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what we called "Scrum But".
不要再請鬼抓藥單了,要不要找一下我們這種專業人士去啊?
感覺就像寧可相信電台賣藥的,不相信醫生的建議,自己覺得醫生講的我也會,我也可以致病。
背後的科學基礎、整體系統全貌、累積夠多的失敗與順利上軌道的實務經驗,才是專業人士提供服務的依據。
就像你也知道投三分球得到的分數比較高,Curry 可以從三分線到半場都是他的開火距離,但你學得起來嗎?那適合你嗎?照著你只看到的表面模樣去依樣畫葫蘆,其實還蠻容易死人的,最後就會造就一堆不明究理的人上來靠北工程師上浪費生命。
至少先問一下,你們大家覺得 daily scrum 是為了什麼(我不是問 how,我是問 why),每一個設計的環節都有背後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設計的環節可以彼此搭配出一些綜效。
如果你知道每一個設計環節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適用場景與限制,那你只要知道現在的團隊、組織痛點在哪、瓶頸點在哪、限制在哪,你就可以比較容易找到突破點,先讓大家進入改善的起點,有感之後,消除瓶頸就會引發瓶頸點轉移,一路把瓶頸點進行改善,就會發現整個 scrum 該有的,大概都有了。
如果你知道全貌,包含背後的目的,理論的基礎,實務的手法,甚至知道其他更多可以解決相同問題但不包含在 scrum 裡面的學問,你才能適時因人因地至宜。
很多人的邏輯沒學好,他們會說「這不是 scrum」,而忽略了「scrum framework 只是指出你該有哪些東西」,它只希望是個 framework,不要給你太多的「限制」,但你不能偏離它的核心與價值觀。
也就是 scrum 上沒有的,不代表你不能做,不是「這不是 scrum」,而是「scrum 沒有規定不能做」。
當然,scrum but 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因為那幾乎都是「錯」的 pattern。
我一般都是建議入門者去看 scrum guide 跟 scrum master checklist (檢查一下你們在各個角色,有沒有符合上面的特徵跟選項),如果看不出來為啥那是個問題,那不知道這是問題就是個大問題。
#有用的話三萬塊不嫌貴
#沒用的話30塊還傷身體
#不要再請鬼抓藥單
--
另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你就看你要找的對象,他平時呈現出來的言行是否一致,價值觀是否符合他老是掛在嘴巴上侃侃而談的東西。還是只是老是跩文的 buzzword guy,只是追逐著那堆潮流名詞只為了框點顧問費,是不是那種只是「人脈-driven」酬庸型的顧問。(我實在收別人的爛尾收到有點懶了)
認識我的朋友、參加培訓的學員、被我輔導過的團隊,常關注我 facebook 上分享的內容,應該都可以知道我是怎麼讓自己的人生、職涯、學習跟生活敏捷化的,對我們來說,了解了背後科學依據、理論基礎(scrum 背後的理論基礎跟科學依據,當然遠遠超過 scrum 的範圍,只學 scrum 當然只有皮),自然做事就會選擇有效果的方式。
再講一下 Odd-e 好了,大家 scrum 團隊成員太多,就會想拆 team 對吧?我們是公司超過5個人,基本上就會「拆另一間公司」出來,這樣公司層級的決策速度才會快,大家也才能都參與到。
我們所有的決定,都是團隊一起決定的,人數過多溝通成本過高,反應速度就會變慢。
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決定的,薪水也是自己決定的,沒人會指派工作給你,你就是自己、產品、服務、公司的 owner。
註:我們公司的組織階層只有一層,我們的 founder,也是 LeSS 創始人之一的 Bas,跟所有 Odd-e 的人在同一層。扁平式組織?我們是一層式組織,這一層還可以圍成一個圈,互相支援所有事務。
我們講跨職能,Odd-e 的 never does 裡面在 Odd-e 公司內,是不招聘單一職能的夥伴的(例如行政、HR、法務、總務、會計,甚至只擔任講師,其他事情都不想管的那種),你就是公司,該了解的都得學會了解與負責,你才會當責、你才會有切膚之痛,你才會用心跟關心所有事情。這是我們的自組織 + ownership + end-to-end feature team。
我們講的 respect, open, 都能直接在 Odd-e never does 中窺探一二。我們不列所謂的「企業價值觀」,因為我們覺得通常列了什麼價值觀,就是缺了什麼。
我們只列出「我們共同認為不可以做、不該做的事情」,除此以外,是 open 的,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別人不能干涉你,當然團隊可以討論商量。
我們相信,每個人提出的觀點看法(perspective) 都有他的價值所在,當對方願意花時間講出來他的 perspective 跟你討論甚至爭論,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我們也相信,任何事情都不會只有單一的 perspective。
如果身為 Odd-e 成員,還需要別人幫你安排好各種工作或事情,你才知道要做什麼,那你根本不該也不會被招進來當夥伴的。
當然,我們每個人還是有自己擅長、喜歡、不喜歡的事情和領域,但我們知道,這都不影響 ownership,該做的事情還是得有人做,但我們都知道也都具備「學習意願」,只要團隊或整個 Odd-e 有人對那一塊領域熟悉或擅長,我們就能跟他取經、抱大腿,或是請他幫忙。
我們對於自己開發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要求(其實也不算是要求了,因為我們的人生就已經是敏捷化了),只會比客戶高,不會比客戶低。
所以啦,當你們想找外部教練來幫忙時,先去了解觀察探聽一下,他們公司是怎麼運作的,那個教練/顧問是個怎樣的人,是否言行合一,還是只是把「敏捷/scrum/lean」當作工作、商業上拿來賺錢的工具而已。
--
靠北工程師 原討論串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init.kobeengineer/photos/a.1416496745064002/4100237950023188
「scrum 人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Re: [請益] 主管工時都估太短-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長宏專案-
在遇到不想改變、缺乏投入、動力 ... 的評價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 Scrum敏捷式管理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scrum 人數 在 Scrum framework 的評價
scrum 人數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敏捷其實快不起來!認真打底才能起飛」
事實上鈦坦的高階主管核心圈每個人的敏捷觀跟他們的人生,都真的很敏捷。是少數我輔導的客戶中,已經不太需要我再帶什麼敏捷的觀念給管理階層。
我這三年半在那邊幫忙輔導,就是幫忙跟團隊一起把系統打底打扎實,讓團隊能力能迅速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讓既有的祖產(legacy code)系統能開始動手術,從架構面把未來 migration 的部分都切開、準備好(我們這三年做了非常多系統的升級、遷徙,那都是像飛機同時在空中飛,在空中要換引擎等級的難度,不停機、不踢人,依據條件比例做 A/B testing 導流),再讓幾位有潛力特質的人當內部種子,在我不在、甚至離開時,他們有能力把新進團隊成員帶起來,有能力面對 legacy 核心進行重構與整理。
當然開發團隊需要進步的地方還很多,但要能同時兼顧產品商業價值/時程,能因應變化迅速自組織產生應變,能像夥伴(而非同事)一樣合作,能讓團隊真的像一個團隊(公車指數幾乎等於團隊人數),算是這個業界很少見的。
我想到第五項修煉裡面,當時 TOYOTA 橫掃全球車市,提出很多製造業封為圭臬的方法論,有許多管理者去 TOYOTA 參考與取經,但這些人總有一部分人說,「你們TOYOTA的 XXX 我們也有,OOO 我們也嘗試過了…」
但他們都只是看到一個單點,都只是看到表面,沒有全局、沒有想經歷過程,只想照虎畫皮就想得到一樣的成果。
那些冰山下的全貌,該打底的功一點都不能少,甚至要求要比傳統的開發方式更高、更多,從基礎建設、系統架構與對應產業領域特色的設計、團隊技能養成、新進成員養成、產品團隊協作、持續改善(包含怎麼觀測、怎麼透明、怎麼讓大家講出內心的話、怎麼自組織的持續訂出改善項目並行動),都涵蓋在目前成果的過程裡面。而敏捷的內化,是大家需要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做事與思考的方式,貫穿各個環節的「線」。
只看敏捷,甚至只看到 scrum,只看到那些活動,自然跟去參訪 TOYOTA 的取經者一樣:「我們也有 daily, 也有回顧, 也有 scrum 啊」
要去找到沒有的部分,要去理解過程,要有決心跟行動力去嘗試,去面對挫折與夠小的失敗,要能建立起持續改善的模式。
—
他們有我一起幫忙,很多公司沒有我一起幫忙,這也是一個特別明顯的差異。
鈦坦是很明確的方向,找專業的人來處理團隊不擅長的事,而公司最重要的動作就是,讓這一個合作的價值最大化,並讓團隊把吸收能力開到最大,慢慢找到團隊適合的種子養成對應的能力,慢慢在不需要外力輔助下,團隊能具備動能做到類似的事(簡單說就是正視弱勢、短板,然後讓團隊找到補足這一塊短板的方式)
scrum 人數 在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9 企業營運:小型企業必備,敏捷專案管理(專案管理)
► 報名網址: https://tobias_tw.pse.is/V57QD
► 課程日期: 2020.9.9 (三) 10:00-17:00
► 課程大綱:
1.快速理解:敏捷專案管理
2.專案管理:Agile/Scrum
3.虛擬團隊運營規劃
4.實務操作演練
► 授課講師 : 福爾摩沙雲創基地 張進鑫 總經理
►► 講師經歷 :
1.水利技師公會計畫部門/大型專案計畫主持人
2.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專班/助理教授
3.台中市青創協會/副理事長
4.繼光街商圈/主任委員
5.火車頭投資(股)公司/創始合夥人
6.正立大飯店(股) 公司(綠柳町文旅)/創始合夥人
7.紅磚音樂餐廳/創始人兼負責人
► 課程費用 :
1. 原價:5,000元
2. 優惠票價:1,500元
► 課程地點: 新南向創業 - 福爾摩沙雲創學院 Formosa Incubator (台中市中區綠川西街135號12F -至東協廣場後,請搭乘B棟7號電梯直達12樓)
----
若有問題也可以詢問小編喔~
► 服務私訊連結: https://tobias108.pse.is/P9JK6
►聯絡資訊:
1. 電話:04-22232385 / 0972-870770 王琮瑋 總監
2. 信箱:edu@formore-maker.com
----
【退費問題】如需申請退款請於活動票券有效結束日7日前辦理,並依人數將酌收票價10%退票手續費、匯款手續費,請注意各場次最後退費時間,逾期恕不受理。
scrum 人數 在 長宏專案- <CSM 限定> 在遇到不想改變、缺乏投入、動力 ... 的推薦與評價
獲得A-CSM認證(台灣持有人數個位數) 長宏優勢 - 省下出國費用 - 專業輔助系統 - 後續換證協助 - 敏捷社群交流 報名資格取得CSM 認證具有1年以上Scrum Master 經驗 ... <看更多>
scrum 人數 在 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 Scrum敏捷式管理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加倍提升學習效果】 訂閱電子報,第一時間獲得優惠或福利 https://school.growingbar.co/grownewsletter 加入交流社群,獲取更多提升自我的技巧 ... ... <看更多>
scrum 人數 在 Re: [請益] 主管工時都估太短-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hatmonkey (打屁猴)》之銘言:
: ※ 引述《purin88 (原來我是憤怒的鄉民)》之銘言:
: : 唉,但工時估太短,就造成我不停的加班追進度,沒有六日、沒有晚上
: : 請問我該怎麼辦?
: : 還有更好的solution嗎?
推文有提到scrum,我也來討論一下
小弟在新創公司,開發模式導scrum
廢話就不講了
一次sprint需求會議16人,開兩三天(整個團隊
估工時要花兩天
我看我同事都估的短(主管會壓時間
我自己估還花心力看需求文件認真地估出來
也是估的短
每天daily meeting約40分鐘
進公司後一個小時,才能真正動工
也就是8小時的事,7小時要做完
導scrum真的好嗎?
daily meeting本意不是每天盯進度造成員工時程壓力吧?我不懂
而且什麼sprint google翻譯出來就是跑百米
跑百米是能夠讓人跑幾次衝刺幾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7.27.2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63840341.A.C6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