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趣生活】假扮死亡
據格林伍德(Elizabeth Greenwood)委婉的表述,幾年前,她斷定自己已經「在財務上搞得一塌糊塗。」背負著超過10萬美元大學貸款,她和一個朋友在吃飯時開玩笑說,她的計劃是成為一名「備受追捧的公共知識分子」,做幾次TED演講就能把欠款還上。這位朋友說,如果計劃失敗,格林伍德總是可以「假死」,去一個熱帶小島度過餘生。她被這個點子迷住了。
在她的新書《假扮死亡:探訪死亡欺詐的世界》(Playing Dead: A JourneyThrough the World of Death Fraud)(Simon& Schuster出版社,26美元)中,格林伍德揭開了這個致力於「幫人消失」的作坊式行業的面紗。她追蹤調查了埃亨(Frank Ahearn)——一個滿嘴粗口的紐約人,自稱幫助過50多個人消失,每人收費約3萬美元。她還和拉姆巴姆(Steve Rambam)一起喝柯洛娜啤酒,後者是個在菲律賓追捕假死者的憤世嫉俗的調查員。在菲律賓,你可以租一具屍體,然後僱當地人辦一場假葬禮,作為你「猝然長辭」的證據。她去英國見了達爾文(John Darwin),他在2002年偽造了一起皮划艇事故,騙取了超過28萬英鎊(現今約合37.1萬美元)的保險賠償;在洛杉磯,她拜訪了一位名叫「小珍珠」(Pearl Jr.)的女人,此人堅信積遜(Michael Jackson)是裝死,他現在正秘密地生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想等到合適的時機再揭開真相。格林伍德還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些人——其實有很多——他們謊稱自己在911事件中死在世貿大廈,為了騙取慈善機構的捐助。
作者對她的調查對象抱著寬容的態度,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袒露內心,無論他們的所作所為有多麼可憎。她承認自己與他們有一些共同點:她也想逃離自己的過去。格林伍德在麻省的窩士打郡長大,那是一個工人階層居住的小鎮,她拋棄了那裡,去了加州。「我那時就知道,我想遠離那個人人酗酒、到處都是紅襪隊(Red Sox)粉絲和North Face絨衣的地方,越遠越好,」她寫道。她練就了一口矽谷口音,把頭髮染成了金色,在Forever 21買了幾條小禮裙。在那之後,她承認自己和那些行騙高手、吹牛大王,以及在死亡欺詐的世界中遇到的其他「殘缺的靈魂」融為了一體。她甚至還和她的一個調查對象一起購物——這位加州女性在讀到一篇2007年對她父親的訪談時極為震驚。她的父親是華荷(Andy Warhol)的密友,據她所知,父親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去世了。他偽造的死因是吸食海洛因過量,在某種程度上是想逃避做父親的責任。
作者在書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是《假扮死亡》的亮點所在。這些問題屬於存在主義的討論範疇,而且聽上去陰森森的:「你怎麼度過你的第二人生?」格林伍德問道。「在21世紀,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即使不是美國國家安全局(U.S.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盯上,也會被閉路電視、無人機或手機傳送我們的座標,令人討厭的朋友還會在Facebook上圈我們。第二人生暫且不論,你先說你消失得了嗎?」這些問題展現了她的機智風趣,也更受人歡迎。不過,在書的最後,她進行了一場聲淚俱下的情感宣洩,並堅稱普通的人生並沒有那麼糟糕。這樣的結尾有些傷感,也難以令人信服,因為她之前給人的感覺是很樂於做那些調查的。或許她只是太累了,畢竟在這個過程中飛了那麼多地方、喝了那麼多啤酒、抽了那麼多煙。
寫一本像《假扮死亡》這麼好看的書不容易,但要和假死相比,難度可能還是小一點。幾乎沒有人能從中僥倖逃脫。不知道喝了多少瓶柯洛娜之後,那位名叫拉姆巴姆的調查員和作者分享了他的一個觀點:「對每一個被我抓到騙取人壽保險的人,我都會告訴他,『如果你能把辦這種事的精力、金錢和奉獻精神,用在作為一個守法公民的生活中,你也能賺到和這一樣多的錢。』」--Devin Leonard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