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基隆捷運-保長坑站的確切位置! - 請問基隆捷運-保長坑站(1),(2)的確切位置!...(新北市第1頁)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情報] 基隆捷運環評報告看點-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請問基隆捷運-保長坑站的確切位置!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基隆捷運~2022最新版本沿線各站現況大公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我是汐止人,我要民生汐止線's post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Fw: [新聞] 基隆捷運路線敲定!南港至八堵設13站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情報] 基隆捷運環評報告看點- 看板MRT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保長坑站2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基隆捷運~2022最新版本沿線各站現況大公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基隆捷運 ~2022最新版本沿線各站現況大公開# 基隆捷運 #汐東線/南港/南港展覽 ... 區公所/ 保長坑 2/ 保長坑 1/北五堵/百福/六堵/七堵/八堵*各站正確 位置 以 ...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我是汐止人,我要民生汐止線'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原本民汐線延伸線預計行經的汐止茄苳腳和保長坑地區將會受到影響. ... 基隆將蓋輕軌捷運民生汐止線延伸基隆段恐喊卡| 地方| 即時. 總統蔡英文下午宣布要蓋基隆輕軌,可 ...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Fw: [新聞] 基隆捷運路線敲定!南港至八堵設13站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交通部公布的路線圖,基隆捷運第一階段的13個站,基隆往台北分別是八堵站、七堵站、六堵站、百福站、北五堵站、保長坑站(1)、保長坑站(2)、 ...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情報] 基隆捷運環評報告看點- 看板MRT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車站位置與構造: 除八堵、北五堵、南展、南港為島式月台外,其餘皆為雙側式月台。 ... 推coffeemilk: 保長坑的進站運量好樂觀= = 10/17 00:49.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保長坑站2 - 加油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基隆捷運-保長坑站(1),(2)的確切位置!(新北市第1頁),搭捷運、轉公車-→保長坑站下車...1.五堵交流道下,右轉大同路三段/台5甲線前進,即可抵達保長國小。2. ... <看更多>
基隆捷運保長坑站位置 在 [情報] 基隆捷運環評報告看點- 看板M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雖說案子還沒進入設計階段,仍有變數,但大方向已具雛形,以下挑出幾項看點分享:
以下內容不涉及汐東線樟樹灣~汐止區公所範圍
一. 路線:共16.05km、與汐東線共軌1.6km。
地下段:南港~南陽大橋(不含),除2處車站、南港東橫渡線為明挖外,其餘採潛盾
隧道形式。
臺鐵西正線僅約Costco至樟樹灣間與基捷衝突,其餘部分不受影響,以潛
盾深挖從底下穿越。
地面段:南陽大橋站前後、八堵站前後。佈設於既有臺鐵路權,施工不影響交通。
引道段:南陽大橋西Nissan、Costco附近地面轉地下(兼潛盾出發井)、南陽大橋東
側穿越新台五路下方後地面轉高架、八堵西側穿越臺62線下方後地面轉高
架(臺鐵路權岔出至臺5線上)3處。
高架段:除樟樹灣西側利用臺鐵西正線路權、新台五路爬坡~跨越茄苳溪設於公路北
側、保長坑1~保長坑2站定線於茄安路北側、保長坑溪~北五堵產業園區等4
段外,其餘皆依循既有道路用地,橋墩設於道路中央分隔島。
二. 車站
1. 車站位置與構造:
除八堵、北五堵、南展、南港為島式月台外,其餘皆為雙側式月台。
(1)基隆:沿用既有車站。
(2)三坑:移除路堤,車站中心北移。
(3)八堵:平面佈設於既有臺鐵第3月台北側空地,剪式橫渡線設於站後、有尾軌。
(4)七堵~保長坑2:高架車站,每站以設2處出入口為原則。
(5)南陽大橋:半地下車站,緊鄰漸變(出土)段,應屬於引道範圍。
(6)南港展覽館:南港路下方,南港展覽館二館南側,非藍棕線之間。
(7)南港:南港路下方,南港行政中心南側。
各站目標年(140年)平日全日進出運量參考:
目標年平日尖(晨)峰小時站間運量參考:
#屬於中運量(5000~20000)等級,以530人/列車計算,樟樹灣以南(指基捷本身)需
每小時14班車以上才能應付。
#晨峰超過50%旅客於南展下車、轉乘。
2. 車站設施:
因應行車安全及系統自動化需求,各站均設有月台門。
端點、轉乘站,如八堵、南展、南港,設置詢問處及公共廁所。
類似淡海輕軌綠山線段概念。
轉乘設施數量參考:
3. 轉乘機制:
(1)八堵:地下道與臺鐵月台互通,暫不考慮平行轉乘。
(2)南港展覽館:地下聯通道通至藍線地下站出入口5之B1通道層平台。(約60m)
(3)南港:地下聯通道穿越公園通至前站臺高鐵出入口樓梯轉折平台。(約70m)
4. 機電系統:
採國產化容量265~530人、備ATO(LRV)之中運量LRRT系統。
使用架空供電,露天段電桿於路線中央、隧道段採剛性接觸導電軌系統。
5. 工期:
共9年。
含都計變更、用地取得、先期工程、基設、招標。
#可能採統包方式招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3.1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665935234.A.3B7.html
同我6月參加說明會的文章,交維困擾不走大同路絕對是得拆西正線,好笑的是,不是全部
西正線都會和基捷衝突,受限於新台五路~樟樹灣淨寬淨高、橋梁高程墩柱問題,還是維持
現行規劃。
不過,顧問公司稱動工前會有先期工程移設西正線岔出點到樟樹灣東側,並以軟體檢核閉
塞號誌機最佳位置,予以調整閉塞區間,盡量維持南港~汐止間路線容量。
※ 編輯: ELYC1x (140.112.253.104 臺灣), 10/17/2022 00:22:47
剛開始是不到百億的輕軌TT,如果為了這可能高估的7000改成CBTC系統,肯定被釘
這就像小孩子出門前要求買一個小玩具就好,結果到店後卻得寸進尺要求最貴的當禮物
另但個人猜測,第三軌才用10年就拆,會被監察院關切
事實上計畫名稱是「通勤軌道系統」,沒把形式說死,只要符合需求,就沒什麼不對
作封閉條件高,但自動化程度也不夠格稱LRRT
公開,免費下載,輸入各項條件就能分析。因應法規,現行很多立體化報告都用該軟體檢
核路線容量變化情形。
低中高運量就算翻文獻也會在交界處有出入,例如LRT有人說最大到10000,但普遍是認為
最多到低運量上限5000,常產生爭議。所以,跳脫字面,專注-Focus在運能能否應付目
標年運輸需求才是正解。條條大路通羅馬,方法百百種,沒人說一定要多高規格、什麼樣
貌、什麼車型才是對的,那些都是刻板印象。
LRRT本來就是外掛ATO、全線封閉條件下的LRT,運能上看8000~20000pphpd。重點在運能
和安全要求,其他附屬設施都是有合部頒規範就好。站在營運單位角度,車站精簡化非常
有助於減少人事需求。況且基捷現行GoA2有人駕駛系統,司機員就可以兼作是隨車站務的
角色,若系統異常不致於沒人處理。回頭看看北捷高運量(GoA2)和環狀線、文湖線(GoA4)
,是誰比較容易出狀況?
上述規範針對鋼軌鋼輪系統,不分低中高運量,因此輕軌建設得(ㄉㄜˊ)選擇參考之,
但輕軌系統車輛及技術標準規範規範則無限制車站服務設施,
看主管機關是要讓計畫遵循哪道法規,不得而知。
※ 編輯: ELYC1x (140.112.253.104 臺灣), 10/17/2022 15:05:39
規格,哪可能只要425億元?
而,中運量的一般門檻是5000人/小時。5000/300=16.67,班距3.6分鐘才能符合。
比3.6分小的班距之下,沒ATO輔助難以滿足安全條件,所以較高規格、有中運量水準的
LRRT才會具自動化的特性,不是看車子、也不是看政務官、記者的說詞,謝謝~
因此,有ATO if and only if 系統可達成中運量。
二出發到汐止這段沒有要排追越,那可反推砍成2線應該是能符合現有服務水準。
但是,板南線延伸除非直接到基隆,否則在拔港區台鐵的條件下,基隆人搭捷運到就必需
強迫轉乘一次,除非目的地是在區公所~東湖間,但這種人除了汐科工作外,想必不多,
大部分還是要去內湖、信義、松山、中山等區上班。
板南線延伸最大的問題是在政策,現在又倒回去考慮這個方案的話,等於整個中央部會、
鐵道局打自己的臉,前5年白做工,有可能嗎?政黨輪替也是2年後的事,若環評過了這2年
內趕快衝一衝,進細設或統包招標就塵埃落定無罣礙了。
看土城還有沒有辦法,畢竟若藍線只延伸到汐止,還真的沒什麼地方蓋機廠,但延伸到基
隆6車組運能肯定過剩,不然就6車組但班距12~15分鐘吧,這期望候車時間比LRRT高(期望
旅行時間增加、時間節省效益減少)、號誌車輛成本又高、又無法呼應國產化。
※ 編輯: ELYC1x (140.112.253.104 臺灣), 10/17/2022 23:38:01
然後,LRRT也是營運時速設計為80,絕對不會比高運量慢,所以真的不少人被刻板印象框
架住了。但如果考慮乘坐舒適度,低底盤和高運量當然是不能比啦。
耗時高鐵8分、台鐵12分(3.5+1.5+7)、板南線18分
起步加速度高鐵2.0km/h/s、台鐵2.52~2.88km/h/s、北捷3.6km/h/s
最高巡航速度高鐵130kph、台鐵110kph(非TEMU)、北捷80kph
平均站距高鐵9.174km、台鐵6.0km、北捷0.947km
用北市段比條件差異太大,各有各的優勢和特性,並不適合。
塞死,一路55~60kph慢行。
台鐵不待避(Ex.2133次)31分,均速36.97km/h
台鐵待一次(Ex.1181次)37分,均速30.97km/h
藍線9.465km/0.3hr=31.55km/h,經驗上抓32~36km/h都是合理值
台鐵不待避,郊區站距長的條件下必贏藍線,但只要抓1個待避就輸了,因6分鐘捷運可多
跑2~3站,約1.8~2.7公里,供參考。
另捷運站間耗時及停站時長有Open Data可查,藍線各站停車時間平均約30秒。
最短的汐止汐科,認真開也有機會上到80,但其他地方有牽扯號誌條件就先不談。
主要看設計最高營運速度、加減速率和封閉式路權百分比,
LRRT單看性能老實說和高運量沒差太多。
※ 編輯: ELYC1x (140.112.253.104 臺灣), 10/19/2022 00:44: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