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0661-Q20680)
Q20661:
你好,龔Sir,自從上完你嘅股票班,令我成長咗好多,但有時都要翻睇啲Notes先明多啲,依家睇緊《年報勝經》慢慢學習。
我近排留意緊隻廣汽2238,我知道汽車行業競爭好大,加上欠缺晶片,都對汽車股有影響,但早前廣汽公布石墨烯基電池超級快充電池技術(聲稱8分鐘可充滿80%電),但市場好快就消化咗。
而家公司話2021年9月會首次搭載自家嘅車型上,如果成功係咪一個突破性技術?依家又同華為合作自動駕駛技術。
但廣汽股價跌咗,點解會咁嘅? 加上初步睇佢財務數據,佢嘅營業額同毛利都麻麻,現金流仲好差,你講過現金流對一間公司好重要,咁廣汽呢個情況係受疫情同投入資金做研發有關嗎?
另外我用16-20年市盈率計佢估值(+10%)後係8.70-12.6,咁依家係咪有值搏率?
另外阿Sir我想多謝你,因為我上年年頭開始月供盈富同比亞迪,第一次可以賺到錢,好開心!
依家比亞迪升咗好多,我已供少咗一半,只供$1000,我應該再減嗎?
龔成老師:
廣汽集團(2238)本身都有質素的。
佢係中國汽車製造商之一,主要業務包括製造及銷售乘用車、商用車、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亦從事一系列汽車相關服務及其他業務。
佢透過共同控制實體廣汽豐田及廣汽本田生產多個系列的乘用車。
業務發展不過不失,但增長力就不算強。
長遠仍有發展,但不是高增長型。現價合理。
之前佢的確有講過,石墨烯基電池超級快充電池技術(聲稱8分鐘可充滿80%電),不過,見佢只是對股價有少許正面影響,之後就回落翻,這反映市場對這個項目,暫時未有好大的期望,這並不是市場完全睇淡,只是市場未能確定這種較新的技術,是否成功,因為之前都有內地一些傳媒是質疑佢的研究的。
而我地作為投資者,這部分最多只能加分,未能好肯定話佢一定成功從而對企業價值有巨大正面因素。
從整體的發展上,這企業其實不差的,但佢過往在研發上,又未去到好強,因此從潛力度,不會比佢好強這方面。
至於佢現金流方面,的確未算強,因此會影響左企業的發展,在投資力度會有限制。而佢過往的增長力的確不算強。
至於你比佢市盈率,太高,要調低翻。你預現價是合理區內,不是特別平。
至於比亞迪(1211),你可長線持有的,月供減金額正確,如果現時只供少少金額,而現金又充足,就可以小注去供。
------------------------------------------------
Q20662:
龔 SIR, 我買入了以下, 我入的價合理嗎. 謝謝!
吉利汽車 港元 2,000股@28.45
小米集團-W 港元 1,000股@27.1
安碩恒生科技 港元 1,000股@19.91
龔成老師:
合理區頂至略貴。
上述都是有質素的,有增長力,問題不大,只要你不是一次過買入太多,就可以。
最重要是留有一定的現金,如果股市下跌就有投資機會。
------------------------------------------------
Q20663:
龔sir,我想幫自己細佬問下佢嘅組合,佢27歲,現持有緊中國鐵塔,海螺水泥,北京汽車,建設銀行,石藥,請問有冇邊啲股應盡快賣出?
sir,細佬買左2手港交所,好擔心佢,係咪應該叫佢一路長揸?因為你講過係優質股,壟斷市場,但500蚊佢買左,我係咪應該叫佢堅持長揸?
龔成老師:
所持有的股票,都是有質素的,不過27歲,持股增長力不足。
北京汽車(1958),建設銀行(0939),增長力都不算好強。
至於港交所(0388),有質素的,不過最近都貴,投資宜控制注碼。可長線的。
------------------------------------------------
Q20664:
老師你好,我是全職公立醫院註冊護士,由於工餘時間還需要繼續進修。這樣導致我很少時間可以管理股票資產。
請問我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去管理已投資或制定投資策略?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你要做三樣野,第一,增加知識,你要學理財及投資的知識,記住,投資並不是坊間的炒炒賣賣,你要從書本或課堂上認真學習。《股票勝經》適合初階者的。
你唔好多,只是睇一本,你已經能打好基礎,每日睇幾頁,1、2個月都睇完。
第二,了解銀行及證券行,去開一個證券戶口,並準備做月供股票。
其實兩者都可以,銀行就較方便,但手續費就較貴,證券行收費就較平,香港的監管不差的,風險不大。你可以先了解下不同的收費。
第三,將每月的部分資金,去做月供股票,供盈富(2800)。對你來說,月供股票是一個很好的累積財富方法,因為可避免你一次過在高位買入的風險。
原理如同儲錢,不過就不是儲現金,而是儲股票。計劃要長期進行。
另外,盈富是一個組合,適合不懂選股的人投資,風險不高,長期儲貨可助你財富平穩增值,記住要長線持有。
當你在做上述三件事的同時,開始學下股票,了解下那些股票適合你自己。上述只同你簡單供盈富,當你過幾個月,有知識及少少經驗後,就可以利用你手上的資金,其中一部分,去投資股票。
------------------------------------------------
Q20665:
龔老師,你好!想請教一個問題。
我想將我地物業(當年全款買的)
現時市值800萬左右,加按俾銀行
套現4成,套320萬左右,利息2.2喱,供21年左右,每年供1萬5左右,這個金額,我們供款無壓力。
我打算將這些錢先投資優質股,長綫或中長綫,日後有機會或將會將部份金額投資在大灣區買樓。
資産:
1.我們早期在珠海投資了一套物業,現時市值170萬左右,還有40零萬未供完,因國內供款利息較高(現時是4.2喱)所以我們近期打算會清還40萬餘額。
2.自住物業加車位(沒供款,當年全款買入)市值900-1000左右。
3.與家人夾份購入一個單位,現時市值700萬左右。三人夾錢,給父母住。交佐首期後,餘額分攤三家人,每家供款5000蚊左右,供20年。
4.200萬左右本金,在銀行投資優質股,現時帳面280萬左右。
5.還有些緊急俻用金,幾十萬左右。
問題1.你認為我加按存在風險高嗎?我本人認為現時低息想套用一些現金去做一些投資。加大資產滾存嘅力度。
問題2.本人現時,偏重進取點加按取現金出來投資一些優質股,老師有什么建議嗎?我希望高增長的一點的。比亞迪,福夀園這些我一直都持有,亦會趁低吸納。
問題3.我現時一邊工作,一邊留意身邊生意機會,希望5年內可以遲掉本職工作,時間靈活點,可專注自己想做事情,當然會keep住投資穩錢。
龔成老師:
1)風險未算高,其實最重要是睇翻你的的供款,如果無乜壓力,這方面的供款就無問題,加上你本身都有一定的財富,因此負債方面的比例不算太高。
當然,你都要明白加按就是借錢,借錢就一定有風險的,你明白這點就得。
但要睇翻,你現時物業的比例佔總財富較多,所以日後如果增持物業,不要太急,同時分析是否太集中。
2)你可以考慮潛力股類別,但你一定要明白,這類股升得較快,跌都可以跌較多,自己衡量風險。
安碩恆生科技ETF(3067)。
另外再加: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GX中國電車基金(2845)、中生製藥(1177),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左,同時風險大左,你要自己平衡。部分要等回少少先入。
現時大市波動,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3)利用自己的興趣、強項,在空閒時間發展副業,創業要不斷試。市場往往是這樣試出來,唔好想得太多,有機會就試,進行左之後先調整翻。
------------------------------------------------
Q20666:
我現年39,手持三百萬現金,想兩年後買一千萬樓,咁靠投資股票咪無可能,因因你話長線投資起碼五年以上,其實人生得返好少個五年同十年
眼見好多人短炒獲利,其實短炒波幅係咪無可能,短炒唔係幾日,講緊幾個月
龔成老師:
2年要有回報,不是不可,但要睇有無機遇。
你見到近年有人短炒成功,只是剛巧這年發生的事,根據我投資20年的經驗,過往短炒的人都是輸多,只是你剛巧見到近年有人贏錢。
唔好將短期情況放大,要理性及全面分析。
你可以長線投資,但目標是3年內有基本回報,當然仍不能太過期望一定達到你目標。
------------------------------------------------
Q20667:
老師你好!我現在26歲,月薪平均3-3.5萬,持有約30萬股票,5萬黃金etf,可以持有下列股票3年,取得30萬的回報嗎?
另外還持有35萬現金,應該繼續買股票還是持有現金?
香港電訊6823 - 1000股
港鐵 66 - 500股
領展 823 - 200股
盈富2800 - 1000股
海豐1308 - 1000股
鐵塔 788 - 8000股
海爾智家6690 - 800股
阿里巴巴9988 - 100股
騰訊700 - 100股
恆生科技3033 - 4000股
中國潔能2809 - 150股
AAPL - 20股
TSM - 15股
SE - 6股
龔成老師: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
收息股如香港電訊(6823)這類,就不用太多。
至於其他股,基本上無問題,都是有質素,同時配合你的年齡與目標的。
我相信你可以完成目標。
我反而想你定一個30歲前有$150萬的目標。
當然,建議你把握這段時間,努力儲錢及投資,你現時的收入建議你每月儲$20000,盡力在這段時間投資。當然你要同時提高投資知識,把握機會,連同你原有財富的滾存,我相信以你的收入,可以完成到。
你年輕,盡力衝這幾年,之後先慢慢享受。
------------------------------------------------
Q20668:
龔sir你好有小小野想請教一下
241之前被納入恆指好還是唔好
長線投資持有可以嗎?
龔成老師:
被納入恆指,正面的,但這只是一些表面因素,我地最重要是分析企業的核心業務。
阿里健康(0241)這是潛力股,佢營運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等業務。
「醫藥電商業務」,這業務主要有兩種業務模式,由自營電商和天貓代運營,涉及非處方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等。
另外,就是「互聯網醫療業務」,阿里健康與國內多家二三級醫院建立合作關係,患者可以通過阿裡健康、支付寶等平台,做到線上掛號、問診、諮詢用藥等等的服務。
阿里健康利用醫療AI系統「DoctorYou」去進行營運,該系統包括臨床醫學科研診斷平臺、醫療輔助檢測引擎、醫師能力培訓系統等,輔助醫生睇病。
業務上,有好大的潛力,不過,本質波動,股價上落大,消息多,市場炒作多,這類股風險都不少。最大問題是無人能正確估值,市場現時只是估估下,推將唔到佢將來的價值。
這類股只建議小注持有,但你預佢股價上落大。
------------------------------------------------
Q20669:
龔成老師你好~
睇左你專頁一段時間,一年前開始月供2800
宜家每個月供
2800 $4000
下個月開始再加多一隻月供
3067 $1000
想供多一隻用作收息,因為覺得投資知識唔夠,想都係搵隻穩陣啲,請問匯豐、恒生定中銀比較好?
另外,想問下小米長遠睇係咪都唔錯? 現價合理嗎? 想試下入注。謝謝老師解答
龔成老師:
你月供盈富(2800)$4000,及3067$1000,可以。但3067可能無得供,你可自行分注例如每阿隔2個月買入一手。
至於收息股,你可考慮恆生(0011),長線可以。
小米(1810)長線正面的,不過股價較波動,現價略貴。月供好了。
------------------------------------------------
Q20670:
老師,你點睇基金投資?另外現在是入市時機嗎?
謝謝
龔成老師:
對於投資實力不算高,或不想花時間研究投資的人來說,基金是好工具。
不過,基金都有好多類,一定要仔細分析該基金投資那些類別,是主動還是被動,風險程度是否適合自己,過往的表現如何。
所以,好難講現時是否買入時機,如果你不懂分析,可選一些風險唔太高的基金,同時以月供模式投資。
------------------------------------------------
Q20671:
龔老師,我出咗嚟社會工作咗一年,透過朋友介紹得知您經常會引導我哋呢班後生仔女去理財,真的感謝您。
我睇咗您的<<80後百萬富翁>>、股票聖經同潛力股都獲益不少。
我依家月供緊2000蚊3067,我想請教下如果一個月再用3000來月供兩個股票,其中一只選擇了領展,另外就唔知供港鐵定舜宇光學好,定係有其他更適合的股票選擇呢?
龔成老師:
現時你月供的,都是有質素,長期進行就得,唔好太在意大市的波動,長期進行就得。
如果你想較穩陣,就供港鐵(0066),如果想潛力度較高,就可考慮舜宇(2382)。兩隻都有質素的。
------------------------------------------------
Q20672:
老師,我睇緊老師作品大富翁致富之路,想請老師俾d意見我,我現時財政如下:
1.我和先生收入每月約11萬。一家四口加一個工人姐姐。
2.各有一層出租物業,一層負債200萬,一層負債350萬。一層月供8000,一層月供15000。兩層租金互補,剛好夠供樓。
3.大灣區樓一層,月供3700。泰國樓一層,月供2500,疫情租客已退租。泰國另一層樓2024才收樓,俾左50萬首期。
4.現住在僱主提供宿舍,每月租金3000。
5.基金及保險每月6000。無股票。
6.小朋友開支好大,我哋發現好難儲錢,應該如何再分配現時資產及投資?
7.想用一層自置物業換大單位及自住,不住宿舍,可行嗎?
8.手上現金只有幾萬,如何投資?
龔成老師:
你現時物業的比例較多,其實有點出現集中風險的情況,最好在之後的配置上,增加其他類別,以建立一個更平衡的財富組合。
最好是利用幾年時間,利用其他類別的資產去儲錢,滾存財富,到資金較足夠時,可以換樓(要你有實際需要,最好在換樓時,不要用盡財富,要同時有基本資金剩,等你財富可以較平衡。
如果有需要,可以賣出其中一層泰國樓,將資金投資其他資產類別。
你現時現金不多,建議你多儲現金先。
之後,就可以利用資金,投資股票。相信投資平穩增長股較適合你地。
你可以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利用股票去保持財富增長,盡力滾大財富,到適當的時機才換樓,不要太過心急。
------------------------------------------------
Q20673:
想請教一下老師,現價的士牌 $ 500萬左右 ,可以考慮入手嗎? 謝謝你
龔成老師:
的士牌,你預無乜增長力,只是集中收租方面,中短期會因肺炎而影響租金,但長遠仍是穩定,不過就無乜增長力。
加上叫車程式等因素,都對價值有影響。
現價合理,可視為收息工具。如果本身有一定的財富,作為分配的其中一部分,可以。
------------------------------------------------
Q20674:
老師您好,請問您對亞里巴巴前景有如何睇法,因為暫時股價十分波動,本人$243和$253都買入,請問長期持有可以嗎?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近期的新經濟股股價回落,加上阿里(9988)將面對內地監管可能收緊,都令佢股價上落大左。新經濟股股價回落只估值問題,由之前的貴,去翻合理水平,反而要從一些核心因素分析。
例如內地監管可能收緊,相信對佢中短期有影響,不過,我相信佢的整體優質度仍在,內地不是不想佢賺錢,只是想規管佢。佢已建立好完善的業務,因此本身是無得輸,只是賺多賺少問題,現時監管多左,點都會影響賺錢能力。
又以佢的螞蟻貸款業務來講,這部分是一些網上的小型貸款業務,增長快,但監管並不如銀行般緊,因此,中央會有更多的監管針對這部分,影響了賺錢能力。
整體上,阿里,長遠仍是有發展,賺錢能力雖然有少少減,但長遠會同政府同意一些監管方法,以及找到合理的賺錢模式,你預阿里現價約在合理區頂部,這股可長線。不過,中短期會波動。
如果有貨,可持有,但就唔需要太急加注,你持有的價約唔算好貴,可守住先。
------------------------------------------------
Q20675:
老師你好~我最近買左你3本書來睇,分別係80後百萬富翁,股票勝經,財務自由行。獲益良多,後悔沒有早點睇到你的書。
本人34歲,月入2萬(公務員),老公40歲,月入4-5萬做網上生意。
2人現金共4百萬,但我們沒有任何物業,現住在一層我爸爸名下的居屋。(不用供或租的)你認為我們現在應該買樓收租還是點樣好?因為現時收租只有2厘左右或更低。所以不知道是否應該買樓。
另外,現在月供盈富1萬,供了2年。請問股票投資方面還有什麼建議?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以你地的情況,應該將資金分成3大類。
第一,做生意的資產及備用現金。
第二,股票,你地現時的組合,股票比例不多,要將部分現金轉為優質股。
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太多,同一股不能太多。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第三,投資物業。
嚴格來說,你地現時無業務。而我地理財,其實是建立一個平衡的財富組合,你現時大多現金,反正沒有物業,不如投資物業去有效運用,以及平衡組合。
這不是一個賺差價的過程,而是將現金轉為真財富的過程。
當然,生意是你地的核心,如果現金在生意上有用就持有現金。要「閒錢」先可以進行配置。
------------------------------------------------
Q20676:
阿Sir,純粹想呻下,唔知點解雖然我落嚟嘅問題其實唔係好關財務知識,不過都想問你意見。話說上年公司因經濟減了人手,所以我由三個人做嘅野全落在我一個人身上。
工作量大增,所以無論放工或者假日都要繼續工作,但我本身有兩個小朋友,所以我唔想完全冇晒work life balance。
加上我老細對我啲態度唔係咁好,成日都鬧鬼我。所以本應諗住捱到今年年頭日派咗花紅就走。其實上星期已經派咗,金額非常之少,完全有啲谷氣捱左咁耐等個花紅原來得個吉。
這幾天我都掙扎着遞信,我自己已經計過畢竟自己有積蓄,慳住用一年其實冇問題,或當老公養><只不過其實係要過心理關口,預咗可能要量地成年都搵唔到工。
依家我係呢個經濟環境,人哋唔炒我,我自己反而去遞信,係咪好愚蠢。
我都已經分唔清,我係未繼續要每日擔驚受怕俾老細鬧,定是自己做咗幾十年人,對自己一次好啲,一年休息時間睇吓書refresh 下自己,陪下小朋友,多睇書吸收啲新知識,唔好成日只係埋首工作乜嘢都唔識
龔成老師:
比較穩健的方法,當然是找到另一工作先辭工。
不過,你都可以睇翻你果行的情況,如果出面的環境無你想象咁差,都有請人的情況,其實你都可以先辭工,始終你現時不是無儲蓄。
簡單來講,你唔好停在這裡空想,而是多找一些出面的實際資料,市道如何,預期幾時會好轉,對疫情有幾大影響,有具體的資料,你就更易做到決定。另外,多從長期的角度去分析。
------------------------------------------------
Q20677:
你好龔成老師。本人25歲,從事航空業。不過最近疫情關係,需放無薪假,導致收入大減至每月約$12,000,每月開支約$3,000。
所以希望做投資,增加收入,同時萬一失業時亦有少量收入支持基本開支。現有流動現金約十二萬,股票約五十萬。持股如下:
823領展: 1500股@$19.02,再加303股以股代息,即總數1803股(多年前買落)
6電能實業:500股@$40.9
83信和置業:4000股@$11.53
778置富產業信託:26000股@$7.365
1038長江基建:2000股@$43.35
1848中國飛機租賃:7000股@$6.46
請問以上股票組合質素如何?
另外我想做月供股票,打算每月
2800 盈富基金$1500
823 領展$1500
66港鐵$1000
會否適合作資產增值?
謝謝
龔成老師︰
我地係做財富增值時,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方法。較年輕人士,應著重於增值類資產,而較年長的,就應著重保守類別。因年輕人財富系統未成形,同時負擔較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所以應以增長為先。
初期投資較有潛力股票,令財富增值較快,到一定金額後,可轉較平穩增值的股票。最後有相當財富時,才換成收息股去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策略上,你應集中係增長方面,"平穏增長股"。現時持有電能(0006)、信和置業(0083)、置富(0778)都是收息股,增長力麻麻,不宜持有太多。
中國飛機租賃(1848)有質素的,但要留意,佢的本質是利用大額借貸,然後買入飛機,然後出租,原理是賺息差。由於負債高,因此這企業點都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只宜小注。
而且你現時組合有個大問題,就係好集中係地產部份。單一企業或行業,唔好佔組合15%或30%以上,否則會有過度集中風險。你現時需要沽出部份,慢慢換至其他增長股。
未來策略上,建議你先用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你選股都可以,但最好加一些潛力股,去提升增長潛力。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0823)。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
餘下12萬和每月一半儲蓄,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但由於你行業暫時都未復甦過來,建議在實行計劃前,先儲起半年開支,咁會較為穏當。
------------------------------------------------
Q20678:
龔成老師,請問00659能否用月供形式,長期持有?另外,現價可買入00175嗎?
龔成老師︰
新創建集團(0659)都有質素的,佢係是新世界發展(0017)的基建及服務旗艦,業務遍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
新創建係一間綜合企業,可分為7大業務:道路、環境、物流、航空、設施管理、建築及交通、策略性投資。當中可分為兩大類,即是基建及服務
整體的質素,算是不差,但又未到最高級別,業務分散於多個範疇,部分與公共事業有關,過往的生意雖然穩定上升,但盈利卻停滯不前。
企業本身不是沒有優勢,長遠仍有增長能力,但由於賺錢能力略有下降,加上企業本身已很龐大,增長期望不會太多,過往過價大致穩定,投資宜集中在股息多於股價回報。
另外,近期的肺炎對佢有一定的影響,相信中短期仍弱,不過長期來說。仍是有投資價值。
用佢月供都可以,但這股不建議太大比重。同時要耐心等好轉,你要明白佢增長力不強。
吉利(0175)本身的質素不差,擁有一定的銷售網絡及品牌,不錯的市場策略及定位,而又能把握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機遇。
長遠來講,佢的品牌與發展在中國仍理想,2018年,吉利透過旗下海外企業,動用超過$500億人民幣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由于戴姆勒股權結構分散,所以吉利已經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單一股東。這不單有利佢有中國發展,同時長遠,可能加快了海外發展速度。
現時價位在合理區頂,甚至有少少貴,股價波動,有貨可長線。最好回少少,或這刻小注等跌再加。
------------------------------------------------
Q20679:
龔成老師你好,本人28歲,近呢一兩年先開始學投資,現時股票戶口有10萬,希望可以在三年後翻一倍。
現時股票戶口持有中海油二千股、領展、國泰及美股阿里巴巴和美國航空等,請問你對我現時持有的股票有什麼看法?如果我想平均每年有30%增長,需要轉換其他投資組合嗎?
另外,我有一份供完的儲蓄保險現值$50,000,其餘的同類型保險還在供款當中。如果我把已供完儲蓄保險拿出來投資股票好嗎?謝謝
龔成老師︰
"保險"只係理財中防守部份,買足夠保障就可以,增值可以留比優質資產(如優質股、物業等)去做。
你現時已供完的可以去投資,餘下的也建議你審視一下。
我地做財富增值,一般希望做到架合理回報,係每年增長10-15%。你30%這個目標,用股票投資去做,風險會好大,較難達到。
如果你無其他增值方法,建議你按步就班,透過月供和買入優質股,去為自已資產作增值。
我地投資增值會運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初期投資較有潛力的股票,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為自已創造穏定現金流。
以你年紀計,應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的組合。現有持股中海油(0883)質素中等,不宜持有太多。而國泰航空(0293)好一般,最好換至其他優質股。
美國航空我自已無研究,你預期全球航空業中短期都會較弱。
現在你每月5成儲蓄,去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或
潛力股︰中生(1177)、福壽園(1448)、小米(1810)、安碩恒生科技(3067)、港交所(0388)、阿里(9988)、騰訊(0700)。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0680:
你好,想請教一些投資問題。我現在手持688 中國外海、6110 滔搏、1833平安好醫生,請問以上三間公司發展潛力可好?
另外如果想建立一個投資組合,包括平穩長線、值搏進取中線、請問有咩建議?
另外應該如何揀選優質股?
謝謝🙏🏻期待老師回覆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股票,係希望買入一些優質企業,透過佢自然增長,達至財富增值目的。所以,只會係"長線",唔會係睇中短期。
中國海外發展(0688)都算不差的,但在發展商來講,就不算最強,長遠有平穩增長的能力,前景都正面。
睇翻佢的財務數據,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但生意增長力不是好強。中短期可能因中國經濟一般而股價一般,但長遠,仍是正面的。
滔搏(6110)主要係中國從事運動鞋服產品零售業務。過往業務不差,有增長,有盈利,有正現金流,只是半新股類,分析與估值上較為困難。
新股上市前一定整靚盤數數,所以要打折扣。業務上,都有投資價值,但考慮新股上市不久,不建議大注。長線投資都可以。
平安好醫生(1833)都可以話係潛力股,但就屬於較高風險的類別。睇翻佢地的財務數據,平安好醫生仍處燒銀紙狀態。此股好難估值,你投資都可以,但小注好了。
若你尚有一段時間,才到退休之年,可以用"平穏增長股" + "潛力股"作組合。越近中年"潛力股"比重要減少,到近退休應集中在"收息股"上。
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平安(2318)、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長建(1038)、領展(0823)
潛力股︰安碩恒生科技(3067)、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小米(1810)、中生製藥(1177)、福壽園(1448)。
至於如何評定優質股,我在課堂也要用數小時去說明。簡單而言,就是透過企業質素、行業發展、財務狀況等,來作出分析。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江 匯 life 銷售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直新聞周一報】
1.北市大直不只豪宅價格高,就連地下室平面式車位也開出天價,根據《591房屋交易網》刊登在中山區明水路廣告「B1獨立產權大車位」,為近11坪的平面式車位,平均每個市價250萬元,卻開價88億元要出售,驚呆不少網友。房產業者推測,依照不同區位、類型等條件,全會影響車位價格,推測屋主故意開天價吸引潛在買家目光,雙方再進入議價階段,也算是另類行銷術。→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12823
2.宋大江於2011年成立虹光國際,大舉收購北市精華地段房地產,2015年斥資9.5億元買下大直商業區土地,目前興建為結合餐飲、零售、辦公大樓等複合式商場「虹光Live」,最快明(2020)年第3季完工開幕,其中,頂級餐飲為主軸之一,將再掀起新一波話題。→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243013
3.大直飯店式豪宅「西華富邦」,是由直營飯店人員進駐作物業管理的豪宅案,中、高樓層可以遠眺基隆河景與松山機場景觀。該案為宜華國際與富邦建設合建案,雖然戶數高達一九八戶,但據悉雙方手上剩餘戶數僅剩四十幾戶,銷售率逼近八成,不僅新富人聚落已經成型,一○八坪的小戶型已經售完。→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253300
4.2015年至2016年,輕井澤成交五戶,成交單價都在180多萬元,之後,連續三年沒有交易紀錄。近日實價揭露,輕井澤3樓戶交易,總價2.3555億元,每坪183萬元,謄本資料顯示,買方為外籍人士,背景與紡織業有關。→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8/4265296
5.橄欖樹下文創在大直沙龍舉辦盤子裡的故事展覽,從2020年1月1日到2月29日開展。展出約150件中國清代貿易外銷瓷,150件歐洲銀器。→https://udn.com/news/story/6898/4247800
6.挾國際知名「洲際酒店集團」旗下高端品牌血統,英迪格品牌即將迎來於台北第一間據點「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Hotel Indigo Taipei North),2020年1月開幕,延續英迪格品牌一貫年輕活力的品牌特色,融合在地元素,因此在全世界找不到一模一樣的英迪格,作為繼高雄、新竹之後,台灣第三間英迪格酒店,最新開幕的「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有哪些亮點,帶大家搶先看!→https://www.vogue.com.tw/lifestyle/article/大直-英迪格
7.「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由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規劃,以52萬塊手工窯燒磚、耗時5年,打造外觀搶眼的海螺建築,重新詮釋大直酒店新地標。自建築、設計至服務細節,皆圍繞「磚窯文化」及「河岸生活」為特色主軸,採用高低漸變之螺狀立體曲面建築設計,完整體現環山抱水、磚河共棲的品牌意象。→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611946.htm
8.日本歌手澀谷昴去年退出「關8」後展開個人活動,今(26日)宣布將於明年3月一連兩天在台北大直開唱,首次以個人之姿會粉絲。→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226/3844332/
9.位於北市大直要塞區的衡山指揮所,自民國49年動工、民國71年完工,可指揮聯通國軍各作戰單位,長年來一直是共軍監偵目標,軍方長年來列為保密設施,洞庫內有完善核生化防護措施,並設有相關部會首長專屬辦公室與寢室,但設備現已老舊,相較於空軍位於花東的佳山與石子山洞庫近年來積極進行整建,位於中樞的衡指所卻未見有改善計畫。不料整建計畫卻在射擊通報中曝光。→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4250359
10.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與全國8家星級飯店及知名餐廳合作,推廣HACCP食品安全認證的美國雞肉料理,即日起至12月31日歡迎前往大直典華等地品嘗。→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799/4237560
11.位於大直ATT 4 Recharge旁的「極度浪漫 Super XOXO」外觀相當漂亮,歐式建築的咖啡廳採獨立建築,這對於黃金地帶的大直地區來說幾乎不可能找到第二間,不僅在裝潢和室內家具的選擇上都充滿歐式風情,咖啡廳的庭園裡還種滿各種綠色植物,適合情侶共享兩人時光,一家大小到此享受親子時光也非常適合。→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605053.htm
12.試圖打破一般人對泰式料理的刻板印象,食材間互不搶戲,猶如在主旋律「酸辣」中同時奏鳴著「一抹香濃,滿口酷脆」的熟悉和弦。預計今(24)日起在Woo Taiwan台北大直店搶先登場。→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340965
13.台北大直超人氣典華豐FOOD.海陸百匯,推出「泰式椒麻美國雞」與「松露白醬美國雞肉披薩」,料理滿足消費者挑剔的味蕾。→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224000321-260204?chdtv
14.2020年2月29日(六)張東潤將首次來台,於ATT SHOW BOX大直館舉行《FIRST MOMENT》見面會。門票則於2020年1月4日(六)在拓元售票系統開賣,想要一睹他風采的粉絲們不要錯過啦!→https://www.kkbox.com/tw/tc/column/showbiz-0-8862-1.html
15.中保科技集團旗下『中保無限家餐飲』積極搶攻外食市場,日前正式引進以「湯品為主角」的新加坡餐飲品牌「The Soup Spoon」,首家門市插旗大直,提供國內消費者全新的湯品體驗。→https://times.hinet.net/news/22707771
16.位於大直,主打異國料理的網美系人氣餐廳-「棧酒食吧SIP GASTRO TAPHOUSE」,近日推出全新雙人套餐,會是你今年跨年夜不錯的新選擇。→https://udn.com/news/story/7187/4241863
17.這次阿華田xWoo Taiwan合作新菜色,預計12月24日起先在大直店搶先登場,其他中、南部分店也預計於2020月1月15日前陸續上市。→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613043.htm
18.蔣萬安今天在大直舉辦園遊會,現場除擺出魚丸湯、爆米花等各式美食、九宮格、套圈圈、釣鴨鴨等親子活動外,還有提供免費理髮服務,透過老少咸宜的活動吸引大人小孩參加。→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23990
19.大直美麗華百貨每年跨年,都會舉辦盛大演唱會,今年的「Enjoy love, enjoy life」邀請聲林之王饒舌皇后馮玟璇、療癒女聲贊薇、海豚音男孩呂學翰演唱,加上薩克斯風樂團錦豐樂團、好樣樂團、笙愛樂團等,而第一屆聲林之王冠軍李友庭壓軸演出,主持人DJ DENNIS也會有DJ秀。→https://fashion.ettoday.net/news/1613548?redirect=1
20.大直婚宴會館,則是推宵夜場吃到飽,擴大派對到整個樓層,戶外搖滾區視野把美麗華、台北101,雙煙火一次看個過癮,餐廳靠噱頭吸客,拚跨年商機。→https://news.tvbs.com.tw/life/1256718
江 匯 life 銷售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去北京藍色港灣的西西弗、「字裡行間」等書店逛,會有和傳統書店完全不同的體驗,它們不再像傳統印象中的「書店」。這些新書店不止賣書,還賣雜貨、咖啡,甚至簡餐。整個「書店」中,書的陳列面積最多占到六七成,但咖啡區幾乎成了標配:「書店」面積再小,經營者也一定會空出一角,裝上咖啡機,擺上幾張桌椅,然後就像星巴克那樣開始營業了。
書店究竟如何賺到錢 詳全文⋯⋯
書店究竟要如何賺錢?
本文約4100字,預計8分鐘閱讀完畢
如果去北京藍色港灣的西西弗、「字裡行間」等書店逛,會有和傳統書店完全不同的體驗,它們不再像傳統印象中的「書店」。這些新書店不止賣書,還賣雜貨、咖啡,甚至簡餐。整個「書店」中,書的陳列面積最多占到六七成,但咖啡區幾乎成了標配:「書店」面積再小,經營者也一定會空出一角,裝上咖啡機,擺上幾張桌椅,然後就像星巴克那樣開始營業了。
> 西西弗書店和字裡行間書店 <
這些並不是最「誇張」的,倘若再逛到方所書店或中信書店,那種顛覆感可能會更強。前者成都太古里店4000平方米的空間裡只有30%至40%的區域在賣書,後者的門店則會售賣無人機和其他一些例如網際網路音頻、基因測序服務等虛擬商品。
這些「不像書店」的書店的開店速度也是許多傳統書店望塵莫及的。經營了20多年,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總共只有3家店,而西西弗在過去兩年間不斷擴大連鎖規模。至於中信書店,它對外宣稱的擴張計劃是1000家。
一夜之間,城市的購物中心、寫字樓、機場甚至郊區的奧特萊斯, 到處都是這種新書店。它們通常裝修別致, 有的建在海邊,有的配置了挑高10多米的閱讀廳,有的還提供小書房……重點是,除了賣書,它們還賣很多別的東西。
> 多業態經營成為主流 <
書店重新成為了可以賺錢的生意
這派繁榮景象很難讓人相信,僅僅兩三年前,因為電商競爭和房租上漲,市場上還到處是書店關門的消息。當時,北京最大的書店第三極書局和深圳第二大單體書店深圳購書中心相繼停業。之後,上海的嚴搏飛賣掉了季風書園,它曾是上海的文化地標,在上海曾擁有8家門店。
眼前的繁榮里,有一股特殊的推動力量,那就是商業地產公司。就在實體書店被電商碾壓的四五年間,購物中心這一實體店形態開始擴張。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年都有幾十家新的購物中心開業。為了吸引人流,這些購物中心在招商時一度最愛餐飲業態,飽和之後,書店又成為它們招商名單上的貴賓。只要書店願意進駐,購物中心愿意減租金,給裝修補貼,甚至「什麼條件都可以談」。而在那些被書店品牌嫌棄的地方,比如不成熟商圈的新開商場或者寫字樓,商場甚至願意加盟一家書店親自運營,只要對方同意掛上書店的招牌。
「多種業態互相配合能產生積極的化學反應。」香港太古地產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說。他所在公司旗下的太古匯開到哪裡,就會把方所或者PageOne書店帶到哪裡。
在大悅城,這種追求業態多元性的做法被稱為「管理消費者的時間表」——人停留在商場裡的時間越長,意味著他們在商場裡消費的可能性越大。2015年,上海大悅城二期建成後,就把6樓步梯口的位置留給了西西弗書店。
更重要的開店動力,當然還是來自「書店」 自身。
在 2017年因租約到期關店之前,每個周末, 位於上海市福州路579號的大眾書局都座無虛席。890平方米的書店裡,書架和文具都靠邊排列,中間200平方米的地方是一片咖啡區。花30元買一杯咖啡,你就能坐在書店提供的沙發里,隨意翻看店裡的書。如有必要,店員甚至還會拆新書給你。
從每天早上的第一撥客人算起,這片咖啡區能連續接待三四撥人,每日平均賣出200 杯咖啡,銷售額超過圖書。
這種景象從2012年就開始了。那一年,大眾書局開始拉長經營時間,由只在白天經營改為24小時營業,並增加了咖啡區,後者直接拯救了這家飽受電商威脅的書店。「 圖書的毛利率平均只有30%,但咖啡至少翻一番。」上海大眾書局總經理助理朱兵說。
沒錯,多元經營之後,書店重新成了能賺錢的生意。
差不多時間,西西弗和今日閱讀分別在貴州和成都開始了自己的轉型——在原先經營的商品結構中加入咖啡、文創等多元業態。今日閱讀因此還改了個更有設計感的名字,把繁體的「設」字拆開,叫作「言幾又」, 以示自己在設計而非閱讀領域的志向。轉型之前,它們和三聯韜奮書店一樣是圖書零售的專營者。
> 誠品模式:把實體書店帶向複合生活空間 <
這種多元化在最初多是聯營模式,即把場地出租給在咖啡、文具領域有經驗的經營者。以大眾書局為例,它找來百新文具和晨光文具在店內開「 店中店」。試水成功之後,它們就向自營的方向發展了。2014年, 大眾書局從原先的合作方手中接過咖啡區的經營權,從Costa挖來咖啡師和店長,推出自有咖啡品牌「紙品咖啡」。
除了咖啡和文創產品,簽售會、名人講座或者讀書會等線下活動也是多元型書店的常見策略。西西弗稱自己每年舉辦的活動達到上千場。
當傳統書店忙著轉型的時候,很多業外人也看上了這門生意。比如服裝品牌「例外」 和投資公司北京建投,它們分別推出了方所(2011年)和建投書局(2014年)。前者是一家把圖書、服裝、咖啡和雜貨組織在一起的「複合型書店」, 後者挑出的業態是圖書、咖啡和文創。
很難說是誰最先把其中一隻腳邁出圖書領域的,但所有這些新書店都承認受到過台灣誠品書店的啟發。
幾乎每一個到台灣旅行的大陸遊客都會去逛誠品書店,拍照片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並帶一些小禮品回來送人。在尚未進入大陸開店之前,誠品一直是大陸書店從業者的主要研究對象。
以賣書起家的誠品,一步步在書店裡開起了服裝店、餐飲店、雜貨店——都是以出租鋪位的形式。另外,它也自己設計和生產文具、創意禮品,並把它們和圖書交叉陳列,而不是像傳統書店那樣文具和圖書單獨陳列在各自的銷售區域。
「零售服務業從專賣走向複合式,大概是最近一二十年的演變。而所有零售業中,只有一個行業一直在堅持專業經營,那就是圖書業,不止中國,全世界都這樣。我就想, 這到底是專業的必要,還是自我的限制。」 誠品書店總經理李介修在蘇州誠品開業時說。他1998 年加入誠品,參與了誠品從一家書店向多元生意跨界的全過程。
毛繼鴻顯然認同專營是一種自我限制。作為「例外服飾」的創始人,他於2011年推出書店品牌方所時,就賦予後者多種業態的兼營角色:既賣書,又賣例外的服裝,還有從其他獨立設計師那裡採購來的文創產品,曾在誠品書店任店長的廖美立也被找來當顧問。
除了經營模式,誠品書店的陳列方式也是被模仿對象。「就像編輯寫文章一樣,把合適的書放在合適的位置,放在起承轉合的地方很重要。」方所文化處總監徐淑卿說。
廖美立給出的陳列目標是「每本書之間沒有一句廢話」。以木心的作品為例,它既可以被放入中國當代作家的書架,也可以用一整個書架陳列,包括他的作品、他讀過的書、他喜歡的藝術家的書……一本書因此可能有多個適合擺放的地方,這與傳統書店刻板地把「魯迅作品集」固定陳列在一起的效果完全不同。
建投書局也在學習誠品的陳列精髓。比如, 誠品書店所說的「書與非書之間」,建投書局也在研究「把什麼和什麼放在一起不衝突」,且能「相互促進」。
在建投書局的上海門店裡,和茶器放在一起的不是花瓶,而是與茶相關的書。建投書局認為,對茶感興趣的人很可能會對茶相關的知識感興趣,看到好的器物也可能購買。這樣的聯通性就可以形成一個產品組合。
在編輯思維的基礎上,建投書局進一步提出「產品思維」。在建投書店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權眼裡,除了靠牆的書架,每個平攤開的展台都是一個產品,當下正熱的人工智慧就在其中占據一個展台,除了擺放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書,展台上還有可出售的小機器人,並隨附一頁關於人工智慧的簡單介紹。
這些「產品」會定期更換,下個月可能就是其他主題的「產品」。負責採購的選書人、文創開發者、陳列師以及門店直接面對顧客的店員,各職能部門因此要打通合作, 為同一個產品的組合和銷售結果負責。
「陳列是給客人推薦產品的方式,如果你有好的推薦方式,客人的接受度會更高。不斷更換陳列,也能讓讀者感覺常來常新。」 張權說。他們最近準備嘗試的陳列方式, 是把所有的書以傳記人物串起,比如把張愛玲的傳記、她的作品、研究她的作品、和她相關的作品陳列在一起,其他每個傳記主角則是另一個王國,這樣可以幫每個讀者因對一個人感興趣而發現一大片關聯圖書。
不過,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副總經理王玉認為,書品與內容選擇仍然是書店非常重要的事。和傳統書店相比,那些既賣書又賣百貨的「書店」可能很難再稱之為書店,它們更像是小型購物中心。王玉傾向於書店80%以上由圖書構成。目前三聯韜奮書店 95%的商品都是書,剩下的5%是文創產品。這個數字與西西弗、方所、建投書局在內的「新書店」完全不同—西西弗書店裡的圖書銷售面積有六七成,方所則把三成面積給了圖書。
三聯韜奮書店的書品仍然以人文社科為主, 「韜奮書店有自己的選品堅持,不會迎合採進類似流行暢銷書。」王玉說,三聯也有新書、暢銷書展台,那是由書店經過篩選符合書店選聘要求的圖書品種,書籍陳列遵循三聯的傳統,王玉更願意把三聯韜奮書店看作一家「有著厚重、樸素、溫度、純粹情感的書店」。
> 做書店也要懂得新市場的變化 <
西西弗董事長金偉竹則認為,在這個時代做書店,除了要懂書、懂內容之外,也要懂新市場的變化。
1993 年創立時,西西弗是一家人文社科類書店,但隨著實體經營店的租賃成本上升和電商興起,經歷過「差點死掉」的境況之後,它就決定不再糾結「書店應該是文化的還是商業的」問題。2007年轉型時,西西弗的目標變成了「追逐坪效」:只開500至800平方米的小店,書架與書架之間的擺放儘量緊湊,書的選擇不根據個人偏好, 而依照數據。
改變定位之後,西西弗董事長金偉竹開始把圖書當成一般商品經營。他因此引入了其他零售領域的數字化管理,從多個維度給每本書都打上10多個屬性標籤,把客群和產品做數據化匹配,然後,根據門店所在的商圈客群、消費能力等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被採購,適合放進哪家書店,需要跟什麼書擺放在一起……書的「進、銷、存、退」 都變得標準化。
「行業內沒有可供效仿的對象,我們一早就把參照目光投向了泛零售領域和例如優衣庫、星巴克這樣的一流連鎖零售企業。」西西弗書店總經理助理曹晉銳說。
現在,代替人運作書店的數控模型在西西弗多達19個,這套數字化管理方法「讓員工可以從繁複、不穩定的個人判斷中解脫出來」,使開店更高效。西西弗測算,按它的標準化模式操作,只要一家書店日均進店人數超過1000人,就能保證賺錢。
這套數控模型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深度偏專業的小眾圖書再也沒有出現在西西弗書店裡,而大眾暢銷圖書的品種慢慢占據主流。金偉竹把這種生意稱作「轉換」的生意—把基本不讀書的人轉換成讀書人, 所以它的店全部都選在大眾型購物中心裡, 那裡有大量人流,潛在消費者可能在附帶逛一下書店時買走一本書。因此西西弗還在書店的地板上設置了「傻瓜」線路圖,哪怕是第一次逛書店,也能迅速找著書。
朝類似方向發展的還有大眾書局。「圖書業也有『二八原則』。」朱兵說。那些真正看書但不看暢銷書的人一定有,但畢竟是少數。與西西弗靠數據說話不同,他篩選「暢銷書」的方法更媒體化:看社交媒體的推薦。
朱兵最近操作的一單暢銷書生意來自《未來簡史》。2016年春節之前,看到社交媒體上對這本書的討論熱度,大眾書局向中信出版社下單訂了800多本,每本68元, 不打折,春節期間全部賣光。有一些書店備貨不足,則只能等著出版社加印,二次銷售因此要等上至少一個月,但那時暢銷期早就過了。據大眾書局估算,一本暢銷書的最佳銷售周期只有一個月左右,然後是下一本暢銷書。比如《未來簡史》火了之後,緊接著就是因詩詞大會火起來的詩詞類圖書。
這家書店裡最好的位置是為暢銷書保留的,門店廣播和海報還會循環播放有關這些暢銷書的信息。而那些進店就被塞到書架, 只露出書脊而非封面的書,如果一周沒有產生銷售,則只有一次放到展台上以封面示人的機會,若再不出單就會被退掉。總之,把有限的位置讓給暢銷書。
在盈利的同時書店如何保留、提升品質和特色?
從收益結構上看,包括大眾書局、西西弗、方所和建投書局在內的書店的確都在靠書之外的東西賺錢。即使在誠品模式里也是如此,圖書銷售只是這家公司收入的一部分。2010年時,為了更好地管理書和書以外的生意,誠品成立了獨立於誠品書店的「誠品生活」公司,專門管理文創、百貨、地產等圖書之外的業務。很長一段時間裡,誠品都靠誠品生活的生意獲得收入,彌補誠品書店帶來的虧損。
但不同之處在於,誠品書店並沒有變成一家以賣暢銷書為主的書店。若按照每年每本書銷售1000本以上算暢銷來定義,這樣的書在台灣的誠品書店不到1%。在總量達25萬種的圖書里,超過90% 的書是其他書店定義中的滯銷書:每年銷售99 本以下,平均每家店一年賣兩本多,銷售額只占總量的30%。但這個圖書結構還是讓誠品書店在台灣實現了盈利。「把書種比較完整地呈現,長時間經營下來會有好的結果。當你的目的只有一個(賣暢銷書)的時候,就會面對電商的挑戰。」李介修說。
另外,去一些「新書店」的體驗可能也沒那麼好。倘若坐進它們的咖啡區而沒點一杯咖啡,很可能會被店員以「我們這裡是消費區」而趕走。或者剛坐下來還沒坐穩,店員就站到面前催著點單了。停留的時間足夠久,還可能聽到他們相互抱怨那些坐在地上的「只看書不消費」的人,因為他們要因此整理更多被放亂的書。
跨界後的書店生意,如何在盈利的同時,保留甚至提升書店的品質和特色?誠品值得借鑑的不止是多品類的收益模式,還有對空間氛圍的探索。
「誠品的經營要點是空間。」李介修說。誠品書店一開始就表現出的跨界經營,並非因為前述「專業的必要還是自我的限制」的問題,它一開始想的其實是書與人的互動方式,是一種空間意識。
1989 年在台灣開第一家店時,誠品就引入英國的瓷器、法國的畫作等商品,將它們跟圖書交叉擺放, 稱之為 「 生活風格」 (life style)類別。對於那些屋子裡塞滿書, 只有圖書、貨架和狹窄過道的傳統書店, 誠品認為它們「缺少活力和互動性」,而這兩點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空間需要具備的。
再放大一點看,這種空間意識的起點與當時台灣社會中產階級的生活背景也有關。誠品創立的20世紀80年代末,台灣社會剛剛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中產階級出現並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他們開始注重閒暇時間的處理方式。原先,這些年輕人大多宅在家裡,這時候他們對注入精神層面感受的公共空間有了需求。
重視空間經營的誠品一誕生,年輕人就一擁而入,就像稍晚時他們集體湧入星巴克一樣。如果說這兩個品牌有什麼共同點, 那就是它們其實都在售賣空間或生活方式。
「圖書有個特別的特質,就是它是有『多元內容』的商品,可以延伸出很多與生活相關的議題。」李介修說。在誠品塑造的空間中,所有延伸出來的生意都起自於書:誠品開的餐廳來自對飲食圖書的延伸,電影院和畫廊則延伸自戲劇、電影、繪畫等藝術書籍。而且不止向外延伸書里提到的商品,還延伸與書相關的活動—不管是簽書會還是表演活動—目的都是讓人不一定因為「要買書」才走進書店。
如果書的內容不夠吸引人,就吸引不到對相應延伸商品感興趣的人—這個邏輯決定了誠品書店不會只陳列和銷售內容淺顯的暢銷書。進入蘇州開店前,李介修帶隊拜訪了大陸許多家出版社,把很多積壓在出版社倉庫里的書挖出來,放到誠品書店的書架上。到最終開業時,近1.5萬平方米的書店容納了15萬種圖書,與國內最大的書店西單圖書大廈相當—刨除後者的教輔類圖書的話。
為了到不同的地方販賣「生活方式」,誠品奉行「連鎖不複製」原則,每開新店都以當地周邊社區和文化為出發點,開發適合當地的業態和商品結構,避免過於標準化經營帶來的雷同空間和無趣體驗。
從書開始,誠品不斷延伸出新業務。它先後開了百貨公司、畫廊、酒窖,還有酒店。2015年年底在進入大陸市場後,它又進化了。位於蘇州的誠品除了近1.5萬平方米的書店和3萬平方米的百貨商場,還自帶兩棟可售住宅—誠品的意思是,倘若你是誠品的粉絲,或者想住在書店附近,還可以考慮一下它的房子。這時候,誠品已經完全變成一個品牌商而非零售商了。
至於同樣被國內書店從業者當成「新書店」 並競相學習的日本蔦屋書店,更多時候,它是將複合店鋪打包在一起的「T-SITE」商業街區中的一個主體,或者在某個大型商業中心裡占據一席之地。蔦屋書店店內一般都有一間星巴克—現在看來,這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它本身更看重的,是為顧客提供生活提案的能力。不同的蔦屋書店根據街區性質有不同的主題,東京銀座的店鋪與代官山店鋪的氣質就有明顯差別—前者顯然更願意滿足觀光客們對日本與東京的各種好奇心。
在張權看來,正是這些「 新書店」的大膽嘗試,給書店業帶來了新的思維和經營管理方式。他舉例黑龍江衛視熱播的一檔名為《見字如面》的節目,節目通過名人閱讀和演繹一封信,還原當時的場景,以一封信來打開一段歷史。他認為,圍繞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因為社會的主題就是人。而為好的內容付費正在成為現實,不止線上內容,各方面的內容都是。如有必要,建投書局也可能推出一檔線上節目,拍攝地點就是它的書店。
至於靠什麼賺錢,「如果我們已經清楚知道答案是什麼,那隻要有好的團隊和執行力把它變成現實就好了。但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大家都在探索。不一定是誠品模式, 也不一定是蔦屋模式。」他說。
大眾書局打算將來如果紙品咖啡有一定名氣了,就讓它獨立開店,附帶賣書。三聯韜奮書店也決定轉型,翻新它的書店, 在門店中增加文創產品,並把6 年前出租給雕刻時光的店面收回來。
已經把跨界模式標準化了的西西弗當然不會放慢它的擴張腳步。「星巴克每十八小時開一家店,優衣庫那麼大店面一年大概開上百家新店。西西弗的速度根本不叫速度。」 曹晉銳說。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商業地產對書店持續青睞的基礎上——畢竟,餐廳曾經也是它們的新寵。
*本文節選自《下一代書店》
文 / 吳洋洋、張瑩、葉雨晨 來源:每日頭條
原題:實體書店復興了,但它們也許已經不能再稱之為書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n9al9b8.html
圖片:言几又廈門萬象城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