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問一個問題:「年回報沒有8-10%?」沒有就要out。//
👨Edwin:請問儲蓄保險值得買嗎?有人說高息,又有說是愚蠢的投資,還是買指數其實更好?應該如何比較儲蓄保險與其他投資?
🧔施傅:如果買儲蓄保險是為了幫手做投資,針對回報而言,只需要問一個問題:「那個儲蓄保險計劃,每年的年化回報率有沒有8-10%?」,如果沒有,恐怕要out了,因為長期投資指數也有這個回報,我何必花更長的時間去買儲蓄保險?
二揀一,我個人比較建議投資指數。
1. 回報
舉例,買S&P500指數ETF (VOO) ,過去10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約13%,5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都有10%,絕不失禮。相比之下,儲蓄保險投資效率不算高。
2. 投資彈性
保單有年期,回報較好的計劃動不動都要5年、10年,必須持有到期滿,才能拿到所有的獲利,認真去想,值得儲這麼久嗎?如果提前解約,多數是蝕錢收場。
「擲住舊錢」,大筆現金套牢,必要時都無法動用,對我來說, 反而是一個風險。買指數可以按你計劃,自由出入市。
另外是機會成本問題,你選擇了儲蓄保,就放棄了以更短時間做到更高回報的機會。
3. 注意通脹
我們不只要追通脹,我們應該要跑贏通脹,市面上多了很多儲蓄保險/年息計劃聲稱年回報有3%,其實只不過和通脹睇齊,計算兩者回報應該要減去通脹,先叫做真回報!
不過,我覺得都有些人是可以考慮買儲蓄保的,例如儲蓄超級無紀律,用儲蓄保這個「手段」迫自己儲錢,如果保險斷供,就變相是懲罰自己。
第二是資金豐裕的人,用來分散風險。至於,單純提供保障的醫療險、意外險等不是以投資為本的產品,有它的價值,就不作比較了。
#我問施傅答 逢週六刊登
⭐️不論新手老手,有任何疑難歡迎留言或inbox我們,施傅團隊會盡力為你解答!
========
►YouTube【我要做世界】: cutt.ly/Hx49a9a
►YouTube【我要做富翁】:https://bit.ly/35LOy2J
►YouTube【富翁電視MTTV】:https://bit.ly/35dJW4Y
►Instagram:instagram.com/money_tab
#保險 #儲蓄保險 #學投資 #長線投資 #學投資 #我問施傅答 #我要做富翁 #投資不是大䲔專利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voo年化報酬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我要做股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美股夢想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心得] 不再是股神的股神與台灣ETF費用- 看板Stock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美股投資定期定額S&P 500 ETF(SPY)、 (VOO)每月500美金 ... 的評價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請益] 美股衝一發VTI vs. VOO 都幾? - stock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Re: [請益] 美股ETF單筆投入還是分三次投入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voo年化報酬率 在 大師兄美股交易- 【答客問】 Q:如果是美股ETF - Facebook 的評價
voo年化報酬率 在 夏綠蒂的選股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指數型投資能讓我 10 年後買到房子嗎?》
這是在 DCARD上面看到的,指數型投資能讓我買到房子嗎?
我們來仔細算一下,每年共丟進 34 萬元在 006208 及 VOO ,年化報酬率以 8% 來看,10 年後本金有 5,319,466 元。一坪 50 萬的房子買 30 坪要 1500 萬,頭期款兩成是 300 萬,抓一下裝潢家電 100 萬,這樣是綽綽有餘。
10 年後真的達到了,表示作者對於自己的投資方式有心得,也很能操作,這時去買房,房貸利率一樣只有 2% 以下的話,我還會建議他,盡量貸款貸滿,繳了一定期間可以再增貸或轉貸去做指數型投資,讓自己的資金更有效率。
最後,我覺得作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這很不容易,“買過幾檔個股,心情跟著股價上上下下以後,我決定把心力放在工作上,存下來的錢就單純做指數型投資。”他深知不想讓股價影響心情,也知道有穩定甚至是成長的本業收入的重要性。適合自己的方式都是好方法,重點是能找出自己的信仰
voo年化報酬率 在 美股夢想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財報狗是目前台灣唯一美股財報網站
現在投資美股越來越幸福了
大家一起努力讓投資美股門檻變更低
前陣子也有跟財報狗威宇聊聊
訪談相關連結放留言
以下為全文內容
【美股夢想家——別再被語言侷限,投資美股比你想像的容易】
「美股夢想家」施雅棠這個名字,很多朋友一定不陌生。以多年前開始投資美股聞名,是非常早開始呼籲應多了解美股的領先者。這幾年也一直不懈地推廣美股相關知識與投資心法,造福許多想要入門美股的讀者。
財報狗威宇之前也曾訪談過施雅棠,這次邀請他跟大家分享更多投資心路歷程。施雅棠當初在發現台股主力電子業的專業知識太過艱深後,不是選擇放棄,而是轉念想到,何不轉往投資讓台廠有單可接的代工源頭呢?因此果斷投入美股市場,也始終強調投資美股並不困難。因為有這些努力鋪路的人,我們現在才能看到眼前這條平坦的康莊大道。
----
威宇:你算是非常早投入美股的台灣投資人,請問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你投資美股的經歷?
施雅棠:我大概是從 2012 年開始接觸投資,一開始也是鎖定台股,畢竟這是我們最熟悉的市場。
但我作了一點功課後發現,台灣主要是電子代工產業,而對我來說,那些相關零組件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要在台股有比較好的報酬率,可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
後來我想到台股比較強勁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接蘋果的單,我心裡浮現一個念頭──有沒有可能直接買蘋果就好了?這樣就不用研究一大堆代工廠了。
我一開始嘗試投資美股,也是買蘋果或好市多這種我們都知道的大品牌。接觸越多之後就發現,美股反而比較多生活化的選擇,很多不需要很專業的產業知識,研究門檻比較適合一般人。
我覺得美股還有另外一個跟台股不同的地方,因為台股是承接代工為主,大部分都還是賺波段,感覺美股成長的週期比台股長一點。
在摸索美股的過程中,還發現除了生活化的大公司之外,也有一些小型的成長股,例如 Saas 雲端股等等,一樣可以找到研究個股的樂趣。不知不覺把越來越多資產移到美股,就變成以美股為主的狀態。
▁
威宇:我對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之前你跟我說,其實你之前英文不是很好,公司年報都是依賴 Google 翻譯看的,當時不會覺得很麻煩嗎?
施雅棠:一開始當然覺得有點麻煩,不過就像剛講的,因為一開始投資都是我們本來就知道的大公司,所以倒是也沒有真的那麼痛苦。
因為知道這家公司在做什麼,所以當時看得很簡單,就是看他的營收獲利有沒有成長、趨勢是不是向上的。所以,我覺得入門時,英文沒有很好,其實沒有關係。後來想要看更多資料,就開始使用 Google 翻譯協助閱讀,這就需要真的對美股有一點興趣。
其實這也是投資美股的好處──你不用英文很好,才能開始投資美股;但是開始投資美股之後,你英文會變好。邊投資邊學英文,不用付錢就能學英文,還可能幫你多賺錢,這世界上很少有這樣一舉兩得的好事。
而且現在的 Google 翻譯,跟我好幾年前看的時候,翻得是越來越通順了,科技一直在進步,很多事情的難度門檻也在降低。
▁
威宇:你常強調投資美股其實沒有那麼困難,你認為關於這件事有什麼常見的迷思?
施雅棠:我覺得一般人最常見的迷思是,他根本沒有想過可以投資美股,而且可能連投資美股的管道都不太清楚。
我自己覺得,大部分的人在台股應該還是投資生活股居多,可能看到7-11或中華豆腐,覺得這家做得很好或賣得很好,就會想要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但他可能在看到麥當勞或星巴克的時候,只會停留在覺得這家公司生意不錯,而不會更進一步想到說,可以直接去美國市場投資這家公司,只要有開戶就可以了。
而另外是關於投資美股的管道,我們一般知道的就是複委託跟海外券商,但很多人
他可能連有這種服務都不知道。但只要一旦開始了,不管是選擇台灣的複委託或海外券商,應該都會發現在美股下單,其實跟在台股下單,差異並沒有很大。
我在五六年前剛開始接觸美股的時候,這些事情真的很少人知道。但現在美股也是越來越熱了,所以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
威宇:你接觸美股的資歷很久,也一直有在分享美股投資心得,這幾年覺得大環境有什麼改變?
施雅棠:以台灣人投資美股的投資環境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討論度真的越來越高,相關的粉絲團也是越來越多。我最近也看到有新聞說台灣複委託開戶暴增,前陣子已經突破 200 萬。
當然這個數字也跟券商在推有關。前陣子跟券商聊天,他們現在在推台股開戶的時候,都會跟客戶說可以順便開複委託帳戶,所以複委託開戶也跟著衝起來。
不過整體來說,美股過去幾年一直往上漲,表現強勁自然會吸引投資人的目光,熱度也就越來越高。
▁
威宇:那如果想以最低限度的努力來投資美股,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施雅棠:買指數基金是我覺得最簡單的作法,應該也是公認最輕鬆的作法,而且是真的很有用。
可以考慮買一些像是 VOO標普 500 指數或 VT 全市場指數等,這些過去十年的平均年化報酬率都有 10%,真的不需要付出什麼努力,錢一直投下去就好。
即使是跟台股 0050 比起來,我也會比較推薦 VOO 標普 500 指數。因為 0050 現在快要一半都是台積電了,而且台灣整體來說主要是科技半導體業,只分散 50 家的話,還是太過集中。
以美股標普 500 指數而言,分散在 500 家,即使哪天美國的五家科技巨頭都垮了,後面還是會有許多新的競爭者可以補齊空缺。長期來看,我還是覺得它的報酬率會比較穩定一點。
▁
威宇:今年因為疫情爆發,在這段期間,美股經歷了暴跌跟暴漲,吸引很多新朋友開始要投資美股市場。你會給這些剛進入美股市場的朋友什麼建議?
施雅棠:今年開始進場的朋友,我覺得主要依照進場時間不同,對於風險的認知會不一樣,可以分為兩類。
如果是在今年一二月進場,經歷過三月那波大跌,就已經知道股市會不時發生股災,對於風險控制的觀念應該會比較強。
但我也知道,有滿多人是三月底進場,買進的股票一路漲到現在,可能會覺得股市太好賺了。這種就比較危險一點,需要多注意。
你可能帳面上有很多豐厚利潤,但你也必須要知道──有時候就是時機一來,什麼都會漲。其實你當初也想不到特斯拉可以漲成這樣,我知道有滿多人真的把兩三成資金都押在特斯拉上面,這一波爆賺。
我個人會給他們的建議就是,分散風險的觀念真的很重要。我個人不會重押個股,大概就是 5% 或 10 % 的資產,因為即便分析再怎麼多,難免都會有看錯或運氣不好的時候。
我認為投資有個核心的前提,不是想著大賺,而是要「避免大賠」。大部分的人只會看到眼前賺錢的機會,但是沒有想過會賠錢的可能性。
一方面,分析當然要盡量精準,但是也要考慮到,一旦看錯的時候,要怎麼處理?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
整個美股市場,從三月到特別是現在,真的是非常地熱。你看那個散戶的指標,都是超級樂觀的狀態。所以如果你現在完全是空手的話,不要急著全倉進場。行情這個東西,說扭轉就扭轉,上漲或下跌不會有人知道,而且那個理由都是可以事後再找。
很多人有一種習慣,股價跌下來的時候,就一直到處找原因解釋這個下跌。但其實股價本來就無法預測漲跌,事後找原因沒有很重要。
▁
威宇:事後找原因不重要,那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施雅棠: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進出場的原則,事前就應該要知道什麼時候要進場或出場。
一般最常聽到的判斷標準是,如果當初讓你想買進的理由消失了,就可以賣出了。很多人是買進股票後,一旦遇到股價跌了,就很容易慌了手腳,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這檔股票,應該要加碼還是要殺出。
如果有足夠經驗也對這家公司真的有研究,會確定買進理由有沒有消失,再決定後續動作。但如果沒有做功課就隨意進場,賠錢的機率就會高一點。
威宇:謝謝你今天的分享,如果大家想要去追蹤你的更多投資內容,他們可以從哪些管道找到你?
施雅棠:可以搜尋我的粉絲團「美股夢想家」也可到我的Pressplay專欄「打造穩定現金流」,我常常在上面分享,謝謝。
#財報狗網站可以查詢美股囉
#最有效率分析美股的財報網站
#訪談相關連結放留言
voo年化報酬率 在 [請益] 美股衝一發VTI vs. VOO 都幾? - stock | PTT職涯區 的推薦與評價
畢竟VOO涵蓋市值已經佔VTI的8成以上研究了一下績效VTI 11年年化報酬率8.96% VOO 11年年化報酬率9% 看起來VOO 好像強了那麼一點想請問個網友會怎麼選? ... <看更多>
voo年化報酬率 在 [心得] 不再是股神的股神與台灣ETF費用- 看板Stock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