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書寫:#以文字表達嘻哈文化各面目
.
本文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3月號
http://par.npac-ntch.org/article/show/1356071815625539
.
◎撰文:茱力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
.
「嘻哈書寫」(Hip Hop Writing)一詞,就像是透鏡一般,詮釋人們看待嘻哈文化的不同面向,並讓「文字」與「書寫」本身,成為傳達表述此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媒介。
「嘻哈書寫」的範疇也可大可小。廣義來說,舉凡各種描述嘻哈文化面貌的文字載體都可囊括在內——如最直接的歌詞、聚焦於音樂的樂評、甚至充斥著嘻哈態度與創作者生活描述的小說、影視劇本、傳記、文字紀錄等,本文將羅列幾本美國近年的重要嘻哈書寫著作。
.
◎來自街頭的詩歌——#嘻哈歌詞
.
歌詞,是嘻哈身為一類音樂品種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嘻哈歌詞來自街頭,能夠忠實的反應生活大小事與喜怒哀樂,又具一定的音樂性與豐富韻腳、節奏感,因此,不少文化研究學者如Alan Lawrence Sitomer、Paul Edwards等紛紛用「詩歌」、「詩篇」等文字來形容優秀的嘻哈韻文。
.
嘻哈歌詞通常是簡潔而不失魅力的,透過朗朗上口的韻律
感,直接而明快,比一般媒介文本更能影響眾人。在「嘻哈詩歌與經典」(Hip-Hop Poetry and the Classics)一書中,Alan Lawrence Sitomer 與Michael Cirelli引經據典,將多位英美文學大師(如Robert Frost、莎士比亞等)的名詩韻文對照美國當代的饒舌歌手(阿姆、Notorious B.I.G.等)陳列比較,用寓教娛樂的方式贏得了美國教師的認同。學者Paul Edwards更在「如何饒舌:嘻哈歌手的藝術與科學」(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舉出多達四五十位以上的主流與地下饒舌歌手,分析他們歌詞視野、創作架構與內容差異。
非裔美國文學研究者Adam Bradley,也曾在著作「韻腳之書:嘻哈政治學」(Book of Rhymes: The Poetics of Hip Hop)中表示,饒舌樂中充滿了嘻哈歌手對生活、社會甚至世界的見解。更具體來說,嘻哈歌詞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政治與經濟相關的看法,而世界各地饒舌歌手也經常透過歌詞組織成一個個「故事」,對公眾議題表態,如美國Fort Minor、日本的Shing02都曾藉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題材表達反戰概念,以第三人稱在「Kenji」、「Pearl Harbor」等曲中陳述歷史,知名饒舌巨擘Tupac等人也多次在作品中表達非裔美國人的社會困境。
.
而當場景置換到台灣,重視本土意識的饒舌歌手如大支、張睿銓,都曾在歌曲「19470228」、「囝仔」中加入對歷史事件的描述與反思,拷秋勤(Kou Chou Ching)也在「灰色海岸線」中唱出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蛋堡(Soft Lipa)也在「雨沒停過」一曲中,隱晦提及小林村事件。
.
◎傳播媒體中的嘻哈書寫——報導與紀錄
除了嘻哈文化領域的平面著作之外,近二十年來,嘻哈已晉身為美國主流音樂,隨之出現的電影文本如Boyz n the Hood、Juice、Menace II Society、 Notorious、Get Rich Or Die Tryin'等,也一一現身。
.
此類電影的主角群通常由非裔美國演員飾演,並忠實穿插主流與素人饒舌樂,。擔任電影劇本寫作的多半是電影業界人士,並不限於非裔血統,顯示出美國近年對嘻哈媒體文本的重視也已經漸漸拋棄種族偏見。而台灣坊間較知名的中文授權嘻哈音樂電影則有「街頭嘻哈客」(Hustle &Flow)、以及阿姆(Eminem)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8 Mile)等。
.
而在針對嘻哈現象的專論探討、音樂深度介紹、專訪紀錄方面,嘻哈雜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少年與青年閱讀層中頗受好評、較專注於音樂與文化介紹的雜誌,則有Hip Hop Connection, XXL, Scratch, The Source and Vibe,每年都有不少新刊物浮出市場。這類雜誌近年也紛紛成立電子版與網站,以節省人事成本、與線上社群同步結合,日本的BMR雜誌就是其中一例。
而台灣則仍以部落格、網站與網路社群為主,由素人網友自主刊載嘻哈演唱會觀賞紀錄、訪談、音樂評析、心得等,如網站Groove War、Milk Crates便以類數位雜誌的排版與風貌、輔以優雅文字評述嘻哈音樂,而另一線上網站「Underground Celebrities」則是完整批露與嘻哈創作者的獨家專訪。線上綜合型網站「THINK TAIWAN」則擅長以全英文的介紹方式,將部份台灣本土的嘻哈創作者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讀者,其中不乏大篇幅的歌詞翻譯與音樂解析。而嘻哈音樂廠牌How We Roll也曾推出過一頁純文字免費雜誌「Rollin’」介紹自家廠牌藝人,但專屬嘻哈文化的非商業雜誌目前仍罕見,而商業誌中的「嘻哈」印象多半以塗鴉藝術、刺青藝術、商業服飾置入性介紹為主,並以視覺攝影型態為主,並不那麼依賴文字作為媒介。
.
◎當嘻哈文化踏進文學殿堂——文學作品與傳記
.
美國綠木出版社(Greenwood)編輯Tarshia L. Stanley曾收集多種嘻哈文本,編撰成「嘻哈文學百科」(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她也明確將所謂的「嘻哈文學」定義成一種都市虛構小說(Urban Fiction)與街頭文學(Street Literature)。Tarshia L. Stanley認同的嘻哈寫作範疇更廣,隱含許多文化觀察、自傳參考、歌詞,無法與社會脈絡情境切割。而此書也邀請了不少嘻哈業界工作者(設計師、音樂創作者、導演、作家)一同來提供其對嘻哈書寫的見解。
維基百科對嘻哈文學的定義也並不狹隘——「不論是虛構小說或非虛構小說,嘻哈文學屬於都會文學,並同樣來自於非裔美國文學領域。」(維基百科,2012)而美國專門出版此類都會文學的出版社多半成立於九○年代晚期。1992年,首部獲得藝術性認同的嘻哈文學著作,則是Ricardo Cortez Cruz的「出走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與美國嘻哈團體N.W.A.的其中一張專輯同名),是一本描述黑人主角Rooster在美國洛城黑幫群聚區生活的嘻哈小說。而Ricardo Cortez Cruz的另一本小說「血流五日」(FIVE DAYS OF BLEEDING)出版於1995年,同樣獲得各界肯定,讓嘻哈小說終於登上文學殿堂。
.
近年來,由於美國饒舌歌手紛紛在主流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他們的私生活與經驗談也成為讀者們感興趣的部份。如已故的傳奇饒舌歌手Tupac(2pac)的昔日手稿,已在2009年被出版成半自傳詩集「生於水泥的玫瑰」(The Rose that Grew from Concrete),讓讀者一窺他成名前的創作世界。
.
美國商業歌手與製作人Jay Z前兩年也撰寫出半自傳性質的著作「解碼」(Decoded),將他的往事、喜愛的嘻哈歌曲一併書寫成韻腳短詩,展現人生故事與音樂的高度結合,並獲得亞馬遜五星評價。日本有「嘻哈天皇」之稱的傳奇饒舌歌手Zeebra(横井英之),也曾在2008年親自執筆、出版自傳「ZEEBRA自伝 :HIP HOP LOVE」,他將年幼往事到近年生涯心得等面貌完整呈現,然而,樂迷的反應則相當兩極,褒貶不一。
.
◎推薦閱讀:#關於嘻哈與黑人音樂文化的中譯書籍
.
儘管台灣的饒舌創作者不斷在歌詞創作上展現高度的藝術性,但屬於台灣本土的嘻哈文學小說仍尚未出現,此類市場更有待開發。不過,只要將範疇放寬至「嘻哈書寫」領域,台灣樂迷仍有許多翻譯好書可以閱讀。例如十年前由商周出版的「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便是被台灣嘻哈社群奉為圭臬的著作。
.
「嘻哈美國」不但為「美國書卷獎」得獎之作,更是「美國國家書評獎」的決選作品。而譯者何穎怡更在翻譯過程中做了許多考證,將非裔美國人的生活態度與嘻哈精神逐一忠實呈現。
.
若年輕的讀者認為「嘻哈美國」一書較為龐雜艱澀,還有許多商周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可供選擇,如《嘻哈星球筆記》、《嘻哈黑話字典》、《20世紀最後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展史》,等都是不錯的解析與工具書。《等待藥頭》則從歷史脈絡解析音樂發展與音樂場景中的各種文化思考,《酷派當家》更從「酷」一詞延伸至歷史情境,從新觀點看待美國黑人音樂文化,並對青少年的思想與生活有著深刻有趣的觀察。
.
參考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http://www.goodreads.com/…/sh…/781522.Straight_Outta_Comp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hop_literature
http://www.amazon.com/Encyclopedia-Hip-Literat…/…/0313343896
http://www.amazon.com/Decoded-J…/…/0812981154/ref=pd_sim_b_2
http://ja.wikipedia.org/wiki/Zeebra
http://www.amazon.com/Rose-that-Grew-Concr…/…/ref=pd_sim_b_3
http://www.amazon.co.jp/ZEEBRA%E8%87%AA%E4%BC%…/…/4835617207
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 [Hardcover]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CREDIT:我家柴犬,這次應該不會再有酸民說要強暴他要射在他臉上要殺他了吧?發文前多想9秒,不認同可以靜默,歡迎理性討論,但任何仇恨言論我肯定會截圖並嘴對方告對方9年喔^U^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嘻哈書寫:#以文字表達嘻哈文化各面目
.
本文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3月號
http://par.npac-ntch.org/article/show/1356071815625539
.
◎撰文:茱力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
.
「嘻哈書寫」(Hip Hop Writing)一詞,就像是透鏡一般,詮釋人們看待嘻哈文化的不同面向,並讓「文字」與「書寫」本身,成為傳達表述此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媒介。
「嘻哈書寫」的範疇也可大可小。廣義來說,舉凡各種描述嘻哈文化面貌的文字載體都可囊括在內——如最直接的歌詞、聚焦於音樂的樂評、甚至充斥著嘻哈態度與創作者生活描述的小說、影視劇本、傳記、文字紀錄等,本文將羅列幾本美國近年的重要嘻哈書寫著作。
.
◎來自街頭的詩歌——#嘻哈歌詞
.
歌詞,是嘻哈身為一類音樂品種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嘻哈歌詞來自街頭,能夠忠實的反應生活大小事與喜怒哀樂,又具一定的音樂性與豐富韻腳、節奏感,因此,不少文化研究學者如Alan Lawrence Sitomer、Paul Edwards等紛紛用「詩歌」、「詩篇」等文字來形容優秀的嘻哈韻文。
.
嘻哈歌詞通常是簡潔而不失魅力的,透過朗朗上口的韻律
感,直接而明快,比一般媒介文本更能影響眾人。在「嘻哈詩歌與經典」(Hip-Hop Poetry and the Classics)一書中,Alan Lawrence Sitomer 與Michael Cirelli引經據典,將多位英美文學大師(如Robert Frost、莎士比亞等)的名詩韻文對照美國當代的饒舌歌手(阿姆、Notorious B.I.G.等)陳列比較,用寓教娛樂的方式贏得了美國教師的認同。學者Paul Edwards更在「如何饒舌:嘻哈歌手的藝術與科學」(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舉出多達四五十位以上的主流與地下饒舌歌手,分析他們歌詞視野、創作架構與內容差異。
非裔美國文學研究者Adam Bradley,也曾在著作「韻腳之書:嘻哈政治學」(Book of Rhymes: The Poetics of Hip Hop)中表示,饒舌樂中充滿了嘻哈歌手對生活、社會甚至世界的見解。更具體來說,嘻哈歌詞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政治與經濟相關的看法,而世界各地饒舌歌手也經常透過歌詞組織成一個個「故事」,對公眾議題表態,如美國Fort Minor、日本的Shing02都曾藉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題材表達反戰概念,以第三人稱在「Kenji」、「Pearl Harbor」等曲中陳述歷史,知名饒舌巨擘Tupac等人也多次在作品中表達非裔美國人的社會困境。
.
而當場景置換到台灣,重視本土意識的饒舌歌手如大支、張睿銓,都曾在歌曲「19470228」、「囝仔」中加入對歷史事件的描述與反思,拷秋勤(Kou Chou Ching)也在「灰色海岸線」中唱出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蛋堡(Soft Lipa)也在「雨沒停過」一曲中,隱晦提及小林村事件。
.
◎傳播媒體中的嘻哈書寫——報導與紀錄
除了嘻哈文化領域的平面著作之外,近二十年來,嘻哈已晉身為美國主流音樂,隨之出現的電影文本如Boyz n the Hood、Juice、Menace II Society、 Notorious、Get Rich Or Die Tryin'等,也一一現身。
.
此類電影的主角群通常由非裔美國演員飾演,並忠實穿插主流與素人饒舌樂,。擔任電影劇本寫作的多半是電影業界人士,並不限於非裔血統,顯示出美國近年對嘻哈媒體文本的重視也已經漸漸拋棄種族偏見。而台灣坊間較知名的中文授權嘻哈音樂電影則有「街頭嘻哈客」(Hustle &Flow)、以及阿姆(Eminem)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8 Mile)等。
.
而在針對嘻哈現象的專論探討、音樂深度介紹、專訪紀錄方面,嘻哈雜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少年與青年閱讀層中頗受好評、較專注於音樂與文化介紹的雜誌,則有Hip Hop Connection, XXL, Scratch, The Source and Vibe,每年都有不少新刊物浮出市場。這類雜誌近年也紛紛成立電子版與網站,以節省人事成本、與線上社群同步結合,日本的BMR雜誌就是其中一例。
而台灣則仍以部落格、網站與網路社群為主,由素人網友自主刊載嘻哈演唱會觀賞紀錄、訪談、音樂評析、心得等,如網站Groove War、Milk Crates便以類數位雜誌的排版與風貌、輔以優雅文字評述嘻哈音樂,而另一線上網站「Underground Celebrities」則是完整批露與嘻哈創作者的獨家專訪。線上綜合型網站「THINK TAIWAN」則擅長以全英文的介紹方式,將部份台灣本土的嘻哈創作者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讀者,其中不乏大篇幅的歌詞翻譯與音樂解析。而嘻哈音樂廠牌How We Roll也曾推出過一頁純文字免費雜誌「Rollin’」介紹自家廠牌藝人,但專屬嘻哈文化的非商業雜誌目前仍罕見,而商業誌中的「嘻哈」印象多半以塗鴉藝術、刺青藝術、商業服飾置入性介紹為主,並以視覺攝影型態為主,並不那麼依賴文字作為媒介。
.
◎當嘻哈文化踏進文學殿堂——文學作品與傳記
.
美國綠木出版社(Greenwood)編輯Tarshia L. Stanley曾收集多種嘻哈文本,編撰成「嘻哈文學百科」(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她也明確將所謂的「嘻哈文學」定義成一種都市虛構小說(Urban Fiction)與街頭文學(Street Literature)。Tarshia L. Stanley認同的嘻哈寫作範疇更廣,隱含許多文化觀察、自傳參考、歌詞,無法與社會脈絡情境切割。而此書也邀請了不少嘻哈業界工作者(設計師、音樂創作者、導演、作家)一同來提供其對嘻哈書寫的見解。
維基百科對嘻哈文學的定義也並不狹隘——「不論是虛構小說或非虛構小說,嘻哈文學屬於都會文學,並同樣來自於非裔美國文學領域。」(維基百科,2012)而美國專門出版此類都會文學的出版社多半成立於九○年代晚期。1992年,首部獲得藝術性認同的嘻哈文學著作,則是Ricardo Cortez Cruz的「出走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與美國嘻哈團體N.W.A.的其中一張專輯同名),是一本描述黑人主角Rooster在美國洛城黑幫群聚區生活的嘻哈小說。而Ricardo Cortez Cruz的另一本小說「血流五日」(FIVE DAYS OF BLEEDING)出版於1995年,同樣獲得各界肯定,讓嘻哈小說終於登上文學殿堂。
.
近年來,由於美國饒舌歌手紛紛在主流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他們的私生活與經驗談也成為讀者們感興趣的部份。如已故的傳奇饒舌歌手Tupac(2pac)的昔日手稿,已在2009年被出版成半自傳詩集「生於水泥的玫瑰」(The Rose that Grew from Concrete),讓讀者一窺他成名前的創作世界。
.
美國商業歌手與製作人Jay Z前兩年也撰寫出半自傳性質的著作「解碼」(Decoded),將他的往事、喜愛的嘻哈歌曲一併書寫成韻腳短詩,展現人生故事與音樂的高度結合,並獲得亞馬遜五星評價。日本有「嘻哈天皇」之稱的傳奇饒舌歌手Zeebra(横井英之),也曾在2008年親自執筆、出版自傳「ZEEBRA自伝 :HIP HOP LOVE」,他將年幼往事到近年生涯心得等面貌完整呈現,然而,樂迷的反應則相當兩極,褒貶不一。
.
◎推薦閱讀:#關於嘻哈與黑人音樂文化的中譯書籍
.
儘管台灣的饒舌創作者不斷在歌詞創作上展現高度的藝術性,但屬於台灣本土的嘻哈文學小說仍尚未出現,此類市場更有待開發。不過,只要將範疇放寬至「嘻哈書寫」領域,台灣樂迷仍有許多翻譯好書可以閱讀。例如十年前由商周出版的「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便是被台灣嘻哈社群奉為圭臬的著作。
.
「嘻哈美國」不但為「美國書卷獎」得獎之作,更是「美國國家書評獎」的決選作品。而譯者何穎怡更在翻譯過程中做了許多考證,將非裔美國人的生活態度與嘻哈精神逐一忠實呈現。
.
若年輕的讀者認為「嘻哈美國」一書較為龐雜艱澀,還有許多商周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可供選擇,如《嘻哈星球筆記》、《嘻哈黑話字典》、《20世紀最後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展史》,等都是不錯的解析與工具書。《等待藥頭》則從歷史脈絡解析音樂發展與音樂場景中的各種文化思考,《酷派當家》更從「酷」一詞延伸至歷史情境,從新觀點看待美國黑人音樂文化,並對青少年的思想與生活有著深刻有趣的觀察。
.
參考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http://www.goodreads.com/…/sh…/781522.Straight_Outta_Comp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hop_literature
http://www.amazon.com/Encyclopedia-Hip-Literat…/…/0313343896
http://www.amazon.com/Decoded-J…/…/0812981154/ref=pd_sim_b_2
http://ja.wikipedia.org/wiki/Zeebra
http://www.amazon.com/Rose-that-Grew-Concr…/…/ref=pd_sim_b_3
http://www.amazon.co.jp/ZEEBRA%E8%87%AA%E4%BC%…/…/4835617207
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 [Hardcover]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CREDIT:我家柴犬,這次應該不會再有酸民說要強暴他要射在他臉上要殺他了吧?發文前多想9秒,不認同可以靜默,歡迎理性討論,但任何仇恨言論我肯定會截圖並嘴對方告對方9年喔^U^
.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12
我猜想你應該和我一樣都經歷過這樣的經驗:正當我們以為好不容易稍微搞懂了某些音樂或器樂的操作原理,K下了某一些自己覺得相當厲害的作品,並且似乎彈奏得還像一回事的時候…『碰』的一聲!就突然看到另外一種外星人,用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邏輯,操作著我們自以為認識、熟悉的樂器,然後就把我們對於音樂的認知,推向遙不可及、天際的那一端。
1986年前後,大概是民國七十五、七十六年間、距離我用『類似戲言』的方式宣告這一輩子要靠彈吉他過日子的大約三年之後---(不過話說這三、四年間,我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可以拿來證明我有資格『靠彈吉他過日子』的厲害經歷,更多的是總是覺得為什麼別人的吉他都彈得比我優秀的這一類傷感而已)---,透過范同學的熱情分享與解說,我也算稍微對於搖滾樂略有涉獵、對民謠音樂形式的木吉他彈奏也略知一二的那個階段,『碰』的一聲!外星人的飛碟砸在我家的屋頂,然後,我就再也沒能離開過那個爆炸的時空。
我想解釋一下『外星人』的概念:我在20歲前後,應該是透過那些活在『煙霧裊繞』的樂器行吉他老師們(https://www.facebook.com/rayhuang.guitar/photos/a.122648215009398.1073741828.122644938343059/122647055009514/?type=3 )的介紹,看到了『Kiss』的Live錄影帶(Beta,甚至還不是VHS),當中一段吉他手Paul Stanley的個人Sol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nerBailPS0 ),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電吉他『點弦』的技巧,然後當然就會因此而知道這個技巧被討論的當代第一人Van Helen,然後就知道Van Helen彈奏的『Spanish Fl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sa4uDM3zU ),然後就覺得這真是神人的技巧啊!然後呢?結果下一秒,就出現了Yngwie Johann Malmsteen,用你根本無法想像的彈奏速度,把古典音樂的分解和弦琶音練習與和聲小音階殺進了搖滾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FzT_BtVLk );而就在你還來不及喝一口水緩和那種目瞪口呆的情緒的那個當下,一部本來應該是在講述藍調傳奇、都市傳說的電影『Crossroads』,又把Steve Vai這位火星人給降落到地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Akr_Z74E8 )!
我本來以為在電吉他的世界裡,怪物層出不窮…可能也就是一個物種進化的方式,但我根本不知道,木吉他世界的外星人,到底有多不可思議……
[一. 木吉他彈奏應該要知道的曲目~來看外星人篇(上)]
曲目之…外星人沒有編號~
Michael Hedges - Aerial Boundari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IN13aDbCc&feature=youtu.be
我特別想轉貼這個Live演出的連結,是因為:
1. 我在還沒有親眼看到這個演奏手法之前,我已經買了Michael Hedges的專輯卡帶、聽了不知多少次,從來也沒有辦法想像出那些複雜的和聲、節奏與旋律線究竟是怎麼辦到的!而即便只是卡帶的聆聽音質,你還是可以感覺到『Windham Hill Records』這個品牌在錄製Michael Hedges的專輯作品時,有多麼講究錄音的品質與後製的細節要求;而在這樣的一個現場演出場域所呈現的音質水平,竟然可以還原到這種程度!從製作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整個 Windham Hill Records應該都是外星人出沒的太空船。
2. 等你真的親眼看到Michael Hedges是怎麼彈奏出來的---請回到1986年那個年代,那時候可沒有現在的網路或Youtube可以在你還懞懂未明的心智狀態下,就早有眾多資訊讓你習以為常而見怪不怪---,而你甚至還不滿20歲、不知道世界到底長成什麼樣的狀態下,他說吉他是要這樣彈的……我覺得,你可能再也找不到彈奏木吉他的其他出路了。
關於Michael Hedges其人,我試著要在網路世界找到最能忠實介紹他的文章,但除了維基百科之外(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Hedges ),我覺得寫得最中肯詳實而且專業的,竟然是一篇來自中國的銷售業配文:http://tc.wangchao.net.cn/bt/detail_81969.html ,我不得不感歎,中國在許多的文化面向上所做的研究工夫,真的是比臺灣來得更精實深刻;而這一篇業配文,可能比臺灣的很多樂評文章都更值得一讀。
這讓我回想起,我的摯友,此刻在波士頓大學任教的現代音樂作曲家張超然博士,很早之前就提出了與文章相同的觀點,認為Michael Hedges的角色,應該是要從『作曲家』的身份來認知,而木吉他,只是他『剛好選擇』的工具。這對於我而言,完全是一種從來都沒有想過的切入點;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想:我們很可能不會對一位偉大的現代鋼琴作曲家所擁有的傑出彈奏能力、技巧或風格感到太多的詫異,那麼,為何會特別對『木吉他作曲家』感知到有所不同呢?
我想,應該是與我們在接觸、學習木吉他的『既成印象』有極大的關聯。
如果我們在認知吉他的知識,是用『一塊一塊』的盒框式和絃的概念來累積,而忽略了和絃的定義來源是來自多個旋律線條進行時的一種『靜態取樣』,也因此就不太會去思考,其實影響『和絃品質』的,是來自於旋律線寫作的好與壞;如果忽略了旋律寫作的品質,大概也就很難去思考、感受整個樂章的好與壞,那麼,『把音樂處理好』,恐怕是天方夜譚了。
回頭說到Steve Vai在Crossroads的那一段精彩吉他對決,我估計有許多人會因為其中所使用的致勝樂段的出處,而認識了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這位魔鬼小提琴演奏家;但,我們很可能也會忽略,帕格尼尼的身份,也是一位作曲家,更重要的是,他也彈奏吉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BC%E5%8F%AF%E7%BD%97%C2%B7%E5%B8%95%E6%A0%BC%E5%B0%BC%E5%B0%BC )。
對於Michael Hedges的音樂,我做為一個地球人,可能沒有足夠的智商來為你做出更好、更深入的解釋;而一般來說,對於他應用的特殊調弦所帶來的豐富泛音、拍擊琴身箱體所製造的打擊樂器效應與節奏感、透過『擊、扣、勾弦』所帶來的和絃響應以及因此而可以讓右手去處裡更多旋律線條彈奏的這些『外在直觀』手法,其實是相對容易學習…或說『抄襲』的,這也是在Michael Hedges之後,大量出現了採用相近技巧的『指彈派』演奏家,但很少有人的音樂成就或說音樂深度,是足以超越或比肩Michael Hedges的深層因素,因為,技法只是一種音樂的表現方式,而音樂的內在,那是抄襲不來的。
有意思的問題是,那麼Michael Hedges的『技法』,都是他個人獨創的外星武器嗎?
很幸運的是,前幾篇文章介紹過的李宗盛先生,是一位對於吉他音樂有巨大熱情的藝術家,在他先前曾經發表的一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上面這個問題的第一個線索:http://blog.sina.com.tw/lizongsheng/article.php?entryid=574730
其中李宗盛先生除了提到過Michael Hedges之外,另外一位他所欣賞的演奏家Preston Reed,如果你去搜尋他的資料(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eston_Reed ),一定會看到這句紀錄:『In the late 1980s, though, he began to experiment with his own highly individual and percussive style, a short time after Michael Hedges published his first records using some technically similar techniques, but Reed's approach created very distinctive and different sounding music. 』,以及下一段仔細解釋的彈奏手法;如果認真去比對這兩位音樂家的公開出版紀錄,Preston Reed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作品『Acoustic Guitar』(1979),還比Michael Hedges的『Breakfast in the Field』早了兩年(1981)。
這並不代表Michael Hedges『有可能』『抄襲』了Preston Reed的彈奏手法;但即便真有這種『技術交流』,也只是再次說明了『技巧』、『手法』之於音樂,不過是一種外在的『衣物』、『配飾』,最終,會感動你我的,還是在衣物表象以外的『人的靈魂』。
不過,我很可以確定的是,我真的抄襲過Michael Hedges整個彈奏技巧!而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以及整件事對我的影響,更以及這個事件所處在的一個美麗的故事環節之中的種種,我就留在下一篇再來磕牙吧。
因為Michael Hedges對我太重要了,所以一些資訊出處,容我再補充一下:
當年我所看到的Michael Hedges現場演出,是來自Windham Hill Records在1986年出版的『Windham Hill In Concert』Beta Video,現在在Amazon也許還可以買得到數位化的版本~(https://www.amazon.com/Windham-Hill-Concert-Stanley-Dorfman/dp/B00005YUOM );裡面的每一組演出音樂家,都帶給我無限美好的音樂享受!(https://www.discogs.com/Various-Windham-Hill-In-Concert/release/5409742 )
我只能說:在八〇年代被外星人飛碟砸爛了大腦,真是一生都值得的事啊!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史丹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 史丹利·梁(Stanley Leung),香港音樂製作人; 王榮燦(ID:Stanley),台灣實況主,前《英雄聯盟》電競選手,曾隨台北暗殺星(TPA)獲得第二賽季世界大賽 ... ... <看更多>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邱士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邱士縉(英語:Stanley Yau Sze Chun,1990年8月20日-),香港男藝人,2018年透過參加ViuTV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最後十強而入行,男子偶像組合MIRROR ... ... <看更多>
stanley 維基百科 在 史丹利百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史丹利百得(英語:Stanley Black & Decker, Inc.)是美國的一家五金公司,為財富美國500強之一,它由斯坦利公司(The Stanley Works)和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