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H&M,有不少引起我興趣的電影。
舊版的教科書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通常會提到坦能堡會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戰算是改變德國戰略的重要因素。
德國的位置在歐洲的中央地帶,這也奠定德國的先天戰略劣勢,那就是容易被夾擊,尤其一戰開打前,德國的敵對勢力─英法俄,分別位在德國的東西兩方。面對被夾擊的可能,德國高層想到的方法是:利用高機動力,先集中主力擊破一個方向的敵人,再利用時間差,調轉主力擊敗另一方面的敵人。
戰略既然決定,下一步是要決定對象,也就是要選擇先攻西線的英法?還是東線的俄國?由於德國的戰略是建立在快速移動上,當時鐵路密集度高的西線就成為目標,所以德國最終決定了「西攻東守」的配置,將主力調往西線(順帶一提,在此選擇下,德國後來又研究迅速攻破西線的戰略─施里芬計畫)。
正因為主力在西方,德國在東線的兵力顯得稀薄,這讓俄羅斯有可趁之機,而俄軍也的確發動了攻擊。但就在坦能堡戰役,德軍大破俄軍,加上西線戰場的攻勢被英法扛住,以至於形成僵持的壕溝戰,德國高層之後將戰略改成「東攻西守」,這也成為日後德國在一戰東線戰場獲勝的遠因。而負責坦能堡會戰的指揮官─興登堡、魯登道夫,後來更憑藉著戰攻,最終成為德國一戰後期的實際掌權者,興登堡更因為在一戰的威望,後來成為德國威瑪共和的總統(順帶一提,魯登道夫在威瑪共和時期雖然未能像興登堡一樣飛黃騰達,但在德國國內依舊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以至於他曾經聯合其他勢力發動政變,不過被輕易鎮壓,而魯登道夫聯合的勢力,正是希特勒的納粹黨)。
雖然我是熟悉坦能堡會戰的背景以及影響,但對於中間的過程我卻完全不了解,所以如果有部電影是講這場戰爭的歷程,我會非常有興趣想要觀看,並了解這場戰爭究竟為何會被大肆宣傳。
泳渡英吉利海峽......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竟然真的有人能辦到這件事呀!
說到有名的游泳,我很容易想到毛澤東。老毛是位游泳健將,我有次看某部紀錄片,裡面提到老毛因為大躍進政策的失敗,被逼出了權力核心,而他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奪回權力。在文革初期,老毛為了造勢(並證明自己身體很健康),於是進行所謂的暢游長江。簡單來說,73歲的老毛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游了15公里。
聽起來很驚人是吧?但紀錄片中,有位老兄是這麼說:「那段長江,水流湍急,毛仰遊在水面上,他人又胖,浮起的大肚子可一路順流而下,一下就漂過好幾十里。」我翻譯他這段話的意思是:與其說毛澤東游了很長距離,不如說他是被水一路沖下去。
所以在河裡游泳,可以借助水流,但在海裡游泳......我實在太難想像,這到底需要多麼強大的體力?真想看看這件事情如何發生的呀?
我相信只要上過英語課的人,應該都學會馬丁路德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我學生時代還被抽到要朗誦這篇,這對外文能力超爛的我,簡直是恐怖加煎熬的記憶,以至於我太久沒回想,都快忘記當時發生什麼事了。)
我除了想看這著名的歷史場景,同時我想到另一件事。
其實馬丁路德金恩在當時的黑人運動中,只是其中一個流派,也是大眾通常下意識比較肯定的流派:非暴力不合作。
乍看之下,這很好呀,在法治內利用遊行、罷工之類的手段向政府爭取權益。但我想問個問題......真的能用這些方式讓政府釋出權益嗎?
以罷工而言,勞工跟資方請問誰能撐得比較久?我想大家心裡有數。遊行?我國那麼多次遊行到底有幾次是真的有重大突破或進展?
所以相對馬丁路德金恩,當時還有另一個流派,由麥爾坎X提倡的暴力抗爭(甚至這可以延伸到另一股勢力:結合社會主義的黑豹黨,說到黑豹黨,這段在我國基本冷門到聞所未聞的歷史,可以參考我前一陣子非常欣賞的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另外在「芝加哥七人案:驚世審判」這部電影中,也有黑豹黨的部分片段)。
我這麼比喻:面對兩個向你抗議的人,一個是站在你門外呼口號抗議,另一個是直接衝進你家砸客廳,你比較重視誰?
當然,我想在觀感上,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非常反感暴力抗爭,因為他帶來的損害以及牽動的層面巨大的多,但不得不同意:他對所謂的當權者也有效的多。
事實上,晚期的金恩有感於非暴力方式的無效,開始向麥爾坎X的路線靠近;又非常值得玩味的,是麥爾坎X有感於暴力抗爭隊及效果有限,也開始向著金恩的路線靠攏。
相異的兩人,竟在日後相互吸引探索,而這兩人的結局卻如此相同:都死於暗殺。
馬丁路德金恩現在被塑造的很高大上,但其實,不可能用所謂的「聖母模式」成就一切。馬丁路德金恩一開始舉辦的遊行,其實參與人數很少,但他後來刻意把遊行辦在黑人的下班時間,這就形成一種人數倍增的假象,因為下班人潮在畫面上也被算出來了。甚至金恩會預先請記者準備拍攝,其中之一藥浴被拍攝的場面,就是有警察暴力執法,這樣就能用鮮血換到更大的宣傳版面。
我真是挺想看看,不同的電影對於金恩的描述為何。我不是說金恩是個小人,我只是想強調金恩不是個完人,正因不是完人,因為真實,我們這些後人才更容易和歷史人物產生連結感呀。
其他的電影我也都挺期待,除了一部,那就是這當中我唯一看過的一部:羅馬假期。
說沒有很期待,是因為我看過,所以劇情就部怎麼期待了。但其實這部電影要我重看,我絕對OK。原因......有奧黛麗赫本難道還不夠嗎?
對於本周電影,或是我分享的知識,大家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聊天討論喔。也可以多多分享本篇文章,讓對歷史以及電影有興趣的同好有更多共鳴或討論的機會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
「坦能堡會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閒聊] 一戰東線初期戰事-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一句話引發的大逆轉:坦能堡會戰| 一戰系列(4)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H&M History + Movies】1914-AUG. 26 坦能堡會戰第一次 ... 的評價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H&M 365 EP.238】坦能堡會戰- 500年的仇,德國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坦能堡會戰 在 歷史上的今天1934年8月2日德國總統保羅·馮 - Facebook 的評價
坦能堡會戰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M History + Movies】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08/24 ~ 08/30
每週一次的【影史7日談】單元來囉!我會用七部電影或影集,告訴你這禮拜在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讓你在看這些電影或歷史事件時,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空間唷!
.
▶ 79-AUG. 24 #維蘇威火山爆發 Mount Vesuvius Eruption
《#龐貝》Pompeii, 2014
位於義大利半島南部那布勒斯灣的維蘇威火山,於公元79年8月24日爆發(有考古證據顯示事件應為10月);此次火山爆發噴出了每秒1.5百萬噸的火山碎屑,而位在山腳下的龐貝城也在一夜之間被活埋,直到16世紀人們因開闢下水道才讓龐貝城重見天日。
.
▶ 1875-AUG. 25 #泳渡英吉利海峽 Captain Webb Conquers the English Channel
《#韋伯船長》Captain Webb, 2015
人稱「韋伯船長」的馬修韋伯,在1875年8月25日用了不到22小時的時間,從英國的多佛游泳到法國的加萊,成為第一個在沒有輔助器材下泳渡英吉利海峽的人。這項壯舉讓他爆紅,但他在1883年7月24日挑戰尼加拉瓜大瀑布下游泳時淹死,享年35歲。
.
▶ 1914-AUG. 26 #坦能堡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 Battle of Tannenberg (WWI)
《#坦能堡》Tannenberg, 1932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初期,德軍率先在西線對法作戰旗開得勝,兵力較弱的東普魯士則面臨俄軍的威脅。德軍快速靈活的戰術,大敗來犯的俄軍;他們將這場發生在奧士廷附近的戰役命名為「坦能堡會戰」,以報1410年條頓騎士團被東歐諸國擊敗之仇。
.
▶ 1953-AUG. 27 #羅馬假期 Roman Holiday
《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
由1950年代好萊塢知名女星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期》,是一部講述歐洲某公國公主與美國記者在義大利羅馬邂逅的愛情故事。電影在1953年8月27日首映,幽默中又帶點政治諷刺的調性,讓本片大受好評,也讓奧黛麗赫本獲得了該屆奧斯卡影后。
.
▶ 1963-AUG. 28 #我有一個夢想 I Have a Dream
《#總統之路》All the Way, 2016
美國在1960年代吹起了黑人民權運動的風潮,由馬丁路德金恩博士等人為首的民權團體,於1963年8月28日發起了向華盛頓進軍的遊行,大約25萬人走上街頭為黑人爭取的工作與自由;馬丁路德金恩也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著名演說。
.
▶ 2005-AUG. 29 #卡崔娜風災 Hurricane Katrina
《#卡崔娜紀事》Trouble the Water, 2008
卡崔娜颶風是2005年8月出現的五級颶風,從大西洋生成後進入溫暖的墨西哥灣,於8月29日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比勒斯登陸;直到8月31日卡崔娜颶風消散,風災造成了幾個美國南部大城嚴重水患,1836人死亡,估計有1250億美金的經濟損失。
.
▶ 1945-AUG. 30 #麥帥抵達日本 General MacArthur landed in Japan
《#日落真相》Emperor, 201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承受了廣島和長崎兩次原爆後,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盟軍最高統帥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於8月30日搭乘專機巴丹號抵達日本厚木機場,展開日本受降,以及推動一系列盟軍佔領日本期間的政治改造事宜。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坦能堡會戰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做了些一次大戰的功課,愈看愈感嘆,把智慧用了在錯誤的地方是多麼可惜的一回事。這裡可不是說人類智慧應用在和平地方甚麼的,而是當時一次大戰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太想在德法邊境上一決雌雄,然後直接進入柏林或巴黎把戰爭結束,結果卻將精力全都放在壕溝戰上,白白浪費人命和時間。
其實一次大戰的將領並沒有一般人印象中那麼愚昧,例如曾被認為只懂埋首戰術枝節,沒有戰略眼光的法爾根漢,在沒有戰壕阻礙的羅馬尼亞戰役就能盡展所長,獲得輝煌戰果;法國的貝當、英國的海格其實也是出色將材,多於為協約國力挽狂瀾,只是當彼此都將最優秀的人材、最足裕的資源擺在這個狹窄的正面上,那就戰略才能上的分野最終都會被鐵絲網和機關槍磨掉。
其實丘吉爾策劃的土耳其韃靼尼爾登陸戰和策反羅馬尼亞也是一種開創新戰線的做法,但由於最優秀的人材都擺在西線上,最終亦難免因計劃與指揮失誤而落得慘敗收場。數十萬協約國兵力,最終竟不及「阿拉伯的羅倫斯」一個人對土耳其的傷害,反映出超脫常規視野、天馬行空才能讓戰略得以發揮。
而我時常在想,由坦能堡會戰開始,落後遲緩的俄羅斯大軍屢屢被精良的德軍以少勝多,但卻因為東線兵力不足的問題,卻也屢屢錯失了圍殲俄軍主力的機會。假使德國參謀部在施里芬計劃失敗後在西線就採取守勢,然後全力擊敗俄軍,或許二月革命就能提早整整一年發生,甚至乎不用列寧介入俄羅斯已願意在1916年內就和德國簽訂和約,那對協約國在士氣上的打擊就遠比1917年10月為大。
更進一步,如果德國能認清壕溝戰的無謂,全力把資源投放在潛艇生產上,或許在美國正式參戰前(歷史上美國自1917年4月宣戰後,幾乎要花費一年時間才能正式動員足夠軍隊至歐洲參戰),或許英國已因饑荒而帶來的暴動而屈服。只可惜就連魯登道夫與興登堡,都難超脫歷史的局限,而將畢生精力虛耗在徒勞無功的戰場上。不幸的是,二戰的希特拉,又將這種戰略局限再次重演。
坦能堡會戰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坦能堡會戰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以巴停火,以色列慘敗 / 第二次坦能堡會戰背景〈蕭遙遊〉2014-08-28 f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坦能堡會戰 在 一句話引發的大逆轉:坦能堡會戰| 一戰系列(4)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欣阳漫话一戰系列第4集欣阳漫话,用漫畫為您輕松演繹有趣的故事。如果您有想聽的故事或是關於內容的指正, ... ... <看更多>
坦能堡會戰 在 【H&M History + Movies】1914-AUG. 26 坦能堡會戰第一次 ... 的推薦與評價
26 坦能堡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 《坦能堡》Tannenberg 的真實故事| XXY. 426 views426 views. Premiered Aug 26, 2021. ... <看更多>
坦能堡會戰 在 [閒聊] 一戰東線初期戰事-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東線的初期作戰以坦能堡戰役最為馳名,但是這場戰役並不如德軍
宣傳的具決定性,而一戰東線的初期戰事也遠不止坦能堡。
一戰東線可以分成四個階段,本文要談的是第一階段:從1914年七月底開始,至隔年春末
俄軍大敗之前,前後約一年又四個月。在這段期間,東線從史詩級的東普魯士和加利西亞
作戰,演變為華沙與羅茲的壯闊激戰,再走到慘烈的喀爾巴阡山戰役與第二次馬祖爾湖區
戰役。
八月炮火與史詩戰役
1914年八月,俄軍與同盟國(或稱中央國)與東普魯士與加利西亞爆發激戰,俄軍在東普魯
士雖一度取得優勢(八月二十日),卻旋於隔周慘敗於坦能堡,第二軍團被殲,第一軍團也
在半個月後於第一次馬祖爾湖區戰役受創頗深;在加利西亞,俄軍於作戰初期受挫,然而
反敗為勝,最終迫使奧匈陸軍撤退。
雖然俄軍和奧匈軍給人腐朽不堪的印象,實際上兩者在戰爭初期都頗具戰力,俄軍基層的
戰力尤為頑強。在八月二十日的貢賓嫩戰役中,俄軍第一軍團奮力擊退德軍第八軍團,戰
況之艱苦震撼德軍高層,乃至於自西線急調數個師馳援東方,造就了英法聯軍在馬恩河的
成功反擊。
雖然俄軍隨後在坦能堡戰役慘敗,第二軍團司令薩姆索諾夫舉槍自殺,第一軍團在後續的
第一次馬祖爾湖區戰役中勉強抵擋了興登堡與魯登道夫的猛攻,甚至於戰役尾段發起反擊
,把陣線維持在東普魯士境內。坦能堡戰役並未造就俄軍三年後的敗北,甚至連驅逐俄軍
出境都沒有達成,儘管該役確實是阻卻了俄軍的戰略攻勢,並成功打擊俄軍的自信。
相較於軍團級的坦能堡和馬祖爾湖區戰役,同一時間點上爆發的加利西亞戰役更為磅礡壯
闊,俄奧雙方都投入四至五個軍團實施大規模會戰。奧匈陸軍在戰役初期搶先集結優勢兵
力於陣線西側,一度佔了上風,然而最終仍為俄軍所擊敗,損失頗為慘重。俄軍在大西南
投入的官兵較西北方面為多且佳,遂得以重挫奧匈陸軍。
華沙、羅茲與冰上喋血
德奧聯軍在九月下旬至十月間意圖將波蘭突出部內的俄軍主力包圍殲滅,發動了兩次華沙
戰役,第二次華沙戰役又被稱為羅茲戰役。雖然德軍在兩次作戰中都發揮出優異的機動力
和攻擊力,奧匈陸軍也出動大規模兵力,卻連兩次都無法破解俄軍的布陣,甚至德軍第九
軍團兩次都險些被包圍殲滅,奧匈陸軍也在再次敗退時有十多萬官兵被包圍在普熱梅希爾
要塞中。
為了解救被包圍的友軍,奧匈陸軍從喀爾巴阡山出擊,與俄軍激烈衝突。雖然勃魯西洛夫
統領的俄軍第八軍團一度兵鋒直指匈牙利,最終仍為奧匈陸軍所遏阻。這場冰雪中的激烈
交戰造成俄奧兩軍不下加利西亞戰役的高昂傷亡,最終俄軍雖然受阻,奧匈軍也未能為友
軍解圍,普熱梅希爾在隔年春天陷落,重挫奧匈帝國威信。
德軍也未在寒冬中停止活動。雖然在波蘭發動的再次攻勢依然受挫,最北方的德軍卻成功
突破俄軍防線,重創俄軍第十軍團,這就是第二次馬祖爾湖區戰役,德軍首次攻入帝俄領
土。俄軍雖然損失慘重,卻仍能勉強阻止德軍擴大戰果,東線與西線一樣呈現泥淖與僵持
,德軍付出的代價並不低,取得的戰果卻相當有限。
1915年五月,德奧聯軍大舉進攻,迫使俄軍實施「大撤退」,一戰東線進入了第二階段。
俄軍的將星
雖然俄軍的指揮飽受批判,他們並非一無可取之處。除了軍神勃魯希洛夫,加利西亞和羅
茲戰役期間擔任第五軍團司令的普勒韋也是相當優異的指揮官,他在羅茲戰役中奉命馳援
第二軍團,於兩日內急行軍上百公里,成功遏阻德軍第九軍團的攻勢;第二次馬祖爾湖戰
役時,他指揮的第十二軍團緊急參戰,力阻德軍擴大戰果。普勒韋在1916年因病退役和過
世,退役前最後的職位是西北方面軍司令。
在一戰初期擔任西南方面軍參謀長的米哈依爾˙阿列克謝耶夫也是優秀的俄軍將領,他在
加利西亞戰役期間的調度成功壓制奧匈陸軍總帥康拉德。他後來成為俄軍的參謀總長,帝
俄垮台後他參加白軍,但不久後即病逝。雖然被認為不夠果決、戰術能力有限,他的組織
和戰略才華都較大多數同僚亮眼,是個優異的參謀。
勃魯希洛夫在加利西亞戰役期間位於俄軍左翼,他成功阻擋了幾乎兩倍於己的奧匈部隊,
並於戰役尾聲把敵軍打得落花流水。在冬季作戰期間,他幾乎殺進匈牙利,只因隔壁的第
三軍團被重創才被「伊松佐騎士」博羅埃維奇指揮的奧匈第三軍團攔下。他被普遍視為一
戰期間俄軍最強將領。
德奧名將
興登堡、魯登道夫雙人組在坦能堡之戰威名遠播;霍夫曼打下了坦能堡戰役的基礎;馬肯
森以敢打敢衝為人所知。日後封帥的艾科恩和在西線闖出名聲的瑪維茲打了第二次馬祖爾
湖區戰役。
「伊松佐騎士」博羅埃維奇後來在義大利戰線再次證明自己的身價。柏姆厄爾默利元帥在
加利西亞戰役中指揮奧匈第二軍團。科維斯哈札元帥在戰爭初期是奧匈資歷最深的軍長。
這些將領都是早在一戰初期就成為同盟國中流砥柱的人物,儘管事實證明他們無法阻止德
奧聯盟戰敗。
影響與後續
部分學者認為奧匈帝國在加利西亞戰役中承受的打擊,直到最後都未能回復。俄軍雖然在
戰術上承受多次打擊,戰略上並未顯現劣勢,惟其後勤難以為繼,兵力與裝備都沒有優勢
,種下1915年敗退的原因。
德軍在西線僵持之下,開始轉移更多兵力至東線參戰,並於1915年夏季重創俄軍,惟俄軍
成功收縮陣線、保存實力,於1916年幾乎擊潰奧匈陸軍。最後帝俄、奧匈和德意志帝國皆
無力繼續作戰,三者都淪為戰爭中的失敗者。
主要參考資料:
The First World War (1) (Geoffrey Jukes, 2002)
The Eastern Front 1914-1917 (Norman Stone, 1975)
The Military History of Tsarist Russia (Springer, 2016)
German Infantryman vs Russian Infantryman 1914-15 (Robert Forczyk, 2015)
Collision of Empires (Prit Buttar, 2014)
Germany Ascendant (Prit Buttar, 2015)
The Great Battle of Galicia (1914): A Study in Strategy (N. Golovin, 1926)
Austro-Hungarian Land Forces 1848-1918 ( www.austro-hungarian-army.co.uk )
--
The nation which forgets its defenders will be itself forgotten.
~John Calvin Coolidge, J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0.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9291765.A.F9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