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丹獎」看教育轉變
作者:李 臻 (Oscar Lee)
2018年9月22日刊於《信報》
小弟一對兒女還年幼,自然不時思考他們的未來。到他們出來社會做事,將會是2035年至2040年了,到時世界必定已經歷翻天覆地的改變。現在就算有能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又是否切合未來社會需要?他們又能否適應科技的進步和世界的變遷?
世界面對眾多問題,社會亦在急速轉變當中,單是教育和就業問題已很棘手。全球仍然有10%,近6000萬適齡學童連小學也沒有機會讀。就算有書讀,畢業後全球亦有26%的青年人失業,正在找工作的人多達3億,而且數字還有增長的趨勢。科技進步,又是否未見其利可能先見其害呢?人類的職位漸漸被人工智能和機器取代,自動化正威脅47%的美國職位,中國更有77%的職位可能被科技淘汰!
在這樣一個未來,現時我們子女的教育是否實用?書中是否仍有黃金屋?我們又能做什麼,去讓我們孩子的未來過得更幸福?單為他們報讀名牌大學,或買樓付首期就夠?
上星期認識了騰訊(00700)的主要創辦人之一陳一丹博士,他兩年前投入25億港元創立「一丹獎」,目的就是為了表揚在教育範疇內作出改變世界的貢獻,並且能帶來長遠影響的人士。陳博士認為世界需要更多新想法,希望通過獎項,鼓勵更多有心有力的智者提出改善教育的理論和做出改變世界的事情。他的願景是每年能產生兩個得獎者,那麼未來50年就有100名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出現,再加上其他人的努力,和周邊受到啟發的人,就有望讓教育變得更有效和普及,世界變得更公平和更有希望。
今屆兩名得獎人的工作很有啟發性。第一位得獎者是美國西北大學的Larry Hedges教授,他發展了一套「整合分析統計法」(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這套統計法可用於教育和醫學等多個範疇。在教育方面,能協助決策者、校長、老師、和家長等,以統計方法做眼睛,「看見」以前不易看見的東西和數據,從而找出最切合時代需要的教育方法。那麼從事教育的官員或改革者就可以根據科學得出的數據,作出最有效和最迫切的改革或優化政策。
這或能應對小弟對教育是否切合未來需要的憂慮。事實上,科技發展太快,教育不配合轉變的話,就算新科技能產生前所未有的職位,我們的子女也未必能配合轉型。世界經濟論壇上星期刊登了Code.org行政總裁Hadi Partovi的文章,指出未來的教育應該多培養學生的創意、與別人的合作能力及以數碼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變幻中尋找答案和機會
然而這些只是Partovi個人的預測,究意什麼是合時、什麼會過時,不應該是某些領袖以他們自己的見識和想法而決定,因為無論多有智慧和遠見的人也會有盲點。我們應該以更客觀更科學的方法去找出什麼是合適的教育。大數據是出路,但我們也要能提出適當的問題,才能找出正確的答案。無論如何,老師、家長、或教育決策者,如果想下一代更具競爭力,已不能再一本通書睇到老,亦不可以再憑着過往的經驗,而要更有前瞻性,更依靠科學數據作為未來決策的依據。
另一位「一丹獎」的得獎者是edX創辦人兼麻省理工學院教授Anant Agarwa,edX是一個在線學習平台,為全球有志學習的人提供免費的優質教育,至今已向全球超過1700萬人提供來自130所頂尖高等院校的逾2000個課程。edX甚至為完成課程的學員提供微型證書,讓他們更有動力去爭取好成績,以便找工作時增加競爭力和尋找更多機會。這些免費課程不分貧富、不論背景,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學習,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任何知識。因此未來通往知識大門的障礙已大大降低,各項研究和數據亦比以前容易取得。想學習新知識,不斷自我增值和自強,渠道比以前多很多。問題只是個人有沒有決心和推動力而已。
變幻原是永恒,與其把目標定在某些神校神科,不如自小培訓出過人的好奇心、鬥心、和恒心,在變幻裏不斷尋找答案、尋找機會、尋找新知識。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李臻 #經管智慧 #經管錦言 #從一丹獎看教育轉變 #一丹獎 #YidanPrize #Education #HKUST #MBA #EMBA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 #HKUSTMBAAA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