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 的人物人格分析- 歌剧魅影的人物人格分析纵观歌剧魅影,这是个喜剧又是个悲剧。对于喜剧来说,克莉丝汀和那个男的得到了爱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心得] 歌劇魅影,看完25 週年版後一點奇想- 看板BROADWAY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分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分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經典《歌劇魅影》的4個背後故事!真實比戲劇更精彩?原著 ...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II-愛無止盡LoveNeverDies講座心得分享(劇情大雷 ...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少歌] 少女歌劇角色分析-魅影奈奈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心得] 歌劇魅影,看完25 週年版後一點奇想 的評價
- 關於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人物關係圖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分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歌剧魅影 的人物人格分析- 歌剧魅影的人物人格分析纵观歌剧魅影,这是个喜剧又是个悲剧。对于喜剧来说,克莉丝汀和那个男的得到了爱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經典《歌劇魅影》的4個背後故事!真實比戲劇更精彩?原著 ... 的推薦與評價
原著小說的魅影比音樂劇更討厭? ◐ 巴黎歌劇院的水晶燈其來有自? 今年在台北小巨蛋連演22場的 歌劇魅影 ,是世界巡演唯一能如期演出的國家,數以萬計 ...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II-愛無止盡LoveNeverDies講座心得分享(劇情大雷 ... 的推薦與評價
音量小得很誇張以電腦播放開到極限還是聽不清楚必須用一般的CD音響這一點很討厭! 終於把這一次講座的心得講完啦也希望更多歌劇魅影的同好一起來多多討論哦.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少歌] 少女歌劇角色分析-魅影奈奈篇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少歌] 少女歌劇角色分析-魅影奈奈篇 ; c_chat · hiefal · 2019年04月29日 · 95則留言,35人參與討論 · 45 ( 45推 0噓 50→ ) ...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心得] 歌劇魅影,看完25 週年版後一點奇想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在本版發文,寫在這週末看完YouTube頻道The Show Must Go On! 的《歌劇魅影》 25 週年皇家亞伯特廳演出錄影後。《歌劇魅影》,我過去一直沒感很 ...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歌劇魅影人物關係圖 - 電影影評網 的推薦與評價
歌劇魅影角色分析,歌劇魅影真實故事,歌劇魅影故事,歌劇魅影結局,歌劇魅影重點,歌劇魅影小說,歌劇魅影心得,歌劇魅影男主角. ... <看更多>
歌劇魅影 角色 分析 在 [心得] 歌劇魅影,看完25 週年版後一點奇想- 看板BROADWAY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在本版發文,寫在這週末看完 YouTube頻道 The Show Must Go On! 的《歌劇魅影》 25 週年皇家亞伯特廳演出錄影後。《歌劇魅影》,我過去一直沒感很對味,也總是聽得比看得多很多。國高中時先聽 CD 聽得很熟,對歌曲鋪天蓋地膾炙人口感到享受外,對這兩男一女的扭曲愛情三角戀說實話不太有共鳴、對一個綁架女子的天才主角也找不太到同感的點;後來在 2002 & 2009各在倫敦看了一次,坐得也遠遠地,大概就欣賞音樂與舞台效果,對音樂背後的故事還是沒什麼感覺。
https://www.thereviewshub.com/wp-content/uploads/maxresdefault.png
但我覺得 Live HD這種東西有其魔力,可以把本來就算看現場也沒啥感覺的東西給畫龍點睛、往往令我一點就通!對我來說,它的多視角運鏡與導播分鏡,使得每個當下的巨觀與微觀重點都被劃出來,非常有助我對音樂劇或歌劇作為一齣「劇」(而不只是一場演唱會或一場秀)的投入與理解,此前許多舞台劇、芭蕾舞劇、歌劇的 Live HD都令我如醍醐灌頂般打開新視野,這一次則輪到 25 週年皇家亞伯特廳版打開我對《歌劇魅影》的新想法。
當然,這新想法也有很大成分關於人生經歷、工作經驗、以及成長思考,畢竟以前聽看《歌劇魅影》都是中學大學的年紀,對藝術創作、藝術家生涯、劇院場館文化、乃至藝術產業、城市生活、歐洲歷史,都還沒什麼想法。但現在工作過打滾過年紀大了風霜多了、認識的藝術家與接觸過的劇院多了、在 2010s這當口對百年前的 19/20世紀之交歐洲「美好年代」閱讀思索得多了、也對故事中的符號象徵與隱喻聯想得多了,更加覺得《歌劇魅影》這故事血淋淋地和我與身遭許多人的現實生活好接近!也許不是純寫實地接近、而同時是象徵地接近。
藝術人生的黑暗靈魂
首先,劇院方面,許多劇院是有很多「禁忌」的、絕不可小看輕慢而「鐵齒」,因為劇院台前台後龐大管理多工整合就像個大機器,只要哪個環節因為「輕慢」或「苟且」草草帶過不敬業,就有可能出個大問題惹上一身腥,這些問題有時可以很清楚追究到人為、有時又很神秘找不出禍因。這種神秘的問題以後台尤然,因為後台就是一個龐大複雜的機器,大有特效與背景機關、中有場景裝飾與大道具、小有服裝與小道具,最怕出個問題螺絲鬆了「假戲真做」、或是因為輕浮怠慢不敬畏劇場而發生意外,那意外會受傷死人的,做工的人都會怕、劇場技術人員也一樣。
再來,關於藝術家,尤其音樂家演唱家,有人平庸有人平凡有人傑出,但藝術的傑出之道並不好走、甚至充滿黑暗。有道是「沒有痛苦就沒有偉大的藝術」(當然也有別的說法、也有很多人不是這樣子),藝術創作往往要基於現實人生的困苦、現實世界的黑暗,而藝術的卓越更需要技術上的高強度練習、更需要藝術上高壓的自課與磨練,藝術的體會還不止苦練就成、還往往要有種掏心掏肺燃燒自己的覺悟。就算成功踏上卓越之道了,藝術生活往往是非人的、心理與身體往往都被異化於家庭、再難過回平凡健康的生活...
第三,關於藝術產業,尤其是表演藝術產業、尤其是針對上流社會有錢人社交的古典音樂與歌劇,也往往一點都不神聖、反而往往很流俗而帶有銅臭與政治:實力總比不過輩份、品質總比不過名氣、藝術原則總比不過票房原則、講道理總比不過威脅恫嚇耍大牌... 然後這些服務上流浮華的藝術產業,對藝術生成的黑暗源流總是視而不見。藝術往往是基於對人類社會的痛苦黑暗之體悟而生、但藝術產業靠藝術賺上流銀兩時就是不要看見那黑暗,藝術家往往生活困苦甚至掏空自己而成就藝術、但藝術產業消費其成就時往往也並沒要理會他們的黑暗與痛苦。
第四,關於 19/20世紀之交歐洲「美好年代」,1871普法戰爭結束到1914一戰開打,這段時間是歐洲大國各種衝突都被壓下、表面上最欣欣向榮歌舞昇平的時期,是殖民與階級剝削最嚴重、但殖民大國工業生產與文化生活最鼎盛時期,是帝國大都如巴黎最廣納四海人才的時期、也是各種文化軟硬體如歌劇院音樂廳與古典音樂創作最旺盛時期... 總之那是個兩極化社會,上流只顧上流繁華、繁華卻建立在下層黑暗悲慘,遲早要火起。一戰起因有一說就是這「火起」,而一戰百週年的 2010s也有許多聲浪檢討當代是否全球政治經濟也到了崩潰前的臨界點。
第五,關於我自己,我初聽《歌劇魅影》在 1990s,那年代僅有錢學生能買機票去香港看劇!聽了十多年沒機會看劇,我對這故事印象只有歌曲膾炙人口、情歌兩小無猜,而我與身遭的性別保守社會,都只愛看些金童玉女王子公主的故事,對這故事的 Raoul這白馬王子理所當然地嚮往、對神仙眷侶終成眷屬理所當然地渴望、對爭議嚇人的魅影只覺得是女主角身為仁慈公主的挑戰與難關... 但如今長大,性平意識成長了,才驚覺這兩男搶一女故事裡的女性描繪極為保守而被動、不論選哪個男人都是個出賣自己的牢籠。但這女主角故事的女性敘事,真的如此保守嗎?
以下我想基於這些經驗談談我看《歌劇魅影》的新想法、新解讀,這不是對作者的妄加揣測、也不是對作品意義的妄下斷語,只是在說作品在我心裡引發的聯想與觸動而已。我的核心解讀是:Christine 與魅影有可能是同一人?魅影像是她潛意識裡為克服喪父創傷而解離出的超越人格、是個超絕的藝術基本教義派、追求完美不容妥協幾乎吞噬 Christine自己、甚至可能進一步反社會地把墮落流俗的歌劇院搞得腥風血雨?
劇院之靈,藝術的基本教義
以以上這些近年經驗與體會來看,我傾向把《歌劇魅影》的魅影男主角當作是個虛幻的「魅影」,它是堅持劇場正義的「劇院之靈」、它是堅持藝術卓越的「音樂天使」(巴黎歌劇院正是「建築與音樂」的結合,本劇 Mme Giry 描述魅影時也說到「建築師」與「音樂家」的結合),但它那絕世藝術才情下的真面目,是孕育藝術的黑暗與悲慘。它是劇場人人都應該戒慎恐懼謙卑服侍的劇院之靈,因此劇院哪個環節輕慢苟且甚至銅臭敗德時,它會天降指令警惕劇場人們、如果不聽就降下劇場的懲罰。
但對真正虔誠的藝術家來說,它也是保佑你藝術精進的守護天使,使你福至心靈突破了他人難以突破的藝術關卡、令旁人羨慕又好奇 "Where in the world have you been hiding, really you were perfect. I only wish I knew your secret, who is this new tutor"?只是,這位劇院之靈與音樂天使合一的藝術導師,是個對藝術要求純粹完美的基本教義派,它可以成就藝術家卓越頂天、但恐怕會毀了藝術家回歸社會生活的身心,它可以指出劇院的理想方向、但劇院的世俗妥協它無情懲罰。這裡雖是歌劇院,其實是 19 世紀末腐敗庸碌大集合,每個俗人都有其輕慢苟且:
(1) 兩個劇院經理 André & Firmin,都只講虛榮與金錢,劇院之靈的藝術指示他們和稀泥都不聽,被砸水晶吊燈毀票房;(2) 義大利男女高音 Carlotta & Piangi,沒實力但有架子又大牌會凹,對演出氣口細節毫不講究,一個被奪嗓音一個被奪性命;(3) 劇場技術 Buquet 對這舞台與建築毫無敬畏,行止輕蔑,遭劇院之靈吊刑懲罰;(4) 芭蕾舞群,一群小美眉嘻嘻哈哈半吊子練習渾渾噩噩地,沒啥好罰的只是一路嚇個半死;(5) 就算是金主子爵 Raoul,其實也是個虛榮無神之人,他要追求 Christine,但要把她帶向一個無憂無慮的光明世界,要她把一切黑暗拋諸腦後。
這裡唯一敬畏神與藝術之人是芭蕾指導 Mme Giry ,但其實她也不真懂藝術,只是遵從音樂天使而謙卑地按表操課的僕人。最後,這裡只有 Christine一個人是音樂天使與劇院之靈的希望,是唯一可以跟著它一起學習藝術追求極致的人,看 Christine彷彿被它蠱惑一般 "Sing for me",就知她在音樂之道的追求其實不太有自覺、有點傻傻跟著、但漸漸走火入魔中。她的不自覺,體現在她總覺得音樂天使只是一場遙遠的夢。
音樂天使,腦內的藝術超我?
寫實說來,本劇有真的歌劇院地下湖泊與迷宮、真的住著個顏面傷殘的天才;但這次我看那佈景,覺得象徵說來這也很像個 Christine自己的潛意識迷宮,有個心底的音樂天使在那潛伏著。本劇裡音樂天使如影隨形、不管 Christine走到哪裡都在她耳邊悄悄囈語著、甚至旁人未必聽得到,看起來就好像她心底潛藏的一個「超我」正在基進地引領她精進藝術。許多首歌都暗示這天使可能就住在她心中,如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inside my mind",又如 "look at your face in the mirror, I am there inside" ,音樂天使只在照鏡子時與自己一起出現。
Christine 對這天使的好奇探索,先從 "Angel of Music" 開始,感謝並渴望這天使為我帶來藝術的「榮耀」,正如許多天賦才能的音樂家並不多想就往卓越這條路一往無前;Christine 的焦慮,從青梅竹馬的 Raoul來追求、而她緊張 "Things have changed now"開始,這個音樂天使嚴正指控帥子爵的追求只是虛華、只是拉妳遠離藝術之道;Christine 的好奇與自覺,則從揭下音樂天使的面具開始,她才發現這藝術之道是充滿黑暗的,偉大藝術的起源可能就充滿黑暗創傷,藝術家要追求極致更是容易走上黑暗。
揭下藝術面具的 Christine害怕了,甚至音樂天使自己也害怕了。可是這很矛盾,音樂既然是黑暗孕育的,為什麼不能直視黑暗呢?被摘掉面具的音樂天使初露創傷、但回神過來反而挑戰 Christine直視創傷、她卻怎麼也不願回頭直視。在此,我仍把魅影當成個魅影,並不把它當成一個真經歷過那麼多慘事的人,而把它當成一切悲慘集成的精神。寫實說來,它是個顏面傷殘的天才住在歌劇院地下室;象徵地巨觀說來,它彷彿代言巴黎用華麗的文化建設所壓抑抹除的底層悲慘;象徵地微觀說來,說不定它直指 Christine自己心底的悲慘?她卻別過頭去不願面對?
藝術人生,黑暗與光明的抉擇
在此觀點下,本劇核心的 Phantom-Christine-Raoul三角戀,我漸不再以「浪漫愛」或「情慾」來看待,雖然第二幕末段有綁架、有婚紗、還有談到「肉體歡愉」XD 但我比較傾向象徵解讀這個魅影對 Christine的佔有慾。就我觀察,在第二幕壓軸戲之前,這位音樂天使對 Christine的關愛與宰制是充滿理想性格的,是要她專心精進藝術、是要歌劇院給她舞台、是要亂她心神的小白臉退散。這位音樂天使能創作音樂能指導 Christine,那創作與卓越的泉源何在呢?恐怕就是黑暗,"Music of the Night"這整首歌差不多就是在教她如何挖掘黑暗以開啟音樂靈感。
因此,魅影對 Christine的愛與佔有,我覺得更像是要她全心擁抱那不為人道的底層黑暗,雖然在隨後的 "I Remember" & "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 她一揭開面具面對黑暗創傷就縮了。相對地,經過一陣劇院荒唐災難後,她下一場戲是與 Raoul的屋頂情歌 "All I Ask of You" ,像是藝術家的抉擇:要擁抱舒服的愛情與家庭、還是挖空自己全心奉獻藝術?
現世許多藝術家都面臨這難關,因為藝術做到極致是很消耗的,耗身更耗心,伴侶若真能支持必心有靈犀,但這場 "All I Ask of You" 就這演出來看,我看不出他倆之間任何的心有靈犀。Raoul 仍然只是一個 19 世紀末貴族贊助商追求名伶樣、甚至充滿自命騎士解救美人的白馬王子樣;Christine 則看起來只像是逃避那藝術的黑暗,她累了,寧可選擇跟著 Raoul一起過正常人的生活。尤其,Raoul 要她"No more talk of darkness",那恐怕把真正的藝術給抹除,不再正視藝術背後的黑暗泉源。
這個既有錢像個實業家可以贊助歌劇院、又在上流社會有爵位的 Raoul,渾身是巴黎美好年代的「忽視」身段,他們只要打造光鮮亮麗過著歌舞昇平的快樂生活、卻不想看見底層黑暗與悲慘。恐怕因此讓魅影憤怒:我以黑暗之力給了妳藝術之才,結果妳藝術有才了只想著平安快樂的膚淺生活、卻要忘掉那黑暗源頭嗎?
光明與黑暗間,第三條路
假面舞會"Masquerade",這首歌的場合是巴黎美好年代最粉飾太平的跨年大舞會、微觀在說人人都有兩面、巨觀說不定也意指這美好巴黎也有不願看見的黑暗另一面?表面行禮如儀跟著 Raoul過著俗世光明生活的 Christine,也許也有另一面潛隱的自己,仍然迷戀著魅影所代表的黑暗、至少絕不想把黑暗拋諸腦後當沒發生過?她已和 Raoul訂婚但仍當個秘密、彷彿還很猶豫地要偷偷去探索另一種選擇?我這次再看本劇,看每一次銅猴子敲鈸、看某一次 Christine從演出高潮中逃到屋頂,好像這段 "Masquerade" 主題旋律都有點「入夢」或「夢醒」的切換與失措?
音樂天使來自何方?第一幕在向 Meg介紹時只推測過「爸爸死前告訴我,會有音樂天使來」,還配一段小提琴solo,這天使彷彿真是爸爸使者;接下來又一陣劇院風波後,也是接一陣小提琴solo後,她去的是父親的墓園,"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她眼中的音樂天使身影竟與父親墓碑疊合了!也許屬於她的黑暗創傷就是喪父、她在心裡投射出一個宛若父親教她音樂的年長才子、但這音樂天使其實不是父親而是化悲憤為藝術的自己?明明有黑暗、她卻不忍正視而只想透過藝術逃避、只唱著 "Why can't the past just die?" 希望陰霾自動消散?
下一首也是小提琴solo後的 "Wandering Child",她開始迷惑並懷疑這這音樂天使了,在此她自況理智與靈魂分離 "Wildly my mind beats against you, yet the soul obeys" ,也以理智正式拒斥天使並出聲挑戰 "Angel of Music I denied you, turning from true beauty",也被天使回頭指控「妳/你 悖離了純正的美」。在此,本來看似正向純粹的「音樂天使」流露了「黑暗天使」與「死亡天使」那一面,也許追求純粹藝術的道路本來就帶著黑暗與死亡的氣息?至此,我想要用「本我、超我、自我」的概念來解讀 Christine的掙扎,介於三個角色之間:
本我跟子爵、超我是魅影、自我來面對
本我:追求基本需求的最原始之我,隨著長大社會化漸漸被壓抑下來,可以隨波逐流委曲求全以存活為務。以 Christine來說,就是一個喪父創傷而無法度過痛苦的小女孩,她想接受情郎 Raoul的保護式追求,從此轉頭忘卻過去悲傷逃避黑暗,以滿足舒適安穩的上流社會生活。這樣安穩豐足沒什麼不好,只是跟著 Raoul這個有展現保護欲又有展現虛榮心的大男人,恐怕也只是安穩的籠中鳥。
超我:道德原則強烈而基進之我,在面對創傷脆弱無助時冒出來,以極端手段拯救本我卻也壓抑本我,往往極端到反社會。以 Christine來說,以我的眼光看,就是她心底產生了一個「以黑暗作為藝術泉源」的藝術家超我,就是魅影這音樂天使,是可以讓她將黑暗昇華為藝術、壓下那創傷。不過這只是壓抑,並不是面對創傷,反而是一股腦轉頭精進藝術,總有一天走火入魔,與社會生活毫不妥協地徹底決裂。
自我:是社會化過程養成的社會之我,有意識地把本我的欲求克制下來,並在本我欲求與超我道德之間主動協調。以 Christine來說,以我的眼光看,本劇第一幕是先介紹了魅影這個「超我」席捲了她成為藝術天才、再介紹了她脆弱一面的「自我」只想著嫁給 Raoul雙宿雙飛過舒服日子,但到第二幕開場 "Masquerade" 才開始讓她在兩者間掙扎的「自我」漸漸萌生,進入整個第二幕的自我追尋之旅。
這追尋,內在經過拜訪父親墓園的掙扎、外在經過劇院要她聽話演出誘捕魅影的規訓,終於在她內在外在兩次爆氣後,在 "To The Point of No Return"這首進化到信心堅定囧囧有神、甚至以侵略身段主動挑戰!她兩次摘下魅影面具,第一幕那次是膽怯地好奇、摘完卻不敢直視,第二幕這次是堅定摘下不害怕、摘完要被抓走就大膽跟著走。以我這「魅影與 Christine本是同一人」的觀點來看,這場戲全是他倆對戲沒旁人、許多場他倆對戲也沒旁人,但最後的地下迷宮 ("the dungeon of my black despair" & "the prison of my mind")戲加入 Raoul三人拉扯了。
這場壓軸,儘管魅影有提到「母親的懼怕與厭惡」「第一張冷冰的面具」「被拒絕肉體的愉悅」,但這 "The joy of flesh" 我傾向解讀為「讓我這潛藏的人格主宰真人」;這場 Christine在魅影與 Raoul之間做個選擇的三角戀愛戲,我傾向解讀為「藝術家在卓越藝術之道與家庭生活之間做個抉擇」;而 Raoul被勒到快窒息瀕死的危機,我傾向解讀為「卓越藝術家對家庭人生造成的身心傷害」,畢竟我身邊真正有不少藝術家精進藝術到走火入魔、就造成身邊愛人與親人痛苦折磨!
最終,Christine 不能當個弱小本我跟著 Raoul逃避到光明社會、也不能跟著基進的魅影徹底擁抱黑暗的藝術之道,而要當個有意識可以調節兩邊的自我,先擁抱心底黑暗、再投身光明社會。這位魅影需要的,也不過就是 Christine大器一吻,猶如 Christine心底的黑暗創傷全都受到了正視與擁抱,這才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身邊的愛人。魅影的消失,也許就是 Christine心底的黑暗藝術家超我終於暢然消失、人格重歸 Christine自如調節走入社會吧?
世紀末,美好年代的黑暗幽靈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這樣解讀過《歌劇魅影》,真要我找劇中證據檢驗這樣的解讀,顯然也是會有很多爭議與破綻,未必真能自圓其說。只是,我在這次線上觀賞 25 週年皇家亞伯特廳演出時,心裡真正被打中的是這些點:(1) 是一個人人或腐敗或輕慢的劇院被劇場之靈懲罰、(2) 是一個 19 世紀貴族與資產階級社會追求浮華忽視黑暗,(3) 也是一個創傷藝術家靠黑暗為藝術泉源、追求藝術卓越以壓抑創傷、卻未能坦然面對創傷而傷害了她的社會人生。它們關於歐洲美好年代的天上地下、關於表演藝術產業與劇院傳統、也關於藝術創作與表演的孤絕人生。
這三者都是非常現世的議題,也許《歌劇魅影》的創作未必是要呼應這些?但至少在我心中引起共鳴的是這些事。我會這樣解讀,主要靈感是來自這個月看的 Netflix奧地利影集《佛洛伊德》Freud 。此劇是以精神分析始祖佛洛伊德為主角,劇情談他參與一場 1880s「世紀末的維也納」之神秘案件,有個受害女子的「本我」遭到國族主義勢力的規訓、而受到傳統農民信仰中的靈體附身產生一個霸道橫行的「超我」、後由佛洛依德幫她用精神分析建立有意識調節整合的「自我」。
用這角度看,也說不定那位傳說中「曾為波斯沙王建造鏡子迷宮」的天才建築師、音樂家、發明家,也可以是個卓越的藝術之靈穿越了古今、曾降臨港邊籠中的奇人異士、而今在 Christine喪父脆弱時附身到她心裡成為「音樂天使」、甚至附身到劇院成為「劇院之靈」把墮落劇院帶上正軌?甚至說不定,本劇歌劇院裡的許多具體怪事與怪信籤、也有可能是多重人格的 Christine在本我無意識時做出的手筆?這樣想是有點瘋狂了,不過我覺得這次看 25 週年版的舞台設計、對戲關係、再細細咀嚼歌曲中各種意象,就來盡情聯想一下、試著回視些現實社會的現象,也有點意思。
繁華落盡的巴黎,終學會看見?
聯想要回到從頭,那我過去一直不解的全劇序幕拍賣會。這場拍賣會,好像照某些設定是 1905 年?不過我在劇中也沒有找到什麼具體的年代線索,只有一些視覺線索:(1) 這是一個打包拍賣的巴黎歌劇院、不只是劇情上有諸多拍賣物件、在視覺背景上這歌劇院也被打包了,(2) 這時 Christine已經不在、Raoul 已經年老不良於行身邊還有個穿制服的護士、他買到這隻銅猴子還感嘆終於了解了 Christine所說的一些事,(3) 這整體是一個死氣沈沈的憂鬱社會,拍賣會沒有年輕新貴只有落寞老貴、人人心頭沈重默默舉牌、完全沒有過去美好年代杯觥交錯歌舞昇平的意興風發。
會不會,這已經是個「美好年代」結束的失落巴黎?會不會,這已經到了美好年代真正結束的一次大戰 1914 年、繁華早已落盡花都巴黎已被打包?會不會,一戰前夕美好年代那自我麻醉的光明浮華、正是要到一戰開打才知社會底層各種黑暗壓抑已久終於爆發?(在此順便推薦一部本週要在院線上映的「美好年代末日崩潰、黑暗壓抑一次爆發」題材的電影:《日暮》Sunset)
話說繁華的昨日,這位 "No more talk of darkness" 的金童子爵 Raoul,他真的會是 Christine的理想良伴嗎?過去我從來沒有想這麼多,只覺得深情款款的金童玉女雙宿雙飛再美好不過。但這次看 25 週年演出,我細細看過 Raoul的每一場戲,才慢慢對他的種種傲慢、浮華、佔有、忽視等身段產生強烈反感,有人罵他一句 "Insolent boy, the slave of fashion" 甚至 "Ignorant fool"真令我不得不點頭 XD
看此劇結局,魅影消失了,Christine & Raoul 手牽手逃走了,以後嫁給 Raoul她的生活會幸福嗎?我相信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幸福,也希望她能保歌唱事業、不會像許多嫁入豪門的女藝人成為籠中鳥... 但,她那可以唱出 "Music of the Night" 的卓越藝術,婚後恐怕不會再那麼基進地卓越,為了家庭與社會生活這樣其實也好。只是,Christine 心底的黑暗創傷那一面、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創傷那一面,Raoul 真的能夠看見嗎?回想本劇序幕拍賣戲那隻銅猴子,緩緩奏起 "Masquarade" 那訴說「人有兩面」的主題旋律,也許 Raoul臨到老來才學會了看見黑暗那面吧?
言念及此,想到我所不知的 Christine後話,還真有種淡淡的憂傷。聽說韋伯還有另外一部續作 Love Never Dies?就是 The Show Must Go On! 這週安排的線上播出節目嗎?我再來追追看。這篇文章很長、想法有點奇怪、想到什麼就寫下來也亂糟糟地,謝謝版友們耐心閱讀,也請不吝指正指點與分享意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9.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ROADWAY/M.1587506786.A.D54.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9.3 臺灣), 04/22/2020 06:25:29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9.3 臺灣), 04/23/2020 04:44: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