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0例本土案例、3例死亡;過去一週境外移入8例中有7例為Delta病毒株;疫情平穩,但二級警戒再延長兩週至8月23日;疫苗混打方向採AZ+莫德納或輝瑞,一至三類優先;父親節來臨,指揮中心提醒有症狀者應待在家】
二級警戒期限即將在下週一(9日)到期,雖然疫情目前較為平穩,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二級狀態將會從8月10日起,再延長兩周至8月23日,以觀察疫情的控制狀態。週末適逢父親節,指揮中心預期會有不少移動,希望有症狀者應待在家,若回家聚會,還是要帶上口罩。疫苗施打上,指揮官陳時中也確定混打方向為首劑施打AZ者,其第二劑施打mRNA(輝瑞及莫德納)疫苗,混打以醫事人員、直接接觸病患的高風險工作者及防疫人員等一到三類為優先對象。
■ 今確診10例本土,過去一週入境驗出7例Delta病毒株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0例本土病例,其中7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個案分布以新北市4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例、嘉義縣2例、彰化縣1例。確診案例中,8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為關聯不明、1例尚在疫調中,將持續進行調查,以釐清感染源。境外移入則有2例。另外,5月11日至8月4日累計公布14,543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3,01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5%。
由於今日公布的3起死亡案例中,出現一起死亡日期回溯至5月底的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對此說明,該起病例是在家中死亡,以司法相驗來作結。相驗結果直至近日出爐,透過法務部與衛服部資料勾稽後確認該案狀況,
指揮中心也公布過去一週境外移入案例的病毒基因定序狀況。羅一鈞指出,所驗出的8個境外移入案例中,有7例為Delta病毒株,來源國分別是美國、印尼、墨西哥、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僅有1例日本入境者為Alpha病毒株。
至於整體Delta變異株狀況,羅一鈞則說明,累計至今一共有49例Delta變異病毒株,其中祕魯祖孫把病毒傳入本土後,造成12例本土個案,與屏東枋山群聚有關(枋山共有17人染疫,1人死亡,基因定序出12例Delta病毒株),其餘37例皆為境外移入,來源國主要為印尼12例、緬甸6例,以及印度4例。
■ 第五輪疫苗施打莫德納昨開放預約;預計第六輪高端上場,8月下旬開放接種
接連幾週的疫苗催打下,昨日施打人數來到25萬6,777人次,目前疫苗人口涵蓋率達35.84%,劑次人口比為37.79%。昨日疫苗預約平台也開放第五輪預約,預計施打莫德納。但整體而言,面臨國際供貨吃緊等狀況。陳時中強調,近期確實有疫苗要來,也期待要來,但無法保證一定會來,處在一個有計畫、有希望,但是沒把握的狀態,他也透露自己的焦急說:「台灣比我急的不會超過十個人,我三天會夢到一次。」面對國內可能面臨疫苗短暫的空窗期,陳時中今也在記者會上說明,規劃第六輪的接種會以高端為主,大約在8月下旬民眾就可以施打。
目前高端疫苗已有22批送食藥署封緘檢驗,共有8批需補件、10批檢驗中,相關數量持續在變動中;陳時中也談及目前獨鍾高端的登記人數約莫16、17萬人。
■ 父親節將至預期人流增長,陳時中:口罩戴好,有症狀就在家休息
考量到這週末是父親節,預期有大批人潮流動,恐帶動另一波疫情流行。陳時中強調,這種節日對疫情控制是考驗,但是目前台灣社區的隱形傳播相對少,整體而言狀況相對安全。他因此呼籲民眾不應掉以輕心,除了口罩戴好、勤洗手外,群眾若有症狀,也應該待在家中休息,避免造成疫情傳播。
另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一週以來,全國新增本土病例數從132例下降至108例,下跌幅度為18%。新增本土個案中以雙北佔75%最多,雖仍有零星感染源待釐清個案、及發生小規模群聚事件,整體疫情還是處於低度流行狀態。(文/孔德廉;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楊子磊、鄭宇辰、唐佐欣;圖/指揮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首支取得EUA的國產高端疫苗,防疫角色如何定位?保護力監測與國際接軌考驗在哪?】https://bit.ly/3xUvoEJ
【了解Delta病毒|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jqfY5j
【減班人數暴增、失業率創10年新高、服務業雪崩式滑落──從數據看疫情對產業衝擊】https://bit.ly/3Cod1Ll
【專題|台灣COVID-19第二役】https://bit.ly/3lAQTat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報導者 #COVID19 #高端疫苗 #國產疫苗 #莫德納疫苗 #AZ疫苗 #輝瑞疫苗 #混打 #Delta病毒 #本土病例 #境外移入 #二級警戒
三個月空窗期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首先,我要感謝過去七、八個月內,所有支持我及協助我的黨內先進及戰友們!這段日子中我跑遍全台灣,參與了至少上百場黨員座談及地方拜會活動,我也要感謝所有黨內的前輩及好友們,願意耐心傾聽我闡述對於國民黨未來發展的想法!
從今年五月開始,台灣因為民進黨的失策,開始一連串災難!民進黨3+11的荒謬錯誤,導致台灣本土疫情大爆發,至今仍無法完全平息,也因此影響到我原本的規劃!
由於民進黨的亂政,台灣陷入極度欠缺疫苗的慘狀,如今又發生疫苗空窗期,這種很多人打了第一劑卻不知何時能打到第二劑的困境!而面對Delta病毒的威脅,台灣不知道何時才能達到疫苗接種率八成的群體免疫!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社區仍然有隱形傳播鏈,及不明感染源的確診者,尤其是在與我關係最密切、政治上對我最重要的雙北地區,仍然有不知道多少無症狀者潛伏於社區!而新冠病毒對長輩及身體患有重大疾病者的威脅極大,因此我若持續競選活動,維持過去那種到處跑,有票就去拜的衝刺模式,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是我在過程中不幸染疫,再進一步傳染給家中的長輩,這將是我一生都無法承受的災難,我一輩子也無法原諒我自己!
我的父親一直都是位個性堅毅、樂觀而且沉著的人!從小在我心目中,他的身影就有如同巨人一般,而他於今年五月因身體不適住院時,當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父親的年紀真的大了!尤其是當他手上打著點滴,發著近40度的高燒時,看到我卻依然用虛弱的口氣,關心我基層拜訪的情況,剎那間我的內心真是百感交集!所以各位支持我的好朋友,請原諒我!於私方面,我有我無法持續黨主席競選活動的苦衷!
而我在過去曾提出「專職黨主席」的想法,在地方拜訪過程中,許多前輩提醒我,專職黨主席牽涉到黨章的修正,黨內現況很難通過,所以我也說過,考量政治現實,只要能夠在黨內中央選舉提名制度中,建立利益衝突迴避機制,我也可以接受!很高興我的想法能夠獲得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認同!
我並不會像某些媒體所言,不選就不去堅持我的理念,因為「自私」這兩個字,是國民黨現今所有困境的起源,未來的我,還是會持續推動我心中「無私」的理念!
民進黨的惡行惡狀,令許多民眾憤怒不已,讓民進黨的支持度大幅滑落,但國民黨作為最大的在野黨,支持度卻也一同滑落!不管是黨外的民調,或是近期黨內委託中立機構所做的最新民調,都顯示出國民黨的支持度,只有維持在20%左右,有時甚至更低!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的平均支持度卻超過三成,有些首長甚至更高,表現遠遠超過民進黨的縣市首長!而民進黨縣市首長與民進黨的支持度,大約都在26%左右,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與國民黨本身的民調卻存有巨大落差,原因為何?而若這種趨勢一旦成形,未來國民黨籍縣市首長只會更與黨中央保持距離,以免黨中央變成拖油瓶,這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在明年選舉當中,黨中央不但無法幫助本黨各地的候選人,甚至連募集資源都有困難!大家自尋生路的結果,這個黨只會變得更糟,不會更好!
擔任國民黨主席,注定是個苦差事,尤其在逆境當中,更是毀多於譽!擔任主席的人若沒有這種覺悟,還想把這個職位當做踏腳石,那做任何事,都只會先想到自己的得失,最終就是進退失據、左右為難!作為黨的領導人,在基本原則上絕對不能搖擺,在逆境當中必須挺住,在狂風暴雨襲來時,也絕不能選擇隨波逐流,因為這樣的作法,並不會增加國民黨的支持度!
從民調上看來,本黨在許多關鍵議題上採取模糊化甚至跟進對手的做法,並未增加我們的支持度,黨的支持度反而維持在低點,也讓我們的支持者更加失望!
因此我要強調,兩岸和平、降低雙方敵意,確保台海局勢穩定,這是國民黨的資產,不是負債!黨內若有人認為2020年的慘敗全因兩岸問題導致,那是以偏概全,也忽略了國民黨內包含人事、制度等一樣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如果有人認為國民黨今天的困境,只有「被抹紅」,那經過一年來的嘗試,似乎並沒有解決問題!而各種以科學為基礎的民調也顯示,國民黨在特定族群中的低支持度,兩岸問題也並非唯一因素!
作為黨的領導人,我們不能被敵人所牽制,因為當敵人具有「瞬間變臉」的特異功能時,就會產生在大陸鄭州發生嚴重水災時,蔡英文公開跳出來溫暖問候,國民黨卻是低調冷漠以對,這種令人錯亂的畫面!
沒有2022,就沒有2024!我自認在過去的公職選舉當中,對民意代表的輔選相當有經驗,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但對於縣市首長的輔選,雖然我自己曾是候選人,但在雙北以外的區域,許多有關地方自治的事項,黨內的確有人比我更加熟悉。也因此,於公方面,為了讓國民黨在2022年關鍵一役中勝選,我可以去支持與我理念比較相近、做事方法也比較正確的黨內同志,以小我的忍讓,去成就大我的成功!
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我、鼓勵我以及陪我一路奮戰的兄弟姊妹及長輩們!作為國民黨的志工,我仍舊會持續的關心、幫助這個黨,我也相信國民黨必將再度執政,重返榮耀,帶領台灣突破困境!We came through, and we shall return!
三個月空窗期症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5例本土、15例死亡,陳時中:雙北確診數往下是較好的趨勢;近月確診的解隔離人數已達一半;居家快篩指引本周公布,學者籲結合企業、社區篩檢;航空機組員7月1日起採7+7加嚴新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新增185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個案,新增死亡15例。新增確診中仍以新北市98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2例,基隆市14例。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雙北市確診人數都往下,疫情比較平穩,但不能鬆懈,要一起撐住。
昨日傳出有護理師擔心將病毒傳給家人,壓力過大而輕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應該讓醫護人員的家屬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陳時中表示,知道同住家人的擔憂,但列入優先施打,在造冊作業會有困難,現在交通部已經努力和旅宿業者協調,提供較優惠的房價讓醫護人員使用,降低大家的擔憂。
陳時中上週表示將開放居家快篩,食品藥物管理署已在11日核准3款居家快篩試劑,最快本週抵台,相關指引也預計本週公布。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居家快篩相關指引,食藥署已有草案,民眾在前端購買時就會媒合醫事人員,面對面或線上指導怎麼做居家快篩,有結果後轉介到醫療院所,所有流程都會公布。
■陳時中:確診人數下降,仍不能鬆懈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今天新增的185例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98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42例,基隆市14例,桃園市10例,苗栗縣7例,花蓮縣4例,彰化縣及新竹縣各3例,宜蘭縣2例,台中市及雲林縣各1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5例中,37例為已知感染源、5例關聯不明、3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今天新增15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9位、女性6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0日至6月8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13日,死亡日介於6月5日至6月13日,只有1位沒有慢性病史,截至目前台灣的致死率為3.4%。
陳時中表示,確診數較平穩,從發病日和確診日看數量,都呈現往下,雙北市確診數也往下,是比較好的趨勢,但不能鬆懈,要一起撐住才行。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台北市現在確診數下降,但愈來愈分散,在各社區廣設篩檢站的效果下降,隨著檢疫、居家隔離人數減少,台北市要改採「冷區殲滅戰」,恢復過往精準疫調,詢問確診者發病前兩、三天接觸者,透過同心圓方式,精準將感染者找出來,從源頭開始管制。
■解隔離人數已達一半,不過仍維持10+7天隔離政策
陳時中表示,這波本土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累計公布11,547位確診,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比例為50.2%,整體醫療供應較緩解,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壓力也較小,可以做比較多的因應。
羅一鈞補充,專責病房收治人數,最高峰是在6月4日,全國到達2,539人,其中雙北1,627人,之後呈下降趨勢,今天全國是2,198人,比最高峰時下降14%,雙北則是1,532人,比最高峰下降11%;專責加護病房人數,最多是6月7日,全國有435人,其中雙北294人,過去一週持續下降,今天是全國389人,雙北佔268人,有些中南部縣市專責加護病房協助收治,總計16%收在中南部縣市。羅一鈞說,隨著醫療慢慢舒緩,集中檢疫所和防疫旅館會慢慢增加,後續會持續整備,讓民眾可以分流到適合場所。
不過現行規定,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到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隔離10天,之後再自主隔離7天、解隔離時不採檢的政策,目前仍不會改變。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根據國外經驗和實證資料,即使沒有PCR核酸檢驗,確診者在17天後就沒有傳染力,接觸者不用太擔心。有些民眾會在後面幾天自行去採檢,發現仍是陽性,這狀況比較像是過去台灣有些案例在後期又復陽,今天在專家會議討論後,專家認為仍維持10+7天措施,且不用再採檢,會蒐集更多實證資料,讓民眾放心。
■居家快篩指引本週公布,學者籲居家篩檢結合企業、社區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現在台灣大流行疫情已經控制住了,接下來要進行小波感染控制、加強疫調,找出隱形感染者,另外也要針對無法維持社交距離、風險較高的機構,如長照中心進行定期快篩。
衛福部在10日宣布廣篩四大策略,除了這波本土疫情剛開始就廣設的社區篩檢站、企業自主快篩外,也將首度開放診所自費快篩和居家快篩。食藥署證實已在11日通過3款居家快篩試劑,其中2款是居家核酸快篩試劑,與PCR核酸檢驗陽性一致率約90%,1款是抗原快篩試劑,陽性一致率可達82%以上,最快本週抵台。
羅一鈞表示,這些居家試劑都還是要伸到鼻孔或鼻咽採檢,因此必須要有專業指導才不會採錯,食藥署已擬定草案,規劃從購買到做出結果後的相關流程,近期將公布。例如前端購買時就媒合醫事人員面對面或線上指導怎麼做居家快篩,若快篩陽性,民眾必須戴口罩,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採檢點進一步確認,採檢點若測出陽性,會依照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24小時內通報,民眾也可以打防疫專線1922諮詢。
羅一鈞強調,居家快篩仍有偽陰或偽陽可能,不要覺得驗出陽性就驚慌失措,或驗出陰性就覺得沒感染,陰性仍需要自我健康監測;民眾若覺得有症狀卻驗出陰性,有可能沒採好或病毒量太低,可以再做一次居家快篩或是到採檢點做常規檢驗。
今天陳時中在記者會上指出,苗栗電子廠群聚案已透過一層層篩檢找出確診者,6月9日998人PCR篩檢,有30人陽性,6月11、12日再針對4,947人篩檢,4人確診,13日就地隔離的移工做第三次篩檢,930人有8人確診,6月15日則預計再篩檢竹南6家電子廠高風險的居家隔離移工共1,425人,預期因為環境風險高,確診會再增加。苗栗縣府也在周邊社區設篩檢站,目前共篩檢2,200多人有1名快篩陽性案例。
是否針對其他高風險產業如運輸業、市場,訂出統一的定期篩檢策略,陳時中則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正在研議一些可以快速PCR檢測的方式,將快篩陽性到PCR確診安置空窗期拉到最低。
陳秀熙建議,可以連結居家、企業和社區篩檢,現在很多企業都打算自己在企業快篩,另外也應該針對居家辦公的員工和員工的家屬,採用居家快篩,有問題再去社區篩檢站進一步確認,企業也可以跟診所結合,讓員工到配合診所快篩。
■疫苗造冊頻出爭議,陳時中:可勾稽勞健保資料
這兩天許多縣市陸續開放預約疫苗,但傳出有醫療院所浮濫發放在職證明,加入許多未在第一線服務的診所助理、行政人員,甚至眼鏡行的非驗光師人員都能造冊優先施打,有專家呼籲應該勾稽勞健保投保資料,台北市政府坦言沒有人力可以一筆一筆看,目前只能採信任制。
台北市驗光師公會及台北市驗光生公會發表聲明,造冊600多人都是驗光人員,非隨意的眼鏡行員工。對此陳時中表示,驗光師的確屬於醫事人員,符合第一類第三風險,但「其他相關人員,確實有些認定困難。」勞健保是很好依據,基本上原則是有約聘雇關係才算。不過投保時間要多久、如何查證,指揮中心則沒有進一步說明。
昨日另傳出有護理師這段期間工作緊繃,回家也擔心將病毒傳給家人,只能關在房中,因壓力過大而輕生,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應該讓醫護人員的家屬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降低醫護壓力。陳時中表示,知道同住家人的擔憂,但列入醫護同住人員優先施打,在造冊作業會有困難,現在交通部已經努力和旅宿業者協調,提供較優惠的房價讓醫護人員使用,降低大家的擔憂。
■機組員7月1日起採7+7新措施
航空機組員3+11天的檢疫期限引發許多爭議,6月12日已公布一次新制,採5天居家檢疫,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今天指揮中心再度加嚴規範,針對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的長程航班,7月1日起採7+7檢疫策略:
1. 尚未接種疫苗及接種1劑疫苗未達兩週者:
6月12日起,採5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7月1日起,採7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14天抗原快篩)。
2. 接種1劑疫苗且滿兩週,但尚未具完整疫苗保護力:
6月12日起,採3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11天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7月1日起,採5天居家檢疫(結束日PCR檢驗)+9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第9、14天抗原快篩)。
3. 完整接種2劑疫苗達兩週且抗體檢測陽性(每3個月監測):採7天自主健康管理(結束日PCR陰性)。
針對短程航班(當班往返且未入境旅遊疫情第三級地區),則延續6月12日後的制度:
1. 未完整接種疫苗達兩週及抗體檢測陰性者:採14天自主健康管理+每14天PCR監測。
2. 完整接種疫苗滿兩週且抗體檢測陽性者(每3個月抗體監測):自我健康監測+每14天PCR監測。
陳時中表示,這樣的規範是希望機組員可以快去接種疫苗,沒有接種者,防疫措施會加得更嚴。內政部次長、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前艙飛行機組員已有83%打了第一劑疫苗,後艙機組員則有57%,目前機組員都只有打第一劑,第二劑要到六月下旬。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林珍娜、戴淨妍;攝影/馬雨辰、林彥廷、鄭宇辰)
#延伸閱讀
【台灣社區流行傳播大解盲:哪些是超級傳播事件?三級警戒政策夠即時嗎?全民防疫效果如何?】https://bit.ly/3wka2QH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快篩 #居家快篩 #PCR #疫苗 #造冊 #機組員檢疫
三個月空窗期症狀 在 淋巴結腫、無菌性腦膜炎等。 空窗期: HIV感染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任何人皆可至本所接受愛滋病匿名篩檢,15分鐘即知結果***** 愛滋病症狀潛伏期: ... 會有一段時間無法檢驗出來,即所謂的「空窗期」,例如梅毒約4週、愛滋約3個月,因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