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位非常人所能及,在醫師群組引爆的「醫科面試工作坊」】#讀者投書
前陣子有個消息驚動台灣醫療圈,然而,卻與近期大眾爭相搶奪口罩、酒精的武漢肺炎毫無關聯。
無論是PTT的medstudent版,抑或是各社群媒體的醫師群組,無不在轉發討論某些醫學生所籌辦的一項活動:「高價位醫科面試工作坊」。
#醫科面試工作坊 #醫學生 #高價位 #教育
medstudent ptt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00am更新:剛剛看ptt medstudent板,有一位學長發文,並秀出了醫院員工證,且也得到4C2當時的主治趙太后(抱歉我這樣叫)的親口證實。真的非常感謝這些長輩們,願意在此時跳出來力挺。如內文,破壞台大醫院名聲的,不是這群出來說真話的人,是做出這些事的人。非常感動他們仍然記得只是短暫停留的我。我真的以為,我要背著造謠者之名進棺材,畢竟,要說證據,我一項都沒有,而唯一可能的人證們,會願意挺我這個已不在醫界的人嗎?想到這裡,一輩子要被污名,一種「明明我深知我沒錯,但所有人都說你錯,你造謠」的鬱悶感,我就覺得去死好了(是真的有想過)。此事讓我感覺,台大真的很暖,真的谢谢。
關於證據,請去看ptt medstudent板,八卦板,政黑板,學長夫妻已公開與蔡璧如和柯P信件,在此感謝。這篇要分享的,就轉吧,不然我之前被黑心酸的。
補個人權圖吧。很多人說我沒畢業,放上校友證還覺得不夠,只好補畢業證書。我從來沒說自己書念得很好,很厲害,我也提了自己休學跟快退學的事,但,再怎麼樣,我想台大依舊是我很驕傲的一份學歷,即便我之後未從醫,我依然感謝台大醫學系給我的一切,也對我曾經的莽撞與疏失道歉。
去翻我臉書就知道,我應該是從未講過柯P壞話,從未轉錄過一則不利他的新聞,畢竟,他仍是我的老師,他也確實對台灣醫療很有貢獻,過去他被民進黨打器捐案,我甚至發文力挺。前天是我很久很久後第一次談論他,也盡量的用直白無聊,沒太多情緒的方式在講,這就是我的私人臉書,我也沒發過誰來看(不然,我一開始就直接把文章給媒體就好啦)。後續的發展失控了,整件事變成了政黨間惡鬥的政治算計(也請舉證我真的有拿什麼政黨的錢,或接受誰的指示吧)。
倘若,
在2018年發,會被認為阻擋柯連任之路。
在2019年發,會被認為不讓柯參選總統(他到九月都未表態)。
在2020年一月十一前發,被認為阻擋民眾黨進國會。
在一月十一後發,又成了黑粉選後崩潰文,或是「這麼早就在為卡柯2024總統之路」。
什麼時間點發都可以被擴大解讀,這就是網友腦補的能力。連發文時間點,都要經過眾網友同意,做『時間審查』。發文是否設公開,也要眾網友同意,做『系統審查』(有看我臉書就知道,我每一篇文章都是設地球,沒有因為任何議題而不同)。
我在八卦版說過了,會決定寫下這段陳年往事,是跨年夜跟朋友吃飯聊起投票的事,有感而發(樂誠,承邑,justin,一虎,就你們啦),加上上週跟認識許久的喬安聊到柯P,而決定寫這篇文章。我並不認為這文章對柯有何影響,畢竟他這次並未參選,不是嗎?就是個助選的黨主席。這文章放在2018,2024都更容易被議題操作。而且,都這時候了,要投誰,大家心裡大致已決定,很難改變。
然後就是我被各種攻擊。我並不是啥名人網紅,就是聊聊以前老師,聊聊過往,被一堆人轉走,我比誰都詫異。爾後學長路過我這,他也證實了這段事情的真實性,即便年代久遠,有些出入,但,卻是真實發生過(抱歉造成學長賢伉儷困擾,不過我自己被黑得更慘)。
而最讓我生氣的,是民眾黨和蔡璧如的聲明否認。我尊重蔡璧如,畢竟她也多少指導過我們,可是卻公然說謊,明明當年信件就是她寄給學長了,現在卻堅稱絕無此事,還把這事轉成政鬥。聲明稿內文中,更刻意使用曖昧文字,把1/8提告ptt網友的事,寫得『像是』告我,讓底下一片高潮,認為我將來會是法院認證的騙子。
很感謝後來學長和學嫂跳出來公開信件了,原來這段往事曾造成他們夫妻的某些心理創傷(畢竟,沒做錯事,被叫去飆罵兩三次,任誰都無法接受吧?)。這次的事件,也讓我產生了陰影,原本要聊的一些政治話題(都跟柯P無關),現在也猶豫了,政治狂熱粉的可怕。
即使到了這個地步,我依然希望就此打住,只要蔡璧如和民眾黨能公開對我污衊,指責我和學長造謠一事道歉,我只要一個公開道歉,為我和學長遭受的名譽受損道歉,沒有別的。今天下午,忍無可忍的學長夫妻,在醫學生板公開了信件,我也很錯愕,畢竟,他們可以選擇息事寧人的,卻願意跳出來證實,我非常感謝,我也從未要求他一定要出面,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不過當時並未引起太多人注意。但,都公開了,終究會再被轉傳,時間而已。
我趕緊私訊蔡璧如和民眾黨,畢竟,大家想想,他們搶先在媒體發現之前澄清,只要說「對於民眾黨第一時間未查證,造成包先生和王醫師名譽受損,深感抱歉,他們並未『捏造』,而是當時溝通協調出了問題。」還我和學長清白,也就過去了,我也不想追究,對未來柯P的從政之路也無傷大雅。我告知蔡璧如和民眾黨,只要先發布,對貴黨影響不大的,但等燒到八卦板,等記者來抄,等於你們的第一份聲明,說我捏造,是在說謊,那反而更不利。可是他們只回高層會再討論,然後就沒下文(這部份有對話紀錄),也確實該文很快就延燒到八卦與政黑板。
最後,我想澄清幾點:
1.一直攻擊我寫『私帶』,『私接』中國參訪團的,有看清楚原文嗎?我原文從未說『私帶』,『私接』,只說未申報(我們單位),未通知(我們單位)。
2.蔡璧如和民眾黨說我強調『中國』參訪團。加護病房一段,我從頭到尾只提了一次『中國參訪團』,因為真的是中國參訪團啊(網友一直要我人事時地物交代清楚,寫清了國家,又被抹成刻意強調中國)。試問,何來『強調』?我沒有特別括號中國兩字,更只在加護病房一段提了一次中國,這算強調?要我別提中國,因為敏感,難道要我改成美國嗎?就真的是中國啊。操作議題的是你們,不是我,我根本不管是哪一國,反正就是有外來客闖入,不是嗎?扯新聞標題,扯八卦板標題,那些標題我下的?文我發的?這也算我在抹紅?多年前我甚至公開說,以我認識的柯P,我不認為他有活摘器官,然後今天說我抹紅他?
3.蔡璧如原先寄給學長的信寫,柯P是受高層指示,然後就被解讀成,柯是受害者,有錯的是『高層』。我是不曉得私人信件中,會連哪個高層都說不清楚?而且昨天的聲明都能公然說謊說絕無此事,那她說有高層,就真的有高層?把我打成成績差的信譽不佳者,那公然說謊的聲明文,說有高層,就請指出是哪位高層。在醫院工作應該都知道,任何事情幾乎都實名制,因為你要為你做的事負責,結果在蔡寄給學長的私信中,竟然只提『高層』而不提人名?在醫院還真的是非常少見。真的有高層嗎?還是推託之詞?我也很想知道,究竟高層是誰?快還柯P清白。畢竟,當時只是小小銀彈的我,確實接收到的資訊就是柯P接待的參訪團來,未通知我們,也沒聽聞是哪個『高層』,然後出事了就罵代理護理長。(還有,一直強調我寫錯,是組長不是護理長的,學長也解釋了,他老婆當時是代理護理長,所以說我被打臉,打臉在哪?)
4.政黑板標題,媒體標題,並非我下的,被這樣利用操作我很遺憾。但,那標題要抹紅,又與我何干?連這帳也算在我這?加護病房一段都只提一次中國參訪團了。
我只是在個人臉書聊聊往事,沒發記者,今天會鬧成這樣,有一部分不就是這些支持者帶起來的嗎?說我捏造不曾發生的事,但卻是真實發生過的。
明明是為當年的事情抱不平,卻又被說蹭熱度。所以所有揭露不公不義之事,都是心機算計?我對這些公然說謊又抹黑的人,感到失望。甚至柯P還刻意帶到沒醫師執照這事,我不懂,我畢業時都確定不從醫了,我還考國考幹嘛?人家實習在準備國考,我是在準備考研究所,就志趣不合。揭你弊,就扯西,柯P讓人愛的不就直言不諱嗎?
這篇才是我最希望有人轉載的,不然民眾黨和蔡璧如絕對刻意不回應,反正再撐一天,就沒人在意也沒人要追了,從此在大家心中,這就是個『捏造』的事。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蔡璧如
#柯P
medstudent ptt 在 陳信諭 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資淺醫師罵資深護理師事件
PTT醫學生版(Medstudent)最近有篇道歉文引起熱烈討論,簡短提要:
1. 一位資淺醫師因辱罵急診的檢傷護理師,在網路PTT上道歉。
2. 跳出一位急診的主治醫師根據護理師說法,表示這位資淺醫師工作不力、態度囂張
3. 這名資淺醫師,隨後表示此名急診醫師說的與事實有些出入。
這起爭端,事實究竟是資淺醫師工作態度不佳,或是工作無法負荷引發的情緒,我無法得知,但爭端成了這樣的場面,肯定是兩敗俱傷。
但整起事件,是讓我想起幾年前,曾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實習的日子。中國附醫,當時是出了名的血汗醫院,實習醫師幾乎是無眠無日的操,操到同事都戲稱自己是「intern dog」。那段時間,我作為組長,班表有時候真的排不出來時,只好自己吃掉多出的值班。就我自己的最高紀錄,一個月11班,這個月的某一周的周日、二、四、六值班,一周不在醫院的時間是45小時,總工時123小時這是不包含加班。
這段時間裡也常常遇到和護理師的摩擦。比如說,內科病房值班,有一班必須要兼顧心臟加護病房的心電圖尿管等等低階的醫療措施,常常一個班睡不到兩個小時,或是一直中斷睡眠,還得面臨隔天起來上班。
有時候,真的累到爬不起來,即使爬起來了,身體也跟不上意識,晚了10幾分鐘,常常被加護病房比較資深的護理師酸:「你們Intern(實習醫師)都在偷懶啦,叫都不來。」
聽到的當下也都很生氣,很想反駁。有一次我直接對著那位同仁說,「您好,請你把員工編號給我,我想跟醫院反應這個狀況。我們Intern不是不做,我想你誤會很深。」雖然不到辱罵,其實場面已經非常對立。更甚至,我們一位同學被踹門叫醒的誇張行徑都有。
其實後來想想,心臟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是非常忙碌的單位,常常有緊急事件發生,心理壓力之外,當時人力也是短缺(血汗醫院不是叫假的)。而當時我們實習醫師的工作,也是為了要精簡人力,所以叫跑不掉的實習醫師做,反正你一定得畢業才能拿證照阿。
兩造雙方的過勞,能夠顧自己都已經無暇,怎麼可能再顧別人的感受,同理別人的處境?資淺醫師不熟悉科內作業,或資淺護理師動作稍慢,就會被「另眼相看」,也都常有的事情。
我認為,職場摩擦,很大一部分是結構性的,也就是過勞產生的問題,當然也有「立場衝突」、「磁場不合」,或是「人品問題」。能夠改善的,除了所謂宣導宣導再宣導之外,我認為根源還是要提供一個合理的工作量。
一個不會讓你覺得別人都在耍懶惰的合理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