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earch
華夷秩序,或稱華夷之辨、夷夏之辨、天下秩序、夷夏大防,原是上古中原人用於區別中原華夏與四方蠻夷的一種概念。「華夷之辨」的辨別標準大致有血緣,地緣,以及衣裝、 ...
#2. 夷夏之防 - 中文百科全書
夷夏之防. 中國古代主張嚴格民族界限、尊崇華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論。 具體表現為對異族人保持警覺、防備,還有禁止與外族通婚等。禁止我方先進文化傳入外族,也警惕 ...
#3. 夷夏之防:中國古代主張嚴格民族界限、尊崇華夏 - 百科知識中文網
中國古人常以華、夷或夏、夷對稱來表示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以及中國和外國的民族界限。所謂夷夏之防,就是要嚴格華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嚴格防範外族對華夏民族的 ...
夷夏之防 等同夷夏之辨這邊的「之」應該是表賓語提前的倒裝句,所以意思就是要提防、辨別夷(外國人)和夏(中國人)的差別.
#5. 堅夷夏之防_百度百科
夷: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蔑稱,也指外國。夏:指華夏(漢族舊稱)。堅:堅守,加固。整句意思是:堅守中國和外國的界限,(保護華夏文化不受雜染)。
#6. 夷夏之防 - 中国孔子网
要严格划清华夏族(主要指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界限,既要坚决反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又不要主动对他们出击,要彼此不相侵犯,各安其处。
中国古人常以华、夷或夏、夷对称来表示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和外国的民族界限。所谓夷夏之防,就是要严格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严格防范外族对华夏民族的 ...
#8. 夷夏之防 - 中文百科
所谓夷夏之防,就是要严格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严格防范外族对华夏民族地域的入侵,只能由华夏民族同化其他民族,“以夏变夷”,决不能容许其他民族影响华夏民族“以夷变 ...
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於區辨華夏與蠻夷。當今,往往一提及華夷之辨,大家都自然而然的認為華夷之辨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是封建 ...
1、坚夷夏之防,汉语词语,意思是坚守中国和外国的界限,(保护华夏文化不受杂染)。出自《国语·周语中》、《春秋》。2、夷,是古代华夏族(实际上即 ...
#11. 華夷之辨與文化中心主義 - 個人新聞台
「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別、「華夷之防」,是儒家「春秋大一統」的理論支柱之一。在華夷之辨的影響下,中國開始發展其民族主義。然而,傳統中國的民族 ...
#12. 中国人的夷夏之辨与西方人的“夷夏之辨” - 时尚- 新浪
所以郭嵩焘后来综贯而论之曰:“所谓戎狄者,但据礼乐政教而言及之,其不服中国礼乐政教而以寇抄为事,谓之夷狄。” 同一个意思在他之前和与他同时都曾被士 ...
#13. 第五章華夏-漢民族對夷狄與胡人的異族意識
此西周時期的夷夏觀,與春秋以後的夷夏觀存在著不少差異。 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族」這個字的概念,雖有族類的意思,但在先秦. 文獻中但並不完全等同於異民族。
#14. 《大易》垂守国之训,《春秋》严夷夏之防。怎么翻译? - 知乎
易经为治理国家的准则首先示范,春秋使蛮夷和华夏界限分明。在战争年代有抵抗入侵的含义,但也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思。
#15. 試論“華夏”作為認同的起源與形成過程
“夷夏之防”)的觀念也開始興起了,很多學者認為這是“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時 ... 他引用了“史佚之志”裏的一句著名的話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14],意思是楚人.
#16. 21.下列成語具有區隔夷夏意義的是哪一項? (A)被髮左衽(B ...
華﹐光榮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國之人”﹐華夏就是光榮的中國人之意。 ... 所謂夷夏之防﹐就是要嚴格華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嚴格防範外族對華夏民族的入侵﹐只能由華夏 ...
#17. 王者无外”与“夷夏之防”——公羊三世说与夷夏观念的冲突与协调①
《春秋》公羊的义例十分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与夷夏问题相关的义例。 ... 意思是说公羊传之所以对此事不做解释是因为厌恶郑襄公与属于夷狄的楚国一样, ...
#18. 漢典“夷夏”詞語的解釋
1.夷狄與華夏的並稱。古代常以指中國境內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 © 漢典 ...
#19. 從楚莊王看《公羊傳》的「夷夏之辨」
尤其是在面臨強大的外族時,多強調其封閉性一面以嚴「夷夏之防」. 維護民族、文化的正統性。該如何理解「夷夏之辨」,該觀念是在怎樣的情境. 中被提出,其價值導向是什麼 ...
#20. 西洋記的華夷與三教|方格子vocus
從古以來,中國的政治思想家對於華夷之辨(夷夏之防)的問題就很敏感, ... 於我,我的意思要轉度他到中華佛國,故此把個淨瓶兒與她,以防夷人侵侮。
#21. 元代的夷夏觀念潛流
筆者近年閱讀元代史料發現,雖然稱頌蒙古統治者主導的「大一統」是. 元代士人的主流話語,然而作為宋代思想基調的「華夷之辨」、「夷夏之防」,4. 入元後 ...
#22. 国史| “夷夏之别” 及《左传》卜筮_孔子 - 搜狐
黄朴民:“夷夏观”与“文明圈”——秦汉民族文化问题片论.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各兄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
#23. 夷夏並存的國際秩序
強烈,( 夷夏之防 )因而日嚴。 1.唐朝國勢在( 安史之亂 )(事) ...
#24. 儒家的“天下观念”与“文化决定论” - 济宁新闻网
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使得尽管自孔子删述《春秋》以来就力主严“夷夏之防”,但更主要的是要“用夏变夷”,即以儒家文化归化中原周围的部落民族。
#25. 南朝四史「四夷傳」纂修原因之探討 兼論南朝與域外接觸的新 ...
就體例而言,. 先中國後夷狄,亦表現別內外「夷夏之防」的觀念,而非《史記》「華夷等. 視」的民族思想。再從史臣的論贊中,亦充份展現班固對外夷的政策,使. 外夷慕王化而 ...
#26. 歷史2電子教案第6章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第一節夷夏並存的國際秩序. 華夏傳統的天下觀; 遼的建國與宋遼間的關係; 夏的建國與宋夏和戰; 北宋與金的關係; 南宋與金的三次 ... 意思是要秦檜把握機會,除去岳飛。
#27. 夷人的意思 - 漢語網
漢語網夷人的解釋:指古代中國東部地區各部族之人。《書·泰誓中》:“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孔穎達疏:“昭二十四年《左傳》此文,服虔杜預以夷人為夷狄之人。
#28. 歷史Flashcards - Quizlet
後來某起事件爆發後,士人大聲呼籲「夷夏之防」的重要性,此時防外的意識漸趨加強。 ... 資料甲:蒙古語「(斡)脫古孛斡勒」是「老奴婢」、「世僕」的意思,意指由 ...
#29. 中國民族主義探原(初稿) 中國漢字古籍聖、凶與華
四、黃帝原是「皇帝」之同音詞,是上帝的意思。 ... 外、夷狄」諸夏、指華夏諸侯,如何攘斥四方夷狄,是上古漢字典籍的一個重要命題,「華夷之辨」或「夷夏之辨(防)」, ...
#30.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
雾列——形容气势浩盛。俊采——有才能的官吏。星驰——形容人才众多。这两句意思是地势雄壮,人物兴盛。台隍——亭台,城堑。这里指代城池。枕——占据。夷——荆 ...
#31. 辛亥革命时期的“夷夏之辨”和民族国家认同(2)
与之相反,革命派的刘师培认为“夷夏之辨”是百世不易之理。在致端方信中,他说:“孔子有言,夷不乱华。而华夷之防,百世垂为定 ...
#32. 华夷之辨的解释 - 现代汉语词典
词语, 华夷之辨. 拼音, huá yí zhī biàn, 注音, ㄏㄨㄚˊ ㄧˊ ㄓㄅㄧㄢˋ. 解释, 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 更多:https://www.bmcx.com/ ,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33. 华夏说_抖抖音
简介: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 ... 整句意思是说,如果志在顶峰,就要努力攀登,.
#34. 许纪霖:天下主义、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变异
于是,作为一种防御性的、抵抗性的民族主义意识油然产生,而它从古老的传统中所吸取的智慧,正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之防,由于其不再有天下主义的 ...
#35. 完整的中国经验: 天下的“夷狄之维”
同样是这样,中国也是这种夷夏之间对立、互动、互融的势的产物。 ... 人、敌对的意思外,还有相敌、对等的意思,对契丹有相当了解的韩琦、富弼等有 ...
#36. 辛亥革命與近代民族主義 --黨史頻道-人民網
近代中國民族主義已非傳統的王朝延續和倫理綱常的存廢或“王朝中國”、“忠君愛國主義”、“嚴夷夏之大防”,而是近代愛國主義——當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危機時, ...
#37. 儒家「天下」思想的內涵及其當代意義
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天下」就是天子施政領域所及的意思。《尚書》更進一步指出, ... 「天下」的匡架仍有二重結構,「天下一家」和「夷夏之防」一直是儒家「天下」.
#38. 雍正帝的“大一统”观- 政治 - 期刊汇编详情
“大一统”的意思就是“以一统为大”,也就是《礼记•坊记》中所说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 湖南秀才曾静,在阅读明末清初思想家吕留良论夷夏之防及井田、封建等的文章 ...
#39. 夷夏之防指的是什麼? - 壹讀
最有代表性的「夷夏之防」主張,認為華夷之間自然地理的阻隔以及經濟文化的差距,使得中原王朝對「四夷」只能「備而守之」,所以中原王朝只能間隔「華 ...
#40. 笑什麼,你也是中國人! 「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港人的身分認同
隨著儒家學說成為中原王朝的正統思想,文化夷夏觀便成為漢族普遍接受的民族觀。 華文學者一般用「天下觀」解釋中國古代的國族觀念。中國是世界的中心, ...
#41. 夷夏之辨与华夏正音 - 三联生活周刊
傅斯年名文《夷夏东西说》(《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一九三三),更是旗帜鲜明地把夏、商两 ... 这两句话格式相同、文字稍异,其实表达了完全相同的意思。
#42. 106 年度全國科學班聯合學科資格考國文科試題卷
這代表什麼意思呢? ... 乙、君臣之分所關者在一身,夷夏之防所繫者在天下。 ... (D)二文皆論及嚴夷夏之防,孔子維護的是周室而顧亭林維護的是清廷.
#43. 李细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四种歧解辨正
盖孔子于夷夏之界,不以血统种族及地理与其他条件为准,而以行为为准。 ... 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就是“夷狄之有贤君,不如诸夏之亡贤君也”的意思, ...
#44. 华夷之辨的意思是什么 - 东南教育网
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英文翻译Discrimination between Hua and Yi. 相关汉字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相关词语. 华亭鹤唳华罗庚 ...
#45. 康寧學報第一卷第二期民國88年
魏晉南北朝道、佛間的訾應,道教態度的基調是激烈的,如晉<正誣論>以夷夏之. 防將尹喜化胡視為伐胡之術,又如梁道士<三破論>破國、破家、破身的極端用語,乃. 至於直言胡人不異 ...
#46. 中国的“华夷之辩”和西方的文明等级论是一回事儿?-保尔
而在“华夷之辩”的体系中,看起来“华夷之防”甚严,但从来没有关门上锁,反而给“夷”点亮了通往“华”的方向。只要走完这条路,就能“变夷为夏”。在历史上,中华 ...
#47. 【我有一朵優曇花】第35章夷夏之辯 - 小說狂人
須知,夫夷夏峻防,一王大法,胡主諸夏,幾變於夷,聖經明義,千載或湮焉。 安祿山起兵造反,裂土為國,建立夷狄偽燕之國,便已獲罪於天,不然其掀起 ...
#48. 中国正统道德和文化的三大底线思维
... 之辨,也叫华夷大防。意思是说,我们中国的文明人,和蛮夷这种野蛮人是不一样的。 ...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49. 先秦至明代地理研究_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秦代的“故塞”“故徼”大体亦如是:一面在理念上要彰显秦“王者无外”“以天下为一家”,于是不能继续使用“边塞”“边徼”等边境属性明显的语汇;另一面又要在现实上“严夷夏之防”, ...
#50. 政治情境中的#华夷之辨$
所谓#华夷之辨$或#夷夏之辨$&是指中国思想传统中有关如何辨别#华夏$与#夷狄$' ... 有02$意思是孔子曾想到九夷之地居住&有人不理解孔子为什么要到那么不开化的地方去& ...
#51. “文化中国”有多大? - 第一财经
什么是“夷夏之防”?以中国轴心时代的文明为成果,以儒家为核心,以孔孟为核心,可以令四夷则效的文化, ...
#52. 呂留良《四書講義》對清初儒學的衝擊 - 政治大學
論調乃以明朝為正、清朝為夷狄,夷狄並非人主,藉此申明君臣大義、夷夏之防, ... 呂留良在討論「孝、弟、慈」時亦曾明確表達這個意思,他認為「孝、弟、.
#53. 夷夏的意思 - 汉语词典
⒈ 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引《周书·于翼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唐刘禹锡 《贺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泽 ...
#54. 毀了宋朝毀明朝,千年不絕!中國外交“憤青”是怎樣誤國的? 來源
意思 是趁蒙古在中原立足未穩,把蒙古人趕到黃河以北,再以重兵防禦潼關—黃河一線,與 ... 夷夏之“防”理論是中國古代主張嚴格民族界限、尊崇華夏、鄙薄其它民族的理論。
#55. 十七至十八世紀三件反教事件之文本詮釋 - 輔仁大學校史室
綜合以上論述,沈漼認為嚴夷夏之防,行儒術以教民,防邪教之迭興為. 治國根本。 不謂近年以來,突有狡夷自遠而至,在京師則有龐廸峨、熊三拔等;.
#56. 夷人文化/古代文明觀念--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夷,中國古代 ...
為什麼是為「文化的夷夏觀」?夷、夏之分,表示著什麼意思呢?(課文頁115) 周人文化天下觀的一個表徵,是周人以夏、諸夏自稱,而將夷、戎、蠻、狄,轉變 ...
#57. 《論語》八佾第三
【譯文】孔子說:“作為一個人卻沒有仁德,那禮還對他有什麼意思呢? ... 【解讀】在孔子的思想裡,有強烈的“夷夏觀”,以後又逐漸形成“夷夏之防”的傳統觀念。
#58. 第六章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第一節夷夏並存的國際秩序.
(二)國力不振時: 如安史之亂後、兩宋以及明清易代之際,則強調「夷夏之防」的主張,抱持閉關自守、間隔華夷的立場。
#59. “夷夏之防”:偏执活活掐死了真理 - 云顶娱乐国际版下载
“夷夏之防”是一种“敌情观念”的教义:我是中心,但却是一个四面环敌的中心。 ... 夷狄是落后、野蛮、不开化、不文明的意思,什么群体或国家不变革,它 ...
#60. 天下体系、华夷之辨、与大一统政治构造 - 明德公法网
被认为夷夏大防的春秋时期,一些中原贵族取名时仍然以“子蛮”、“戎子”、“夷”等为名,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在其时所谓“戎、夷、狄、羌”的称呼并非民族歧视 ...
#61. 【曾振宇刘飞飞】从华夷之辨到价值认同:重审儒家天下观
孙向晨说:“中国古代确实讲夷夏之辨,但更强调'夷狄而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夷狄,则夷狄之',丝毫没有褊狭的种族意思,更没有强烈的排外情绪,看重的是 ...
#62. 論語中的父子關係與世界人權宣言的婚姻自主權之探討 - 中央大學
流露的關愛之情,也有尊敬的意思,表示. 父母地位的崇高,事奉父母要心存敬意, ... 宜,而做兒子的,只要照著父親的意思及 ... 戶對,夷夏之防,對於,家世不相當的家.
#63. 中华民族称谓的由来-党委统战部
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 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64. 因為一個漢字英法美俄聯軍打到天津 - Yahoo奇摩新聞
受東印度公司派遣,化名胡夏米,冒充船主與傳教士郭士立乘坐Amherst船, ... 的照會英文翻譯版本裡面,翻譯將「夷」翻譯成「barbarian」,這字的意思 ...
#65. 【漢奸的起源】古代【漢奸】沒有叛國,給朝廷搗亂的都是漢奸。
這個詞本來的意思是什麼? 提起「漢奸」,你會想起哪些人? ... 在確有較強民意在意「夷夏之防」的廣州,政府直接鼓勵人民抗議示威、阻攔英人。
#66. #中華民族的凝成:國家認同與文化一體內政(研 ... - Facebook
4],此為段氏依據先秦華夷對舉的古義所做之解釋,而 強調的是民族差別[5]。 ... 國名、族名,又含有大的 意思 。 ... 的正當性,則孫中山若係從文化上的 夷夏 之辨來凝聚漢
#67. 王韜的民族主義思想 - 國史館
因此,王韜主張中外政治體制、文化風治、國勢強弱、民性民情皆不相. 同,中國必須嚴守夷夏之防、華洋之辨,否則可以預期的禍害必不能免。謂. 「中外異治,民俗異宜,強弱異 ...
#68. 关嘉耀:“华夷之辨”与文化中心主义 - 新法家
“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别”、“华夷之防”,是儒家“春秋大一统”的理论支柱之 ... 人,就是蛮夷戎狄之裔,这是孔子所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12的意思。
#69. 清代“天下秩序观”的建立、解构及其转化| 文化纵横网
传统中国朝贡体系的伦理观与秩序观,可称为“天下秩序”或“华夷秩序”或“中华世界秩序 ... 为不尊王者,淡化“夷夏之防”的种族色彩,进而证明满人得天命、取天下的正当性。
#70. “国体”与“夷夏”:鸦片战争前中英观念冲突的历史考察 - 海交史
中祥的谕令意思大体相同,强调一切率由旧章定例,“天朝体统,尊严内外,岂容无别”,“华夷自有定分,中外必立大防”;夷人向来遵守,忽然抗违,“此必有内地 ...
#71. 中华民族称谓的由来--三湘统战网
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 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72. 唯「缺憾」能見「創格」:沈葆楨對鄭成功的歷史評價試論
雖然我們無法確知,中國自宋以下,日益被強調的「嚴夷夏之防」、「華夷之辨」等 ... 直譯為「熱愛命運,熱愛世界」,意思是即使造化弄人,也要認真走出自己的路。
#73. 华夏文明介绍_解释_什么意思 - 商品百科
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周朝时,依据《周礼》,华夏是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 ...
#74. 張元談歷史話教學: 《中國史讀本》文本閱讀題(二)
原來秦自統一以後,己族與外族的界限,陡然明顯,於政略上防遏外族的侵略,當然要比防遏己族的叛亂尤為要緊,所以有此「夏、夷大防」的重要出現了。 本來 ...
#75. 禮儀之邦
意思 是:怎樣做才能成為最大的孝呢? ... 華夷秩序,或稱華夷之辨、 夷夏之辨、 天下秩序、 夷夏大防,原是在中國歷史中,上古中原人用於區別中原華夏 ...
#76. 寻访“青冢”:中国历史中的和亲公主 - 界面新闻
真要“夷夏之防”,那最要防的是血缘上人畜乱伦,弄出半人半豺的物种来。可周襄王首先就娶了狄女隗氏为后;姬姓的鲁庄公把女儿嫁给了东夷的莒 ...
#77. 《春秋公羊傳》崇讓觀之內涵、緣起及其意義
《公羊傳》的意思是:隱公於元年即位,經文不載他即位,為的是要成全他的心意 ... 《公羊傳》極其嚴夷夏之防,祭仲的讓國之行卻使得吳國躋身諸夏之列,讓國之行.
#78. 談談對「夷夏大防」這種說法的認識? - GetIt0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孟子》:「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禮》、《論語》、《孟子》,都是中國先秦(上古後期)時代的典籍 ...
#79. 华夏是什么意思?原来华夏并非是民族的划分而是代表一种精神
华和夏这两个词可以组合使用,华夏是什么意思,可以称之为“华夷之辨”,这是诸侯国与边境部落的根本区别。 《公羊学引论》中表示:夷夏的区别标准在于 ...
#80. 春秋大义与黄老思潮——“《春秋》以道名分”说探析- 先秦两汉
明礼义,正名分,辨王伯,定夷夏,防微慎始,断疑诛意,其书皆天下国家之事, ... 《庄子·天下》所谓“以法为分,以名为表”,就是这个意思的概括表达。
#81.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全二卷) - 博客來
鴉片戰爭前那個愚昧自大、排外守舊、“嚴夷夏大防”、死守“道統”的古老中國,經過一百一十年的風吹雨打, ... “中西”也者,自然就是副題中所標明的“中西文化”的意思。
#82. 國中歷史第二冊「鴉片戰爭」 - 教學與評量之設計
見馬加爾尼使華後,高宗乾隆致英王第二道敕諭,. 選自【鴉片戰爭前中西關係記事】,254頁。 2. 中國的天朝觀念、態度,及對貿易的限制. 中國自古就有夷夏之防 ...
#83. 從地域到文化,古人是如何定義和區分「華夏」與「蠻夷」的?
也正是此時,儒家主張的「華夷之辨」和「夷夏大防」也閃亮登場。 ... 意思是說,沒有禮樂文化的地方(夷狄),即便有君主,也比不上沒有君主,但保留 ...
#84. 此三桂之續也: 論「日本乞師」在清代小說之呈現
夷秩序。在想像筆法的作用之下,日本乞師的歷史在虛構文本當中, ... 意思,不是姓名。 ... 國的仇恨意識有關,基於「夷夏之防」的思想,呂熊對所有的外邦異.
#85. 歷史答案卷.doc - 高中歷史108 課綱科一、單選題... - Course Hero
意思 是說:「世族子弟只要年紀大到坐在車上不會掉下來,就可擔任著作郎只要能 ... 為市坊合一(E)就觀念作風而言,唐人較為開放,胡風較盛;宋人特重氣節,重夷夏之防。
#86. 時代關懷與歷史解釋—以「史學二陳」為例 -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陳寅恪曾說,「詩若不是有兩個意思,便不是好詩」,[3] 我的解讀是:好的詩 ... [16] 陳垣,〈夷夏篇第十六〉,《通鑑胡注表微》(台北:華世出版 ...
#87. 就《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夷/barbarian”的解读与刘禾商榷
《汉书·匈奴传》曰:“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12]这才会有“严夷夏之防”的说法。明清之际,欧人东来,“夷”之范围随之扩大。它不再局限于 ...
#88. 从地域到文化,古人是如何定义和区分“华夏”与“蛮夷”的?
《尚书·武成》有“华夏蛮貂”的概念,汉代孔安国解释说:“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句子,孔颖达解释说:“中国有 ...
#89. 247 华夷之辨 - 全本小说网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中国古代以自我为华而以周遭不开化的其他民族为夷,是一种朴素的民族主义,并将本族人 ...
#90.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心懷「天下」,國家觀念薄弱的古代 ...
這篇將探討古代中國人的各種觀念及其生活情況,第一是「民族觀念」:考察當時對於蠻、夷、戎、狄的稱呼,則更見當時所謂諸夏與蠻夷的分別, ...
#91. 王大海《海島逸志》的華夷風土觀高嘉謙 - 中山人文學報
他的南洋紀聞以「夷夏之防」為自己設下防火牆,也不足為奇。 然而,透過華夷立場標示自己歸鄉的理由,不能略過行旅經驗和寓居. 風土背後,南島和海域體系對個體自我 ...
#92.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政策 以北魏孝文帝為中心
匈奴祖先可上追堯舜時的夏后氏(《史記‧匈奴列傳》),他們與羌人相類, ... 若,西晉著名世族江統的《徙戎論》,除指出夷夏地域有別,言語不通外,“華夷.
#93. 国学网——国学人物——孔子——论语观止——论语·八佾篇第三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 ... 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
#94. 如果發生核戰爭我們能存活下來嗎? - BBC 英伦网
當然,這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如果發生核戰爭,倫敦被夷為平地,名為品達的這座地堡依然能夠倖存。品達是否專門為實現這個目的而設計不得而知。
#95. 犯人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為何家人親戚都不逃命?原來古代 ...
中國史上的滅族刑罰最早的雛型是在商朝,到了秦始皇發展成「夷三族」,包括父族、母族與妻族(有另說是父母、兄弟、妻子三族),像是著名政治家李斯 ...
#96. 夷狄的解释是什么 - 字典
夷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dí,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论语·八佾》有记载:“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 ...
#97. 夷夏之防 -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夷夏之防. /guarding against the barbarians or the foreigners/ ... 中国古代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尊崇华夏、鄙薄其他民族的理论。又称华夷之辨。
#98. 【歐洲旅遊】絕對超值法比荷~經典羅浮宮、加尼葉歌劇院
... 語是「橋」的意思),是一座名符其實的水都,因水而發展,也因水(河道淤塞)而沒落。 ... 建造小屋,因為生活貧苦而就地取材使用蘆葦編織成屋頂,冬暖夏涼防雨耐曬。
夷夏之防 意思 在 #中華民族的凝成:國家認同與文化一體內政(研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4],此為段氏依據先秦華夷對舉的古義所做之解釋,而 強調的是民族差別[5]。 ... 國名、族名,又含有大的 意思 。 ... 的正當性,則孫中山若係從文化上的 夷夏 之辨來凝聚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