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前三大ETF發行公司所推出的追蹤S&P500的ETF有SPY、VOO和IVV,到底要選哪一檔比較好?
先看持股公司
因為三檔ETF都是追蹤S&P500指數,所以持有的成分公司比例基本上差異不大
再看關鍵數據
通常會比較ETF規模、成交量和管理費,因為追蹤S&P500指數非常熱門,所以此三檔的ETF規模和成交量跟其他ETF比較的話,已經高出許多。所以重點在於總管理費
最重要看歷年報酬
統計後是從2011年開始的年化報酬率
VOO是12.86%
IVV是12.85%
SPY是12.81%
要知道更多ETF的內容參考ETF百科大全統整出十大類別,每個類別篩選出十檔ETF總共有100檔ETF提供大家
-
ETF百科大全連結
https://www.samchoulove.com/100et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想投資美國ETF?台美ETF比一比 節目首播時間:週三 19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2.16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節目片頭 00:15 開場,歡迎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 00:40 全球ETF掛牌數量 01:50...
ivv 報酬率 在 學投資learninve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整理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希望剛開始學習的朋友,能夠有個基本的概念。
相信有很多人對這個話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你能參與討論,說不定能幫助大家打開不同的思路。
因篇幅有限,只挑選幾個常見的ETF來做比較,若是有任何想法也歡迎補充。
【美國ETF介紹】SPY、VOO、IVV、DIA、QQQ、XLK、VGT、VTI、BND、SOXX
、SMH、VNQ、XLP、XLY、XLV、XLB、XLF、XLE。
【前十大持股】
科技類股:【APPLE蘋果】、【AMZN亞馬遜】、【MSFT微軟】、【GOOGL谷哥】、【FB臉書】
金融服務:【VISA信用卡】、【MA萬事達卡】、【PYPL行動支付】
家庭、民生用品:【JNJ嬌生】、【PG寶僑】、【3M公司】、【HD家得寶】
半導體類股:【TSM台積電】、【INTC英特爾】、【AMD超微】、【QCOM高通】、【NVID輝達】
【報酬率比較】
主頁連結有整理好的資料可免費下載
【回顧】
2020年初因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爆發我們迎來史上第一次5次熔斷和負油價。
美聯儲為了安定市場推出了【次級市場企業信用機制(SMCCF)」】和【無限QE政策】。
其中美聯儲的【無限QE政策】導致了市場資金氾濫,近而推升了股票市場的價格,其中有非常多的資金流向因疫情受益的科技巨頭【FAANG】。
【投資風險-反壟斷法】
7月29日美國國會召開了今年最受矚目的一場聽證會,
主角包括亞馬遜、蘋果、Google、Facebook 四家公司。
(聽證會內容)
FB:Facebook 收購了同性質的 Instagram、WhatsApp,在社交領域已具壟斷地位。
APPLE:Apple 的 App Store 對每個 APP 都收 30% 利潤可能過高,而且其審核標準過於嚴格、不夠透明,而且 Apple 自家的 APP不受與第三方相同的規則約束。
GOOGLE:反壟斷小組認為 Google 在網路搜尋、網路廣告,以及手機作業系統 Android 佔據市場主導地位,進一步打壓競爭對手;另外 YouTube 上流竄的假消息影片也有可能會被提出來。
AMZN:反壟斷小組認為 Amazon 在電商領域「球員兼裁判」指控他們濫用了同時作為零售商以及第三方賣家託管平台的角色,在消費者找商品或看到廣告時,會優先看到 Amazon 自己所販售的欄位。
這些科技巨頭佔了整體市場很大的比重
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他們是否會面臨被迫拆分或是新法規的約束?
再20幾年前(1998年)微軟也同樣受到反壟斷的調查。
在當時微軟系統已經稱霸電腦市場,眾議會已經在討論怎樣將微軟拆分,若不是比爾蓋茲【刻意扶持競爭對手】和剛好遇到【2000年的科技泡沫】微軟可能就難逃被拆分的命運。
但微軟在這之後也不好過,為了【規避反壟斷監管】
它刻意隱藏財報的淨利潤(讓財報不要太好看),也犧牲掉許多拓展市場的機會(手機市場)。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微軟的例子,來思考這些科技巨頭可能會面臨的風險。
【投資風險-流動性風險】
當大量投資者購買ETF時,會推動ETF的價格上升(市價上升),也就會發生【溢價】的情況,
反之大量投資者拋售ETF時,會造成etf的價格下降(市價下降),也就會發生【折價】。
這時就需要【合格參與者】(摩根、高盛)去【增加】或【減少】發行量,來調節etf的價格。
但要注意的是這些【合格參與者】並無收取任何佣金,也沒有法律義務去平衡ETF的價格。
當市場發生流動性風險開始崩跌時(3月份),這些【合格參與者】為了自保會撤離市場。沒有機構來調節ETF的價格,就會導致ETF的市價遠遠低於實體的淨值。
為此美聯儲才設立了【次級市場企業信用機制(smccf)】作為買家,來穩定ETF的價格。
【總結】:
以上介紹並非投資建議
歷史績效僅能做為參考,不能保證未來也是如此。
像是今年表現特別好的科技股(XLK),也有它需要擔心的風險,房地產(VNQ)今年表現不佳,也是受到疫情影響。
若你對單一產業不夠了解,那可以考慮投資(VOO)、(VTI)或(ITOT)這種較分散的ETF,獲利相對較少但也相對安全。
希望這個文章的整理,能狗提供給大家一些基本的概念
,大家可以在底下留言提問或討論延伸話題!(稅法、匯率、券商、美國選舉等等),幫助觀看這篇文章的朋友能夠由淺入深的參與討論。
圖片來源:
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iconixar
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vectors-market%20
https://www.flaticon.com/%20
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freepik%20
數據來源:
https://seekingalpha.com/
https://www.moneydj.com/ETF/X/Basic/Basic
#學習 #learning #ETF #etf #usa #fb #apple #microsoft #amazon #google #stockmarket #technology #voo #xlk #spy #crush #cash #bnd
ivv 報酬率 在 口袋財經 Pocket Mo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投資組合會因為Firstrade的免佣金政策變動嗎?】
2017年我們做了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分別投資了美國、新興、歐洲、亞洲和全世界的債券市場,這樣的分配主要是為了兩個目標,分別是「分散風險」和「低成本」
網頁好讀版➡️ http://bit.ly/2La6OrY
Instagram ➡️ http://bit.ly/2SCiia8
👉 分散風險
我們選擇遍佈全球的市場,減少個別標的的「非系統風險」影響報酬。
所以我們選擇的都會是實際持有多個標的ETF,藉由持有多間公司的股票,消除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風險 – 又稱可分散風險,個別公司發生的風險,對整個市場的價格影響較小
簡單來說就是發生單一公司的事件的風險,這個事件不影響整個市場表現。
舉例:有一天A食品代工公司發生食品污染事件,導致A公司股價大跌,若我單單購買這隻股票,那我會因為它的股價大跌而遭受巨大的損失。
但若我們持有整個市場的股票,單一A公司股價大跌對整體市場的報酬影響是很低的。而若A公司的產品可被取代的話,上游公司可能會轉單給B公司,導致B公司的股價上揚。在一消一長之下,對市場的影響更小了。
👉 低成本
持有ETF主要有兩個成本:「ETF管理費用」和「交易時需支付給券商的費用」。
ETF管理費用 – 每年支付 ,根據購買金額按造%數計算
支付給ETF的費用,ETF持有許多股票,需要根據指數調整比例,其中買賣都有成本,都會計入ETF的管理費用。這個費用每年都會收,且按造購買金額的%數計算,是ETF最大的費用之一。
舉例:
ETF – A的價格是$100美元,費用率是1.5%,一年的報酬率是6%
ETF – B的價格是$100美元,費用率是0.2%,一年的報酬率是6%
那購買他們他們的投資人報酬差多少呢?
ETF – A:100 * (1.06) *(1-0.015) = 104.41
ETF – B:100* (1.06) *(1-0.002) = 105.788
兩者相差了105.788 – 104.41 = 1.378 元
這是購買100美元的狀況,若是購買10,000美元,那就會差137.8美元,台幣4,000多元呢!若是投資年限更高,就會有持續性顯著的差異,因此即使只是差個1-2%,其實對整體投資的差別也是很大的。
交易時需支付給券商的費用 – 每次交易支付 ,固定費用
每次交易都須支付給券商的費用,根據你交易的頻繁次數累計。由於是固定費用,一般來說成本是比較低的。但若是小額交易的定期定額,可能會付出比ETF管理費用還高的成本,因此我們都會建議投資者若是小額的定期定額,可以參考券商的免佣金名單,購買免佣名單的ETF。
而這次Firstrade的全面免佣政策,讓我們在思考成本時,可以不用考慮免佣名單(因為全部免佣),所以只要選擇費用低廉且足夠分散的ETF就好了,那這些ETF有哪些呢?
👉 美國市場ETF基本資料
■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
■ iShares Core S&P 500 ETF, IVV
■ SPDR S&P 500 ETF, SPY
■ Vanguard S&P 500 ETF, VOO
■ iShares Russell 3000 ETF, IWV
VTI在證券數量和管理費用都有優勢,現在Firstrade也免佣了!
👉 歐洲市場ETF基本資料
■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 VGK
■ iShares Core MSCI Europe ETF, IEUR
■ iShares Europe ETF, IEV
■ iShares MSCI EMU ETF, EZU
■ SPDR EURO STOXX 50 ETF, FEZ
VGK在資產規模、持有證券數量、管理費用和追蹤誤差都有優勢。
👉 新興市場ETF基本資料
■ 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 VWO
■ iShares Co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IEMG
■ 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 EEM
■ Schwab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ETF, SCHE
■ SPDR Portfolio Emerging Markets ETF, SPEM
VWO在資產規模、持有證券數量、管理費用和追蹤誤差都有優勢。
👉 亞洲市場ETF基本資料
■ 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 VPL
■ iShares Core MSCI Pacific ETF, IPAC
VPL在資產規模、持有證券樹量、管理費用和追蹤誤差都有優勢。
👉 美國國內債券市場ETF基本資料
■ 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 IEI
■ Vanguard Interm-Term Bond ETF, BIV
債券比較糾結,在管理費用相同下,資產規模大、流動性較高且持有證券數量多的BIV,或是追蹤誤差低的IEI,都是不錯的選擇。
👉 國際債券市場ETF基本資料
■ SPDR Blmbg Barclays Intl Trs Bd ETF ,BWX
■ iShare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 ,IGOV
國際債券的差異性比較大,由於有匯差這個巨大因素在,造成不小的追蹤誤差,這兩隻都國際債券不錯的選擇
👉 以分散風險和低成本為考量:
美國市場:VTI
歐洲市場:VGK
新興市場:VWO
亞洲市場:VPL
美國債券市場:IEI or BIV
國際債券市場:BWX or IGOV
都是不錯的選擇!
※文章中提及之標的僅為舉例說明之用,無推薦之意
ivv 報酬率 在 豐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主持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想投資美國ETF?台美ETF比一比
節目首播時間:週三 19點
本集播出日期:2020.12.16
⏭ 章節:
00:00 頻道片頭
00:07 節目片頭
00:15 開場,歡迎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
00:40 全球ETF掛牌數量
01:50 台、美ETF差異
04:02 台、美兩地最具規模成立最久的ETF
06:20 台、美兩地追蹤相同指數的ETF
09:01 00646 vs. VOO
10:12 台、美ETF績效
11:00 如何投資美國的ETF?
13:21 重點整理
16:26 頻道片尾
#段昌文 #理財小百科 #美國ETF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