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保持自己內在的渾沌 #方能產生一顆跳舞之星
1980年代,#美國神話學大師喬瑟夫_坎伯(Joseph Campbell)受美國公共電視(PBS)「當代思想大師」節目之邀,與記者、政治評論家兼神學碩士的莫比爾(Bill Moyes)對談,為一般大眾闡述神話學的奧義,引發觀眾熱烈迴響,促成將對談內容以文字形式出版。《#神話的力量》(The Power of Myth)在輕鬆的訪談對話之間探討社會、宗教、戰爭,乃至愛與死亡,出版後書市反應熱烈,2015年亦曾推出繁體中文版。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近日即將推出全新修訂版,同時邀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耿一偉撰寫導讀,從作為當代神話主要傳播媒介的電影來觀察,領讀者一同踏上坎伯的神話之旅,在東西方神祇與英雄的故事裡,找到神話與自己內在的關聯,成為一顆跳舞的星星,與宇宙共舞。新書上市前,Openbook搶先刊登,以饗讀者。
(引文)如果《#星際大戰》是《#千面英雄》的主要範例,那麼《#阿凡達》更能與《神話的力量》的種種說法相呼應:納美人崇拜大地女神伊娃,伊娃在最後以救兵的姿態,喚醒潘朵拉星球的野生動物來解救將被地球人荼毒的危機。男主角傑克在與駕駛機器人的柯邁斯上校的最後決鬥,則是靠了女納美人奈蒂莉射出關鍵一箭才得以解圍(這是一箭雙鵰,隱喻著神話起源的狩獵文化對科技文明的挫敗,同時是女性力量對男性的戰勝)。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
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
https://goo.gl/Enkzy3
pbs 漫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拜登拋美電動車王國夢 十年後拚銷售占美5成車市》
1.帶頭全球對抗暖化效應,美國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電動車王國嗎? 美國總統拜登在上周簽署行政命令立下目標,希望美國能在2030年,讓電動車在美銷量達到整體車市的一半,而為了展現他的決心,同時宣布將收緊在川普時代放寬的汽車排氣量標準,會推出嚴格的法規,來加速淘汰目前大量燃燒汽柴油的傳統汽車,且拜登在這天,還邀請了美國三大傳統車廠,福特、通用、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泰蘭蒂斯,三家車廠都表示願意配合政府大量生產電動車。
2.但要讓電動車占到全美車市銷售的一半,可能實現嗎? 目前,電動車在美國車市的銷售占比僅僅2%~3%。如何要能在十年後達到25倍的數字,許多專家一致的看法是,美國人對傳統燃油車的喜好很難改變,加上電動車購入後的前期成本相對較高,也是不少美國車主卻步的原因之一
3.拜登當然知道這是一項挑戰甚鉅的目標,因此他早在今年四月提出基礎建設預算案時,就在電動車建設預算上,給出比造橋鋪路這些基本建設更高的金額,因為要讓電動車普及化,就必須做到讓充電站,如同街角加油站一般的方便,才有可能讓電動車從小眾走入主流,拜登的目標,是要在全美廣設50萬座充電站。
4.拜登劃時代的宣布,某種程度上雖是站在氣候變遷的環保角度,希望重塑美國汽車工業未來,但還有一點,就是想對抗中國電動車崛起的威脅,保障美國汽車工人的就業。因為美國目前不管在電動車銷量,還是電動車電池的製造量上,都輸給中國。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市,是拜登並沒有邀請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加入他的電動車王國大計,光從這點就足見拜登,是想保住美國傳統車業的未來。
5.況且還有政治上的現實等著拜登,他所提出的基礎建方案算,雖然已在近期完成兩黨協商在參院通過,但規模只剩下一半,電動車預算,更從一開始的1740億美金到只剩下50億美金。民主黨對此金額高度不滿,揚言還要再追加,可想而知,這又是一場政治拖延賽。
{內文}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熱衷開車,我可曾是優良駕駛
拜登是道地車迷,收藏50年的超跑汽車雪佛龍Corvette,去年曾在總統競選廣告中亮相,當時他勾勒夢想執政藍圖,盼美國有朝一日,能從汽車王國轉型電動車王國。
時為美國總統候選人拜登:我深信美國能重掌21世紀的車市,只要我們轉往發展電動車
入主白宮逾半年後,拜登把夢想升格為政治野心,親自駕駛油電混合吉普車繞行南草坪這天,喊出「電動車才是美國汽車業未來」,只能前行沒有退路。
美國總統 拜登:一個有遠見的未來,將開展在我們眼前,就是一個屬於電動車的未來
美國總統 拜登:不管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燃料電池車,全都是電力發動 不會回頭了,問題在於美國未來是領先還是落後
美國總統 拜登:因此,汽車業員工及領導人,州及地方官員,今日集聚一堂,要替美國的故事寫下新頁
拜登簽下行政命令,拉出近十年時間軸,希望傾美國政府之力,推廣國人購買使用電動車,同時宣布未來將搭配收緊汽車排氣量規範,針對小客車卡車制定更嚴格標準,以激勵美國車廠提高電動車產量,美國三大老牌車廠通用 福特 克萊斯勒母公司斯泰蘭蒂斯,受邀參與白宮活動均表態全力配合,共同訂下2030年讓電動車,登上全美車市五成市占的目標,但美國國內不少分析,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都直言,縱使總統擘劃美國電動車大國夢的背後,有著決心降低國內溫室氣體碳排量的規劃,和冀望對抗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崛起的盤算,還是總歸一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通用汽車廣告:有了通用全新的鋰電池,我絕對能超越那些笨蛋
PBS新聞片段:要讓電動車,簡稱EV車在美普及化障礙重重,不妨看看電動車採用率,也就是全美有多少人購買電動車,就會明白絕對是挑戰,想改變民眾的駕車習慣非常困難
美國環保經濟學家 Joshua Linn vs.PBS記者:目前電動車在美國的市占率約莫2%-3%也就是美國每年賣出的新車,2%-3%是電動車,這比例太少,實在太少,少歸少,但已經增加了,十年前可是零
首先美國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全國第一高的碳排量,來自交通運輸占比29%,想扭轉大眾購車習慣減少污染量,拜登確實提出了治本之道,但從現實面來看,這項政策最大阻礙之一,其實就落在美國民眾對電動車接受度裹足不前,因為油價低廉讓購買汽油車,不管是休旅車卡車或轎車,都比擁抱環保來得划算省錢。
PBS新聞片段:一項名為消費者報告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對猶豫購買電動車提出了幾個理由,例如擔心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跑多少里程數,昂貴的前期成本,即便研究顯示,消費者其實可隨時間,省下更多無須加油的成本,還擔心充電站數量不足
美國總統 拜登(2021.05):當前,中國可是在這場比賽中取得領先地位,我不是信口開河,這是鐵錚錚的事實,中國以為他們會獲勝,但我想中國最好搞清楚,他們絕對不會贏得比賽
再者,拜登把中國視為美國電動車產業最大假想敵,若想超車領先,太多差距需彌補太多進度得追上,以2020年為例,全球賣出324萬台油電車及純電動車,美國僅占1/10 32萬8千輛,中國則繳出133萬台,些微輸給歐盟139萬台,是美國四倍之多,位居全球第二的亮眼成績,就連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美國僅有4座電池生產廠,而中國則是30倍120座,便有分析師以通用為例,解釋美國想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生產國」,不僅是一條漫漫長路,根本是不同量級的一場對抗。
新聞片段:這是一項震驚許多人的宣布,全美最大車廠之一通用,誇下海口要在2035年時,達到只銷售電動車的目標,分析師:通用絕對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不妨讓大家對通用的全球銷售有點概念,去年,通用在全球賣出660萬台車,猜猜當中有多少屬於純電動車,只有4萬9149台
且在充電站設置率上,全美包含公共及私人總數不超過十萬座,中國55萬8千座,
光是上海北京就各有5萬座,且對比美國明星車廠特斯拉,近年推出的超級充電站,
5分鐘可續航120公里,中國新興電動車廠蔚來,是花相同時間就能滿電上路。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車子快沒電了,只能再開42公里,所以我得來這裡充個電了
新聞片段:當肖先生要重新替車子加燃料時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師傅你要來嗎
新聞片段:他不必跑到加油站,他甚至不是替電動車充電的那個人,反而他去的是一座電池交換廠,只要5分鐘,他的電動車就能被裝上充飽電的電池,最高可開(260英里)418公里,對這位42歲每天開車的上班族來說綽綽有餘了
中國電動車駕駛 肖先生vs.充電站人員:好了是吧 好了 謝謝啊
不得不承認,美國的電動車王國夢充滿理想目標遠大,早在今年四月,拜登提出總規模2兆美金基礎建設投資案時,為求大力發展國內電動車產業,力拚2030年前廣設50萬座充電站,便擬出比用1150億美金造橋鋪路,更高的預算1740億美金,因為倘若不讓充電站,像街角加油站一樣無處不在,電動車就無法從小眾蛻變為主流,四個月後基建方案,雖然終在歷經兩黨討價還價數月後闖過參院,但預算規模已砍半縮水,其中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經費,僅剩75億美金,民主黨喊出必須再追加850億美金,只怕又是場政治拖延賽下,全美環保專家率先表達了失望之情。
CBS記者:若是與氣候專家對談,他們都覺得這樣的進展太過緩慢,專家們其實非常沮喪在這份基建案中,氣候變遷相關預算,因為兩黨角力而遭大砍
紐約時報說,這是拜登的打地鼠遊戲,眼前目標太多,想一網打盡難度甚高,在擊退氣候變遷的全球浪潮下,想達成排碳大國的減碳承諾,在美中科技對抗未完待續下,企盼轉型國內汽車工業,變革生產製造鏈保住美國就業,把氣候議題結合抗中,拜登想一箭雙鵰的政治設想,端看美國人能否放下對燃油車的矜持,投向電動車懷抱。
https://youtu.be/OpegN1mhLCY
pbs 漫才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泰國生產的AZ,負責出口台灣及馬來西亞、菲律賓,當地疫情失控,生產AZ疫苗2/3全扣留泰國,違反合約,拖累台灣等國》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1.
泰國自四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以來,確診數頻頻破紀錄;原先破口來自於英國的變種病毒Alpha,但現在傳染力更強的Delta已經成為泰國主要的流行毒株。
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衛生局12號透露,正在監測七名同時感染Alpha和Delta變種的病患。這七個病例是在對曼谷一個大型建築工地進行檢測後發現的,在1737名工人中,有1327人檢測呈陽性,其中23.3%感染了Alpha,73.7%則感染了Delta。
2.
泰國疫苗接種計畫進展遲緩,主要原因是疫苗數量不足。
泰國在野黨為泰黨就曾批評巴育政府,從一開始就押注在國產AZ疫苗。2020年末,泰國政府與AstraZeneca達成協議,計劃借助泰國"暹羅生物科學集團"的設備技術,在泰生產AZ疫苗,並號稱"年產2億,遠銷鄰國",讓泰國一舉成為"東南亞疫苗供應核心"。
泰國反對派領袖塔納通之前就在網上公開爆料,指責泰國的疫苗政策是在"向王室企業進行利益輸送"!
他說,泰國政府打一開始就認定了AZ疫苗,完全不考慮別國疫苗,將全部的身家性命全都寄託在與英國人的合作之上,孤注一擲,甘冒風險,原因是"暹羅生物科學集團"是國王全資控股的"王室企業",一旦這家企業獲得阿斯利康的技術轉讓,將會成為東南亞疫苗巨頭,得到大量的政府訂單,一舉扭虧為盈。
反對派批評泰國政府放棄了"疫苗來源多樣化"的政策,錯失了搶購疫苗的良;結果代工產能出不來,等到全球各大廠商疫苗都被搶購一空之後,才慌忙訂購中國科興疫苗救急。
有鑑於泰國疫情嚴峻,為確保泰國國產AZ供貨國內,官員14日表示,政府考慮限制國產AZ疫苗出口,引發疫苗保護主義疑慮。
隔天,泰國衛生部副部長說,英國藥廠AstraZeneca已要求將原定出貨給泰國的6100萬劑新冠疫苗交期延長5個月,也就是延到明年5月才交貨,這恐令泰國緩慢的疫苗接種進度雪上加霜。
阿斯特捷利康並未公開疫苗配發協議內容,但根據官網資訊,泰國廠的出貨供應數個東南亞國家,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同時也供應台灣。
台灣向AZ直接採購一千萬劑疫苗,對於泰國將限制疫苗出口,台灣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會持續密切觀察和注意這發展,也與阿斯特捷利康保持緊密聯繫。
3.
超過77萬名泰國醫護人員在2月份都施打了中國科興疫苗,最近卻傳出有打了兩劑的醫護仍不幸染疫,比例為0.09%,仍引發科興疫苗保護力不足的疑慮。
7月12日,泰國國家傳染病委員會批准混打中國科興和AZ疫苗,且下令各大醫院立即執行的決議,即第一劑接種科興疫苗,第二劑接種阿斯利康疫苗,接種間隔3~ 4週,旨在短期內增強免疫力,以保護一線醫務人員的健康安全。
至於已經接種過兩劑科興的醫護人員,則安排接種第三劑AZ或是輝瑞疫苗作為加強針。
4.
世界銀行駐泰國代表處15日發布《2021年7月泰國經濟報告:經濟復甦之路》。報告中指出,世行對2021年泰國經濟增長預期由此前的3.4%調整為2.2%,主要原因是泰國第三撥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消費低迷、旅遊業復甦緩慢。同時指出,疫苗接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報告指出,新冠疫苗接種是泰國經濟復甦的關鍵因素,對恢復泰國經濟支柱產業--旅遊業,以及刺激國內消費至關重要,但泰國政府的疫苗分配工作進展緩慢。
總理巴育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為5000萬泰國民眾接種疫苗,形成全國的群體免疫。但從目前的疫苗接種情況來看,這一目標很難達成,這將影響旅遊和消費的復甦。
{內文}
暹羅暖武里基金會執行委員會 Peiruch Sudtoop:我們不知道今天還會不會有更多遺體送來,我們的火葬場運作得不是很順,因為不間斷使用已經過熱了。假如我把棺材放在裡面,不用按下按鈕就會自燃,這就是真相。
自從今年4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以來,泰國暖武里府這間寺廟的火葬場就一直不停運轉,至今已經舉辦了超過上百場的新冠患者喪禮。由於政府要求寺廟不得拒絕為往生的新冠患者舉行火葬,僧侶們只能蓋括承受,結果導致這間寺廟的焚屍爐屋頂過熱,起火崩塌。而這只是泰國疫情失控的縮影。
CNA新聞片段:泰國的新冠疫情描繪了一幅嚴峻的景象,因為幾乎每隔一天就有紀錄被打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病例,每天都有幾十人死亡,醫院的病床很快就擠滿了人,醫療系統已達到極限。
公共衛生部現在提出了為期兩週的嚴格封鎖,類似於一年前大流行初期的封鎖。這將意味著限制跨省流動,關閉不必要的業務,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也意味著盡可能呆在家裡。
泰國正遭遇Alpha與Delta變種病毒夾殺的威脅,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衛生局12號透露,正在監測七名同時感染Alpha和Delta變種的病患。這七個病例是在對曼谷一個大型建築工地進行檢測後發現的,在1737名工人中,有1327人檢測呈陽性,其中23.3%感染了Alpha,73.7%則感染了Delta。
雖然同時感染兩種變異株並不代表患者的情況會更嚴重,但醫學專家憂心,具有高度傳染性的Delta變異株將取代Alpha,成為泰國主要的流行毒株,更不能排除混合感染病例,恐導致新變種病毒出現。
疫情形勢不樂觀,導致泰國醫療及篩檢量能瀕臨崩潰,而政府從6月7號開始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也因疫苗短缺,幾近牛步。關鍵之一,就在於負責代工AZ的暹羅生物科學集團,產能不足。按照協議,暹羅生物科學集團一年要生產1億8千萬劑AZ疫苗,其中1/3供應給泰國,另外2/3供應給台灣及東南亞其他國家。然而暹羅生物科學集團6月2號交付給泰國政府的首批AZ疫苗,僅有180萬,台灣訂購的AZ疫苗也延到7月7日才交貨,數量僅有62萬劑。眼看國內疫情延燒,為了自救,彭博社等皆報導泰國政府將依循印度限制AZ疫苗出口。
泰國國家疫苗研究院主任 Nakorn Premsri :有兩個重要議程需要考慮,一是國家疫苗委員會會議批准了供應新冠疫苗的框架。根據疫苗委員會的決議,2022年關於新冠疫苗採購1億2千萬劑框架。此外還決議讓疾控司和國家疫苗所加快採購疫苗,實現2021年1億劑次目標。二,考慮公共衛生部根據2018年疫苗安全法第18條的通知草案,臨時確定2019年冠狀病毒疫苗出口到(泰)王國以外的比例。會議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並考慮了影響,因此會議通過了發布本公告的原則。泰國有進行洽談,疫苗生產商給出的分配方針是,大約占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因為我們的訂單量大約是總產能的三分之一。因此,疫苗生產商將在每個時期交付不少於三分之一產能的疫苗。
儘管官員並未提及可能的出口限制額度,但路透社解讀,泰國一旦實施疫苗出口管制,將進一步推遲包括台灣、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國的疫苗接種進度。泰國在野黨為泰黨就曾批評巴育政府,從一開始就搞砸疫苗管理工作,先是因為押注在AZ疫苗,未採購保護力較高的莫德納與輝瑞;之前大量採購的中國科興疫苗,如今也傳出有醫護人員接種兩劑後仍染疫的消息,雖然比例僅有0.09%,仍引發民怨與擔憂。在疫苗短缺,疫情又煞不住的情況下,泰國衛生部12日宣布,全民接種計畫即日起採用科興+AZ混打的方式,冀能增強民眾的抵抗力。
聲音來源 泰國PBS電視台記者:泰國紅十字會新興傳染病健康科學中心負責人Tiravarhi Matuta博士與BionTech的病毒學家安南博士進行了一項聯合研究,他說,兩劑牛津AZ疫苗可以使人免疫,中和抗體水準超過90% ,對抗暴力的delta變體。研究表明,兩次劑量的科興加上一次劑量的AZ,比單獨接種兩劑科興疫苗能更好地預防Delta感染。但醫生說,效果沒有比施打兩劑AZ來得好。
聲音來源 臨床病毒學卓越中心朱拉隆功大學博士 Yong Poovorswan:鑑於當前的大流行情況,我們不能等待12週(打第二劑)。我們需要快速獲得免疫力,所以通過混打疫苗只需要6週(如果有效的話),我們可以獲得與12週幾乎同等的高免疫力,所以這是對泰國最有利的(方式)。
至於已經接種過兩劑科興的醫護人員,則安排接種第三劑AZ或是輝瑞疫苗作為加強針。泰國政府採取非常手段,無非是為了達成總理巴育120天後開放國門的目標,只是這波防疫行動來得太慢,不僅再度重創泰國經濟,更波及望穿秋水,苦等疫苗的近鄰。
CNA泰國特派 Saksith Saiyasombut:現在看來,到10月份泰國重新開放的目標似乎非常遙遠,儘管他們最近剛剛啟動了所謂的普吉島沙盒試驗,在那裡,接種過疫苗的遊客可以跳過檢疫,在島上漫步兩週。這仍然不受曼谷和周邊地區以及南部地區最新(禁制)措施的影響。包括普吉島在內的泰國其他地方,不僅受到最嚴格限制措施影響,重新開放國家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疫苗接種,速度仍然非常緩慢;接種第一劑的甚至不到總體14%,甚至不到4%的人打過第二劑,完全接種。在年底前完全70%的全民接種目標,這似乎非常遙遠。當然,這些都增加了巴育將軍政府的壓力。在過去的幾個月裡,許多人責備和指責他們做得不夠。但隨後總理也表示,"經濟損失和醫療系統損失之間需要均衡。"但現在規模似乎正在向另一個方向傾斜。因此政府不得不採取所有這些(禁制)措施。不過有必要關注實際(確診)數字會下降多少。
而台灣的AZ疫苗,AZ英國總公司是否可以從其他國家調度,也左右著台灣解封的進度。
https://youtu.be/lv1soI8z8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