治療方式,但實際上卻沒有提供任何治療。當然在實驗過程中會設計讓受試者不知道自己到底真的有接受到治療,還是接受到無效的治療。
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這類研究會發現,即便受試者接受到的是無效的治療,但他們還是會感覺到症狀有改善,而這樣的現象被稱作安慰劑效應。這在一些藥物、或是物理治療等研究上很常會使用到,但你知道手術竟然也可以,而且也有安慰劑效應嗎?
這次的影片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芬蘭所發布的一篇為期五年的研究,針對退化性的半月板撕裂問題,接受手術與假手術是否對於症狀的改善程度有任何不同?
In research, there i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hat participa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receives regular treatment, and the other just receives sham treatme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sham treatment is made to resemble the real treatment.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and the researchers who assess the outcomes are blinded to the treatment assignment.
Interestingly, a lot of researches find those sham treatment groups also report positive outcomes; sometimes, their improvement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regular one. This result is called placebo effect. This kind of experimental method is common in drugs or physiotherapy research, but do you know surgery is possible, and it could also have a placebo effect?
In this video, I’m going to share a 5 year follow-up of the sham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meniscus tear research from Finland with you, and to see if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results between groups.
Referen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52245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855201/
#假手術 #安慰劑效應 #退化 #半月板 #關節鏡 #手術 #物理治療 #shamsurgery #placeboeffect #degenerative #meniscus #Finland #arthroscopic #physiotherapy #hunterptworkout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教學這麼多年,我發現走進我教室的人,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我要求高,對自己有規畫,很早就意識自己需要更有系統的學習,所以走進教室,幫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還有另一種類型的人,則是職場、關係、生涯某一關卡住了,甚或是職場、關係、生涯三關相互牽制,再不然就是全部糊在一塊,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才來找我死馬當活馬醫。
其實不管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我相信都有「輕度」和「重症」程度上的不同。
要是你有一點點小病、小痛、小感冒就願意及早治療,走進教室學習,就是在為你的人生增強免疫力。
但要是正在觀看視頻的你,也覺得自己陷入某種死循環,一時之間找不到出路,我可以先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幫助自己調整,起碼先跳出眼前的困局。不過在講這個方法之前,你得先知道「安慰劑效應」。
什麼叫安慰劑效應呢?先說醫學上的定義。
在醫學上的「安慰劑」,指的是無作用,或是無害的藥物,被當成真正的藥物服用時,常常會為病人帶來好處,甚至有具體療效。
這就像是病人主觀覺得自己頭痛,所以到醫院掛號。雖然看診之後,醫生檢查都沒問題,但還是開了藥給病人帶回家,病人會因為自己認真的掛號、排隊看醫生、領藥。
但事實上,病人不知道領回家的藥,只是綜合維他命,結果回家吃了藥之後,就覺得頭不痛了,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
安慰劑效應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符合認知失調理論。
這就是一個人越投入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他都會因為自己投入的過程、付出的精力很真實,於是心理上也就合理化一切,所以正面效果就越強,這就是安慰劑效應發生作用的時候。
也許你聽到這裡,會覺得「安慰劑效應」聽起來像是自我欺騙,但事實上,安慰劑效應是有嚴謹的科學根據。
特別是在治療憂鬱症的研究裡,已經有諸多研究證實,真正的抗憂鬱劑,也就是真的具有療效的抗憂鬱藥物,會讓病況改善大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全是安慰劑效應。
這是因為憂鬱症的特徵就是讓人感到絕望,而安慰劑雖然在「生理上」沒有任何療效,但它能讓病人在「心理上」感覺到有希望,因此症狀也就好了一大半。
而研究人員更在2010年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實,那就是在治療「輕微憂鬱症」的時候,安慰劑就跟真正的抗憂鬱藥物效果一樣,可以順利幫輕度的憂鬱症患者改善症狀。
但是同樣的實驗,到了「重度憂鬱患者」的身上,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實驗人員發現,對重度憂鬱症患者來說,真正的藥物對他們幫助很大,而安慰劑卻幾乎沒有用。
也就是說,在病況輕微的時候,要是病人懂得安慰劑效應,根本不需要看醫生,也能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說白了,「安慰劑效應」更像是一種「自我療癒」的能力。
那麼回到你身上,要是你在生活裡遇到「輕微」的卡關,這邊要特別注意哦~記得前提是「一切還不嚴重」的時候,你是有能力幫助自己改變現況的。
只要你懂得運用心理上的安慰劑,也就是「自我引導」、「自我對話」這樣的方式,就能有機會幫自己渡過眼前的難關。
聽到這裡,你一定會很好奇,到底「自我引導」、「自我對話」要怎麼做呢?
我來舉幾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假如你在工作上,接到一個有難度的專案,讓你覺得壓力很大,很徬徨的時候,你可以先想想看「最簡單的下一步」是什麼?
會不會是「先搜集資料」或是「找有經驗的前輩請教」,再決定接下來的行動呢?
又或者現在的你,和家人之間有些磨擦,不知道該怎麼說才能不傷感情,你可以幫自己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
先好好問自己「什麼樣的生活你會開心」或是「現在最困擾你的是什麼?」界定好自己可以、不可以的邊界,你就有機會往前邁開腳步。
我想困局之所以成立,它往往會有很多盤根錯結的地方,一時之間不容易釐清,而所謂的安慰劑效應,就是你可以允許自己,讓起步就只是起步就好。
更重要的是,當你找出最簡單的下一步,你會因為有具體的行動投入,在心理上產生了認知失調的作用,進而自我合理化,也就是自我激勵的效果。
像是遇到有難度的工作,你的內在認知就會轉變成「因為老闆肯定你的能力,所以才把任務交給你」,而不是只停留在工作好難,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層次上。
又或者是面對家人相處上難題,當你認真幫自己安排獨處的時間去思考,你就會發現,你跟家人相處卡關,是因為對彼此都有好多的在乎,而不再是「家人相欠債」的想法,一切只能吞了、認了。
最後,我還要提醒一點,如果你也渴望在需要的時候,幫自己啟動心理安慰劑,最重要的關鍵是「你有真的想要!」
要是你想前進的目標,眼前所努力的事都是「被迫」,甚至是為了別人而「不得不做」,並非你心中真的想要,那麼再好、再神的安慰劑也起不了任何作用!
然而假如你本來就是自我引導高手,很會適時的合理化來激勵自己,但是你漸漸發現以前有用的想法,現在沒用了,請你要特別留意。
因為這樣的現象,很有可能表示讓你卡關的核心議題並沒有真正處理,並且一再的重複發生,這才導致了安慰劑效應的疲乏,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原本輕微的小病、小痛變嚴重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科學實驗例子,安慰劑只對「輕微」的憂鬱症有效,太嚴重的憂鬱症,是使不上力的。
因此這個時候「承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沒辦法調整他不知道的事情,只有你承認它,才能標定它、打敗它。
所以囉!任何困境要找到活路,跳出死循環,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要什麼」?如果沒有釐清這點,任何困擾都會被放大,讓你一直處在無能為力的受害者處境裡。
當你弄清楚自己要的,初期的努力與嘗試,可能都像「安慰劑」一樣,雖然沒有具體的效果、也不可能就此解決了問題,卻能讓你更有信心去面對。有了這份信心,你才有機會圓滿自己的生命。
說到這兒,我在線上課【時間駕訓班】裡提到「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很多人覺得非常受用,當然也有些人覺得「怎麼可能這麼間單就能提高效率?」
其實「讓起步只是起步就好」就是安慰劑,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不可能只靠「起步」來完成,但你越能毫無阻力的起步,你才會有信心完成任何事。
有了起步,你在過程中自然就會知道,哪些事要尋求具體的協助?
人生的困境,多數時候是因為缺乏信心,演變成死循環。而一個人會沒有信心,則是因為他連起步都沒有。
哪怕起步只是「安慰劑」,那又如何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為你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
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YouTube紛絲NT1,000元折價專屬優惠,直接輸入代碼:「07pjNj6l」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偉斯曼曾經跟一個電視節目,去配合一個心理學的實驗,他們探討的就是跟喝酒這個行為有關。
他找一群學生哦去跟朋友一起去喝酒,然後呢酒錢全部是由節目製作單位出的,所以呢他們都不用付錢。
那這些受試者唯一要配合的事情,就是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在實驗那一天的晚上大家到齊之後,他們就進行了第一回合的實驗。
這個實驗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測試他們在還沒喝酒的時候的狀態,比如說呢他們給每個學生一列數字,讓他們記住越多越好,或者是沿著地上畫的直線進行直線的行走,然後進行反應的測試。
那在完成這些測試之後,他們馬上進入,接下來他們最期待的部分了,就是要去喝酒了,於是呢他們把學生隨機分成紅藍兩個組別。
然後呢給他們標誌的徽章,告訴他們。盡量到吧台去喝免費的酒,只不過有個規定,每個人都必須自己去吧台點酒,不能幫朋友點。
在這整個晚上的實驗當中,實驗者經常打擾他們彼此間交談,然後抓人出來做一些測試,然後請他們做之前一樣的包含是記憶啊、反應啊、平衡啊這些測試。
那我們知道,隨著體內的酒精濃度越來越高,大家的嗓門也就越來越大,變得更歡樂,變得更愛說笑。在測試結果當中也反映了相同的變化,到了最後多數人的記憶力,都已經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於找不到地上畫的直線,然後在反應測試裡面也都一塌糊塗,簡單來說就是很典型的酒醉反應。
但是這個時間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還記得嗎?他們分成兩組紅組跟藍組,無論是紅組還是藍組的人,他們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有很明顯的記憶力衰退的現象,也都沒辦法走直線,然後反應的測試也都很糟糕。
只是呢藍色的那一組,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他們整晚,都沒有喝到半滴酒精,在實驗之前呢,他們請吧台裡面的酒保,準備了一半沒有酒精的飲料,只不過這些飲料看起來、聞起來、喝起來都跟真的酒其實是一樣的。
實驗者就要求吧台人員,一定要看清楚每個人的徽章,然後提供紅組真正的酒,然後給藍組沒有酒精的飲料,藍色的那一組雖然沒有喝到半點酒精,但是他的反應,跟酒醉的人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那你會想喔,他們的反應是裝出來的嗎?其實如果說他們的反應是裝出來,這也不合理,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喝的,其實是沒有酒精的。所以他們其實根本沒有理由要特別裝醉呀!
更有趣的就是,當天結束的時候,他們告訴藍色的那一組所有的真相之後,他們全部都笑了,然後立即進入清醒的狀態,瞬間完全沒有任何酒醉的反應;他們的記憶,他們的反應,他們的平衡感,完全恢復到沒有喝酒的情況。
其實這個實驗就是在心理學當中,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當我們覺得自己喝多了,我們就會產生酒醉的反應,可是你是不是真的喝到酒精,那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其實在醫學實驗上,也經常出現類似的效果,比如說喝沒有咖啡因的咖啡也會有提神的效果;做過假手術的病人,覺得自己的患部比較不會痛,而且功能變得比較好。
所以理解到這邊,你要說是心想事成的力量真的很大也對,但是反過來說,你不覺得人有時候真的蠻荒謬的,我們人有時候最擅長的就是自欺欺人,不是嗎?
那麼不管你要把這個現象正著理解,還是反著詮釋,我個人覺得正是因為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內在有這樣的特性,所以你的生命是否能夠過得圓滿,其實某個角度來看,也不就是自己詮釋出來的結果?
這不就是說明了與其怨天怨地,不如為自己真正負起責任;與其尋求別人的支持跟安慰,不如把自己跟自己的信念當成是最好的安慰劑。
因為不管你有沒有真的喝酒,只要你相信,你一樣會醉。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說明的最末端都有相關的連結。
到底你要怎麼樣透過自己的信念,圓滿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很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的話,那麼我在7月2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只剩下三位了,那麼在你聽到這一段錄音的時候,如果這一門課還有名額的話,我很期待你可以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在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安慰劑效應實驗 在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營- 【安慰劑效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單純的心理作用,怎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這就是你不可不知的小知識囉! 所謂的「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是心理學實驗設計中常常會運用的方法。 在實驗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