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豬第一次上playgroup❤ #記錄一下
📱經常見媽媽谷嘅媽媽們都分享小朋友上playgroup嘅情況,其實👩🏼自己一直都好想帶妹豬上,不斷都有搜集有關playgroup嘅資料。不過就算資料幾吸引,😉都不及帶小朋友親身體驗般實在!所以最近見疫情穩定,就帶咗妹豬去到 Little Habs 試堂。
我哋跟據番👧🏻妹豬嘅歲數,報咗 Little Habs 嘅 Toddler Steps課程!課程是全英語教學,📹📍以主題形式教學,保持課堂嘅新鮮感。
了解更多關於課程資料,可瀏覽👇:
https://bit.ly/3ANLVvm
💥課程分左4個Steps,包括Infant Steps, Baby Steps,Toddler Steps,Giant Steps,分別俾8-25個月大既bb參加,9-10月份嘅課程經已開始報名喇!
未正式上堂之前,Miss準備咗玩具俾小朋友玩下😊,warm up下,熟習下環境先。之後Miss 引導佢哋tidy up,就正式上堂。🎶一齊唱歌跳舞 say hello!然後玩小遊戲,辯認顏色同大小。課堂中間仲會出去課室外嘅Play Area玩,讓同學仔互動一下。💁🏼♀️不得不提,Play Area分咗幾個不同角色玩樂角,有📨郵差、🧑🚒消防員、🌽農夫、🦷牙醫,配合番今個月嘅課程主題,為小朋友介紹生活上「幫助我們的人」。
最後仲有Messy Play😍,大玩鷹粟粉!再加入藍色水💧,配合小小海洋生物玩具,製造🌊海洋世界!從中透過唔同質感,刺激感官發展,提升手眼協調🖐🏻👀,滿足小朋友好奇心。
原來鷹粟粉加水,😲好神奇,時固體時液體,好得意!
一小時嘅課堂充實愉快🤗!妹豬都好enjoy🥰!
雖然妹豬起初好怕醜,黐到我實一實🤦🏼♀️,但經過一輪遊戲,同Miss互動,👍🏻都放開咗唔少。今次係一個好好嘅體驗❣️
#課堂分享 #學習分享 #親子Playgroup
#LittleHabs #Playgroup #親子 #學前教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
bb 黐 媽媽 在 諾諾陽陽親子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諾諾陽陽X媽咪成長記錄🌟
生BB後唔止係睇住BB成長,其實媽咪都一直成長👍🏻眨吓眼,陽陽已經半歲大啦👏🏻👏🏻今日終於的起心肝寫呢個成長記錄❤️比個叻叻自己同諾諾陽陽👶🏻
陽陽身體狀況
陽陽一出世,醫生做身體檢查發現BB腳仔有內彎情況,唔多正常,擔心係 #馬蹄內翻足 ,要專介睇物理治療跟進🥺
滿月時發現陽陽舌頭👅有 #心形舌 ,可能係 #黐脷筋 ,決定出去睇兒科醫生👨⚕️睇睇洗唔洗 #剪脷筋 😖
到差唔多3個月大,陽陽又出現時不時痾血便嘅問題😨又要去醫院🏥
好彩以上嘅問題基本上都解決晒🙏🏻細佬叻仔👏🏻希望加固一切順利。
諾諾成長
諾諾性格外向,理解能力好強,所以有時好難教🥴事事要求講佢嘅道理(總之佢要有得益)前排一唔順佢意就發脾氣喊😵真係好嘔血;細佬出世,諾諾要適應工人姐姐離開同埋自己唔再係屋企唯一嘅小朋友,我覺得佢做得好好👏🏻有次好深刻,我煮緊晚飯,諾諾扭計食零食,我唔比,佢發脾氣之後開始喊,我無視佢繼續煮,之後連細佬都喊(其實個下我都好煩躁,好無助,好想爆埋一份🤦🏻♀️)突然奇怪點解得返細佬喊聲?出廚房望下,原來諾諾一邊抹自己眼淚一邊摸細佬塊臉氹佢,個一刻我覺得諾諾成長咗啦👏🏻
媽咪心情
細佬有咁多狀況,我好自責自己陀BB個時陀得唔好😢當時唔開心想搵人傾訴,無奈工人個時啱啱走,有好多家務事要忙,辭職後家庭負擔又大咗,總總事加埋一齊,重到我連訴苦嘅時間都無,只可以專心去適應新生活(眼淚在心裏流)。
捱咗一段時間,宜家慢慢適應到新生活,諾諾乖緊,細佬大緊,見到佢兩兄弟相親相愛,我終於覺得自己由生存變返生活,相信之後會越嚟越好🙏🏻
多謝大家睇晒,希望大家都越嚟越好,難過嘅都會過去,我哋會越嚟越堅強👍🏻
#諾諾陽陽 #二寶媽 #hkkids #湊仔日常 #親子blogger #hkmami #媽媽日常 #香港媽媽 #hkkol #hkmama #hkmommyblogger #全職媽媽 #媽媽博客 #育兒分享 #hkbaby #hkfamily #sohappy◽️ #hkinfluencer #媽咪心聲
bb 黐 媽媽 在 海馬仔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腿嘅誕生😌
這隻美腿日日都睇唔嫌🤣 感恩弟弟嘅皮膚一直都唔錯😌 滑滑嫩嫩!只係面仔短暫出現過粒粒和頭泥~
第二胎媽媽我用「對」了產品😌😌😌
美國製造 嘅 Babyganics响 BB用品界相當出名,以天然植物配方及獲認證的有機成份製造,不含有害化學成份,不經任何動物測試👍🏻 產品款式眾多,包括:衣物洗滌、家居清潔、奶樽洗淨、皮膚護理、消毒殺菌等等⋯
我特別推介以下產品呢!由弟弟出世就有用啦~
🌿寶寶輕怡潤膚乳液
樽上註明係 #初生嬰兒都用得嘅潤膚乳液
質地輕盈舒爽,好適合夏秋使用,輕輕搽上BB皮膚好快吸收🧽,#搽完皮膚好潤滑 #多層滋潤保護! 沖完涼更多用來作按摩乳液使用😎 乳液無添加香料或其他化學成份,安心俾BB使用~
🌿寶寶去頭泥潔膚油
弟弟2個多月時都見到額頭頂生咗一大塊頭泥,黐到好實,又怕用手推會整親佢! 我就試用咗這個Babyganics 無香味嘅去頭泥潔膚油,佢軟軟刷毛設計,可直接吱出潔膚油輕輕在頭泥上打圈,之後隔一陣間就同弟弟洗頭,明顯見到頭泥軟化,洗一洗就好簡單洗走頭泥了! 非常好用👍🏻
🌿 嬰兒洗衣液
三倍超濃縮配方,每次我大約用1/3蓋就可徹底清洗寶寶衣物上嘅奶味、污漬!仲要大大支🙊 可以用好耐~
Babyganics仲有好多皇牌產品,好似
奶樽洗潔液、無酒精消毒搓手液、玩具枱椅清潔劑 都係好好用,照顧到BB每一個需要、給BB最好嘅!
嚟緊荷花BB展會有超多優惠☺️
唔好錯過這個入貨好時機啦!
Babyganics 展位 E01
2021年荷花「第29屆國際嬰兒、兒童用品展」
日期/時間: 2021年8月5-7日 10:00am - 8:00pm / 8月8日 10:00am - 7:00pm
地點:會展 新翼Hall 3B-D
#優惠可以睇留言
#BabyandMe #親子用品 #親子食品 #嬰兒食品 #嬰兒用品 #BabyFood #初生嬰兒 #滿月禮物 #禮卷 #babyganics #去頭泥 #初生嬰兒乳液 Babyganics 清潔及護理用品
bb 黐 媽媽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過正和隆。做醬煮醋幾十年,沒有仇,卻賺得一身痛、半點恨;捱到65歲,把心一橫,擬於去年12月31日退休結業「脫苦海」。
怎料日月發酵,恨愛相生;準備離開,竟是徹底的歸來。
上水石湖墟巡撫街,水喉五金、紙紮、文具……生活小店當中有正和隆。店前西斜,老闆陳璧堃掛起紙皮遮光擋熱,裏外互相看不見,街坊是識途老馬,熟練地撥簾進出。小店不夠百呎,鮮有地整齊:樽樽罐罐不見有塵,豆類、雜穀一格格井然有序。所賣醬醋各有三五個品牌,店家出品的生抽老抽、原曬豉磨豉、甜醋和腐乳,售價貴幾元,卻最多人要。
「麵豉嗰日炆豬手炆得好靚,好食。」老街坊陳太一屁股坐在片糖缸改成的櫈子上,又告訴陳老闆:「我起碼一個月之後先行出嚟喇,因為腳痛要入院做手術。」今天她特意來入貨,買麵豉、豉油。
豉油,又恨又愛
陳璧堃,街坊都叫他「豉油佬」,皆因正和隆做豉油起家,他是第二代。上世紀40年代,父親陳根秀由南海來港,投靠開醬園的親戚做豉油;50年代初自設小工場做豉油、麵豉和甜醋,並在石湖墟開鋪。1955、56年間石湖墟被兩次大火吞噬,57年逐步重建,正和隆也在巡撫街現址重新啟業。
陳璧堃有四個姊妹,他是老三、排中間。「細細個住木屋,又是工場又是住家。兩個家姐睇鋪,我就周圍走,好百厭。」他怕父親,從來沒問過店名由來,只記得過年家中總掛一對對聯:「正直好生意 和氣定興隆」。
「老竇無咩讀過書,點作到咁好嘅對聯呢?」他哈哈大笑,轉瞬又皺眉:「做豉油做醬好辛苦,畀我揀我唔會做,但我讀書唔成,無得走!」他是唯一的兒子,二十多歲結婚後即接手店鋪;太太負責鋪面,他負責生產。
「做豉油會有一陣罨味,以前真係要用手去攪,一攪,陣味就出嚟,我都接受唔到;不過,呢啲係錢嚟㗎!」
他的工場在上水搬過幾次,90年代初因為業主收地被迫結束,自此在古洞一間豉油廠掛單租場,只做半加工。譬如豉油,已交給豉油廠師傅做,仍用自家招紙。
「做豉油最緊要用料靚用料足,夏天有熱頭曬就香啲。」他說。當年他試過十幾間豉油廠,找到一間的味和香跟自己做的相似。「我知道佢哋用加拿大非基因改造黃豆,發璜(按:煮好的黃豆混入麴菌、麵粉)撈美國麵粉,比日本麵粉膠質重啲、好啲;我自己一個人做太辛苦喇!雖然利潤無咁高,我寧願用佢嘅豉油。」
現在店中賣兩款自家頭抽和一款老抽,其中一款頭抽名為「鮮味生抽」,用豆比一般的多三分之一,濃稠如漿,鮮而豉味極重,可算鎮店之作。
麵豉甜醋,親手做
豉油外判了,只有麵豉和甜醋,他至今堅持親手做。
麵豉,一般貨色是發酵豉油剩餘的豆渣,鮮味盡去,很多時需加味精增味。但他做的賣的兩款麵豉:原曬豉和磨豉醬(前者仍見豆狀,後者是磨爛幼滑版)都沒抽製過豉油,保持原汁原味。「以前我啲磨豉係出咗豉油嘅,價錢平啲,主要交畀酒樓整叉燒;後來我只做零售,銷量少,乾脆用原曬豉攪磨,一樣係靚。」
市面常見的麵豉都是啡黃色,他的麵豉卻深啡色,驟眼看黑糊糊。他解畫:「麵豉好似人一樣,曬得愈耐會愈黑,愈黑就愈香。生曬啲豆喺豉油缸入面,上面曬到黑,下面嘅較黃,所以要成日翻佢,將底下嘅翻上面,不斷循環。」
他65歲了,依然記得父親當年的話:「醬,做就好易,打理好難。」
「你做,用料十足,曬得夠,一定做得好。不過擺耐咗就會有罨味,你點可以調番正呀?所以,唔係整好之後就冚埋,你要時不時拎出嚟曬,畀啲醬見下陽光會香啲。」
醬沒加防腐劑,放不久,所以他每次只做一小批。現在天時暑熱,醬賣少了,他也做少一些,「過咗中秋慢慢好,麵豉賣得最好,啲人有番胃口,多咗炆嘢;我都做得密啲,每次過千斤豆,一個月多啲就要做一次。」
講到做醬,最辛苦的步驟還數煮醬消毒。「唉!我做一次,就痛一次。」 他摸摸腰部,肌肉已成硬塊,隱隱作痛。
「啲醬容易黐底容易燶,要不斷剷,隻鑊又大,你要伸手彎住腰剷。室溫又高,得把牛角扇吹吹下,我一個人連續煮幾個鐘頭,不停流汗,煮一次起碼要飲4公升水。」最後洗鑊更辛苦,因為腰彎得更低。幸好十多年前起,煮醬有機器輔助,輕鬆了,但幾十年積下的舊患,纏身不去。
煮甜醋,相對沒那麼費勁,但一樣要忍。他採用本地酒房出產的白醋,加薑、桂皮、陳皮、丁香等等藥材做成甜醋。「煮呢個醋,一大鑊,嗰種藥材味好犀利,十足催淚彈,醃眼!咳!」
甜醋,他賣自家的,也賣其他品牌,「各有各鍾意啦,人哋要八珍,你無,佢會走咗去;我哋自家牌子就賣貴五六蚊。」
這日街坊王太帶了手拉車來買醋,「我孫仔啱啱出世,買去觀塘畀個新抱。」她嫌其他牌子太甜,「呢間鋪頭出嘅特別香,舊年冬天隔籬個事頭婆用佢煲薑,成條街都香晒。」
有人記住,陳璧堃笑瞇瞇,說:「到天時冷,啲人鍾意煲薑醋食下;事實上年尾多人結婚,到第二年10月、11月就有BB出世,甜醋特別好賣。」
以前煮完甜醋,五六桶藥材他當垃圾倒了,後來有朋友老遠從跑馬地來上水要「下欄」甜醋陳皮,他才識寶,現在煮完醋會挑回陳皮,但為非賣品,「而家?下人,有熟客寒咳唔係好囉!」
老店,差點結業
做醬煮甜醋,入缸,搬貨,幾十年陳璧堃獨力做,「我哋小型生產,唔請人。無辦法!為咗……我唔知點講呀!」他瞄瞄跟前在幫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苦笑:「賺到痛,之外都係痛!近十幾年,我個個禮拜日就好似返學咁,要去做推拿。」
去年他和太太邁向65歲,本擬12月31日退休結束正和隆;就在12月中煮甜醋時,從不在工場拍攝的他,忍不住拿手機拍下那鑊滾滾冒煙的甜醋,題記:「人生最後一次」。
「唔捨得㗎!」說着,他眼圈紅起來,思緒飛回去年底:「瞓唔着囉!直情神經衰弱。」有個星期天,他試不去推拿留在家,「電視睇完又睇睇完又睇,無地方去。」以前他想像退休「呢度去嗰度去」,事實上英國朋友早邀他去歐洲玩,他又買了「200蚊深圳通」,偏偏成行在即已失去興趣,一副心神無處安放。
決心分手,原來放不下。他三個女兒,十多年前已表明不想接手家業,臨別秋波,也發現情難捨。
店一直由他和太太合力支撑,沒請人。二女兒陳敏怡(Agnes)說,每逢過年店就最忙,三姊妹必定預留整個星期的假回來幫手,想不到自己成為了第三代傳人。陳璧堃笑言,由1月1日起店轉了她名下,自己變做顧問兼打雜。
70後的Agnes在銀行做了十多年,連MBA也讀了,兩年前工作太辛苦辭了職,「嗰時爸爸媽媽正計劃退休,我哋三姊妹都好開心,因為新年終於唔使返鋪頭喇!」
去年年底,他們通知熟客和包租婆不做,「啲客人同爸爸講:『你退休,咁我哋去邊呀?我由做女食到而家喇!』我聽到,突然之間好唔捨得。呢個招牌六十幾年喇!」
她問爸爸取帳簿算了一番,「都ok嘅!我想留住個招牌。」又游說從事文職的大家姐陳敏慧回來幫手看鋪,自己負責市場推廣。姊妹同心,盼可斷金,帶着正和隆走進2017年。
十年如一日
陳璧堃搖搖頭說:「我準備退休,以為可以脫苦海啦!結果有啲抑鬱,百無聊賴,個女話做番,我又好似開心啲。」
不過,他認為做醬這行式微了,尤其新界東北發展如箭在弦,古洞的豉油廠分分鐘無得做。「一收地,你一係返大陸做,但水準、原料難控制,而且豆都係外國嘅靚啲。」女兒正在搶時間,找新貨源、拓客路,像早前便去了樂富街市擺車仔檔,臚列自家品牌豉油、醬醋和腐乳。
幾十年來,陳璧堃和朋友合作生產腐乳。十多年前朋友搬廠上深圳,招紙也「均真」地印着「Made in China」,同屬正和隆招牌貨,輕柔鬆化而不死鹹。
醬料之外,40多年前陳璧堃接手時已兼賣雜貨。今天雜貨不多也不雜,而每種乾貨他只賣一款,都是精挑細選,譬如蝦子麵,找到第四五個供應商才敲定。
「搭下貨囉,要維持到租金嘛,而家都要1000蚊一日㗎!」陳璧堃說。
除了鋪租,過去半世紀上水翻天覆地,但對正和隆和陳璧堃而言,只是微細的漣漪,就像醬醋味道,始終如一。
「雖然間中都有自由行嚟幫襯,我哋主要做街坊熟客。有人搬咗出九龍、港島、大嶼山都返嚟買醬,甚至移民去外國,都會帶啲醬過去。附近有圍村,新年依舊會煮盆菜,用好多醬。」
七八十年代,他的豉油、麵豉曾交給酒樓,但經常被人拖數、走數,「好多次喇!千幾蚊都彈票,嗰個年代唔算少數目。咪搞啦!我寧願淨做門市,收一蚊就係一蚊。」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知足,常樂。
夏日炎炎,酸梅麵豉蒸排骨夠醒胃,有街坊要炆肉,大喊一聲「混醬,唔該!」只見陳老闆從五個醬缸輪流舀出小半勺倒入透明膠袋,用繩一紮,遞與客人,叮囑道:「返去放雪櫃,呢幾日好用喇!唔係會變酸。混醬鹹㗎,加啲冰糖,炆鴨炆腩肉都快啲腍。」這混醬,有自家磨豉、黑赭油(類似星馬的黑豉油)、甜醬、麻醬和南乳,即叫即混,也是父親傳下來的基本味道,就在日月蒸煮當中,摻着陳璧堃幾十年調出來的小變奏。
正和隆
地址: 新界上水石湖墟巡撫街2號A
電話: 2670 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