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以前說過,我相信科學,但不相信科學家?
這個喔,嗯嗯...
我不知道在座多少人是這樣學的,至少在我念大學的時候,物理系教的第一個概念,叫做:
「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
重點不在於怎麼設定,也不是怎樣靠這個計算,而是「你有沒有認知到設下的條件,到底對結果產生何種影響,跟現實差異多少?」
理工科的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廢話,我們怎麼可能不知道,但請恕小弟直言,真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
我在中研院時做過一個系列的研究,內容是半導體相關的光、電與磁與表面性質,延續國外某個國際知名研究單位,據說對未來半導體、記憶體等等都有重大影響。有常看我講的應該知道,這個研究在10多年後,差不多2010年被同各研究單位,重量級大老發的論文判死刑,認為實驗雖然都正確,但方向可能錯誤。
嗯,醫龍裡面第一集的經典台詞「手術很成功,但患者死亡」
唉,其實我做這研究的第一年就知道,這整個系列都有問題了,只是別說老闆很難接受,所長他們也很難接受,美國跟印度等來的合作朋友也很難接受,我自己也是。所以最後傾向「這個年輕小鬼一定哪邊做錯了」,所以我也算了。
好了,公布答案,哪邊有問題?
「溫度」
我看過外國的實驗儀器,裝在真空腔體內的溫度計,是固定式的。而敝單位設備老舊,自己都要去車铣工件安裝,溫度計(Thermocouple)是很克難的懸掛在空中。任何人看了都會覺得是我做錯,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
但很早就發現,因為設備不好,每次都會碰到溫度計的位置,為了調整煞費苦心。累積大量資料的結果,統整出一個很奇怪但合乎邏輯的結論,那就是根據溫度計位置不同,整套實驗結果也不同(廢話),但某個錯誤的條件可以跟所有國外知名研究機關的論文結果符合。
蛤(*´・д・)?
總之,一不做二不休,把溫度計的位置全部調整固定做不同條件三次,結果發現依照各國研究的條件設定,死都做不出來,而做得出來的條件,與他們所說的差異甚大。
溫度差100度!
夭壽,假設這是高溫超導體實驗,差100會是多大,同業各位自己可以明白。
總之,我弄了很久後確定,其他國家的實驗室,因為設備齊全,固定所有參數,所以反倒漏了一點。就是基板的stage材料,跟加熱裝置與溫度計的差異。因為在真空環境下,溫度計升溫最大因素是熱輻射,使用加熱絲跟燈泡是不同的,而stage雖然都是不鏽鋼,卻有厚度之差。
也就是若我依照距離做梯度出來,光是stage差幾mm厚,燈泡放的近或遠,有沒有熱絲輔助,Thermocouple放哪,結果就完全不同。你說這廢話,看也知道?拜託,那是人家講了,所以你覺得這看也知道,沒做這實驗前看看,最好你知道差十萬八千里,每個做實驗的都會認為自己條件控制的很好。
這叫做後設認知,後來去教書後最常碰的理論,物理界很少人認真的去審視,往往因為固定的機器跟參數不變,就覺得結果應該也會不變,而當每次實驗結果出來「在預想範圍內」,就認為這不會有問題。
問題可大了,代表美國那家頂尖研究室,他們機器的裝設法,會讓Thermocouple測到的,跟你基板溫度差100度。原本認為製造出接近室溫可實用的材料,得在零下100度才有用,這是電影明天過後嗎?
好了,每個學長跟老師都會說,那一定是你哪邊沒做對。好啦,老師們,我早沒打算在學術界發論文當教授啦,直說好了。所有的條件我都調過,我一個人的實驗總數據比隔壁的整間還要多,熬夜不知多少次還被罵要注意身體,唯一可以做出跟國外實驗室相同成果的,只有「低溫」。
意即,根本沒有奈米性質出現,全部都是bulk的特性,而為了要驗證,我還額外做一系列,用單層、多層,厚度不同幾十個,去確認奈米性質的邊界在哪,結果出來的結果,只證明出這整套系列的數據,都不是奈米性質,全部都是塊材的低溫特性。
好了,我要講什麼?
這裡面出現了3個值得我們去想的東西
第一個叫做權威,當著作等身的專家,享譽國內外的研究單位做了個實驗,其他跟從的實驗室,顯然不敢挑戰,我還看到印度等較後進國家,發過點數很低的論文,說這實驗可能有問題,但更可能是自己哪邊弄錯了。
第二個是從眾,那麼多人都有相同的結果,就你不同,應該是你不對吧?啊就邊界條件不對啊,你們沒有用紅外線檢查,我有。然後有人理我嗎?所長跟指導教授都覺得,應該還是你哪邊弄錯了。XD
第三個是忽略基礎證據,其實指出有室溫材料可能的那篇論文,拿去跟塊材性質對照,曲線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是scale差100倍。那麼我們應該第一個檢視的,是這個真的有奈米特性嗎?沒看到重要期刊刊登過類似論文。
我私下也有發信去問過作相同研究的國外實驗室,還真的沒人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越有錢的單位,都是買整套機器,由專人校正過,像我這種從頭到尾都要自己校正的很少,多半都是所謂的後進國家。有做的都覺得很怪,但一樣不敢質疑權威,畢竟你要拿論文畢業,走學術界路線,怎麼能初出茅廬就跟像是貝爾實驗室這種巨獸對幹?
====
如果連算最嚴謹之一的物理學界,研究都會有這種狀況,你怎麼能相信那些科學家說的科學,能百分百屏除所有疑慮?像是近年常見,邊界超大的暖化、全球氣候、環境等等研究,就我的標準來看,根本問題重重。但你一質疑,就會出現諸多的專業與否批評,因為你不是這行的。
更好笑的,質疑你越大聲的,九成以上都不是科學家。
我的經驗,在台灣跟學經歷比較有關,越是念頂大出身的,就越有這種「論文跟書本證據、國外知名研究單位說的,應該會比你現場作的正確」,的這種說法。在中研院我就遇過,台大來的暑期大學專題生,根本看你不起,死都不想動手,只想用理論描繪世界。要不是我們是學長,已經用鼻孔看人了。
科學界講究一致性,但這也很容易誤導你,因為當過去若是錯的,就會一直錯下去,很難被糾正。即便事後找到錯誤,也不會承認,而是用許多說詞,堆砌出一套完美的修正路線。
如果連科學界都這樣,你跟我說更複雜的人類社會,僅需要少量的社會研究,跟沒有實務經驗的純理論,就可以描繪一個天堂:
「其他人都要聽我們這些專家的意見改政策」
我當然覺得你在鬼扯啊!
我後來在教育界遇過很多學生,行為表現都是後設領域的東西,更多的狀況是,自己腦補跟修正記憶,美化經驗中的行為。而老師要怎樣搞定學生?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你也後設回去,誘導他們的思維,控制他們的行動,在老師的權威下,多半學生都會聽。然後,你就會發現,所謂的開放學生自由自在學習,更多時候只是一種,方便給你洗腦的手段。
真正的自由學習存在?還是,這只是邊界條件設立下的假象?你真的認為你看到的是真實?一切都只是一個虛擬實境下的遊戲?
我真的懷疑,那些天天發表教育高見的專家,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學生腦袋可以空出來,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塞自己的思想,成就他自己的功名,達成他想要的社會。
因為,就我們這種死硬保守派理工人來看,有些工作的技能就是不能少,你沒有基礎訓練,學習不夠扎實,就是不會。人類不是可以替換的螺絲,每個長的都一樣,沒有教跟帶,知識經驗中核心的眉眉角角就是不會。
不會就是不會,跟數學一樣。
mm 單位 念 法 在 DJ Yin 盈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房子鑰匙拿了幾個月了,現在還沒開始裝修!原因是Defect修復現在才完成!☹️
唉,好像買新房子難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吼?#拖拖拉拉
當初還好有請專業的驗屋公司幫我做Inspection 🔍
檢查內容包含磁磚服貼度/牆壁平整度/油漆瑕疵/樓上是否漏水/排水系統是否順暢/五金零件是否穩妥等等等等
這些細節說真的,我怎麼會查啊!
想到就頭疼,還好有個客戶介紹我專業的驗屋公司
🛠 Canaan Building Inspection Sdn Bhd 🛠
他們是經驗豐富的團隊
不少發展商找他們老闆 Joshua Kang來訓練專業的驗收部門
那天我看他們檢查不止耐心細心
檢查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工具確保把隱藏的問題找出來
幾個小時的時間把房子上上下下裡裡外外每個角落
鉅細靡遺的檢查一遍
有問題的都會貼上貼紙記錄起來
最終會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報告
真心覺得有這樣的服務真的太好了!
不然我這個老虎眼 🐯
加上沒耐心 一定會遺漏很多問題 🤦🏻♀️
更棒的是
你不止可以請驗屋公司幫你檢查屋子原況所有的瑕疵
Defect Team修復好後還可以請他們來再次檢
確保發展商真的有把所有收尾都做好好做美美
對了說到這裡,假設遇到不負責任的發展商
專業的驗屋公司的報告在必要時可以幫上你的忙喔
大部分發展商都承諾在報告交上去後30天內修復完成
結果我的兩個多月才弄好....
但是也因為我的裝修團隊來到這個時候也比較滿
要十二月中才可以開工我就不計較了
不過如果遇到更嚴重的情況
比如發展商賴帳或者隨便弄
這時候專業驗屋公司提供的報告
就可以作為有利的證據去應對唷
如果你也即將拿鑰匙或剛拿我推薦你們找我這個驗屋公司
Canaan Building Inspection Sdn Bhd
這麼專業的服務只需要幾百塊
房子的大小,所在地,和需要上门檢查幾次都是決定價錢的因素
但是一般Condo拿最Basic的服務RM399
就可以解決煩惱省時並以防萬一真的超級推薦
#我之前完全不知道有單位在做這個
他們現在做著 CMCO Promotion,加上我的Promocode ✨DJYIN10✨再扣10%!(幫大家謀到福利最開心)
有需要的朋友就pm他們或whatsapp他們詢問咯~ 😊
☎️ 0142617500
Whatsapp 💚 https://wa.me/60142617500.interesteddefectinspection
-------------這是一條滿滿補充的分割隔线 --------------------
可能有一些人覺得被冒犯了,甚至比較敏感的把言論導到比較偏激的地方,對於留言區的反應我是有些意外的,所以容我再補充一些些:
1⃣️ 關於發展商 - 找inspection公司來check defect不代表是發展商不好,發展商好不好屋主都需要驗屋程序的,只是大部分都是屋主自己處理,而我對屋子完全沒概念,所以當知道原來有驗屋公司這回事就交給驗屋公司處理而已,我對於目前的發展商基本上是滿意的,我認為好的發展商不是他們交出0瑕疵的屋子(不可能嘛 工人水準本來就參差不齊)而是交屋後對於有問題的部分負責到底不推卸責任,這就是好的發展商,所以目前我對他們還是有信心的,雖然超過30天,但也可以理解畢竟這裡有1300戶。
2⃣️ 關於驗屋公司:我覺得他們只是幫屋主去找出看得到,通常屋主自己也會標示的,和看不到但可能有手尾的問題(這是我覺得要找他們來的最大原因之一)因為我真的不會看樓上有沒有漏水,沒有時間每一塊磚去檢查有沒有空心,找他們是要他們幫我找出這些有必要修的瑕疵。
牆壁那些只是他們量是incase有一些業主不幸的遇到不負責任的發展商手工很差的,就不能被要求弄好嗎? 大部分人很好不代表所有人運氣好不會遇到不好的建築商啊,而且他們做的報告到最後是屋主決定要不要弄的,大部分屋主對於小瑕疵不影響生活的都會pass,很多人看到照片(尤其是量牆壁有沒有齊那張)被惹毛,大家都太會看圖說故事了,那只是他们例行检查的项目之一,报告的其中一环而已,大家不需要腦補覺的業主會拿那個幾mm去為難建商,為了幾mm要人家敲掉牆壁不可能嘛~
所以不需要執著於他們檢查了什麼,我需要的是他們幫我做我本來該檢查的事,和有圖有文有平面圖的報告好讓Defect team可以清楚了解瑕疵在哪裡,要修的是什麼,幫我做了本來應該我做的事。
3⃣️ 建築相關背景的人士: 這裡看到你們對驗屋公司的反應很大,有些就直接罵人家或說一些話輕視人家否定人家,我真的覺的不要這樣各位大哥,大家都有自己專業的部分,我相信大家工作一定是遇到很野蠻的客人,也許是對這些客人的怨氣不自覺的轉移到驗屋公司的身上去,我想說他們只是幫屋主把屋子的評測報告做出來,至於為難建築商是業主本身的行為不是他們啊
(而且建商有那麼容易被為難嗎 然後我發現些做裝修的朋友似乎搞錯了Inspection是針對建商交新屋的屋況 不是一般的裝修和室內設計的檢驗啊 你們是否搞錯了自己對號入座?)
而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不負責任的建商這份報告多少還是可以有一些貢獻啊,專業的你們也無法否認市場上有不好的建商對嗎?大家也無法否認有些人的運氣就是比較不好,做工的會遇到不好的客人,買屋子的會遇到不好的建商對嗎?所以大家就在自己的本份做好就好了啊,各位真金不怕紅爐火,我們也不要成為奧客,那就好了。 如有得罪請多多包涵。
4⃣️ 業主們:我想給的建議是,如果你自己有相關背景,或者爸爸哥哥做裝修的,或男友有經驗,其實Defect可以自己做的,大部分人都這樣,而且通常比較快,可以快一點入屋。
但是如果你身後沒有這些人,或者太忙,就可以找驗屋公司。只是驗屋公司檢測的報告會把大大小小他們發現的問題寫下來,並且服務更好的公司會幫你follow up進度,到時候如果是很細微的瑕疵是不需要斤斤計較的,我個人認為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漏水/排水/磁磚是否空心/地板是否有水平o不ok會不會影響排水等等/門窗等五金零件,因為如果每一個都要修復的話可能會用更長的時間,所以自己衡量喔~
最後,我本來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作為一個沒什麼購屋經驗的人當知道有這樣的服務的時候我是很開心的,並認為是我需要的(我粗心沒耐心也不喜歡寫報告)所以也讓大家知道一下,一定有人和我一樣啊。
至於覺得不需要的人路過就好了,不需要攻擊需要的人,保持理性的溝通是網路上的品格,謝謝。
mm 單位 念 法 在 Moviematic 電影對白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含劇透觀後感)
發生過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永遠無法改變過去
只能盡其所能,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的每一個選擇
錯過或犯錯過都是可惜的經歷,但我們總能以另一個方式回到正確的道路中
只要我們願意,每一天都有著重新改變的機會
活在當下的每一刻就是創造更好的未來
.
《TENET天能》比起電影背後理論的燒腦分析
更值得我們留意的是,電影帶出的真正警世訊息
我們大概會花人生中的十分一時間去後悔過去的決定
面對無法改變過去的無能為力,我們更痛恨曾製造遺憾的自己
事實上,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情,亦無法穿梭未來預知一切
所以我們才會更愛看有關時間旅行的電影,感覺像是腦補了我們不能做的事情
時間從來都是很抽象的概念,雖然有著量度單位讓我們知道時間的指標
但從來都只能感受時間的流逝,不能用文字去描述,影像去表達
但是導演Christopher Nolan卻是顛覆了原有時間的觀念
在固有的時間定論下定下不一樣而又合理的概念
當我們以為他們在回到過去改變一切,事實上一切也沒改變
因為人生就是不能重來的過程,我們只能把握接下來的每一秒
讓每一天都過得值得、無悔
.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 feel it"
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往往都包含許多理論與學術的支持
即使我們在觀看的時候,無法完全理解,仍然可在離場後搜尋腦補一下
但導演更想觀眾用心去感受電影
因為每個人理解的理論是一樣,但各自的感受和得到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這才是我們最珍貴而獨一無二的觀映感受
.
「過去」、「現在」,還是「未來」
都是形容時間的表面形容詞,而真正讓時間充滿生命力的是我們的珍惜
過去已成只能懷念的回憶,現在還在進行,而未來還未發生
如果我們想改變現狀,就要改變還在進行的現在
並為著還未發生的未來而準備好
過去就讓它留在過去,捉緊每一個能改變的瞬間
🎥
TENET天能 TENET (2020)
主演:John David Washington,Robert Pattinson,Elizabeth Debicki
上映日期:9月10日
@warnerbroshk
#TENET天能 #TENET #電影對白圖 #moviematic #電影台詞 #電影對白 #對白 #電影語錄 #mm觀後感 #mmTENET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