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晚上十點,你知道你的小孩在線上和誰在一起嗎
我以前讀國小時,阿公阿嬤和老師常和我們說放學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走,要成群結隊回家。在那時代,我國小放學後所面臨的危險大概就是放學途中可能有人誘拐小孩。好險,國小六年都沒遇過怪叔叔怪阿姨,倒是常常被路上的狗追。但是,現在國小生放學所面臨的危險,最危險的可能不是在放學途中,而是在她的手機或電腦。
過年期間因朋友轉介處理一件網路性剝削的案件,處理前為了解網路性剝削而在網路搜尋資料,看到不少例子:國小或國中生玩網路遊戲,遊戲中與陌生人與公婆相稱,後來加對方為LINE或FB好友,對方誘使國小或國中生傳裸照或影片,甚至之後發生猥褻或性侵案件,而家長往往都是刑事案件發生後才知道...。
我聯想到之前有長輩因為沒收小孩手機,小孩威脅要跳樓;還有長輩因為控管家中網路,小孩拿菜刀威脅他們打開網路。我看著四歲的女兒和一歲的兒子,想到網路對小孩身心的侵擾與犯罪比十年前更為嚴重,還有當事人子女、長輩小孩,我覺得應該寫這篇文章讓憾事不再發生。
之前讀了二本書《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頂尖成癮專家揭發數位科技破壞大腦功能的恐怖真相》、《SOS,3C成癮怎麼辦》,今天又再讀一次。裏頭提到現在小孩之所以容易沉迷網路與成為網路犯罪的客體,無非是漫無目的、過度競爭與過於個人主義,加上壓力與失去社會連結,網路就成為小孩逃離現實的地方。而網路遊戲和社群媒體會讓小孩產生與真實連結的錯覺,以為網路另一段的那個人是他最親近的朋友,或是對方真的是帥哥或美女....。
要事先避免問題,參考《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SOS,3C成癮怎麼辦》建議家長可以:
1. 小孩還小時,再累,也不要請3C當保母(個人認為最重要,列為第一點)。
2. 給小孩智障型手機,只能打電話就好。
3. 用家庭時光取代電玩時間。
4. 鼓勵小孩進行身體活動,例如做家事、運動。
5. 讓小孩找到自己的才華。
6. 如果真的要上網,給數位蔬菜(為了研究上網、看教育影片、聯繫真實朋友等)而非數位糖果(電玩、過度使用社群媒體)。
如果發現小孩有被犯罪的徵兆了,記得
1. 臉書對於未滿 13 歲兒童的帳號,有立即刪除該帳號及所有相關資料的政策,請善用並檢舉自己小孩。
2. 經由小孩同儕瞭解問題並尋求解決。
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別忽略了我國有個法律叫「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其中幾個行為涉及犯罪:
1. 對方叫小孩傳裸照給他,可能涉及第36條第2項規定:「招募、引誘、容留、媒介、協助或以他法,使兒童或少年被拍攝、製造性交或猥褻行為之圖畫、照片、影片、影帶、光碟、電子訊號或其他物品,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2. 對方散布小孩裸照,可能涉及第38條第1項規定:「散布、播送或販賣兒童或少年為性交、猥褻行為之圖畫、照片、影片、影帶、光碟、電子訊號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3. 除了涉及犯罪外,家長可以依照民法向對方請求損害賠償,如果對方也未成年,也向對方家長請求連帶損害賠償。
最後引用《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SOS,3C成癮怎麼辦》裡的各一句話:「現在晚上十點,你知道你的小孩在線上和誰在一起嗎?」當看到小孩問題而爆發前請想想:「孩子之所以會聽爸媽的話,不是因為你是他的爸或是他的媽,而是你的表現像爸爸、像媽媽。」
這問題比我們知道的還嚴重,請用力分享保護我們的小孩,謝謝。
#趨吉避凶的法律思維課
#提醒自己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fb 過度使用 功能」的推薦目錄: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日本Disney代購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詢問]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 看板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詢問]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 看板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不被封鎖的技巧 - 網路行銷課程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電腦版,最近一直顯示"你暫時被禁止使用此功能"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帳號安全教學(7)被FB禁止留言、貼文分享或部分功能怎麼辦?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各種問題的解決辦法總整理 - 闕小豪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facebook 最新不平等條約----短時間內過度使用(濫用)同 ...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你暂时被禁止使用此功能?Facebook登录常见问题解决- 掘金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为什么Facebook 限制使用某些功能?这些限制是什么?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求救求助!FB跟IG停權解鎖無限循環(已復活) - App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最容易踩到的六大拒登地雷:不可不知的FB廣告投放政策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你暂时被禁止使用此功能?Facebook登录常见问题解决 - 百度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8招解決Facebook【廣告帳號被鎖】:申訴、客服經驗談!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不被封锁的技巧| 最新LINE 自动加好友软件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廣告賬戶被封鎖| 3 個步驟申請開通和預防措施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系統4/14 Facebook 登入異常排除步驟07/27 - 傳說對決- Garena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解決臉書因違反社群守則而封鎖網址的方法 - CP Rich Man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被封鎖功能的紀錄 - Heresy's Space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使用Facebook行為之研究-以高英工商資料處理科學生為例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5個你不應該過度迷戀的Facebook數據指標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對Facebook的批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Product Update | Facebook廣告2022年9、10月產品更新整理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为什么Facebook 限制使用某些功能?这些限制是什么?-卖家之家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快速登入」錯誤狀況排除| ShopStore 電商教室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被暂时锁定多久后才能再用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防青少年過度刷IG!Facebook擬推「休息一下」措施 - 數位時代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繼IG 隱藏按讚數後,連FB 按讚功能都將消失? - Tiffany·滋滋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教學] 快速整理Facebook 好友名單,幫你篩選出真正重要的 ...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帳號停用要求審查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帳號停用要求審查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帳號停用要求審查的推薦,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你的Facebook 粉絲專頁收件夾與LINE@ Manager 升級了嗎?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2022 年] 什麼是Facebook 社團的子群組(Subgroups)?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B]一鍵查出Facebook粉絲頁或社團或個人的"ID"編號 - 優雅筆寄 的評價
- 關於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廣告遭拒登?不可不知5 個刊登政策陷阱! - Storeberry 的評價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錯失恐懼症】目前還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種,但是對於年輕人卻有很大的影響 !! 2020年已經結束,你是否曾算過這1年來花了多少時間在追蹤別人的社群媒體?每天拿起手機第1件事就是看親友的IG、FB?害怕自己錯失或遺漏參與他們的生活?
根據2020年8月發表於《社會與個人關係期刊》的研究指出,「擔心別人在開心的時候你不在場」的這種社交焦慮症,又稱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高度相關。【註1】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FoMO 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症」、「資訊遺漏恐懼感」、「恐懼錯過」、「害怕錯過」或「擔心錯過」【註2】。雖然錯失恐懼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這個縮寫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其背後的成因卻已存在許久。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天生就有可能得到FoMO。早從巧人和直立人的時代【註3】,這些靠獵捕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居民就很清楚自己擁有哪些東西,或者沒有擁有、但需要哪些東西才能安然度過每一天。
在那個時代,恐懼焦慮是有好處的。如果跟同伴一起遊蕩時,錯失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水源或安全的藏匿處,所有人的性命都會陷入危險。
此外,這些早期的人類知道生存還有另一項關鍵,那就是他們必須一直待在幫助他們行走在當時那種惡劣環境的群體之中。
若遭群體拋棄,或者沒有得到重要資訊,你就有危險了。你知道,在適者生存的環境中,你必須跟著群體一起行動。你必須有所歸屬。沒有FoMo,人類這個物種可能早就消失了!【註4】
■美國研究指出「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曾針對14至47歲來自美國各地的419位參與者進行研究,透過「錯失恐懼調查」量表的10個項目,包含是否同意「我擔心自己的朋友、密友、家人在沒有我的情況下玩得很開心」,以評估參與者在其社交圈中擔心錯失活動的程度。
結果發現,「錯失恐懼症」與高孤獨感、低自尊和低自我同情有關,較可能出現在那些對自己評價不高、感到社交孤立或兩者兼具的人身上,反之,「錯失恐懼症」可能會造成孤獨、低自尊、低自我同情以及低生活滿意度。研究指出,生活中有「較高社群媒體參與度者」,其「孤獨和低自尊」與「錯失恐懼症」之間的相關性較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錯失恐懼症是1個結果,很多老師跟家長可能會因果倒置,認為青少年、成年人因為網路成癮而造成人際關係與溝通互動的問題。
但事實上卻是因為現實生活出現問題才轉向依賴網路,他們在真實生活本來就孤單疏離,借用網路媒體更加深了孤單感,呈現惡性循環,而漸漸產生錯失恐懼症或是網路成癮的現象。【註1】
■錯失恐懼症(FoMO)現象及衍生問題
目前錯失恐懼症(FoMO)相關學術研究可追溯自 Przybylski 等人(2013)以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來探討錯失恐懼症的行為及相關因素,包括:自主性(autonomy)、效能感(competence)及歸屬感(relatedness),並發現高度 FoMO 傾向者,由於缺少能力(效能)、自主性(有意義的選擇)及歸屬感(與他人的聯繫)的基本心理需求,會經常感到焦慮、自尊心低落以及自覺不夠好,對於社交關係也比一般人敏感,因而出現高度的社交媒體參與行為,期望藉以減少害怕失去無所不在聯繫的心理焦慮。
FoMO對於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會帶來相當程度的不利影響,尤在生理功能及心理狀態上最為研究所重視,初步彙整過去發現分述如下:
(一) 易使生活失序:
■睡眠及飲食作息異常、學習及工作表現不佳
越是頻繁、持續性關注網路社群,且密集地刷新動態(如:為了確保自己參與到朋友或同儕的各項活動及聚會),是 FoMO普遍出現的行為。
嚴重者不僅會間接出現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及手機成癮症,亦因耗費大量時間在社群媒體,導致睡眠時間大幅降低,睡眠品質隨之減損,因而產生失眠、睡眠不足等症狀,且飲食方面也會同步出現障礙、失調等現象,進而影響其學習表現或工作效率。
(二) 形成負向自我概念:
■自我價值感低落、情緒及行為兩極化
FoMO易使人產生沮喪、焦慮、不安等負向情感,且具有強烈的比較心態,在一次次的比較當中,常常衍生出自尊心不足與自卑感。
由於深怕自己不被他人所需要,使其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是否與他人保持聯絡及緊密關係,情緒亦受到社群軟體的動態所牽引,因此 FoMO者常會情緒化、神經質、過度敏感,致使行為也出現偏差(如:酗酒、嘗試許多高危險性行為),進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
綜言之,過去研究一致指出,FoMO 對個人的情緒及生活滿意都帶來負面效應。值得一提是,FoMO 對各年齡層所造成的影響程度皆不同,其中以對年輕世代的青少年影響最為顯著,亟須嚴加正視。【註2】
■三步驟遠離錯失恐懼症(FoMO)
研究發現,年輕族群的「錯失恐懼症」與生活滿意度有關,對於青少年來說,被遺忘的感覺對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有更大的影響。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青少年可透過3個步驟來避免社群媒體使用所帶來的不愉快:
▸第一步「辨識警訊」
當發現使用社群媒體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一味的羨慕對方,感覺與社群中的密友越來越疏離,甚至覺得自己很糟,應開始思考是否減少社群使用時間。
▸第二步「自我增強」
看到對方使用名牌服飾、參加派對到處遊玩,自己卻只能在家寫功課、玩遊戲,當發現自己無形中在比較時,可告訴自己不用這樣,可以「想想我有什麼,像是我很關心家人、我有莫逆之交」,增強自己在做的事情、累積自我能力,而不是否定自己去羨慕別人。
▸第三步「回歸真實」
應清楚知道社群中看到的照片與文字往往都被誇大修飾,呈現的只是他們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而非完全的現實生活,建議可暫時將程式關閉並拿起電話打給社群中的密友,與他們聊聊天或碰個面而非沉溺在負面、比較的情境裡。【註5】
FoMO 並非一種新的現象,而是現今社會比以往擁有更多媒介,進而助長了此種擔憂。隨著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普及率提升與進步,以及青少年對於社群媒體的高度依賴下,FoMO 已然是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
已有許多研究證實,FoMO會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以如何有效協助及介入,乃是未來教育相關工作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避免 FoMO 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可能危機與日俱增。【註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 Gladwell, V. (2013). Motiv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 1841-1848.
∎註1:
(元氣網)「不滑IG、FB就感到焦慮? 錯失恐懼症與孤獨有關」:https://bit.ly/2KOhD7B
∎註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0,9(5),頁 68-71
淺談青少年的錯失恐懼症及改善策略
http://www.ater.org.tw/journal/article/9-5/free/01.pdf
∎註3: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Prehistory -「智人」:人屬(Homo)的物種,包括巧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匠人(Homo ergaster)、人屬魯道夫種(Homo rudolfensis)以及智人(Homo sapiens)。這些人種或已滅絕,或彼此間有親緣關係。其中,智人是人屬中唯一現存的物種。而巧人則是人屬中的第一個物種,出現在距今250萬到200萬年前的東非與非洲南部,可能自南方猿人(Austropithecine)演化而來。
https://bit.ly/38WKqyz
∎註4:
獨立評論在天下 - 「FOMO錯失恐懼症:為什麼我們會一窩蜂跌進焦慮陷阱?」:https://bit.ly/38SjfVK
∎註5: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董氏快訊】2020/12/29
使用社群媒體莫名感到焦慮?不妨改變網路使用習慣吧!
http://www.etmh.org/News/NewsDetails.aspx?type=1&NewId=2679
➤➤照片
∎社交網絡帶來的恐慌—「錯失恐懼症」,緩解惶恐焦慮,你需要知道!:http://bit.ly/2Lmcbsb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錯失恐懼症 #FoMO #資訊遺漏恐懼感 #恐懼錯過 #害怕錯過 #擔心錯過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國立成功大學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日本Disney代購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迪士尼新品報報🎡
#不能進園的日子我們商店採買不間斷💪🏻
💧洗完手手,記得要擦乾才能真正抗菌♡在日本 #手帕 幾乎是人人必備配件外,也常常是極具代表的紀念品和禮物🎁 隨身攜帶一條手帕,小朋友流汗💦玩耍、吃東西時容易弄的髒兮兮時, #一條手帕就能隨時登場救援啦🉑️
#選一條代表自己風格的手帕唄🈴️
#手帕讓環保更能落實♻️
#環保愛地球不過度使用紙巾🧻
🗣售價尺寸全公開請看⬇️
🏰本月新品🏰
https://www.facebook.com/pg/disneyhelpbuy/photos/?tab=album&album_id=1459284394252142
🎬同場加映⬇️
🌹美女與野獸2020特輯🌹
https://www.facebook.com/pg/disneyhelpbuy/photos/?tab=album&album_id=1454967861350462
🏰4月新品🏰
https://www.facebook.com/pg/disneyhelpbuy/photos/?tab=album&album_id=1434425730071342
😋5月日本限定伴手禮特輯🉐️
https://www.facebook.com/pg/disneyhelpbuy/photos/?tab=album&album_id=1472844052896176
#日本商品流動速度快越快下單越安心❤️
#截圖私訊就對了✅
● 同批次訂購3000元以上超店寄送免運優惠
● 訂購及諮詢商品相關問題請用粉絲頁訊息功能或私訊官方@LINE
(ID:@disneyhelpbuy)與我們聯絡
⌨️FB私訊訂購 http://m.me/disneyhelpbuy/
📲LINE訂購ID:@disneyhelpbuy(需加@)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手腳腫脹的救星 入冬天氣轉冷了,你也常常在早上覺得雙手僵硬、腫脹嗎?還是在忙碌的一天後 #雙腳水腫?末梢循環欠佳帶來的麻木腫脹,其實可以透過簡單的 #末端加壓運動 來緩解喔!今天就跟著物理治療謝老師,帶來簡單又實用的小運動,降低四肢腫脹所帶來的不適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手腳腫脹的問題?
🔸可以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
#影片大綱
🔸什麼樣的人容易有末端肢體循環不佳的狀況?
▫手部患有關節炎、扳機指,或是手部經常過度使用的人
▫經常久站、久坐的人
▫做過膝關節、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人
🔸增加末端循環的方式
▫溫熱敷: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溫熱敷包,在我們末端循環比較不好的手或腳上,溫敷10到15分鐘。也可以準備一盆溫熱水,將我們的手或腳泡進溫熱水裡面,也是一樣持續10到15分鐘就可以了。基本上溫熱敷的溫度只要比我們的體溫高一點點就可以了,千萬要小心燙傷的問題!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Grasp Pump):將我們的手稍微用力握緊,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把手部全部打開,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手部末端肢體腫脹的問題。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Ankle Pump):將我們的腳底板往身體的方向用力往上勾,然後停住5秒鐘,接著再將腳板慢慢地往下踩,也是停住5秒鐘,這樣的動作重複20次,就可以有效解決我們腳掌末端肢體容易腫脹的問題。
🔸利用枕頭增加下肢循環的擺位技巧:如果你也是一個需要久站、久坐的人,而且也常常伴隨腳腫脹問題的發生,我們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拿一個枕頭,將我們的小腿墊高且將膝蓋保持在微彎放鬆的狀態,枕頭高度只要稍微比心臟高度高一點點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我們下肢水腫的問題喔!
指導:謝劭玟 物理治療師 Festiva Hsieh
主講 : 王培樺。謝劭玟
內容腳本 :謝劭玟。王培樺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手脹 #腳腫 #末端血液循環 #促進血循 #早晨手脹 #晚間腳腫
#知識+ #姿勢+ #神經很有事 #手部抓握幫浦運動 #踝部勾放幫浦運動 #枕頭擺位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好好休息 近來心好累,上班已經這麼忙碌了,放假還要排口罩!也不能放心外出散心,無論睡得再多,都無法真正消除疲勞,還會有種 #越睡越累 的感覺!我們時常焦慮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無限循環的雜念,讓我們大腦的耗能越來越大,疲勞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如何設立一個停損點,讓我們大腦的CPU不要過熱呢?今天宜婷和雅惠一起聊聊如何讓大腦有效率的充飽電!🔜🔜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大腦耗能的主要原因?
🔸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是什麼?
🔸 讓大腦真正休息的五大方法!
🔸 如何停止雜念!
#影片大綱
🔸什麼是預設模式網路(DMN),DMN的好與壞。
▫預設模式網路:大腦未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執行的基本運作(如:雜念)。
▫好:激發出想像力與創造力。
▫壞:過度使用造成大腦疲勞。
🔸如何讓大腦休息的5個方法。
▫專心於當下:減少雜念,讓大腦真正放鬆。
▫培養興趣:可以產生正向情緒,讓大腦換區塊使用。
▫重視睡眠:睡眠中可增加大腦代謝程序,可將不好的代謝物清除。
▫有氧運動:促進腦部血液循環,釋放神經營養因子(BDNF)提升大腦傳遞訊號速度,參與神經元的分化與重塑。
▫保持正念:主動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且無任何評價,如:瑜珈、打坐、靜坐、冥想,一開始建議可由呼吸運動開始做起。
🔸時常覺得放假沒有放鬆的感覺,甚至更疲勞是有原因的,讓我們一起讓大腦真正的放鬆,繼續為未來奮鬥!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 汪俐彣
後製剪輯: 汪俐彣。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雜念 #發呆 #正念 #心流 #睡眠 #有氧運動 #興趣 #暗黑能量 #創造力 #黑洞 #假期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詢問]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 看板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2天在臉書想展開留言,就會彈出"你暫時遭到封鎖"的訊息
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這有辦法解除嗎?
過程:
點留言
你暫時遭到封鎖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你已被暫時停用此功能
帳號狀態
看不出有被限制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cebook/M.1659706334.A.CC9.html
※ 編輯: chings22 (118.166.219.3 臺灣), 08/05/2022 21:36:27
... <看更多>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Facebook 不被封鎖的技巧 - 網路行銷課程 的推薦與評價
停止使用「追蹤」及「點讚」至少72 小時 ... 當收到臉書警告提示後,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當下立刻停止一切在臉書上所有行為,並且讓你的臉書帳號靜止且放置24 到48 小時 ... ... <看更多>
fb 過度使用 功能 在 [詢問]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 看板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2天在臉書想展開留言,就會彈出"你暫時遭到封鎖"的訊息
我不知道我做了什麼,這有辦法解除嗎?
過程:
點留言
你暫時遭到封鎖
看來你過度使用了這項功能.你已被暫時停用此功能
帳號狀態
看不出有被限制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1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acebook/M.1659706334.A.CC9.html
※ 編輯: chings22 (118.166.219.3 臺灣), 08/05/2022 21:36: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