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 訂就送 “”圖解太空””
📣蝦皮大石商城 : https://ssur.cc/d4p3ry
目前對宇宙的認識,起源於美國洛杉磯郊外威爾遜山頂一座當時新建的望遠鏡。這是艾德溫.哈伯一個人的構想。1920年代晚期,哈伯用這座新儀器進行研究時確立了這樣的概念:宇宙中的物質會形成銀河系等星系,也就是在銀河系外還有許多「島宇宙」存在。更重要的是,他指出那些星系正在遠離我們,代表整個宇宙正在擴張。
有了這項認知,我們就不難把時間倒轉,回到整個宇宙都壓縮成一個極熱、極緻密的點的時候。這個情節,也就是宇宙在過去某個時間點誕生後一直在擴張與降溫的假設,就是所謂的「大霹靂」。面對這個概念會想到三個問題:這個理論正確嗎?大霹靂是如何開始的?宇宙會如何終結?
這一章就要探討這些問題,首先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開始講起,因為這個現象可能是支持大霹靂最有力的證據。第二個問題會帶到科學界最令人興奮的體悟:要研究已知最大的東西——宇宙,就得研究已知最小的東西,也就是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
近年來我們逐漸明白,一種叫「暗能量」的神祕物質構成了宇宙大部分的質量,宇宙的命運跟暗能量的性質息息相關,但此時此刻,我們對它沒有半點了解。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暗物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推舊文】由物理概念名稱談暗物質與暗能量
讀者朋友如果睇完上星期《真係好科學-暗黑宇宙》,可以睇埋呢篇文🥸
//暗物質和暗能量相信是少數幾個理論物理中最前沿、而又深入大眾文化中的物理概念。
以我自己科普經驗為例,很多讀者朋友都對有關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新聞感興趣。我的專業並非理論物理,對於這兩個高度理論性的題目並不太在行。不過,當我嘗試解答各種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問題時,我發現導致概念錯誤的主因可能根本不是讀者的數學、物理背景或程度問題,而是這兩個物理概念的名稱問題。
物理學家與數學家都是人,在表達概念時少不免需要用到文字(這不是廢話嗎?!)。而原來有一個很重要的學術界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做科普、數普時都會忽略:很多字詞在專門研究範疇內的定義,都與一般用法完全不同。
我發現這一點的原因,是我漸漸留意到很多時候我們面對非本身專業的概念時,都會嘗試理解概念名稱的含義。當面對理論物理這一種需要極高數學技巧的概念時,對非專業的讀者來說,能夠理解的大概只剩下概念的名稱。不幸地,從物理概念名稱含義入手分析問題,往往都只會是死胡同,因為支撐物理概念的根本不是語言學,而是實實在在的數學。
暗物質根本不是物質?
物理學家數學技巧可能不錯,但取名技巧就非常糟糕了。暗物質的「暗」與「物質」,有一半是不太正確的。
物理學家早於 1930 年代已經發現了暗物質,不過那時候並非稱為暗物質,而是「找不到的質量」[1]。宇宙間有上億個星系,包括我們居住的銀河系。天文觀測顯示,環繞星系核心公轉的速率太快了,恆星應該會像汽車高速入彎時摩擦力不足而被拋出軌道。換句話說,星系根本不應該存在!
這究竟是什麼回事呢?答案就在萬有引力。既然恆星沒有被拋出星系之外,那麼就必定是萬有引力把它們拉著。然而,即使把一個星系內所有恆星提供的萬有引力都加起來,結果仍然太弱,不足以拉住高速環繞星系公轉的恆星。
質量越多,萬有引力就越強。無論以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抑或以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恆星都實在公轉得太快了。所以物理學家就把那些「多出來的引力」歸功於一些看不見的質量,即是我們現在稱呼的暗物質。所以,暗物質可能根本就不是物質,而是其他一些能夠造成星系恆星公轉速率如此快卻不會拋出星系外的物理效應也說不定。
所以,我們知道原來暗「物質」根本不是我們認識的那種物質。而且,那個「暗」字其實也有點誤導。暗字明顯比喻「找不到」的質量,不過它其實有著更深含義。
暗物質之所以稱為「暗」,當然是因為我們找不到它們。可是,即使它們當真是物質,其物理特性也必然與我們知道的一般物質不同。首先,一個成功的暗物質模型 [2],必須要不參與電磁交互作用。換句話說,就是與光子沒有互動,兩者互不干涉。這才是它們被稱為「暗」物質的原因,是帶有明確物理定義的。
暗能量根本不是能量?
如果說暗物質是「找不到而會產生引力的東西」,那麼暗能量就是「找不到而會產生反抗引力的東西」。
解釋暗能量的來源,要回到愛因斯坦於 1915 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修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把引力(即重力)描述成時空曲率。愛因斯坦推導出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式除了能夠描述宇宙之外,亦得出一個推論:宇宙不是在膨脹就是在收縮。
愛因斯坦不喜歡這個推論,他認為宇宙必須是永恆存在,不會變化的。然而,由於重力只能是相吸的,宇宙必定在加速收縮或減速膨脹之中。因此,在不影響方程式正確性的前提下,他加入了一個常數項,稱之為宇宙常數,用來抵消互相吸引的重力,希望能夠得到一個靜態的宇宙。
可是,宇宙從不用看人臉色,即使你是愛因斯坦。哈勃透過測量星系的距離和後退速率,發現了宇宙正在膨脹,令愛因斯坦收回宇宙常數。
由於重力只會互相吸引,宇宙膨脹終有一天會逐漸減漫至停頓,然後開始收縮。然而,宇宙總愛捉弄人類。1998 年,兩隊天體物理學家團隊 [3] 獨立發現宇宙不單止正在膨脹,而且膨脹正在加速!
大概根本沒有任何人曾經想像過這個現象。只會互相吸引的重力,如何使互相遠離的星系以越來越快的速率後退?這就好像向上拋起一個網球,網球非但不掉下來,反而向天空越飛越快!
物理學家找不到任何已知物理概念去解釋這個現象,因此就把宇宙加速歸咎於「暗能量」。產生暗能量的可能是宇宙常數,但沒有人知道暗能量和宇宙常數究竟是什麼。
再一次,「暗」字表示它不會放出電磁輻射,而且我們對其成分毫無頭緒;「能量」則是比較技術性的描述,與概念「真空能量」有關。而與上述暗「物質」是否物質一樣,我們其實連暗「能量」是否真的是種能量也不知道。
宇宙是場暗物質與暗能量的較量
現在物理學界最流行的宇宙模型是所謂的 Λ-Cold Dark Matter (Λ-CDM) 模型,即 Λ-冷暗物質模型。其中, Λ 指的是宇宙常數產生出暗能量、「冷」代表暗物質的速度遠低於光速、「暗」指不參與電磁交互作用。
暗物質使星系互相吸引,暗能量則使星系互相遠離。因此,研究宇宙裡的星系分佈,就可獲得關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資訊。
最近,一項稱為暗能量普查 (Dark Energy Survey, DES) 的最新研究 [4] 測量了 2 千 6 百萬個星系的間距,計算出宇宙的成分有 74% 是暗能量、 21% 是暗物質,而剩下的 5% 才是一般物質和能量。換句話說,人類科學文明所知的一切物理和化學知識加起來,只是宇宙間所有東西的冰山一角。
這項也是唯一一個準確度能夠與普朗克衛星 [5] 的研究結果相提並論的研究。普朗克衛星亦是測量宇宙中有多少暗能量和暗物質的研究計劃,不過它用的方法不同。普朗克衛星直接拍攝宇宙嬰兒時期的照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從而計算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多寡。
兩項研究的計算結果雖然十分接近,但仍有著微小差別。這差別令很多物理學家感到興奮,因為如果屬實,我們就必須重新檢視各種宇宙模型。同時,這亦是科學精神的彰顯。
註:
[1] Neil deGrasse Tyson 談暗物質和暗引力等議題。
[2] 「模型」一詞在科學中亦有特別意義,指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的數學結構。
[3]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和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4] 暗能量普查資料量龐大,研究團隊目前仍在不斷分析當中。
[5] 或稱普朗克巡天者。//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暗物質 在 王威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據國外媒體報導,2007 年 8 月,科學家在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信號時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冷斑(cold spot),其中完全是「空」的,沒有任何的正常物質或者暗物質,也沒有輻射信號。為什麼宇宙中會存在如此怪異的時空呢?此現象使宇宙學家認為,這或許是暗示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存在平行宇宙。近日,科學家通過普朗克望遠鏡觀測到的輻射資料發現,我們的宇宙可能是 10 億個宇宙中的一個。這也是第一次有證據顯示平行宇宙是存在的。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忽然覺得有人住在平行宇宙,隨便GOOGLE一下都知道現在到底缺不缺電?就知道核二都要繼續用!
隨便GOOGLE一下都知道民進黨的年金改革本質就是掠奪,刪減的不是軍公教保險繳的年金,而是政府承諾給的退休金!隨便GOOGLE一下都知道,不用繳稅是因為沒有賺到錢!
至於吸引全球上兆投資云云...我都不知道怎麼回應了
以下文字引用中央社報導內容:
"蔡英文總統在前天7/21下午出席一場「挺改革、拚未來」的活動時致詞提到三大改革工程政績,包括年金改革,完成了歷史交代給我們這一代的使命,讓台灣的未來能夠生生不息;稅制改革則讓月薪只有新台幣3萬元的年輕人,從明年起不用再繳稅;第四項改革則是啟動能源轉型,吸引了來自全球上兆的投資,而這些投資將會創造許多優質的工作機會,也讓台灣逐步邁向2025非核家園。"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暗物質 在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关键证据,真站得住脚 ... 的推薦與評價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之所以能成为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证据,不仅仅是因为它符合了伽莫夫的预言,更重要的一个逻辑在于这里:按已观测到的3K左右的温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