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防疫政策快報🇦🇺7月25日
▶聯邦政府政策、新聞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表示,其Scamwatch計劃已收到3,550個關於冠狀病毒的詐騙檢舉,政府聯繫追踪團隊的任何成員都不會要求您提供信用卡或銀行詳細信息,除非是已經跟維州政府申請1500澳幣或300澳幣補助金額,才會詢問這些資訊。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076例,死亡6例。
→5個活躍病例,2例正在醫院治療。
→昆士蘭飯店業協會表示,在許可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強制執行一項新的無規定規則幾乎是不可能的。
→警方昨晚檢查200多間場地,覺得顧客的行為一直令人擔憂,敦促顧客儘早前往酒吧和夜總會,避免排隊。
→昆士蘭衛生部傳染病處執行董事Sonya Bennett醫生已被任命為副首席衛生官,她擔心酒吧顧客沒有社交安全距離。如果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病例,像新州發生那樣的事,那麼它可以防止傳播風險和更大的病毒爆發風險。
→昆州副總理表示,某些營業場所不符合COVID-19安全準則。如果人們不注意警告,昆士蘭可能會進一步封鎖。如果人們不明白這一點,我們當然會研究是否需要採取執法行動。如果俱樂部很忙,而你在排隊,也許可以先去去別的地方……或者早點到達,然後進場。
⬛新州
→新增15例,共3,465例,死亡51例。
→新病例中的6例從海外返回,住在隔離飯店;8例與Stockland Mall Wetherill park的Thai Rock餐廳感染有關;1例仍在調查中。
→新州24小時內共進行30,535次測試。
→4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與一名上週在雪梨西南部參加過許多天主教禮拜的婦女有關。
→新州衛生局表示,在為期四天的時間裡參加以下服務的人應立即自我隔離,並接受COVID-19測試,無論症狀如何。衛生官員說,即使測試陰性,人們也應繼續自我隔離,如果之後出現症狀,則應再次進行測試。可在Fairfield醫院和Cabramatta的Fisher街停車場的直通診所進行測試。
7月16日下午6:30,在Bankstown的St Brendan's天主教堂一小時
7月17日下午1:00至晚上8:00在Fairfield East的Ausia 喪禮。
7月18日上午10:00在Bankstown的St Brendan's天主教堂舉行儀服務1小時
7月18日上午11:30至下午1:00在Rookwood公墓的St. God of Lawn墓地舉行葬禮
7月19日上午7:30,我們在Mt Pritchard的Mt Carmel天主教教堂一個小時的活動。
⬛維州
→新增357例,共7,744例,新增死亡5例,共死亡61例。
→目前維州有3,995例活躍病例。
→在總病例中,墨爾本大都會區7,168例,維州其他地區有437例,一些病例仍在調查中。有229例在醫院治療,包括42位住在重症加護病房的患者。
→新病例中,與已爆發病例相關共37例,其他320例正在調查中。
→300起病例與公共大樓有關;183例與Al-Taqwa College有關;45例與Colac的ALC羊廠有關;71例與Ardeer的Estia養老院相關;74例與Fawkner的St Basil老人之家相關; 80例與Somerville Retail Services有關;與Werribee Baptcare Wyndham Lodge相關的23例;49例與Werribee的Glendale養老院有關;與Essendon的Menarock Life Aged Care相關的60例;22例與Brighton的Regis養老院相關;KFC Truganina的工作人員與5起病例有關;等其他病例。
→維州首席醫學官表示,增加限制可能不會導致更少的病例。養老院的居民平均年齡接近90歲,在這群人中,感染的嚴重程度非常高。冠狀病毒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感染,關鍵是不能讓病毒入侵,一旦爆發,這些人的身體弱勢將使他們處於危險之中。
→維州總理表示維州第二次冠狀病毒為難以置信的頑固,有313名健康醫療人員和1名國防軍成員被認為是活躍病例。由於養老院有大量的臨時工和居民年紀大容易感染,維州的老年養老院仍然處於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從病例數還是從本質上來說,這些人處於衰弱和衰老,存在原本就有的健康問題。目前採取的措施: 工作者將輪調工作整合到同一個站點而不是在多個地方工作,來減少傳播病毒的風險;維州政府為因為陽性檢測結果而沒工作的人支付1,500澳幣,為接受檢測病毒並等待結果的工作者支付300澳幣;減少訪客人數;員工無症狀檢測;感染控制方面的額外教育訓練;政府會對因為只能在同一個地點工作的工作而處於不利的工作者提供財務支持。目前有38個養老院設施,包含500多個活躍病例。
⬛北領地
→新增0例,共31例,死亡0例。
→2個活躍病例。
→連續15天沒有新病例。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13例,死亡3例。
→連續15天沒有新病例。
→1個活躍病例。
⬛西澳
→新增2例,共656例,死亡9例。
→活躍病例5例。
→連續7天沒有新病例。
⬛南澳
→新增0例,共447例,死亡4例。
→活躍病例2例。
⬛塔斯
→新增0例,共227例,死亡13例。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今天澳洲新增374例,共13,950例,死亡145例,世界病毒感染第72名。以維州政府官員今天說法,養老院疫情短時間內有可能無法控制,但政府也努力想了幾個政策,讓這些臨時照顧工作者不會成為傳播病毒者。接下來幾周有可能還是天天都會看到維州新增死亡人數,在醫院和重症加護病房的病患逐漸增多,許多醫療人員也都感染,維州的醫療人員到時是否能有足夠人手照顧接下來的病患,和如何保護自己不被感染,都是重點。住在熱點區的朋友,建議出門還是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住澳洲的朋友防疫還是要注意,除了工作和學習外,盡量不要去熱點區。封鎖的心情苦悶,記得找親友聊聊。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和世界禱告。🙏
regis college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還記得北門旁邊大樓的「瑪爾寇梁」招牌嗎?3年前,就在北門高架橋遭拆除後沒幾天,瑪爾寇梁先生隨即辭世了。
近日在北門高架橋被拆除後,位於北門南側的台北商業大樓因為顏色醒目與招牌林立而受到各界注意,同時也令不少人想起昔日高掛在該大樓外牆上的「瑪爾寇梁」巨型招牌。
瑪爾寇梁(Marco Liang)是1970至90年代在台灣紅極一時的英語教師,然而就在今晚傳來令人錯愕的消息,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近日重返大眾記憶的瑪爾寇梁老師,已於本月26日(2016.2.26)中午因胰臟疾病在醫院辭世,享壽90歲。
1926年4月11日,本名梁在文的瑪爾寇梁在北京出生,父親是北京鹽業銀行高級主管,家族住在大佛寺東街三號的大院落。他的叔叔娶了美國媳婦,因此在1937年爆發盧溝橋事變時,便舉家遷往美國。瑪爾蔻梁就讀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瑞吉斯(Regis)大學,而他的7個兄弟姊妹則分散在各國讀書。
瑪爾寇梁在讀大學時,還開店販售各國藝術品,畢業後的他突發奇想,託駐香港的美聯社特派員 John Roderick 幫他找人做了十幾輛他自己設計的華麗三輪車,運到美國,又雇了強壯的黑人學生,踩三輪車載客,在當地引起轟動。
他的三輪車事業一開始很成功,但卻引起當地計程車業者的抵制,後來瑪爾蔻梁不敵而黯然退出。
三輪車事業狼狽結束後,他到丹佛大學讀化學碩士,同時教一堂課,叫「Romance of Chinese Cooking」(中國烹飪羅曼史)。「中國人一切的吃喝穿都教。結果電台就找上我了。」一家叫 Lubby Pineapple 的鳳梨罐頭公司,找他主持一個與課程同名的廣播節目,教聽眾將 Lubby 的鳳梨做成各種中國料理。
在英語事業發光發亮之前,瑪爾蔻梁創業多次都失敗,有時因為運氣不好,有時因為他思想太超前。他學的是化學,研發了黑、綠、藍色的指甲油,可惜那時候尚保守的美國社會無法接受。
於是,他又做了假睫毛在百貨公司租攤位推銷,身穿西裝,但用梅蘭芳演出京劇時的手勢和眼神賣睫毛,瑪爾蔻梁比著京劇的手勢,雖引來一大群人圍觀,但賣得並不好。
後來,他還發明一種可將身體染色的肥皂,用它來洗澡會讓皮膚變成咖啡色,可惜當時的人並不知多年之後古銅色皮膚將蔚為風潮。
美容事業失敗後,他來到台灣,用化學原料調成各種果汁,找了商展小姐當銷售經理,結果那年正好遇上霍亂流行,所以又失敗了。不過瑪爾寇梁並未忘情發明夢,一直到2009年,瑪爾蔻梁還因為自己睡覺打鼾嚴重,發明了一種止鼾枕頭,並申請專利。
1968年,瑪爾寇梁因為他姊姊跟著姊夫來台灣擔任外交部禮賓司長而一起到了台灣。起初他在幾個大使館教大使的兒女們英文,也在美國大使館教官員們中文。
打扮新潮的他,會自己設計衣服、鞋子,甚至飛到義大利訂做,又有表演天份,教英文時看似毫不費力就贏得年輕人的喜愛。
於是乎,往英語教學發展的他,終於成功了!不過當他用自己的英文名字申請營業登記時,竟被退回,理由是不能用洋名當招牌,於是他憤而將公司登記為「一二三英語補習班」,所以「瑪爾蔻梁」一直是他的公司的非正式名稱。
外型帥氣的瑪爾蔻梁曾在警察廣播電台與華視節目裡教英文,也在輔仁大學及中興大學擔任過英語教授,其專業廣受肯定,甚至成為模仿的對象;已故台語歌手陳一郎就曾在中視綜藝節目《歡樂一百點》裡,扮演「瑪爾寇陳」一角,以閩南語腔的英語用搞笑的方式教導觀眾說英語,讓許多觀眾印象深刻。
瑪爾蔻梁非常注重穿著打扮,即使到了80高齡,還是喜歡戴墨鏡、穿花襯衫和特別訂製的亮晶晶皮鞋。
直到晚年,瑪爾寇梁都無法忘情英語教學,他嘗試把早年的英語教學內容製作成影音檔,親自向外界推廣,目前在 YouTube 可以找到6段由他親手製作的英語教學影片。
《瑪爾寇梁的小檔案》
1926年4月11日,誕生於北京,本名梁在文。父親是鹽業銀行高級主管。
1937年,舉家移民美國。
1950年,畢業於美國瑞吉斯大學(Regis College),化學碩士。在美國開設藝品店,也曾在輪胎與飛機製造公司擔任工程師。
1954年,進口十多輛三輪車到美國丹佛市,從事交通觀光業,但遭當地計程車業者抗議,黯然退出。
1968年,由美來台。曾開設肥皂工廠但失敗,又自創品牌製造果汁,但逢霍亂流行,又失敗。後開設瑪爾蔻梁英語補習班,紅極一時。在大學開設英語課程,又在電視、廣播主持英語節目多年。
2005年,結束教學活動。
一生中著有《吃得開》、《出洋》、《中文通》等多本教學書籍。
R.I.P. Mr. Marco 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