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讀《世界是垂直的》,書中關於摩天樓等超高樓層建築的描寫不少,並提到了一個人人都肯定知道,卻難以詳細敘述的「虛榮高度」一詞。
虛榮高度(vanity height),是由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根據超高樓層建築(超過300公尺)的建築中,找出那些高層空間無法妥善使用,而只是為了衝擊最高樓或刷新最高紀錄而存在的高度。
這道理我想人人都理解。生活在台北,很難不見到101,見到了101也很難忽視其頂上有個一根長長的塔樓,看起來狹窄無比,卻又不知其用途。事實上那就是為了衝擊紀錄而存在的虛榮高度。
2013年時,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曾針對世界前十大高樓作統計,發現這些建築物的高度中,有19%都是為高而高。這些空間既無法作為商業空間出租,建造及維護成本又高,單純只是為了虛榮而存在。
於2019年已經停工的吉達王國塔,本預計興建高度為1001公尺,但專業建築師發現這棟超高樓層建築中,大約有85層樓的樓地板面積太過狹小,無法作為任何方式運用。如今想來,也難怪後來會不得不停工,畢竟這是完全違反經濟效益的建設。
不過,為了衝擊紀錄而存在的高度很好理解,但面積不足以使用又是何意? 書中並未在摩天樓篇章詳加說明,不過在電梯、住宅等篇章卻略有提及。因應超高樓層建築的消防安全標準,這些建築的高樓層所需的資源遠遠高過低樓層。越來越少的樓地板面積,卻有著不能減少的電梯面積、逃生梯、消防電梯面積,導致可用面積越來越少。加諸營業或辦公場所需要的逃生路徑大小,以及內部走廊空間等等。種種消防安全及成本考量下,這些樓層大多閒置不用,成了徹底的虛榮高度。
不過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撇除虛榮心及民族榮譽等精神上的理由,興建如此昂貴的虛榮高度是否理性? 書中也略提及此事,並將結論訂定為「只要蓋了,就有人來」。顯見虛榮高度,對營造新興地區地標,或者帶動周邊房價及經濟發展的效益。
連結
https://reurl.cc/mLkyej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多資料記錄臺北101大樓的高度為508.0公尺(1,667英尺),包含大樓的持有者在內,這個數據是由1.2公尺高的地基之上開始測量,然而,根據高樓與都市住宅委員會(CTBUH)的標準,地基的高度也應該算入建築的總高,而成為509公尺。臺北101的9-84樓為出租辦公室,其中35、36、59、60樓...
ctbuh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圓夢踏實 宏國副董林鴻明見證台北101建樓21年🏢🏢
#宏國關係事業 自1997年召集國內頂尖企業,主導 #台北101開發興建計畫,一直到2004年台北101落成成為全球最高大樓,21年來除了圓夢,也見證了一手打造的台北101獲得無數建築夢想的開始與肯定。2019年台北101獲得「#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頒發「#全球50最具影響力高層建築」,也把這份建築史上的殊榮,透過年終感恩酒會,與全體租戶和當年共同努力的夥伴一起共享,#宏國關係事業林鴻明副董事長 表示感謝,整場晚宴感動不斷,備感溫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ctbuh 在 3S Markets「全球科技智慧應用」市場資訊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日經中文網沒有發佈具體數據,但我們可以從 2017 年的數據看深圳摩天大樓的強勢成長。
前年,深圳落成的摩天大樓有 12 座,不僅已經是 CTBUH 榜單上連續兩年新摩天大樓數最多的城市,甚至比整個美國當年竣工的總數(10 座)都要多⋯⋯
ctbuh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許多資料記錄臺北101大樓的高度為508.0公尺(1,667英尺),包含大樓的持有者在內,這個數據是由1.2公尺高的地基之上開始測量,然而,根據高樓與都市住宅委員會(CTBUH)的標準,地基的高度也應該算入建築的總高,而成為509公尺。臺北101的9-84樓為出租辦公室,其中35、36、59、60樓為「空中大廳」,將整棟大樓分為低、中、高樓段三個區域,大廳樓層提供便利商店、郵局、管理辦公室等設施,其中於2006年5月19日開幕的福客多便利商店為世界最高樓層的便利商店。36樓設有國際會議中心,提供會議服務。84樓為「風雲會」,為多功能活動場地。辦公大樓採用全球首創的「訪客發卡系統」(VAKS)。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設計製作,訪客先利用訪客發卡機與租戶聯繫,要求授權進入大樓。在臺北101塔樓內,設有34部的雙層電梯,大樓管理人員,會依照不同時段的乘客人數變換三種的不同運轉方式。臺北101的89樓為室內觀景台、91樓為室外觀景台。觀景台售票處、電梯入口設在5樓。共有2部電梯可直達觀景台,是金氏世界紀錄中最快速的電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達每分鐘1010公尺,相當於時速60公里,從1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9秒;從5樓到89樓的室內觀景台,只需37秒。台北101於2004年風光落成,榮登當時世界第一高樓寶座,除了展現台灣的經濟活力與高超的工程技術外,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台灣頻繁且劇烈的天災,包括地震或颱風,加上基地位於地質鬆軟的台北盆地,兩種應對的結構設計迥然不同,甚至可說剛好相反:如果結構體設計的太硬,地震來時容易脆性破壞;如果結構體設計的太軟,颱風來時大樓又會晃動得太厲害。所以在台灣要建造超高層大樓,必須先解決結構軟硬的問題,也就是說大樓結構體不能設計的太軟,也不能設計的太硬,才能同時面對地震和颱風兩大勁敵。高懸於 88 層至 92 樓、造價高達 400 萬美元、總重達 660 噸的金黃色大圓球是台北101另一大賣點。這顆大圓球全名「調諧質量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TMD),主要目的是減緩建築物內人員因建築物晃動感到的不適。如果台北101沒裝組尼器,頂樓加速度會達到 6.2cm/sec2,超出法定標準,因此藉由裝設阻尼器減緩 40% 的加速度,降到 3.7cm/sec2 左右,這也就是大樓結構設計上讓結構體不要感覺太軟的有效方法。
ctbuh 在 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CTBUH) - 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Join us in Chicago in November at the CTBUH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ought-provoking and inspirational discussions on the theme of “Tal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