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記者李瑞玉:呂宏偉:杜拜報導
【距離杜拜2020世博倒數365天,杜拜在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盛大舉行燈光煙火秀。被視為當地最高機密的世博園區,也首度向全球媒體曝光。文茜世界周報是台灣唯一獲准進入的電視媒體:雖然此刻現場看起來仍像一大片工地,但主辦單位放下豪語,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今年年底至少完成場館外觀!當世界重心不斷向東方傾斜之時,杜拜要當串連東方與西方的樞紐,透過一個如史詩般盛大的活動,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請看記者李瑞玉/呂宏偉來自杜拜的採訪報導】
{內文}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總是愛做大夢,搭建出來的甚至比想像更大,我們對建築的熱愛,始終並將永遠存在,只要看看我們曾經建造的,西元前2560年埃及吉薩(古夫)大金字塔,西元前447年希臘雅典帕德嫩神廟,西元537年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1997年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2010年杜拜哈里發塔,2019年丹麥哥本哈根ARC再生能源電廠
我們從來不曾懷疑,人類能因夢想而偉大,也深知實踐的人將決定夢能做多大。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我們人類從來不會說到此為止,我們豎立了紀念碑,然後穿越各大洲,讓人類得以飛翔之後,隨即發送衛星,走入外太空,創立了使用者介面,我們在沙地上建造城市,把海洋變成陸地,卻仍然還不夠,我們創造了懸浮火車,開放世界的遊戲,建造了摩天高塔,還讓太陽能納入電網,我們讓房子變聰明,把食物變藝術,打造了自動駕駛汽車,並教會機器人談吉他,但不,這也還不夠,當我們發現治療疾病的方法,演奏出交響曲,探究了海底,讓機器做了我們的事,於是我們解構了夸克,研究了大白鯊,對我們的基因進行排序,甚至透過3D打印出房子,這樣我們可以結束了嗎?喔,還是沒有,我們還未完成,事實上我們需要做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多,我們的工廠需要幫助,還有一些我們不能忽略的挑戰,但請記得,我們是人類,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任何工作都沒有做不到的,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抱持著真正無極限的精神,那麼當我們走上這個舞台,跨越國家地聚集在一起,如果我們能整合起來共同構思,我們就能使未來變得更好
杜拜就是這樣的角色,一個曾經綿延起伏的沙漠城市,歷經多年埋首於工程的敲打節奏,如今正欲向世人展現,她能從發燙的溫度中耀眼閃爍。
就在2020世博開幕倒數365天,杜拜選擇在迄今仍傲視全球的世界最高樓哈里發塔前,熱鬧以燈光煙火秀舉辦慶祝晚會,宣示中東的第一次,要重新扭轉各國對「世界」的認知,讓杜拜成為文明對話的新熱點。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您缺席了,當人類征服火力,穿著獸皮服裝或發明自行車輪胎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建代數,在吉薩建造金字塔或為蒙娜麗莎畫畫之時,您缺席了,當他們第一次造紙或建造圓形劇場時,當他們計算重力或使飛行成為現實時,您缺席了,當他們創作經典樂曲或發現抗生素,製作機械鐘或教導世界如何搖滾之時,但是這回您可以在那裡,親眼目睹人類天才的新舉措,在那裡觀看藝術 音樂 時尚和科學的結合,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中,您將見證屬於未來,一個充滿新意和激進想法,表演奇幻無比的盛宴,這回您不能錯過,在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表演中,這將是人類之最
杜拜傾全國之力,要讓這場世界級博覽會展現如一千零一夜般的阿拉伯式魔力,於是從2015年三月,選址杜拜南部離機場不遠處,斥資82億美元興建成本,讓4.38平方公里的黃土,幻化為傳奇的調色盤。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_
等距於每天串連全球近300個目的地的,杜拜及阿布達比國際機場的杜拜世博園區 以「串連心智 共創未來」為主題,作為杜拜世博會的最佳選址,創新的願景將透過整合機遇 機動性及可持續性這三個子題,每個子題都有自己的專屬區域,核心區是一個名為Al Wasl的廣場,這是杜拜舊的阿拉伯名稱 意即「串連」,在這個廣場的邊緣是創新館,這是一個全新場館概念,旨在加強世博會各個層面的參與度,讓參與者 訪客及來賓等思想領袖透過演出,討論及不斷衍生出的展覽一同進行,在這裡 計畫能夠隨時被創造,主題與思想也能被融合與發展
(李瑞玉/中天記者)
被視為最高機密的杜拜2020世博場館,在距離開幕倒計時360天,正式向全球上百家媒體曝光,儘管外觀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大片空地,但杜拜政府矢言,他們要一天當一天半來用,至少在場館的部分,2019年底要全部完工
中天新聞文茜世界周報節目,是當天唯一獲准進入採訪的台灣電視媒體,在全程40分鐘的官方導覽中,主要關注的就是這顆世博會的心臟,這座高65公尺開放性半球體的Al Wasl廣場,號稱是融合創新技術與伊斯蘭文明的驚人設計,不只內部空間足以容納兩架A380客機,外部由這款直徑130米的半透明薄片覆蓋,據說還可以在內外進行360度表面投影。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我們幾乎完成了所有結構部分,彼此之間的串連還要再加強,但對外發聲的系統已經接近完工,首先就像這三片花瓣,環繞著主場館分別是可持續性 流動性和機遇,都可以通往捷運站
再往遠處看一點,這個長得像巨大盤形天線的可持續發展館,據說是從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獲取靈感,創造出一個可以動態捕捉太陽能,並可以從空氣中收集淡水的結構,企圖展現未來建築將具備自主調節以適應極端氣候的新樣貌,至於這個鄰近媒體中心 外型最吸睛,如飛行中獵鷹般的建築,則是地主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場館工程看起來進度最快,世博官方稱,它們將在這裡闡述這個連結世界的樞紐國家歷史,及該國元首如何打造出如此和平進步的社會。
(Ahmed Al Khatib/杜拜世博2020開發與交付主管)
目前我們有兩萬三千名工人在現場工作,大約有45台塔式起重機,而且我們已經移除了500萬立方公尺的卡車廢土,每個人都朝向單一目標努力,那就是如何讓這個計劃盡可能地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環繞世博主場館這一棵棵鋪滿太陽能板的能源樹,杜拜政府宣稱已斥資11.6億美元,進行電力水利相關基礎建設,務使2020世博會期間建築所需一切,均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個全球第七大石油生產國,近來亟欲擺脫能源消耗大國的負面形象,也讓杜拜世博成了最佳表演場。
(杜拜世博2020宣傳片)
德國,在德國校園參加可持續發展課程;英國,人工智能與太空的未來主義體驗;
奧地利,每個好點子都從正確的問題開始;波蘭,遷徙的鳥類描繪了一個生產動力
;阿曼,講述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接下來七個月,杜拜世博會宣稱,192個國家地區將開始搭建屬於他們的場館,這也是世博開辦168年以來,頭一回每個國家地區都有機會向世人展現自己所代表的文化與遺產,杜拜說,當全球經濟和政治重心不斷向東方轉移,阿聯無疑正處於關鍵樞紐,他們的角色除了串連舉辦這場如史詩般壯闊的世博,也將如同現代版的人工奇蹟,讓杜拜躋身人類偉大文明城市之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3d 打印 房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D打印前途無量,但中國正在淪為配角
康斯坦丁 • 2015-09-06 07:24
摘要: 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雖然正野蠻生長,但盈利者寥寥無幾,大家只是拿到風投的錢之後,過了一把“高科技玩家”的隱兒之後便轟然倒地。
人類總會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但科技的偉大之處正在於把這些想法變成現實,事實上,在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的組織架構中,都有一個特別的部門,他們專職負責把科幻小說裡的東西變成現實,比如無人汽車、空中WIFI基站以及3D打印等等。
隨著工業4.0概念的提出,3D打印正一步步走出實驗室,走向現實,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希望能儘早加入此行業,搶占市場先機,從中分食蛋糕,具體到中國的情況就是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通過壟斷經營,於短期內收取高額費用。另外,3D打印的概念之所以能在中國迅速升溫,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個是總理說要搞,一個是股票需求,均與技術無關。
3D打印是一個特龐大的課題,可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從原理上講,3D打印就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以數字模型為基礎,運用粉末狀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可以是金屬的,也可以是塑料的。單看這個定義,只要找到合適的材料,配以數學模型,一台3D打印機在理論上就能取代整個製造業,也即這種技術可以應用於任何需要製造的領域,比如模具、工業設計、航空航天、醫藥、建築、衣服加工等等,而且這個“等等”至少包括20個以上的名詞。
事實上,採用3D打印製造出的產品早已琳瑯滿目,不僅有簡單的玩具、零配件,也有一些特殊的、精密的產品,比如巨型的房子,又比如人體的肝臟以及腿骨,從業者甚至幫摩登女郎打印出了漂亮的高跟鞋和比基尼。
總之,現有3D打印出來的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可能衍生出萬億規模的市場。或許,正是看中了行業的潛力,各國才開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唯一不同的是,有些國家靠踏實的技術沉澱,掌握實質性的話語權,有些國家只會玩弄資本,夢想著發一筆橫財
3D打印,前途無量
談到3D打印,中國有很多名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大牌的自然是李克強總理,配合中國製造2025的願景,他已經要求從業人員去真正搞明白什麼是3D打印,然後製定一個可行性計劃,顯然,總理對3D打印的前景非常看好,同時也給出了明確的政策風向標,最起碼,研發經費應該不是問題了。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霸道總裁郭台銘的觀點,他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曾直言不諱:3D打印只是噱頭,打印出來的產品只能看不能用,3D打印若能商用,他就把“郭”字倒過來寫。眾所周知,郭總統領的富士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製造企業,他的發言看似有些草率,但卻飽含深意。
其實,成熟的3D打印首先沖擊的就是傳統模具業,而這正是富士康的發家之道,筆者認為,郭總之所以持反對意見,且措辭強烈,更多的是想造成一種輿論導向,從而給企業升級贏取時間。據消息人士透露,富士康早就開始了關於3D打印的內部培訓,而且主要針對中高層,與總理的遠景不謀而合,大有點英雄所見略同的感覺,同時,這也意味著3D打印在中國,無論是在政策面,還是在操作面都將獲得最頂峰的支持。
從邏輯上講,3D打印之於製造業的改善,最具審美性的莫過於在效率上的提升,以及快速滿足個性化製造。傳統製造業中,一個產品的面世需要經歷開模、打印、驗證、修繕、最後才能量產,比如,此前某航空公司發現客艙座位指示牌子出錯,想要修改,卻被供應商告知需要180天的周期;後來,該航空公司決定採用3D打印技術,僅用1個晚上就完成了任務,而且成本也從之前的1000美元降低到30元人民幣。
當然,這只是3D打印應用的一個經典案例,但卻能推而廣之。對於製造從業者來說,最大的誘惑莫過於效率的提升,事實上,如何提高UPH是始終貫穿在製造業的一根主線,比較正面的手段是採用自動化,降低員工loading,比較負面的手段則是想方設法地壓縮員工休息時間,一些道德敗壞的專家曾經試圖取消工廠食堂內的湯類食品,以降低員工上廁所的次數。顯然,這些負面的手段對製造業效率的提升微乎其微,自動化的效果也並不顯著,相比之下,3D打印之於模具類製造業的效率來說,簡直可稱為神器。
另外,除了效率的提升之外,製造業也需要兼容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而這也是工業4.0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顯然,個性化製造可不僅僅指給消費者製造出一些限量版的手機和珠寶,更大的妙處是替消費者製造出原裝的腿骨、肝臟或者陰莖來,自然,這是3D打印在未來醫學中的核心應用場景,對於人類戰勝疾病、延長壽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依靠現存的技術水平,3D打印已經提供出了可應用的骨骼,幫助一些成骨不全的患者重新行走,整個過程包括利用CT掃描原型,以獲取相關參數,再利用3D打印,製造出參數相同的仿製品,倘若這種製作邏輯能在醫學領域推而廣之,想想就讓人興奮地睡不著覺。
蜻蜓點水,中國正淪為配角
從邏輯和市場需求來講,3D打印前途無量,但具體到中國,卻難言樂觀。如前文所述,總理要求相關部門先去搞清楚什麼是3D打印,之所以這麼說,正說明中國在基礎技術方面沒有優勢,否則,根本不需要再去搞清楚如此基本的事情。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3D打印企業,雖然正野蠻生長,但盈利者寥寥無幾,大家只是拿到風投的錢之後,過了一把“高科技玩家”的隱兒之後便轟然倒地,況且,相比於歐美髮達國家,中國的技術還只能說處在起步階段,特別是在關鍵核心零部件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單就激光器來說,我們只能進口美國、德國的設備,這種情況與90年代中國製造業進口日本的貼片模式如出一轍,更尷尬的是,3D打印需要編寫軟件作為其靈魂的輸出,但很遺憾,中國還找不到可媲美於Google、微軟的軟件企業,自主研發也就成了空談。
其實,按照現在的發展進度來看,中國不能妄想成為3D打印的領導者,縱然有總理的幫忙,縱然有龐大的製造業市場,我們都不可能成為主導者,但安靜地做一個配角,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與其貪多求全大躍進,倒不如專攻一個領域,做好3D市場的有力補充。事實上,除了3D打印機本身的軟硬件之外,決定這個行業的另外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材料科技,在理想的3D打印市場內,勢必要找到高強度、耐高溫、抗腐蝕,具有一定的環境適應性的新材料,而這有可能成為中國在3D市場的突破口。
面對一個新興的市場,中國人常常表現得很聰明,我們總會試圖找到一種捷徑,去快速賺錢並收回成本,比如,聽聞3D打印之後,最聰明地人馬上去買了相關板塊的股票,有的迅速致富,有的一貧如洗;接下來,資本開始蠢蠢欲動,有的倒騰3D打印機,有的倒賣打印材料,或者出售打印成品,這種中國式的聰明能讓一個市場瞬間火爆,但悲劇的是,有這種聰明的人,是沒有辦法安靜下來搞基礎研究的,比如3D的核心技術和材料科學。關於3D打印,中國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有良好的政策環境,還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製造企業,希望大家能潛心修煉,不要把一把好牌給打爛了!
資料來源:http://www.tmtpost.com/1433272.html