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在家鄉】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2021-01-26李 映萱智慧家鄉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程子奕、呂怡潔、胡照鑫、李盛雯/新竹報導
國內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年齡層也有老化趨勢,為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吸引青農們回流,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與「小草」,用智能生產及智慧管理進行定時、定量計算處理,精準投放肥料與水,農民只須在系統上操作,就能種好菜、育好果,大幅降低人力、減少資源消耗,為家鄉農民有效地控管田地。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台灣農業就業人口有近20%年紀超過65歲,且扣除政府補助,農民月平均收入不到1萬元。「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所學與在地實務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幫助農民建立生產SOP,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該平台代表意涵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團隊成員從家鄉關渡平原進行實驗改良,結合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擁有10年關渡平原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可精準施肥、用水管理、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避免資源浪費。
團員何榮旺與何永山父子,祖輩皆在台北市北投地區務農,見證了都市變遷下的產業更迭與興衰。雖然從父輩起因都市計畫變遷不再務農,仍然心繫農業,轉而投入七星農田水利會。他們發現,過去農民覺得肥料灑越多越好,事實上少量施肥跟用水,反而能讓稻子扎得更深。
團隊自信分享,曾把稻田分成兩部分來試驗,一邊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一邊則遵循舊有稻作模式,有次颱風天突襲,使用系統的那半邊稻田完好無缺,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連根拔起、東倒西歪。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
何榮旺說,除了增加農民收益和友善環境的前提下,以水稻強化栽培(SRI) 技術和關渡平原做為市場區隔指標,打造專屬北台灣特有水質環境的優良稻米品牌,進而推廣至其他地區,進而吸引青年洄流返鄉,傳承農業文化。
他們規劃用1年的時間來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推廣。未來APP將擴充田間用水施肥、微氣象等功能,並加入田間紀錄、管理、教學。未來將藉由全台17個農田水利會推廣「SOLOMO 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計畫,加速「七星SRI稻米產銷專區」成立,將「七星模式」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
另一組參賽團隊「小草」,除了看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也關心城市冷氣用量帶來的環境災害。為了降低冷氣用電、提高農業產能,團隊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應用在屋頂可為大樓降溫,在溫室與農地可發展智慧農業,助農民達到精準施肥及用水,為孕育我們的這塊土地節約能源。
隨著物聯網在農業上的蓬勃發展,聰明的農業應用越來越受到重用。該系統運用感測系統監測土壤品質,導入物聯網技術與地下水排水系統,將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參數訊息進行數字化和轉化後,傳輸到自行開發的物聯網IoT平台進行整合,以遠程監控即時了解農產品生長狀況。
他們在農地建設多台攝影機,系統結合氣象與雨量預測,不僅能即時偵測土壤灌溉時機,下雨時會啟動馬達保護機制,關閉灑水功能並進行排水,解決了以往梅雨季農作物根部淹到腐爛的問題。為了讓更多人參與此計畫,該團隊在政府的在職訓練課程中公開零組件與程式,製作教學手冊與電子檔供全民DIY,也讓民眾免費申請團隊所開發的物聯網平台。
「小草」團隊分別在高雄、桃園、中壢與台南設置示範基地。其中在高雄的智慧農地,團隊建立地下暗渠排水系統,當下大雨或土壤施肥鹽份過高時,能自動排出多餘水分及鹽分。自動灌溉系統則是用50瓦太陽能板供電,能將水跟肥料直接傳到植物根部;肥料的控制上,除了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的監測外,更可掌握植物氮、磷、鉀生長要素,透過數據即可得知植物需要吸收的養份。
另外,團隊與嘉義溫室業者已合作2年,透過綠屋頂設計,屋頂打造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並結合太陽能供電,建構出一套不僅能滿足種植與克服屋頂限制的基本需求,還能達到即時監控與節約能源的自動化屋頂種菜系統,達到保水、排水、自動灌溉、降溫等種植需求。經過團隊實測,在屋頂種植有機蔬果,使室內外溫差有5至10度,只要室內比屋外低1度,即可省電6%。
此系統使用數據上網,結合物聯網,可以將空氣與保水層溫、溼度、土壤酸鹼度與電導度、氮、磷、鉀連線上網紀錄數據或存取於SD卡;還可透過網路遠端遙控物聯網設備,啟動相關設備,例如打水、霧化等自動化功能,以便及時控制效果,讓需常遠行的種植戶也不用。
該團隊希望透過政府職訓課程,與更多對物聯網有研究、從事農業的人進行交流,爭取更多教學單位合作,培養更多人才為家鄉做出貢獻。團隊認為,這套系統導入的排水系統,可對抗乾旱及洪水天災,除了國內推廣,希望未來可推廣到自然災害較頻繁的國家,透過國際間的分享,達到全球化的應用。
附圖:▲團隊使用SOLOMO APP在關渡平原進行實驗。(走向里山一家當關提供)
▲團隊在示範基地使用「物聯網自動灌溉與排水系統」。(小草提供)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95210126a0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DIGI #除了幫忙面試人工智慧還可以做什麼?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翟本喬 - 科技時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見三:鑽研關鍵尖端科技,奠定未來二十年核心產業領域基礎》
《政見四:長期培養高階人才,營造三十年後研發大國氛圍與環境》
尖端科技和高階人才息息相關,所以這兩條政見寫在同一篇裡。
我最近在以色列 [1] 見到了人稱以色列比爾蓋茨的 Zohar Zisapel [2]。他在1982年創辦的 RAD 集團先後開了185家公司,其中8家上市,19家被併購出場。他在草創初期專注於網路通訊設備,2000年後轉向資安產業,最近幾年則進入電動車及自駕車領域。
他選擇領域的原則是:「該領域正在被破壞」。
台灣人選擇產業領域的原則常常是:「有別人做了賺到錢」。
很多人可能聽過沙漠裡開加油站的故事。一個猶太人看到穿過沙漠的高速公路,覺得這些車子應該會需要加油,於是開了一個加油站,賺了大錢。第二個猶太人看到,覺得這些停下來加油的人會需要用餐,於是開了一家餐廳,也賺了大錢。第三個猶太人看到,開了一家旅館,也賺了大錢。第四個猶太人看到,開了一家雜貨店,也賺了大錢。於是一個城鎮就慢慢地建立起來了。
故事主角換成台灣人:第一個台灣人開加油站,賺了大錢。第二個台灣人看到,也開了一家加油站,也賺了一些錢。然後沙漠裡開起一堆加油站,一家比一家更炫,但最後全部都倒了。
當別人賺到錢的時候,那個領域很可能快要進入成熟階段,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超越別人。台灣的新創目前的重大問題,就是很多人做的都是非常淺的創新,或是「市場創新」,也就是把別國做過但台灣還沒有的東西抄來台灣做。這種模式很容易被別人超越,例如蝦皮砸錢就把台灣電商市場吃掉一大塊,就是因為電商的技術已經成熟,不容易造成進入門檻。相較之下,「正在被破壞」的領域則是有很多機會做出別人還沒想到做到的東西,一個點子不行,很快再換下一個,重點就是人才的靈活度要高,不是只專精一件事,而且不會執著於一個點子不願放棄。
這一趟以色列之行拜訪了另一家公司 Mellanox [3],這家公司今年初被 nVidia 以69億美金買下來 [4]。他們在網路交換機技術上,領先 Cisco、Juniper、Intel 這些公司五年。Intel 花了 20 億美金想要做同樣的技術做不出來,因為 Mellanox 從一開始技術就已經領先,後來依然持續保持領先。別人做1G的時候,他就開始做10G;別人做10G的時候,他就開始做40G、56G、100G。這些技術不只是把舊有的系統改得比較快,裡面的架構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有非常多的研發要做,而且都是沒有別人做過可以參考的。在看到別人湧入一個領域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進入下一個領域。
我問了一個政治問題:外商到中國做生意,都要把技術交出來,你們在中國市場很大,碰到這個問題怎麼辦?創辦人兼執行長 Eyal Waldman 說「我不交。你愛買不買,去買 Cisco、Juniper 啊?落後我五年啊!」當技術領先這麼多,中國要技術就可以跟他嗆聲:你希望中國資料中心都落後美國五年,你就不要買我的。中國只好乖乖地買。
他們技術領先的關鍵是什麼?
人才。他們的人,就是比別的公司優秀,思維靈活,動作快,執行力強。
所以我問他怎麼找人。是從好的大學訓練出來的嗎?
不是,他找聰明、有潛力、基本功紮實的人,然後在公司裡自己訓練應用的部分。台灣的產業界常常希望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是公司馬上可以用的,但那是技職體系的特質。在低科技時代只要有技職的訓練就可以上生產線,馬上為公司製造產值。但台灣靠勞力提升GDP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產值提升要靠先進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常常是遠超過一般學校課程能教到的範圍,必須是由專門的研究單位長期的開發才能做出來。
除了學校畢業生自行訓練之外,他的人才來源,很重要的一塊是來自大名鼎鼎的 Talpiot 計畫 [5]。以色列全民皆兵 [6],男生服役三年,女生兩年,當完才能上大學。這個計畫從全國最優秀的高中生之中再選出150-200個學生,通過一個兩天的動態測驗,最後錄取50位左右。這些學生在服役三年期間同時取得大學學位,然後繼續服六年的志願役,從事高階的研發工作。很多退役的校友都成為科技界的佼佼者。台灣當年的國防役有點類似這個計畫,但因為很多客觀環境的差異,所以得到的結果也不同。
Mellanox 這麼棒的公司,他們政府是怎麼栽培出來的呢?他們說 “We asked them not to interfere. Leave us along!”。
政府所能做最糟的事,就是外行領導內行,讓千里馬去拖大車。
這次見到還有一家值得一提的公司叫 Vayyar [7]。他們做的是穿牆雷達,在一個名片盒的大小裡,裝上72支MIMO天線,用毫米波雷達探測週圍。實際應用包括:
家居監視器:雷達靈敏到可以看出嬰兒有沒有在呼吸,AI可以判斷老人有沒有跌倒起不來。
牆柱探測器:要在牆上釘釘子掛東西的時候要找到牆裡的柱子,才能承重。
取代金屬探測器:在安全檢查的時候可以看出人身上有沒有帶武器,連非金屬製的都可以看到。
乳癌檢測:取代 mammogram 有幅射且不舒服的做法。
這個技術是從以色列軍方研發出來的,本來的用途是用來找躲在屋子裡的恐怖份子。
看了這些以色列的故事,我們政府可以有什麼具體的做法?
第一:不要再有「政府領導產業」的心態。政府可以從旁鼔勵和獎勵,但不要認為政府可以為產業制定發展計畫。讓先進科技產業的研發,依照自己應有的步調快速前進,不要再要求他們「帶動產業發展」,強行加上增加就業率或是「整合國家隊」這種大枷鎖,妨礙他們的行動。
第二:建立研發志願役制度。台灣現在取消了義務役,所以沒有以前國防役的誘因。更不要說後來的研發替代役,常常變成大企業的廉價研發勞工。但我們可以用極高的待遇吸引頂尖的人才為國家服務,他們可以得到國家的資源支持,做出一般民間企業無法進行的研發成果。台灣的政府,不可能出不起比台積電更高的薪水吧?而這些研發成果,除了為國家所用之外,未來也可以釋放到民間,成為新產業的基礎。
《回顧》
政見一:推動政府數位轉型,增設行政院副院長以帶領數位創新 https://www.facebook.com/benjaifans/posts/141809803919167
政見二:創新型態國際合作,以台灣強項製造服務投資世界新創
https://www.facebook.com/benjaifans/posts/142514483848699
《預告》
政見五:強化前瞻法規制度,阻卻跨國企業掠奪國家戰略性個資
政見六:推動資安就是國安,防患未然制敵機先以決勝千里之外
[1]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911140198.aspx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Zohar_Zisapel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llanox_Technologies
[4] https://nvidianews.nvidia.com/news/nvidia-to-acquire-mellanox-for-6-9-billion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lpiot_program
[6] 阿拉伯裔和教士除外。因為陸地週圍都是敵人,隨時可以走過來,所以有全民皆兵的必要;台灣的情形不同。
[7] https://vayyar.com/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臺美數位經濟論壇」(Taiwan -U.S. Digital Economy Forum, DEF)於本(10)日假國發會召開,本論壇係國發會與美國在臺協會(AIT)共同舉辦,由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及美國商務部代理助理部長Ian Steff分別率臺美雙方相關單位代表出席,美方AIT處長酈英傑亦親臨會場致詞。
DEF係臺美政府間高層次的數位經濟政策交流平臺,2015年及2016年分別在臺北及美國華府舉行,本次會議則是美國川普總統就任後首次召開。會議期間臺美雙方數位政策官員將針對當前數位經濟重要議題進行深入的意見交流,會後臺美雙方並將發表聯合聲明,確立在既有的基礎下,持續推動及深化數位經濟領域的相關合作。
美方代表團團長商務部代理助理部長Ian Steff開場致詞提到,數位創新帶來許多機會與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各國不符時代需求的創新規範及貿易規則;而促進跨境數據流動及強化隱私權保護,亦為亟需關注之重點。鑒於該等挑戰均非單一政府或企業所能獨自因應,爰國際間的共同合作至闗重要,如:2018年臺灣加入APEC跨境隱私保護制度(CBPR),即為美國及臺灣間之重要合作證明。渠亦提及臺美業者於5G、IoT、大數據分析等創新技術發展有諸多合作經驗,不僅可作為其他新興國家之良好典範,亦可為未來的創新革命奠定堅實基礎。
AIT酈處長於開幕致詞表示,DEF作為臺美間數位經濟之高層次對話平台,為實現雙方共同的亞太願景做出重大貢獻。臺美雙方過去在半導體及ICT產業的合作,在打造受信賴的供應鍵及商業機密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議題上,均取得重大進展。酈處長也強調,臺灣與美國在新創與創業方面是天生的夥伴,雙方亦展開在縮減數位落差、5G、IoT及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最後,酈處長特別指出,臺美雙方未來合作重點,包括:持續推動臺美中小企業合作計畫;鼓勵創新與創業活動;深化「全球合作訓練架構(GCTF)」的合作,讓臺灣數位經濟、5G等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與全世界分享;建立人才網絡,加速雙方人才的交流。
我方代表團團長陳美伶於開場致詞時指出,目前全球需要面對四大數位經濟課題,即(1)確保5G通訊的安全、可靠與信任、(2)確保「AI +IoT」的效益大於風險、(3)確保數據治理的一致性與有效性,以及(4)確保網路的開放、自由與安全,並強調唯有透過各國攜手合作,採取共同行動,積極因應各大課題,方能促成更開放、更安全、更包容的數位經濟發展。陳團長還提到,臺美雙方透過DEF平臺,已在數位貿易與投資、創新創業、智慧科技、網路安全、數位包容性及女性經濟賦權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同時,美方亦積極協助我參加「APEC跨境隱私保護規則體系」(Cross-Border Privacy Rules System, CBPR)等跨國數位經濟合作架構,成果豐碩,對深化彼此實質經貿關係,深具意義。
本次會議分為2天進行,第1天係政府間之政策交流,由雙方團員進行對話,將針對五大議題進行討論:
‒ 「第5世代行動通訊(5G)」:2020年起即將進入國際商用熱潮,推動5G發展係各國未來最重要的經濟戰略之一。
‒ 「資安」:資安漏洞將引發重大損害並影響國家安全,積極提升國際跨境聯防能量刻不容緩。
‒ 「資料經濟」:政府開放資料供民間運用係當前國際潮流,將能創造新興商業模式,帶動經濟成長並協助解決經社問題。
‒ 「跨境數據流動與隱私」:促進數據流動及強調個資保護均為發展數位經濟之要素,兩者相輔相成,不應偏廢。
‒ 「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AI與IoT均為具顛覆性的產業創新技術,將是帶動新一波產業轉型與升級的關鍵。
另外,本次DEF除第1天的雙方政府代表會談外,第2天更安排臺美相關政府代表與臺灣學界、企業代表共同討論「AI 倫理」,此為當前國際間強調發展AI技術所必須兼顧的重要議題。
臺灣發展數位經濟獲各國高度評價,除與美方之DEF外,國發會今年6月亦由陳主委率臺灣代表團赴歐,與歐盟科技總署(DG CONNECT)共同召開首屆「臺歐盟數位經濟對話」(Taiwan - EU Dialogue on Digital Economy, DDE),成為另一我對外之高層次官方數位經濟政策交流平臺。
本次會議美方代表團成員包含商務部、國務院、聯邦通訊委員會、國際開發署及AIT等官員;我方代表團則由國發會、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行政院資通安全處、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處)、外交部、科技部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成。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DIGI #除了幫忙面試人工智慧還可以做什麼?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7 【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
01:50 【AI 的發展跟應用】
04:15 【未來充滿 AI 的生活】
04:56 【AI 這麼重要,那臺灣準備好了嗎?】
06:35 【我們的觀點】
07:40 提問TIME
07:54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 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招聘面試:你喜歡機器人還是真人做你的面試官?:https://bbc.in/2Wg0t3a
→了解人工智慧的第一本書: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否取代人類?:https://bit.ly/2vA8jc0
→從人到人工智慧,破解AI革命的68個核心概念:實戰專家全圖解 × 人腦不被電腦淘汰的關鍵思考:https://bit.ly/2VAhJ64
→機器是如何學習與進步?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與未來:https://bit.ly/2Ce1KQa
→An executive’s guide to AI:https://mck.co/2vZepWE
→陽光失了玻璃窗 史上第一本人工智慧詩集:https://bit.ly/2IWsU2R
→國際人工智慧政策推動現況:https://bit.ly/2GZ4pA1
→懶人包_台灣 AI 行動計畫:https://2030.tw/2m3nBVr
→維基百科:人工智慧:https://bit.ly/2fUdaOV
→維基百科:人工智慧史:https://bit.ly/2vx2T1l
→臺灣智駕測試實驗室:https://bit.ly/2WqRgFn
→沙崙自駕車測試場正式揭幕 盼無人載具產業鏈接軌國際:https://2030.tw/2lXfjyk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https://bit.ly/2Wk6vzL
→張忠謀:AI激化貧富差距與失業:https://bit.ly/2Y0uhkB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DIGI+)季刊第二期:AI、5G、8K—2020年東京奧運實現數位想像:https://2030.tw/2kAPB2a
→我國數位科技引領產業創新之現況與展望:以臺灣 AI 行動計畫為例:https://2030.tw/2knX0Sr
→台灣 AI 行動計畫簡報:https://2030.tw/2knX84n
→臺灣 AI 行動計畫(2018-2021 年)合訂本:https://2030.tw/AI_Taiwan
→「AI on Chip示範計畫籌備小組」啟動 政院邀產官學研合作 推升台灣AI晶片產業發展 打造世界級人工智慧大腦:https://2030.tw/2lUi3MR
→台灣AI行動計畫—掌握契機,全面啟動產業AI化:https://2030.tw/2kinhBC
→賴揆:積極推動AI與產業需求接軌 加速「5+2」產業創新:https://2030.tw/2knXfNl
→微軟在台成立AI研發中心 賴揆:串連產業推動智慧國家:https://2030.tw/2kkX0Cx
→法國公布人工智能發展計畫:http://bit.ly/2VAkDaY
→【英國AI未來戰略大揭露】第一步先從資料共享打基礎,英國要成為全球AI實驗場域:http://bit.ly/2UTp8ZD
→SRB會議圓滿落幕 林揆期許台灣智慧科技邁向全球第一:https://2030.tw/2lU8MEm
→智慧科技SRB登場 首日聚焦產業利基與應用發展:https://2030.tw/2lXeC8c
→美國啟動AI大戰略的啟示:http://bit.ly/2GPkpTW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 年):https://2030.tw/DIGI_Taiwan
→中國大陸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現況研析及對臺灣之影響初探:http://bit.ly/2Lfew7P
→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推動小組:http://bit.ly/2DLOB1o
→川普發起「美國人工智慧倡議」,五大原則確保美國維持 AI 發展優勢:http://bit.ly/2ITNLUB
→DIGI⁺ Taiwan:http://bit.ly/2VFDVM4
→AI Taiwan:http://bit.ly/2URGt5n
→台灣AI行動計畫—掌握契機,全面啟動產業AI化:http://bit.ly/2VABTNn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啟動 科技部:AI元年從此刻開始!:http://bit.ly/2GXLiGH
→日本Yahoo策略長揭露,AI未來20年三大方向:http://bit.ly/2Wli35M
→英國AI發展現況-與世界各國比較:http://bit.ly/2Ja1Mgh
→從AI 100看全球AI商業化趨勢及發展:http://bit.ly/2VHOYo6
→AI時代將臨 各國策略及企業佈局特點分析:http://bit.ly/2IVfRyQ
→AI 專家與 AI Sophia 互動,杜奕瑾:見過雅婷嗎?:http://bit.ly/2UQvfO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http://bit.ly/2WhZBL7
→雅婷AI Pianist-首張同名概念專輯〈Yating〉:http://bit.ly/2VHPjHo
→誠品網路書店:http://bit.ly/2JbOu2I
→Chihuahua or muffin? My search for the best computer vision API:http://bit.ly/2UW8ubR
→TOPBOTS Vision API Benchmarking:http://bit.ly/2Y3Jul8
→從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到深度學習,你不容錯過的人工智慧簡史:http://bit.ly/2IXlPPM
→翻轉人類未來的 AI 科技: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http://bit.ly/2Vc6cK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台灣AI行動計畫—掌握契機,全面啟動產業AI化 的相關結果
「台灣AI行動計畫」以強化台灣既有的優勢,創新體驗為先,軟硬攜手發展的方式, ... 全力推動AI發展,促使產業AI化,期許台灣邁向尖端智慧國家,目前5大推動主軸進展:. ... <看更多>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5+2產業創新計畫 的相關結果
政府提出「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5+2產業創新計畫,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為 ... ... <看更多>
行政院 的 ai行動 計 畫 中 的 5 2 產業 在 台灣AI行動計畫(行政院全球資訊網-院會議案) 的相關結果
「台灣AI行動計畫」將整合5+2創新產業方案,由5+2產業創新中心提出產業發展需求,再由相關部會協助發展100個以上的AI應用解決方案,透過鏈結AI人才認證機制,以5+2產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