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ant leap」來了 但有些人沒有準備好
蘋果產品發表會上,最吸引我的是一個詞組,叫做「Giant leap」。這個詞取代了前幾次已經被用爛了的「ever」(前所未有)。至於「Giant leap」這兩個字最廣人知的事,應該就是1969年7月,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所說,「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的那一句吧。
過去五年,這個世界很多領域都出現各種「Giant leap」的事件:政治、經濟、生技,當然還有疫苗,以及M1晶片的運算能力與ipad的輕薄度。但是有一個專業圈,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出現「Giant leap」,甚至一直在慌亂中度過,那就是電視新聞業。
現在市面上很多人很討厭記者,認為記者們做的事情不稱職,於是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但若細想你會發現,新聞行業在過去這五年,正是在資訊科技進步下受難的第一排。「新聞台」是在過去五年的內容大戰下,從來都沒有準備好,只好硬著頭皮被科技推著走的一群人。
iPad pro:新聞行動攝製隊的再升級
終於這一天來了。我們看到了這一個鏡頭(第一張圖)。它預告了未來影音記者的工作場景。它代表的是在5G時代,整個新聞產業的功能的即將再重組。
讓我們來想像一個新聞台做戶外連線的場景。那麼,在這張照片這裡面,有很多東西是消失了的:SNG車。微波工程。攝影師。在事件現場前端只有一個人。
這「一個人」肩負多重任務:必須確保傳輸訊號穩定、攝影品質與鏡面良好,說話聲音清楚,這樣要表達的訊息才能被觀眾清楚接收。但是,在拍攝現場,他只有一個人,身兼多工數職(還沒算發文字稿、社群媒體那些)。這就是即將發生的5G,預告將會對新聞台產業帶來改變的其中一件事(當然也包括未來配套的行業明辨與行業倫理)。
除了連線、直播,接下來可能會看到更多人拿著iPad拍攝影片、照片,在新聞現場製作更多內容。我的想法是:過去在新聞學院裡面教的那套工作流程早就不管用了。但很多事情,新聞行業沒有經歷過,教科書上卻也沒有寫。直到最近全球性的社群媒體假新聞事件頻傳,影響所及足以干預內政,才開始有人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科技變化的每一步早就影響了新聞行業,但新聞行業卻遠遠追不上科技的變化。
Apple TV+Podcast:內容與雞母
相對於新聞內容行業,影視娛樂類的專業製作內容,應該是影視科技的受益者。Apple過去多年來,砸下大量資源開發各種與影視製作的資源,現在連最後一哩路的「遙控器」的體驗都做得這麼滑順完美,終於是把「規格-器材-內容-平台」的完整影視產業生態系統全部打造完畢,影響層面始於製作端,終於消費端。
過去一段時間,已有許多業內人士分析Apple TV+ 與其他內容平台如Netflix,YouTube等等之間的競爭消長態勢,在這裡不再做贅述。但從各平台的內容品質來看,我的想法是,過去充滿濃濃野生味,品質參差不齊的UGC(使用者內容)也將轉往其他的發展方向,因為其商業價值有限,生命週期太短,更難以發展出長尾效益。而就算是有商業價值的UGC,大多是屬於行銷內容的一部分(如網紅內容、YouTuber的業配),其價值最後也常隨著行銷停止而結束。我會認為,內容價值的主流還是會回到接近PGC端,也就匹配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系列的影視科技,以及其硬體產品。
簡單的說,好的UGC影音,理論上其品質也是會越來越接近PGC的。就算我們使用者手殘,但科技產品會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所以若平台上累積的免洗型短效內容太多,平台的商業價值也就成問題。這段後話,就留給天天打付費制廣告賣Premium會員的YouTube吧。
關於其他:後疫情時代的生活場景
以蘋果這樣頂尖的科技公司,透過產品的演示,某種程度上已經預告了在後疫情時代下的生活場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WFH;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是各自窩在家裡埋鍋造飯;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都是與自己相處;以後會有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與他人溝通,獲得友誼,卻是透過視訊維持人際關係。所以我們需要更高解像度的鏡頭(蘋果說 best ever camera),更好的麥克風(蘋果說 best ever microphone),好來想辦法把我們給對方的溫暖與情誼,盡量完整的傳送出去。因為社交距離,現在人們很難直接給予擁抱了。同樣,希望科技產品能幫我們搞定這一切。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但如果我們需要科技產品來搞定這一切的話,這已經是一個全新行為時代的開始(雖然我們都不喜歡這樣)。
那麼,我們準備好了嗎?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ayme [捐款]: https://payme.hsbc/deepwebki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
apple tv+ 月球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太空使命》第二季如何改變歷史?
喬爾金納曼的科幻英雄之路
作為Apple TV+的當家影集之一,《太空使命》第二季目前正熱播中,第一季首集便丟出了一個大哉問,倘若當年先登上月球的是蘇聯,美國人只能急起直追,歷史會改變成什麼樣子?影集提出大膽的思考,改變尼克森總統的方針,在那個性別歧視的年代裡,也將女性送上太空。
片中飾演男主角艾德華的瑞典男星喬爾金納曼,尊重女性,尊重專業,也成為影集裡的大看點。
喬爾金納曼,目前也是好萊塢科幻電影的首選演員,不只是夯劇《太空使命》,還要加上在好萊塢的成名作《機器戰警》,兩部《自殺突擊隊》以及熱門影集《炭變》。
喬爾金納曼外型有稜有角、壯碩高大,讓他看起來不像是一般的肌肉男,深邃的眼神充滿智慧,扮演起科學家也十分合適,但他的演藝生涯並不順遂,雖早以《毒利時代》、《幽靈人口》等片在瑞典成名,但進軍好萊塢時屢屢失利,試鏡《雷神索爾》、《瘋狂麥斯:憤怒道》都失敗,《瘋狂麥斯》導演喬治米勒甚至坦言很喜歡喬爾金納曼,喬爾也確實闖到最後一關,最後輸給湯姆哈迪。
「我不覺得我得接受所有的演出機會,就這些角色都在美國,所以我想試試。我正在尋找一些有趣事物,我的演藝生涯才剛起步,我要敢於做想做的事,即使會有失敗的風險在。」
對於好幾次的初試啼聲都失敗,直到重啟版《機器戰警》,才終於開啟他的好萊塢演藝之路。
即便《機器戰警》幾乎得全程遮住他那張帥臉,即便這部電影的票房並未如想像中亮眼,不過喬爾金納曼的好表現,畢竟被更多人看見,於是他獲選演出更多科幻電影,到了現今的《太空使命》系列,如今更是駕輕就熟。
喬爾金納曼很喜歡《太空使命》,並提出他的想法。
即便這個故事的前提是,美國在登月計畫上敗給蘇聯,但從失敗中重新起步,才是整部影集的精髓,「這段傳奇已是歷史,但卻提醒著我們要有夢想,要去征服太空」,喬爾更喜歡《太空使命》在更改歷史的過程中,講述當代的性別歧視、種族議題,角度真誠,雖然是個古典的故事,但是思想相當新穎。
如今《太空使命》邁向第二季,目前正熱播中,更幽默的加入些許新歷史,包括雷根提前取代卡特,成為美國總統;披頭四樂團的約翰藍儂並未被射殺;犯下未成年性侵案的名導羅曼波蘭斯基在加拿大被逮捕;伊斯蘭革命失敗,讓美伊關係並未惡化。
在第二季中,喬爾金納曼也提出他所遇到的新困境。
「是要陪伴家人,還是犧牲工作與家人多相處,這都是主角遇到的問題,不過呢,如果完全放棄了激情與理想,就不是本劇的宗旨了。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不穩定的主角人物,才能有這樣熱血沸騰的故事。」
這些歷史的變異,是好是壞,其實還很難說,但就像喬爾金納曼所說的一樣,歷史不一樣,但是人心的激情與熱血,是永遠不會變的,這也是《太空使命》所帶來的感動。
《太空使命》現正於Apple TV+熱播中
https://tv.apple.com/tw/show/%E5%A4%AA%E7%A9%BA%E4%BD%BF%E5%91%BD/umc.cmc.6wsi780sz5tdbqcf11k76mkp7?ctx_brand=tvs.sbd.4000&l=zh
Apple TV
#ForAllMankind
#太空使命
apple tv+ 月球 在 阿瑪 - Surfing Life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仰天可見的月亮,對你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推薦兩部軟科幻作品與月球有關
你知道人類50年前就已經登上月球了嗎?
你知道第一場大型直播是登陸月球嗎?
這樣的創舉對你來說可能只是歷史一環
衍生而出的科技卻影響著我們方方面面
無線家電,高精確石英鐘錶,淨化水
氣墊鞋,耐火衣料甚至冷凍脫水食品
包括泡麵裡的蔬菜包都是
阿波羅計畫是美國從1961 年到1972 年
進行的載人登月飛行任務
目的是登月飛行和對月球的實地考察
對於終止登月嘗試有各式各樣的傳聞
例如外星人基地或費用過高等等
最合理的原因還是競爭對手的消失
冷戰時期蘇聯被自身財務壓垮之後
美國也沒有必要持續進行近一步探測
競爭或戰爭一直都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摩爾定律
科技的進步以每3年增加4倍的速度成長
如果現在電腦的速度是100
3年後的速度會到達現在的4倍也就是400
被科技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在近幾年被打破
小時候是否看過各種科幻想像
1989的電影
#回到未來II中描寫的2015年
是個小朋友都擁有飛行滑板
飛天汽車在空中高速公路飛翔
對身處2021年現在的我們似乎還是遙不可及
過去40年間的科技進步遲緩
往前40年與更前面40年卻是日新月異
單看飛機的歷史來說
1903年萊特兄弟試飛成功
1940年已由螺旋槳進化到噴氣式
1980年已達到三倍音速
2021的現在,僅在續航與節能上調整優化
科技的進步似乎沒有想像中的快
可以歸咎在承平時期的安逸或缺少競爭呢?
Apple TV的 #太空使命(For All Mankind)
某方面也是在陳述這個議題
在架空歷史上衍生出的科幻作品
當初如果首先登上月球的是蘇聯
如果在月球上發現可利用的資源?
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呢?
故事圍繞核心並聚焦在這些NASA太空人身上
如果是有點歷史與科學常識的觀眾
看到內容中很多對歷史的彩蛋肯定愛不釋手
另一部超級推薦的是日本連載漫畫
#月亮的距離 是太田垣康男的代表作
提醒18禁,開場就是各種性愛裸露畫面
描述男雙主角的愛恨情仇與大時代的牽連
故事背景月亮上大量的HE3作為新時代能源
所以人類必須在月亮上進行多國角力競爭
作畫水平極高科幻內容寫實不是一般少年漫畫
精準預測2019年美國日本所成立的太空軍
這些內容可能有點硬核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忙碌的生活中除了綜藝台,韓劇,賣肉與八卦
也能多一些些理性思考與反芻
#科幻 #阿宅 #推薦
apple tv+ 月球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Payme [捐款]: https://payme.hsbc/deepwebki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lbum/2LjUOH9T9j21GiX8jzytu6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首支單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SHWB6Ai9Y
我的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這位才是真正的網絡垃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lJYDx1GP-U&t=263s
Billie Eilish出賣靈魂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fB1S2uy5Po&t=115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我受夠了, 我的精神困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6uxaQhiS4&t=7s
買賣 姜濤幣對香港年輕人的影響 (自肥企劃)
恐怖 '姜濤幣' 對香港年輕人的影響 | 自肥企劃
為何恐怖姜濤幣是香港終極自肥企劃?
破解恐怖姜濤幣是香港終極自肥企劃
Keung to bitcoin
(This video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姜濤幣 被炒至3400港元一個 花姐不認同做法: 擔心中’ 花姐應該要擔心的. 因為有機會有人利用明星名氣chauw高姜濤幣和mirror 虛擬貨幣
cryptocurrency 來到自己賺錢.
最後有機會viutv和 姜濤本人可能一元也收不到. 粉絲們恐防變了白給錢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
今天影片主要用經濟學理論 ‘speculative bubble’ 和美國近日飽受爭議性的 ‘明星虛擬貨幣網站’ Bitclout解釋投資界和娛樂界結合這個大 趨勢, 對香港年輕人的危機.
和對 姜濤的愛...各位姜糖不要打我啊...(show love sign) haha
(Logo)
“姜糖” “姜b “ 這些terms來自於 “姜濤”, 一個你們肯定聽過的名字. He’s everywhere, viutv全民造星比賽後廣告, 巴士, 頒獎禮.
5月他的組合Mirror舉行了多場演唱會後, 連投資界也做出 ‘Keung To’ token貨幣和MirrorHK貨幣.
拍攝這影片之時巿面上總共有100,000個姜濤 幣, 持有人目前有5位.
其實這算是舊新聞, 因為很多網上publication已經把事件報道.
創造出 姜濤幣, mirror 幣之後甚至想創造 193 幣的candy 說自己會把現在炒到高達 $508美金1個的姜濤幣用private key (私密金鑰) 方式在IG 傳給姜濤.
(姜濤幣問題)
即使我們相信Candy 真是會把虛擬貨幣private key私訊給每12位, 不講 姜濤一天收到多少個粉絲 message,該private key (可以是一大堆1和零) (可以是3v5hk69hj) 是一個能儲存虛擬貨幣的錢包. 私隱度應該要極大. 甚至除了姜濤本人之外不應有任何一個人知道. 否則容易俾人偷取. 現在這個情況至少有Candy另一個人知道. 我們亦不能夠排除如果姜濤 收到貨幣後, 幫手令到姜濤幣炒得更貴後, Candy會否之後把private key洩漏給其他人, 自己拿回這些幣, 或創造更多姜濤幣在市面上買賣.
根本太多可能性定令到姜濤和他的公司太被動.
程序上也是不對. 因為現在是迫 姜濤本人接收這批貨幣,然後隨即上網留意虛擬貨幣的走勢. 如果他真的是一hiw不通呢? 要他的公司負責管理者一筆錢?
( Candy的動機)
新聞報道多個上了年紀的少婦都因為這個姜濤熱潮做回少女. Candy的動機是否真的完全是愛我不知道, 但某些Youtube頻道説她只是一心想賺錢..這個又未必.
虛擬貨幣當中大的有最常被討論的Bitcoin. 可以到$40,000美元一個. 其實 姜濤幣mirror幣只是token的一種, 當然沒有Bitcoin那麼普及所以相對地也會平一點. 我如何知道每一種不同token的價錢?因為其實我們每一位有電腦的人用blockchain這樣東西也能夠知道. cryptocurrency雖然不被任何政府或銀行管制, 但每一次交易其實也能用cryptography(密碼學)有行蹤可尋。
姜濤幣mirror 幣193幣我們同樣能夠check到. 姜濤幣用的這個 ‘BEP-20’ 是其中最常用的交易準則. 所以很容易看到candy創造出的數量和所有的交易. 當然持有其他 姜濤幣的人士身份或跟candy的關係我們根本不知道. 其他身份會否也是跟candy有所連繫幫她賺錢呢?
(speculative bubble=賭博?)
姜濤幣 不是第一個用名人創造的虛擬貨幣. 由2019年菲律賓拳手manny pacquiao直到原本只是一個笑話的Dogecoin, 到現在Elon musk用這個有隻狗頭的貨幣做他2022年上月球計劃的經費.
這樣dogecoin, 這個笑話就因為一些memes和名人在twitter發的一兩個tweet就紅了, 價值也同時提高了很多.
這就是虛擬貨幣最大的問題: 他的價值是跟著一個speculative bubble, 意思是一個貨幣 的價值不是因為那樣東西的內在價值,?而取決於當時有多少人那段時間覺得要買那集貨幣 令到牠的價值提高.
突然的價格上升下滑不像正常巿場走勢, 反而像 賭博, 因為一個Elon musk 的消息你可以賺好多或者蝕好多. 而如果加埋買的貨幣是和自己偶像有關的, 加上那種情感上的投資. 這更加像 賭博而對年輕人更加不好.
-the future like bitclout
4月頭幾十名最多follower的twitter帳號(Elon musk, Justin Bieber, lady Gaga) 突然在一個名bitclout的網站出現. 概念像 姜濤幣, 能購買自己支持的名人. 而像IG而社交平台形式運作.
除即收到的爭議是這平台的創作人是沒有經這些名人許可來創造他們的帳號.
是他們的粉絲給錢之持他們後, 他們的帳號有一個數目. 是要他們自己之後去領取. 與 姜濤情況相似.
之後很多名人有領取粉絲給他們的錢. 但亦有很多說會有法律上的行動.
其實這個賺錢social media賣的只是名氣,像fans club一樣. 但錢未必落到偶像袋. (news)
玩玩就可以. 賭博也可以. 真正投資一個人那裡, 這風險實在太大也是愚蠢.
像花姐所講: 不認同做法.
有時粉絲太着意你好像做這個韓國愛的手勢. 但要了解在內國這個手勢動一動其實是錢的意思啊!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958483/【姜濤幣】姜濤、MIRROR被註冊為虛擬貨幣%20%20逾百人持有「姜濤幣」
https://www.hk01.com/即時娛樂/625650/姜濤幣-被炒至3400港元一個-花姐不認同做法-擔心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oF2yzv1Ggw/hqdefault.jpg)
apple tv+ 月球 在 Top movie p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太空戰 #appletv #原創電影
Apple TV+神劇集再加一!《太空使命》力推第二季強勢登場,劇情設定在第一季故事講述的美蘇太空戰的十年後,美蘇之間逐漸把月球當作新戰場,全新故事線不只講述太空人與家人之間的悲傷、榮譽與犧牲,更深層討論性別平等,卡司陣容更是由第一季主角群全數回歸,絕對是「太空迷」本季必追神劇!本週獨家視訊專訪也訪問到《CSI犯罪現場》索尼雅瓦格(Sonya Walger)、《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韋茵舒密特(Wrenn Schmidt)、《重返犯罪現場》克里斯馬歇爾(Krys Marshall)及在火紅影集《王冠》出演甘迺迪總統夫人的祖迪巴福(Jodi Balfour),四位女力爆棚的太空人在好選喆線上合體,外星人話題更是讓整段專訪爆笑不斷!
訂閱【電癮好選喆Top movie picks】https://goo.gl/3S03OY
簡立喆主播臉書 https://goo.gl/cUWJx7
按個讚,最新訊息不漏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lo1ABNng4U/hqdefault.jpg)
apple tv+ 月球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年9月球季開波,香港機迷最愛的三大籃球足球遊戲《NBA2K18》、《PES2018》、《FIFA19》都已準備就緒。今年新game有甚麼改進?應該買哪一款?我們就找來Hero籃球隊三位球員兼機迷,分別是阿感(黎國輝)、享樂團主音Andy(鄺旨呈)、Viu TV藝人Brian(陳安立)試玩,三位除了是真球隊波友,亦是《NBA2K》世界入面的好戰友,更直言家中PS4只打運動遊戲,就看看他們試玩完三款新作有何評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ElIXEAyW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