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記》旋轉肌袖
上課的時候學生反應肩膀卡卡的,有去看物理治療師,治療師說旋轉肌袖有問題,所以幫他放鬆而且請他回家記得拿球放鬆。
聽到這裡,李組長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不單純,立馬幫學生檢查看看。
評估:肩外旋角度到90度,但終端有不舒服感覺,內旋大概只能45度,比較有問題,另外舉手過頭頂末端有不舒服感覺,瑜伽的牛面手下手,就是SFMA的P1動作受限。
這樣主要的確是旋轉肌袖問題沒錯,但只有按摩放鬆應該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處理:首先先用MET的手法,降低過度緊繃的外旋肌群,同時也訓練正確由肩胛下肌主導的肩內旋,也搭配PNF的上肢pattern做訓練,最後訓練正確肩胛骨跟肱骨的連動,也讓學生練習前鋸肌穩定的啟動訓練,畢竟這兩條肌肉跟肩胛骨的穩定可是息息相關的。
後測:最後肩外旋,肩屈角度皆正常且無不適,肩內旋可以到80度,而牛面手也非常順利的到位,以SFMA的觀點看叫作FN。
結論:適當的放鬆是非常好的,但很多時候後續的訓練才是真正的game changer啊,不過如何引導出有效的訓練又是另一回事了。
教學隨記我們下次見
#教學隨記
#教學隨記真的是隨便記
#kensyogalife
met pnf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學習解剖學
剛好有同學問到哪邊有比較好的解剖學學習管道?
其實上過一些課也聽過一些老師講,台灣的教練跟老師其實解剖學的水準相對是高的,所以身在台灣又想學習解剖學相關的知識的話,是很幸福的。
我線上的課程上的比較少,通常都是上實體的,以下是表列我上過跟解剖學會有相關的課,同時也是在台灣比較容易上到的,那種久久來一次的大師我就先不列,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
今年還沒上的就先不放。
===
#芯瑜伽系統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2019師資班 助教 (2019)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下肢穩定工作坊 助教 (2019)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後彎倒立工作坊 助教 (2019)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筋膜與彈力帶工作坊 (2019)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後彎工作坊 (2018)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開髖工作坊 助教 (2018)
芯瑜伽 徐吇偐老師 RYT200小時師資 (2018)
#進修(瑜伽相關)
Doug Keller Anatomy and Integration in Yoga [online] (2020)
Celine蔡忻林老師 赤足瑜伽 (2019)
Celine蔡忻林老師 筋膜力線陰瑜伽研習 (2016)
Hsin Yoga 瑜伽與動作控制 (2018)
Hsin Yoga 給瑜伽老師的解剖學讀書會 (2017)
#進修(身體工作/解剖學)
Karin Gurtner Anatomy Train in Motion ATiM [online] (2020)
DNS-B動態神經肌肉穩定技術B (2020)
DNS-A動態神經肌肉穩定技術A (2019)
傅士豪老師 MET下肢 (2019)
傅士豪老師 MET上肢 (2019)
傅士豪老師 筋膜運動 (2019)
傅士豪老師 筋膜滑動 (2019)
傅士豪老師 生物力學 (2019)
傅士豪老師 動作結構與解構 (2018)
傅士豪老師 動靜之間 (2018)
傅士豪老師 基礎肌動學 (2018)
傅士豪老師 人體張力網絡 筋膜滑動研習 (2017)
賴家欣老師 PNF技術 (2019)
賴家欣老師 骨頭人二 臨床解剖學研習 (2017)
賴家欣老師 骨頭人一 運動系統解剖學研習 (2017)
蔡忠憲老師 基礎肌骨解剖學觸診實作 (2019)
鄭旭輝老師 當自己的按摩師 深層肌筋膜自我放鬆 助教 (2017)
鄭旭輝老師 當自己的按摩師 深層肌筋膜自我放鬆 (2017)
Jenny Wu老師 肩膀評估研習 (2017)
Jenny Wu老師 腰部評估研習 (2017)
Redcord Active Intro 挪威紅繩多點懸吊訓練認證 (2017)
met pnf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與拉伸的距離
不管在競技運動,日常生活的運動跟訓練或甚至治療,拉伸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Neuromyofasciae
表面上我們似乎只是想透過拉伸把關節的活動變大,但其實我們真正想處理的是整體的肌肉筋膜神經,而關節最後能夠回到中立位工作。
比較常用的,包含:
✅passive stretch
✅active stretch
✅PNF
✅MET
✅AIS
✅FST
在這兩輪的課程裡,我們也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交替操作來更加瞭解這些技術,其實技術都是死的,最後還是回到對身體肌肉骨骼,神經運作,筋膜線走向的理解,加上手感跟鷹眼才能有更好的運用。
有些技術當然需要專業人員才能有很好的效果,不過有些卻也能透過教課老師的編排跟口令來做到(我最愛的不求人系列),容錯率高的我也會在團課或工作坊跟大家分享。
最後補充一個關於拉伸的有趣科學數據,印象中應該就是指一般的被動拉伸,可以參考看看,但當然其他的練習還是需要的。
#拉伸的最佳黃金時間
☑一週總時間5-10分鐘
☑一週5-6天
㊙換算下來,大概就是一天大概1-2分鐘
☑拉伸單次低於60秒
==
到這裡今年的研習終於結束了,大家都快樂的準備過節,想說忙碌了一年終於能好好休息。
嗯,如果你這樣想,那真是太天真了,明年只會更累😱
by 第一天傅老師震撼的開場白
明年還是要持續努力跟面對更多的挑戰啊,大家一起加油💪
#比起FasciaStretchTherapy
#我比較想要FashionStretchTherapy
#骨盆底之MET及內感的螺旋應用是隱藏課程🔞
#MET #FST #Anatomy
#yogi #yoga #kensyog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